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村旅游是农村产业与旅游行业融合的一种新型产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农村电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展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融合方面有巨大优势,为了促进两者深度联动发展,以泰州市为例探究联动发展新方向阐述了泰州市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联合发展的特征和可行性,介绍了联动的主要模式及现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联动发展策略,希望能够加快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2.
旅游型乡村作为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对提升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与城市交流具有重大意义。选取南京的旅游型乡村为研究对象,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环境、布局、经济、主客关系等方面分析旅游型乡村发展存在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根据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提出"四态"规划法——从生态、形态、业态、状态4个方面具体阐述旅游型乡村应该如何建设;并以八卦洲外沙村为例,论证集成型"四态"法在旅游型乡村规划中的必要可行性及针对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体系,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农村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路径,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针对大部分乡村未能在短时间内形成鲜明的旅游产业特色,从而导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不理想的现状,选取临沂市醋庄前村为案例,对当地特色葡萄种植业与旅游业相互带动、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合理整合资源、制定恰当的营销模式、建立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积极引进人才等策略,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探索乡村旅游和农业的协同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萤火虫产业、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大体分析,围绕打造生态景观农业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化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平台、探索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四个层面,探讨了萤火虫在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的具体运用策略,以期为萤火虫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的结合可以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发展农家乐、农产品体验、农业观光等形式的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当前,大数据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已经广泛应用,因此,尝试探讨大数据技术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应用,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具有促进增收的经济功能、带动就业的社会功能、保护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乡村环境的生态功能,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发展新型产业的一个极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把握时代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为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推进,国家对“三农”发展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经济发展会对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本文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水平、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等应对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实践证明,其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规模经济,政府重视和政策的引导,群众组织作用的发挥,促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其发展策略和类型,对北京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管理体系、政策法规、规划与开发等方面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基于此,从分析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入手,探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提出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将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所展现的经济效益日趋凸显。将永春岵山荔枝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作为研究,通过对永春岵山荔枝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战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景观别致化、住行娱主题化、文化教育体验化等融合选择方向。并制定出政府帮助、文化特色、融资渠道、宣传、人才体系五个方面相应的对策促进福建永春岵山荔枝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以期能够传承农业文化,打造别致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绿色农村的发展越来越普遍,生态旅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将绿色农村与生态旅游有效融合起来发展,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想要将绿色农村与生态旅游有效的融合发展,就需要将乡村旅游业与传统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和引进绿色生态旅游项目,制定绿色旅游政策体系,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农业的产业融合,重视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旅游与农村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是一种连接自然文化资源和外部市场的综合型产业,蓬勃兴起的乡村旅游在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促进城乡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文中梳理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联,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分析了该村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事业,以期为其他相似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拓展与延伸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黑龙江省桦川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讨论,认为逐步制定行之有效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法与策略,将会优化与拓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更加快速、健康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在产业间融合发展和产业边界模糊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指出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相互渗透和延伸,形成了融合发展的模式.以文昌市南阳地区为例,分析和探讨了海南热带兰花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策略.认为热带兰花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妥善解决其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尽早实现其共赢发展的目标,对于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侯小杰  张光伟 《现代农业科技》2023,(16):204-206+2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社会进入了智能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拥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将大数据技术和农业生产充分结合,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近年来,很多学者将大数据技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重点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乡村旅游、农产品供应链、绿色农业及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等方面内容,以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体系,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田园综合体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集成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城关区是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近郊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出路,本文对兰州市城关区田园综合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SWOT分析,拟对产业发展进行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中国乡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是将乡村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主导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张家港市为背景,梳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环境,并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方式和路径,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及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新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收入、调整农业结构做出了积极贡献。平山县作为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打造了一批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农民富、机制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业、农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从平山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和资源禀赋出发,结合对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从战略选择、布局优化、产业融合、服务提升、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平山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发展路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魏斌  马玉堂 《安徽农业科学》2024,(2):110-113+120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研究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政府引导不足、旅游产品单一、乡村形象和品质不高等。认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应该注重文化、生态和社区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乡村休闲旅游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是促进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以长沙市望城区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研法和实地访谈法对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特征、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研究发现,交通通达性和住宿设施建设是制约发展的两大主因;同类同质产品难发展,创意成为突破点;构建乡村景观寻“乡愁”,旅游业态培育成关键。提出立足文化地理意蕴、加强旅游与农业融合、打造高质量的休闲旅游度假区等空间发展路径和产业融合路径,以此实现乡村休闲“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