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双季双抛栽培技术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97,1998两年的试验示范与技术研究表明,通过两季茬口相应衔接,品种布局合理搭配,化调控苗,科学管理等手段,获得双季双抛稳产高产,形成一套能充分利用温州地区光温资源,适应本地区生产实际的双季双抛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蔡正硕 《种子》2004,23(12):92-93
本文通过对单季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的探讨,科学合理地掌握相关栽培与田间管理技术,认真抓好单季杂交稻生长中肥、水、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充分调节水、肥、温、药在单季稻中后期的综合利用以达到高产高效的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湘中双季稻区三要素施肥量,根据涟源市农田施肥量调查分析结果,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了双季杂交稻习惯性施肥田间试验,通过计算机分析,建立了双季杂交稻产量与三要素施肥量之间的一系列施肥数学模型,试图寻求本地区双季稻施肥的最佳施肥量方案,为湘中地区计算机模拟大田生产,指导农民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双季杂交稻高产技术及其理论分析汪履端王忠阁(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25006)近年来,温州市农科所在苍南县高产稻区和中低产稻区的3个村,进行了双杂超吨粮技术示范研究,总结出一整套技术措施,主要是前期促蘖早生快发,中期水肥双控限制群体,后期保花增……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湖南双季稻区水稻生产适宜的施氮水平和灌溉方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陵两优942和领优华占分别为早晚稻材料,设置N1~N3共3个施氮水平(早晚稻均分别为150,120,0 kg/hm2)和W1~W3共3个灌溉方式(早晚稻均分别为水层灌溉W1、湿润灌溉W2、干湿交替灌溉W3),研究不同水肥协同处理对双季杂交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SPAD值,但在早晚稻上整体呈N1和N2的SPAD值相近,而灌溉方式呈W3既能使早晚稻保持较高SPAD,也能避免后期贪青晚熟;水稻叶面积指数(LAI)在一定程度上同施氮量呈正比,在早稻(全生育期)和晚稻(生育前期)N1和N2之间的LAI值相近,但在晚稻(生育后期)N1高于N2,而灌溉方式对早晚稻LAI值影响较小,主要以W3略高;增施氮肥能显著促进水稻干物质量的积累,除早稻(乳熟期)单株干物质量呈N2高于N1和晚稻(齐穗期)呈N1高于N2外,早晚稻其余时期的单株干物质量呈N1和N2相近,整体上说明减氮并不会显著降低水稻单株干物质量,灌溉方式对早稻影响较小,对晚稻影响较大,整体早晚稻单株干物质量以W3增长效果...  相似文献   

7.
白珍珠高粱是中国农科院粮作所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西欧引进的品种,经各地多年的试验、示范表明:遗传性状稳定,植株矮健,株高120~130厘米,穗长30~40厘米,平均单穗产籽100克左右,大穗产籽150克以上,千粒重26.5克;穗呈宝塔形,籽粒洁白,半透明,无包壳,糯性好,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单宁含量低,品质极佳,风味独特,食味好且适口性强,是酿酒的好原料;适应性广,抗逆、抗倒、耐肥力强,不论山区、平原各种土壤均可种植。该品种在云南省南部地区种植,春播全生育期125~130天,夏、秋季播种生育期110~120天,植株长势旺盛,再生力强,如适当早播,种1季可收两季,一般头季亩产700~750千克,第二季(再生高粱)亩产300~350千克,双季亩产1000千克以上。现将其双季亩产吨粮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播种前用浸种灵浸种48h作消毒处理,以防治稻瘟病、恶苗病,处理后摧芽。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为本省水稻布局调整,夺取稻麦双高产,发挥稻麦两个优势,开辟了一条新的增产途径.为本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显著作用.一江苏省杂交水稻从1976年引进试种、1978年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菱角高产栽培技术桑子芳,周明全(武汉市东城垸农场武汉430091)(湖北农学院荆州434103)菱角(WatercaltroP)属菱科菱属,为一年生浮叶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菱和水栗,一般有尖峭的角,故有“菱角”之称。菱角以果实菱肉供食用,成熟的菱角含有...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位于东经105°17′~107°21′,北纬28°27′~30°26′之间,海拔152~1973m;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75~185℃,无霜期320~340天,日照1200~1300小时,太阳辐射量82?..  相似文献   

13.
《作物育种信息》2005,(11):15-15
近日,从丽江永胜传来捷报,由丽江市科技局主持,邀请省外、丽江市县有关专家,对由文山州农科所委托、丽江市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实施的香型软米杂交稻“文富7号”示范进行实产验收,亩单产1026.9公斤,首次突破了云南省自育香型软米特优质籼稻亩产达吨粮的纪录,州农科所成功解决水稻育种优质与高产难以协调的重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4.
《种业导刊》2010,(8):46-46
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稻大面积每667m2产量900kg攻坚成功在望。近日在醴陵召开的2010年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早稻现场会议传来捷报:湖南双季超级杂交稻示范种植已突破每667m2产量1000kg大关,其中,醴陵泗汾镇示范种植的666.7hm2(万亩)双季超级杂交稻,每667m2产量已高达1203.3kg。  相似文献   

15.
16.
早熟甘薯品种的特点与双季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早熟甘薯品种特点为块根形成早,薯块膨大速率高,肥大时间长 ,薯块多而大,一般90120天成熟。利用早熟、高产、优质高效甘薯品种,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提早上市、增加收益。其双季高效栽培技术为早育苗、培育壮苗 ,早栽早收,加强田间管理,安全贮藏等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不断完善,制种产量明显提高,结果丰收种子大量积压,1990年仅我省积压杂交稻种子200余万公斤(全国积压近5000万公斤)。如果这批陈种子应用于1992年大田生产,减少损失。我省1982年以来,通过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摸索到一些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陈种子的特点杂交水稻陈种子,在一般情况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生活力逐年减弱,生育缩短,  相似文献   

19.
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稻强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与常规栽培比较试验得出:两优培九的强化栽培比传统栽培增产4.87%,有效稳增加5.2%;对照品种汕优63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则比传统栽培减产8.8%,表明强化栽培适于超级杂交稻,还讨论了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在中国的可行性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荸荠高产栽培技术周明全,江平,姚云,张莉红,赵会亮,黄又琴湖北农学院荆州434103荸荠(Eleocharistnberosa)俗称地粟,属莎草科多年水生地物。其球茎供食用,可作蔬菜或水果,有清热、利尿、降血压等功效,加工出口,发展前景可观。近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