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详细了解我国近几年来育成的北方春大豆品系对花叶病毒病的抗性表现,本研究通过分析2003~2007年的国家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病毒病2个流行株系(SMV1和SMV3)抗性鉴定数据,筛选兼抗SMV1号和SMV3号株系的抗原有19份,专抗SMV1号株系的抗原55份,专抗SMV3号株系的抗原20份,并发现辽宁省的新品系对2个株系的抗性表现都是最好的,尤其是表现抗病级别(R)的品系较多;而黑龙江省对2个株系的抗性表现都是最差的,尤其是对3号株系,大部分表现感病。建议黑龙江省今后要重视花叶病毒与抗性育种,可以考虑从辽宁和吉林两省引入抗原,进行品种选育和抗性改良。  相似文献   

2.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危害大豆的世界性病害之一,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致病力不同,不同大豆品种对不同株系的抗病性反应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本试验对237份大豆种质资源,采用人工汁液摩擦法接种大豆花叶病毒东北3号株系和黄淮7号株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出高抗,5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出高抗。高抗材料主要来自于河北、山东、北京。野生大豆品种中,4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出高抗,2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出高抗。高抗材料主要来自于山西、甘肃、河南。  相似文献   

3.
北豆10号     
审定编号:国审豆2007009 品种来源:黑河18×北丰12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13天,株高77.9cm,单株有效荚数29.1个,百粒重19.2g.长叶、紫花、亚有限结荚习性.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淡脐.接种鉴定:中抗大豆灰斑病,中感SMV Ⅰ号株系,感SMVⅢ号株系.平均粗蛋白含量40.44%,粗脂肪含量19.54%.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工摩擦接种鉴定方法,对2004—2008年吉林省选育的30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针对东北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1号株系和3号株系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对1号株系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18份,占参鉴总数的60.00%,表现感病的品种4份,占参鉴总数的13.33%;对3号株系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7份,占参鉴总数的23.33%,表现感病及以上的品种15份,占参鉴总数的50.00%;对1号和3号株系均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7份,占参鉴总数的23.33%。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5,(4):51-53
在网室内采用人工磨擦接种鉴定方法,对2009~2013年吉林省选育出的54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了针对东北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1号株系和3号株系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对1号株系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系)29份,占参鉴总数的53.71%,表现感病的品种(系)2份,占参鉴总数的3.70%;对3号株系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系)25份,占参鉴总数的46.29%,表现感病的品种(系)14份,占参鉴总数的25.93%;对1号和3号株系均表现抗病及以上的品种(系)25份,占参鉴总数的46.29%。鉴定出的抗性品种(系)既可用于大豆生产,也可作为抗源材料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6.
对山东和上海的2个野生大豆居群后代(共108份材料)和83份来自我国部分省(市)栽培大豆资源分别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MV)东北3号(N3)和黄淮7号(SC-7)株系,另外,对32份多年生野生大豆接种N3株系.结果表明,山东野生大豆居群的抗性明显高于上海居群,并从山东居群中筛选出4份对N3株系高抗和5份对SC-7株系高抗...  相似文献   

7.
大豆对SMV数量抗性的表现形式与种质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智海剑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422-1427
 在发现大豆对SMV具有数量抗性的基础上,选用96份大豆品种材料研究其在接种Sa、SC8、N1、N3等4个SMV株系条件下的发病率、病级、潜育期和病害扩展速度等4个数量抗性组分的变异。结果表明,品种间4个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溧水中子黄豆、沛县天鹅蛋、诱变30等品种虽然对4个株系均感染,但在4个组分上均表现出较强抗性,且不同株系间差异较小,说明这些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具有广谱数量抗性。研究证实以往报道的一些抗感染品种如溧水中子黄豆、AGS-19,其实是抗扩展的数量抗性品种。邳县茶豆、淮阴秋黑豆等品种对SMV的抗性可能属于数量抗性与质量抗性的叠和。大豆对SMV的数量抗性是曾被学术界忽视而又值得利用的一类抗性,它一般比质量抗性具有更宽的抗谱和更好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8.
国家大区北方春大豆参试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对国家大区北方春大豆参试的36份材料进行了大豆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在防蚜网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MV1号和SMV3号株系。鉴定结果表明,在鉴定的36份材料中没有免疫的。接种SMV1号表现为抗的仅6份,占总数的16.67%,中抗的13份,占总数36.11%,中感的15份占41.67%,感病的1份占2.78%,高感的仅1份占2.78%。接种SMV3号表现为抗的仅2份占5.56%,中抗的2份占5.56%,中感的5份占13.89%,感病的15份占41.67%,高感的12份占33.33%。  相似文献   

9.
【目的】鉴定出携带特异抗性基因的种质。【方法】利用美国的6个SMV株系(G1~G3,G5~G7)对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254份大豆种质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158份材料感所有病毒株系;95份材料抗某些病毒株系;只有7份种质兼抗所有6个鉴定株系:中国种质3份(‘Kaigen’s kingenzu’PI 88486,PI 62202和PI 407733),法国种质1份(‘ItoSan’PI 189920),韩国种质1份(PI 84549),日本种质2份(‘Shirome choutan’PI 417329和‘Tousan 101’PI 507439)。14份材料对6个株系表现抗病或幼苗早期抗病,推测可能携带Rsv4基因;50份材料对6个株系的反应型与已报道的抗性等位基因类似,推测其中携带Rsv1抗性基因材料2份,Rsv1-k22份,Rsv1-y16份,Rsv1-t1份,Rsv3 10份。25份材料对6个SMV株系表现型特殊,可能携带Rsv1,Rsv3,或Rsv4位点新的等位基因。【结论】这些新的抗源可以用于SMV抗病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0.
大豆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高抗东北SMV3号株系的大豆品系95-5383与4个感病品种(系)HB1、铁丰21、Amsoy、williams和抗病品种PI486355配制5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的F1、F2代接种SMV鉴定抗性.结果表明,95-5383与各感病品种杂交组合的F1代表现为感病,F2群体分离比例为3感(花叶+顶枯)1抗,表明95-5383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95-5383×PI486355的F2代接种后有感病植株分离,表明二者对SMV3的抗性基因不等位.利用BSA法对95-5383×HB1的F2代进行鉴定,筛选出RAPD引物OPN11在95-5383和抗池扩增出OPN11980片段,在HB1和感池扩增出OPN111070片段,在F1同时扩增出OPN11980和OPN111070.用该引物分析95-5383×HB1的F2个体,共显性的RAPD标记OPN11980/1070与95-5383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2.1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苗期不同抗性大豆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对大豆花叶病毒(SMV)胁迫的响应。[方法]以感SMV品种合丰25和抗SMV品系牡304为材料,以东北地区SMVⅠ号株系为毒源,测定接种SMV后苗期不同抗性大豆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SMV胁迫下,除Fo和q N升高外,其他荧光参数均有所降低,抗SMV品种(系)的变化幅度较小。随着胁迫时间的推移,Fm、Fm’、ΦPSII和Fv/Fm逐渐降低,Fo和q N逐渐升高,q P先降低后升高,且抗SMV品系牡304和感SMV品种合丰25分别在6 d和12 d出现最低值。受SMV胁迫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抗病品种(系)叶绿素含量的上升幅度大于感病品种(系),感病品种(系)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率大于抗病品种(系)。[结论]苗期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可作为鉴定大豆对SMV抗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旨在瞄准鲜食大豆产业需求,针对性选育早熟、抗SMV的夏播鲜食大豆新品种。利用1.5万R的~(60)Co人工诱变‘苏豆7号’,在其分离的后代中经多年多点抗性鉴定和产量、品质等性状选择。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出早熟、抗SMV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苏豆18号’。该品种具有较好的早熟性、丰产性和食用品质,并高抗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和SC7,中抗炭疽病菌。2017年3月通过国家大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170021)。‘苏豆18号’具有早熟、抗SMV、优质等特点,适合江苏、安徽、湖北、江西、上海、浙江等地作夏播鲜食大豆种植。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阐述,供相关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豆花叶病毒(SMV)种子传染率与品种间的抗性和SMV不同株系呈正相关,而与种子的褐斑粒率和种株的病情指数相关性极不显著。1号株系的种传病苗率高于2号和8号株系。高抗SMV种传的品种,能抗8个株系的传染。可以通过选育和筛选种传病苗率低的品种推广,减少本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旨在瞄准鲜食大豆产业需求,针对性选育早熟、抗SMV的夏播鲜食大豆新品种。【方法】利用1.5万伦琴的钴-60人工诱变‘苏豆7号’,在其分离的后代中经多年多点抗性鉴定和产量、品质等性状选择。【结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出早熟、抗SMV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苏豆18号’。该品种具有较好的早熟性、丰产性和食用品质,并高抗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3和SC7,中抗炭疽病菌。2017年3月通过国家大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170021)。【结论】‘苏豆18号’具有早熟、抗SMV、优质等特点,适合江苏、安徽、湖北、江西、上海、浙江等地作夏播鲜食大豆种植。本文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阐述,供相关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豆品种接种SMV叶片POD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采用成株感 SMV1号、 3号株系大豆品种合丰 2 5、丰收 12 ,抗 SMV1号而感 SMV3号株系品种东农 81- 4 3、铁 6 915(东农 ) ,抗 SMV1号、 3号株系品种东农 93- 0 4 6、东农 92 - 0 70 ,在隔离网室内采用盆载试验 ,于对生真叶期采用人工汁液摩擦法分别接种 SMV1号、3号株系 ,以未接种健株为对照 ,在大豆鼓粒初期测定分析叶片 POD同工酶。结果表明 ,抗感品种未接种健株叶片 POD同工酶谱带没有明显差异 ,POD活性品种间略有差别 ,但 POD活性与抗性没有相关。分别接种 SMV二个株系后 ,各品种 POD同工酶谱带数目不变 ,一些酶带活性发生变化。合丰 2 5、丰收 12接种 SMV后 ,叶片 POD同工酶活性增强 ,且接种 3号株系增加得大。说明 SMV毒性越强 ,植株感病越严重 ,POD活性变化越大。因此 ,叶片 POD活性的增强是植株感病的生化症状。东农 81- 4 3、铁 6 915接种 SMV1号株系后 ,叶片 POD同工酶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接种 SMV3号株系后 ,叶片 POD同工酶活性增强。说明同一品种对二个株系的抗性不同 ,POD的变化也不同。东农 93- 0 4 6和东农 92 - 0 70接种二个株系后 ,POD同工酶没有明显变化 ,接种 SMV3号株系后 ,POD活性略降低  相似文献   

16.
大豆品种(品系)对大豆花叶病毒六个株系的抗性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116份大豆材料对大豆花叶病毒(SMV)6个株系的抗性反应。从中选出10个品种可以抗 SMV 的3—6个株系的侵染。它们是 Kwanggyo、西曹黄、兖黄1号、大白麻、齐黄23、豆高3号、Buffal0、齐黄22、7588—10和徐豆2号。在查明当地的 SMV 的流行株系和株系组成之后,认为上述品种可选为抗病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徐芸  常汝镇  邱丽娟  曲延英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5):352-356,F0003
花叶病毒是危害大豆生产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花叶病毒病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中国农科院育成品种中品95-5383对SMV3号株系表现高抗,构建杂交群体,遗传群体为来源于中品95-5383和IA2020的含有9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每个F2单株随机取30粒自交获得F2∶3家系.在苗期对F2∶3家系进行接种SMV3号株系,根据卡方检测,群体F2∶3接种鉴定比例为1∶2∶1,推测相应F2单株的基因型,分析其抗病遗传机理.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中品95-5383对SMV3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8.
旨在选育抗SMV且熟期适中的高产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豆类作物研究室利用具有优异抗性材料‘0118-1-1-2’和‘辽鲜1号’进行杂交,进行了多年多点抗性鉴定和产量、品质等性状选择,最新选育出抗SMV鲜食春大豆新品种‘苏奎2号’。该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食用品质,并抗大豆花叶病毒南方流行株系SC3和SC7,适合江苏省春播种植。‘苏奎2号’于2016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编号2016-1-16)。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抗东北 SMV3号株系的大豆品系 95 - 5 383与 4个感病品种 (系 ) HB1、铁丰 2 1、Am soy、William s和抗病品种 PI486 35 5配制 5个杂交组合 ,对各组合的 F1 、F2 代接种 SMV鉴定抗性。结果表明 ,95 - 5 383与各感病品种杂交组合的 F1 代表现为感病 ,F2 群体分离比例为 3感 (花叶 +顶枯 )∶ 1抗 ,表明 95 - 5 383对 SMV3号株系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95 - 5 383× PI486 35 5的 F2 代接种后有感病植株分离 ,表明二者对 SMV3的抗性基因不等位。利用BSA法对 95 - 5 383× HB1的 F2 代进行鉴定 ,筛选出 RAPD引物 OPN11在 95 - 5 383和抗池扩增出 OPN11980 片段 ,在HB1和感池扩增出 OPN111 0 70 片段 ,在 F1 同时扩增出 OPN11980 和 OPN111 0 70 。用该引物分析 95 - 5 383× HB1的 F2 个体 ,共显性的 RAPD标记 OPN11980 /1 0 70 与 95 - 5 383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2 .1c M。  相似文献   

20.
对大豆花叶病毒不同抗性类型品种的细胞超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质量抗性、数量抗性以及感病 3类品种接种大豆花叶病毒 (SMV) 后的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表明: 在未感染的对照品种南农 1138 2以及接种Sa株系的质量抗性品种科丰一号的细胞中没有病毒粒体和病毒内含体, 细胞超微结构正常。在接种Sa株系后的感病品种南农 1138 2的叶肉细胞中出现大量成簇的线状病毒粒子聚集体和柱状内含体, 柱状内含体横切面呈风轮状, 许多细胞出现核固缩、核膜降解、异染色质边聚、核仁融解、叶绿体被膜破碎甚至瓦解消失、基质及基粒片层解体或肿胀扭曲。数量抗性品种接种Sa株系后, 个别细胞中发现线状病毒粒子和风轮状内含体, 少数叶绿体的片层结构肿胀扭曲, 细胞核、线粒体的被膜以及形状和结构轻度受损。上述结果表明, 数量抗性品种的受害程度明显小于感病品种, SMV引起的超微病变特征在 3类抗性品种间是显著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