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液pH值、VFA以及血液中VFA含量的影响。选择8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和4∶6的日粮,预饲期15 d,采样期3 d。结果表明,高精料组(HC组)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低精料组(HR组)(P<0.05);在采食后3 h,HC组与HR组瘤胃液pH值均下降至最低值,分别为5.71和6.08。除了乙酸含量外,HC组瘤胃液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分别比HR组提高4.99%、5.58%、21.81%、17.95%、18.27%、1.66%。HC组血浆中各种VFA的含量均高于HR组,其中丙酸、丁酸含量两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HC组瘤胃液以及血浆中乙酸与丙酸比值均低于HR组,但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C组瘤胃液乙酸、丙酸、TVFA浓度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HR组在采食后3 h达到最大值,两组日粮血浆中VFA浓度均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恢复到采食前水平。结论:高精料日粮导致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和血浆中VFA含量增加;瘤胃液VFA生成速率HC组高于HR组。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赖氨酸(lysine, Lys)添加水平对高精料日粮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组,分别添加0、0.05%、0.10%、0.20%和0.40%的Lys,每个组5个重复,其中0添加作为对照组,体外发酵48 h后收集发酵液用以检测瘤胃发酵参数,并采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对添加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发现:(1)添加Lys对12、24、36、48 h产气量以及有机物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0.05%、0.10%、0.20%添加组的甲烷产量显著高于0.40%添加组(P<0.05);(2)添加Lys显著提高了发酵液的pH(P<0.05),0.05%、0.10%、0.20%添加组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0.40%添加组(P<0.05),0.10%、0.20%添加组的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0、0.40%添加组(P<0.05);(3)MFAEI分析发现,添加0.20%的Lys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改善效果最好。本试验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中添加0.20%的Lys可以改善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岩藻多糖对断奶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及代谢组学的影响。选用60只60日龄平均体重为(12.5±0.5) kg的健康断奶羔羊(川中黑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F1组)、0.3%(F2组)和0.5%(F3组)的岩藻多糖。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F2、F3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F1、F2、F3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 <0.05)。2)与CON组相比,F1、F2、F3组的瘤胃pH和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及乙酸/丙酸显著升高(P<0.05),F2、F3组的瘤胃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3)在门水平上,与CON组相比,F1、F2、F3组的瘤胃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F1、F3组的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螺旋...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的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的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pH,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值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发酵参数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高精料日粮下添加阿卡波糖对奶牛瘤胃和后肠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干奶期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阿卡波糖添加剂量为0,0.5和1.0 g/d,试验分3期进行,每期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阿卡波糖显著降低了奶牛瘤胃液中丙酸浓度(P<0.05),提高了乙丙比(P<0.05),但对瘤胃pH值、乳酸、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阿卡波糖显著降低了粪便pH值和氨氮浓度(P<0.05),提高了乳酸、丁酸和异戊酸浓度(P<0.05),但对乙酸、丙酸、异丁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丙比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说明,高精料日粮下长期添加阿卡波糖虽可影响瘤胃液中个别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但对瘤胃整体发酵和瘤胃pH值无显著影响,此外,添加阿卡波糖可增加后肠发酵,并可能对后肠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6.
日粮精粗比与VA添加水平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用发酵花生壳和未发酵花生壳替代粗饲料,玉米-豆粕型日粮替代精饲料,进行组合。分别为高精料未发酵花生壳=73(HC)、低精料未发酵花生壳=37(LC)、高精料发酵花生壳=73(HCF)、低精料发酵花生壳=37(LCF),每组3个重复(高精料和低精料都是粉碎的玉米-豆粕型精饲料,只是按照比例多少分的高低,比例7的为高精料,比例3的为低精料)。选取2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延边黄牛瘤胃液,在39.0℃厌氧条件下恒温培养12 h。结果表明:6 h时,LCF组的p H值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在3、6 h时,NH3-N浓度HCF、LCF组显著高于HC和LC组(P0.05),乙酸在6 h时,HC、LC组显著高于HCF和LCF组(P0.05),丙酸在12 h时HC组值达到最高,乙酸/丙酸在3 h时LCF组值都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6、12 h时LCF组显著高于HC组和HCF组(P0.05);产气量在各个时期(1 h除外)都是HC最高。综上结果表明,HCF相比较其它3组更适合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添加发酵花生壳可有效提高饲料营养价值,改善其适口性,提高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饲料成本,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底物条件下添加芦丁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乳酸代谢产物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及单因素试验设计,以精粗比为7∶3的0.7 g混合精料(玉米∶豆粕=4∶1)和0.3 g混合干草(苜蓿∶燕麦=1∶1)为发酵底物,按芦丁的添加水平[0(对照)、1.5%、3.0%和4.5%]分为4组,每组设3个平行;同时,选取4头体况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晨饲前采集瘤胃液,制备人工瘤胃培养液,于39℃下进行厌氧发酵,并分别于培养3、6、9、12、18和24 h时取样测定相应指标。结果表明:1)在高精料底物条件下,瘤胃发酵液pH<5.80的时间长达6 h,表明成功建立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模型;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5%和3.0%芦丁能显著提高18~24 h瘤胃发酵液pH(P<0.05),显著降低24 h丙酸、异丁酸、戊酸及乳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24 h甲烷产量(P<0.05)。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结果表明,芦丁添加水平为4.5%时,对瘤胃液体外发酵参数产生了正组合效应,具有较好的体外发酵效果。2)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原料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发酵法,以豆粕、棉仁粕、花生粕、菜籽饼、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玉米胚芽饼为发酵底物,测定产气量、消化率、瘤胃液发酵参数、挥发性脂肪酸(VFA)及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杂粕各组的48 h产气量(GP)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玉米胚芽饼组的粗蛋白(CP)降解率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棉仁粕、花生粕、菜粕、DDGS组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棉仁粕、菜粕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棉仁粕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乙丙比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菜粕组的乙丙比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玉米胚芽饼组的戊酸含量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花生粕、菜粕、DDGS组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棉仁粕组亮氨酸(Leu)、赖氨酸(Lys)、蛋氨酸(Met)、精氨酸(Arg)、谷氨酸(Glu)含量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花生粕、菜粕、DDGS组的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苜蓿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及盲肠食糜中短链脂肪酸含量(SCFAs)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只1日龄艾维因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2%的苜蓿多糖。试验期42d。结果表明,在1~21d,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2%的苜蓿多糖显著提高肉鸡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盲肠食糜中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及总SCFAs含量(P<0.05),而且1%组苜蓿多糖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及总SCF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在1~42 d,1%苜蓿多糖组肉鸡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0.5%、2%苜蓿多糖组次之,而对照组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三组相比,1%苜蓿多糖显著降低肉鸡饲料转化率(P<0.05);苜蓿多糖组肉鸡盲肠食糜中乙酸、丁酸、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1%苜蓿多糖组盲肠食糜中丙酸及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苜蓿多糖可改善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和55%高精料+5%海带粉饲粮。试验期为35d,于试验末对晨饲前奶牛经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相比55%高精料饲粮,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2)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降低了样本独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UT)数量,但对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44%低精料饲粮相比,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SR1_Abscondita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而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进一步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于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_2)和毛螺菌科NK3A20类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P<0.05);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增加了瘤胃中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可见,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的海带粉可以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的瘤胃发酵环境,调整瘤胃菌群结构,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体外批次培养技术,研究了阿卡波糖对高精料条件下瘤胃微生物发酵活力的影响。试验按阿卡波糖的添加量分设4组,底物组成为0.8g粉碎玉米和0.2g粉碎羊草,体外发酵24h。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阿卡波糖显著提高了接种后24h时发酵体系中的pH值、乙丙比、异丁酸和戊酸浓度(P0.01),显著降低了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浓度(P0.01),但对异戊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794)。试验结果说明,阿卡波糖可有效降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活力,降低前24h瘤胃微生物的产气速率,有预防瘤胃酸中毒发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哺乳期犊牛生长发育、瘤胃发酵参数及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30头出生1周左右、体重(33.00±1.5) kg的健康安格斯犊牛(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60∶40、50∶50、40∶60。犊牛7 d开始补饲颗粒料,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试验1组犊牛90日龄体重、采食量、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料重比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5);试验1组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异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1),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1组的犊牛OTU极显著高于试验2和试验3组(P<0.01)。试验1组瘤胃拟杆菌门、后壁菌门、黏胶球形菌门、螺旋菌门、纤维杆菌门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试验3组(P<0.01)。试验1组犊牛瘤胃密螺旋体属、螺旋菌属、丁酸弧菌_2属的丰度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1)。研究表明,高精粗比饲粮可提高犊牛采食量...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维生素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维生素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 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 h四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维生素A添加水平在5.8~23.3 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 h时,高精料组乙丙比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16.
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 RFI)是通过动物实际采食量与预测采食量之差来衡量饲料效率。为研究不同RFI滩羊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通过表征瘤胃p 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 VFA),筛选影响RFI的标识物。研究基于前期饲喂试验和每只滩羊的RFI数值,按数值极值分组,选择EH-RFI(极高RFI)公、母滩羊各7只,EL-RFI(极低RFI)公、母滩羊各8只,采用气质质谱联用仪(GS-MS)对滩羊瘤胃液中的VFA进行检测,并结合屠宰前采集的瘤胃液pH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RFI公、母滩羊的瘤胃pH值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母滩羊瘤胃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和己酸含量显著高于公滩羊(P<0.05)。公羊组中,极低RFI滩羊瘤胃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极高RFI羊(P<0.05);母羊组中,极低RFI滩羊瘤胃己酸含量显著低于极高RFI组羊(P<0.05)。综上,公母羊间瘤胃pH值一致,瘤胃VFA含量差异与性别因素有关,性别因素可能影响瘤胃发酵模式;极低RFI公滩羊瘤胃具有较高的丁酸...  相似文献   

17.
选用4头带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以两种不同精粗比的粗料型日粮为培养底物,研究不同苹果酸添加量(0、3、6、9、12mmol/l)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日粮下乙酸、丙酸、丁酸及TVFA浓度均以3:7日粮组较高,乙丙比以2:8日粮组较高,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苹果酸后,3:7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4、8、18和24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3mmol/l组高于对照组,9mmol/l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2:8日粮组乙酸、丙酸浓度在培养8、18h后显著升高(P<0.05);丁酸浓度在培养8、12和24h后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丙比在两种日粮下均极显著降低(P<0.01);TVFA浓度在两种日粮下均升高,培养4、8、18h差异是显著的(P<0.05)。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异丁酸对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纤维分解菌菌群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5日龄荷斯坦犊牛36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低水平异丁酸组(LIB)、中水平异丁酸组(MIB)和高水平异丁酸组(HIB)分别饲喂异丁酸0、3、6和9g·d^-1,预饲15d,分别于60日龄(断奶)和90日龄测定体重和采集瘤胃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IB组和HIB组犊牛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0日龄时HIB组犊牛瘤胃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LIB组(P<0.05)。MIB和HIB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IB组(P<0.05);MIB和HIB组犊牛60日龄时瘤胃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0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IB组(P<0.05)。60和90日龄时MIB和HIB组瘤胃异丁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日龄时MIB和HIB组木聚糖酶和α-淀粉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B和HIB组纤维二糖酶、果胶酶、溶纤维丁酸弧菌、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IB组(P<0.05);90日龄时MIB和HIB组各种瘤胃酶活力和纤维分解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IB组(P<0.05)。结果显示,日粮补充异丁酸促进了犊牛瘤胃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提高了纤维素分解酶的活性,进而促进了犊牛瘤胃发酵和生长发育。由于MIB与HIB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兼顾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异丁酸的最佳添加量为6.0g·d^-1。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旨在探究饲喂高精料日粮对山羊瘤胃和盲肠发酵、生物胺生成与吸收的影响研究。试验选用6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雄性波杂山羊,随机分成低精料组与高精料组,实验期24 d。结果显示,与低精料组相比,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山羊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总支链脂肪酸、酪胺、腐胺、组胺、甲胺和色胺浓度显著性增加(P<0.05),而瘤胃pH和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山羊盲肠内容物中的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上述5种生物胺浓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瘤胃和盲肠静脉血中的上述5种生物胺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胃液中酪胺、腐胺、甲胺和色胺浓度与瘤胃静脉血所对应的生物胺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盲肠内容物中酪胺、腐胺、甲胺和色胺与盲肠静脉血中对应的生物胺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说明,饲喂高精料日粮促进了山羊瘤胃和盲肠发酵,提高了瘤胃与盲肠内容物中生物胺浓度,暗示高精料日粮可能提高消化道上皮的通透性,促进消化道上皮对生物胺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核黄素(RF)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酶活性和菌群数量的影响。采用体外瘤胃发酵法,在精粗比为50∶50的发酵底物中分别添加0(对照)、15、30、45、60和75 mg/kg RF,测定体外发酵48 h后发酵液产气量、甲烷产量、发酵参数、酶活性和菌群数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30 mg/kg RF组48 h累积产气量、慢速发酵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15、30、45、60和75 mg/kg RF组发酵液pH显著降低(P<0.05),30 mg/kg RF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升高(P <0.05),75 mg/kg RF组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60和75 mg/kg RF组乙酸/丙酸显著降低(P<0.05),45、60和75 mg/kg RF组氨态氮浓度显著提高(P <0.05)。3)与对照组相比,75 mg/kg RF组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15、30、45、60和75 mg/kg RF组α-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