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为采用合成性信息素诱杀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提供了一套经济有效的田间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于1933~1985年在泰安和平原县进行了亚洲玉米螟性誘剂誘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性誘剂对亚洲玉米螟雄蛾活性和?院芮俊UT测各代玉米螟成虫的高峰期与黑光灯、糖醋液盆基本一致。这一誘测方法经济、有效、简便,特別是不受电源限制,适于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性信息素防治技术一直是我国防治亚洲玉米螟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测试不同干式性诱捕器与不同浓度性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的诱捕效果,开展了捕虫室固定或摇摆、进蛾口口径、不同诱捕器类型对田间玉米螟雄蛾的诱捕试验,并对搭配4种性诱芯的桶状诱捕器在不同试验田诱捕玉米螟雄蛾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捕虫室固定的诱捕器比摇摆的诱捕器诱捕玉米螟雄蛾效果更好;②不同口径的塑料诱捕器中,外口直径14 cm诱捕器诱捕雄蛾效果较好,且对于相同口径诱捕器,橡皮性诱芯诱捕雄蛾效果优于牙签性诱芯;③比较桶状诱捕器、塑料诱捕器和三角板诱捕器,桶状诱捕器的诱捕雄蛾效果最好;④在玉米田、水稻田中,搭配2.6∶1-XP性诱芯的诱捕器诱捕雄蛾数量较多;在大豆田,搭配1∶1性诱芯的诱捕器诱捕雄蛾数量较多。综上所述,捕虫室固定、诱捕器进蛾口越大,诱捕玉米螟雄蛾效果越好;相同诱捕器,配置橡皮性诱芯诱捕雄蛾效果更好,不同作物田地的最佳性诱芯不同。结果为合理使用性诱捕器及性诱芯防治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4,(6):31-33
通过对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和颜色对玉米螟成虫诱捕效果研究,明确了诱捕器悬挂高度以1.5~2.0 m诱捕效果较好,颜色对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影响不大。同时,对安放不同密度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诱捕玉米螟成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可以诱捕玉米螟成虫,进行短期预报具有可行性。同时,采用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可诱捕玉米螟成虫、使卵和幼虫减少,减轻危害。以每公顷10个诱芯较好,卵和幼虫数量明显减少,比空白对照增产8.61%。  相似文献   

5.
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得出:发生在吉林省东、中、西部3个生态区的一、二化性玉米螟的性信息素组份中的(Z/E)-12-14:OAc异构体的相对经例没有显著变异。公主岭一化性玉米螟性信息素中含量E-12-14:OAc的比例为46.18%,敦化一人性玉米螟为43.47%;公主岭二化性玉米螟为45.93%,白城二化性玉米螟为50.55%,。玉米螟发生期以人工配制的不同顺反异构体比例诱芯的田间诱蛾试验证明,诱芯中  相似文献   

6.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田间诱蛾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根据玉米螟性诱剂测报与传统测报的方法比较试验来确定田间示范赤眼蜂日期相差不大,结果表明,性诱剂测报是可行的,可以辅助甚至取代传统测报的方法,提高田间释放赤眼蜂日期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8.
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结构的确定、主要合成方法(碳链增长合成策略和碳链缩短合成策略)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亚洲玉米螟在涿鹿县的发生与防治历史,总结了玉米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控经验。阐述了涿鹿县20 a来研究应用性信息素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历史过程和研究成果,提出了当前性诱剂应用推广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巴彦淖尔地区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较好的性诱剂诱捕器类型和剂量。[方法]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4种类型和4种剂量的性诱剂诱捕器对亚洲玉米螟的诱蛾效果。[结果]不同类型性诱剂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水盆式和三角式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显著优于瓶水式和飞翼式;不同剂量性诱剂诱捕器的诱蛾效果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一定范围内,诱捕器剂量越大,诱蛾效果越好。[结论]生产实践中应优先选用水盆式和三角式诱捕器,同时适当提高诱捕器剂量。  相似文献   

11.
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结构的确定、主要合成方法(碳链增长合成策略和碳链缩短合成策略)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武贵林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52-152,177
阐述了涿鹿县20多年研究应用性信息素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历史过程和大面积应用推广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2013年春夏季,在安化县江南镇阳二村春玉米试验示范地安装应用飞蛾类性诱自动计数系统监测器、FMT-通用型性诱监测器和测报灯,研究了性诱监测器对玉米螟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飞蛾类性诱自动计数系统监测器和FMT-通用型性诱监测器灭虫效果好,可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同时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上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糯玉米心叶期,开展了6种颗粒剂灌心防治糯玉米田玉米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阿维.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制作的颗粒剂,雌穗被害率均可被控制在5%以下,防治效果达90%以上。上述3种药剂可以作为颗粒剂灌心防治糯玉米田玉米螟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16.
性信息素诱捕2代玉米螟效果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诱蛾示范结果表明,玉米螟性信息素(毛细管)诱芯对2代玉米螟成虫有明显的诱集作用,2代玉米螟卵量减少67.5%,百株残虫量减少66.5%,被害株率减少79.3%。该信息素诱芯不仅操作简单易行,对人、畜、天敌及农产品安全,且持续时间长,是一项环境友好型的植保技术,值得在2代玉米螟防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性诱剂在玉米螟测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通过研究表明新疆玛纳斯县发生的玉米螟种类为亚洲玉米螟;使用玉米螟诱芯监测能提高测报准确率。配备自动计数器后误差率较小,能客观反映玉米螟发生代数、发生量、发生程度,使用不受地域限制,能大幅度降低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未发现对玉米及其它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鉴定、综合防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亚洲玉米螟的监测预警、绿色防控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统计学方法收集资料及调研,分析国内外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结果】亚洲玉米螟在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均有分布,雌性个体通过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性继而交配;鉴定亚洲玉米螟主要性信息素组分为顺/反-12-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E-12-14:Ac)和正十四碳醇乙酸酯(14:Ac),各组分作用不同,组分间比例存在地理种群差异;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产品已运用于监测、诱杀与交配干扰中,与其它防治技术相结合的集成技术防效显著;应用过程中存在多种影响性信息素诱剂诱捕效率的因素,包括性信息素剂量、诱捕器类型、放置高度、颜色及环境等。【结论】亚洲玉米螟在多个国家的玉米种植区均有分布,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比例存在地理种群差异,利用性信息素最佳组分系统结合影响性诱剂诱捕效率的多种因素,在田间防控亚洲玉米螟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已组装、集成一套基于性信息素防控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亚洲玉米螟是我国玉米上发生的最严重害虫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由于长期依赖化学防治带来了严重副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使用性诱剂诱杀防治,但实际应用却出现很大波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性诱剂本身的质量问题.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合作对其作了几次改进,取得一定成效.本试验测试了一种新型亚洲玉米螟性诱剂的田间诱蛾性能,以期为进一步改进此种性诱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新疆近年来引进种植的优质牧草苏丹草作为诱集植物,探讨不同播种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应,为玉米螟治理的生态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玉米田以不同播种期、不同密度播种苏丹草诱集带和玉米-苏丹草同行混作以及不同品种的玉米田种植苏丹草诱集带等方式对玉米田的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比较,明确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生态调控作用.[结果]5月2日、5月27日和6月14日三个不同播种期的苏丹草诱集带对降低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为害率都有显著作用,效果达14.29;~100;;以不同密度播种的苏丹草诱集带和苏丹草-玉米按不同比例同行混作对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不显著;玉米螟为害甜玉米美糯2号的程度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玉米SC704.[结论]尽管美糯2号甜玉米田的苏丹草诱集带对玉米螟的诱集率较SC704普通饲料玉米田显著高9.4;,但苏丹草的诱集作用对减轻玉米受害程度在玉米品种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