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山——伊丹友好交流中心是为促进佛山市与日本伊丹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兴建的.该中心是一座三层高的灰瓦白墙日式建筑,其独特、清新的气质为人们所瞩目.与之配套的庭园为了使其与建筑物和谐协调,及营造一种日本园林意境和建筑环境,我们采用了以日本园林风格为指导的庭园布局与,设计.一、庭园设计友好交流中心内庭被连接门厅和和室的玻璃连廓分隔为两个小庭园,在这两个小庭里,我们尝试用“枯山水”和“池泉筑山庭”这两种园手法来表达日本园林的两种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1月24日,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园风景区处和北京园林学会联合举办的2017年"北京市公园风景区科学管理及养护技术系列培训"迎来了本年度最后一次培训。培训邀请到张东林教授级高工在双秀公园为大家实地讲解"秋冬季养护修剪",全市100余名基层工作者参与了培训。张东林老师结合实际,讲解园林树木修剪的理念和依据,特别是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培训中讲到,苗木在初期要进行定型修剪,形成骨架后,在后期的修剪过程中可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3.
王军 《国土绿化》2022,(12):30-33
<正>冬季的北京草木凋零,枯叶落地,还能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吗?双秀公园给出的答案是:能,而且随时、随地、有趣。双秀公园是北京市第一家社村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即便是冬日,网上预约参加基地义务植树活动的志愿者依旧踊跃。一波波的志愿者走进公园,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在树上悬挂小鸟喂食器,为越冬树木穿“防寒衣”,浇防冻水,给树木涂白,清理枯枝落叶进行堆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和社会团体。双秀公园基地每年开展尽责活动接近200场次。2022年,虽然有一个多月因疫情限制未开展活动,但在基地范围内开展的活动依然有130多场。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十分崇尚自然美,把它作为判断园林水平的依据。造园者最爱听的评价是“宛若自然”,最担心的评价是人工化、匠气。“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古训也沿用至今。但仔细分析古今中外的园林佳作,在自然美中哪里都有人工美的存在。且不说园林建筑完全是人工建造,就是园林构成的其他重要元素如地形、山水,乃至来自自然的花木哪样不是经过人工思忖、选择、构建的呢? 所以说,自然美与人工化不是绝对的矛盾体,而应该是相互糅合的统一体。有位园林专家说得好“中国园林是人工中的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中的人工”,中日两国园林的侧重点明显不一。下面以日本爱知世博会中的日本园为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园林水景与植物配置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水景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体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增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  相似文献   

6.
郊野公园是城市周边的生态公园,为突出公园的“林间野趣,生态之音”,为此增添了很多特色的景观树种。郊野公园以植物为主体,以点、线、面、立体形成一个有机空间,通过婀娜多姿、色彩缤纷的花草树木,组织功能、性质不同的休憩、观赏、康体的绿地。增加层次,丰富内涵,打造一个完美的园林生态园。  相似文献   

7.
林烨 《国土绿化》2022,(10):22-23
<正>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园科院”)成立于1978年4月,是一支拥有150余人,集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林业园林专业技术队伍。园科院先后荣获“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年来,园科院坚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8.
主题园为以某一特定主题为表达对象的观赏性游园。以太原市和平公园的春夏秋冬主题园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我国古典园林(扬州个园、杭州西湖、佛山梁园)、国内现代园林(四盒园)和国外园林(米兰四季花园、日本Kitagata公寓、美国Oldfields四季花园、法国凡尔赛宫四季喷泉)的园林要素和象征意义,总结了春夏秋冬主题园春园、夏园、秋园、冬园的景观设计手法和技巧,并统计了主题园景观营造所运用的植物种类,以期为主题园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杜红 《广东园林》2000,(3):28-29,32
198 6年以前 ,广州园林如越秀公园、兰圃的芳华园等 ,大多体现中国传统园林风格 ,以含蓄隽永 ,仿效自然见长。而于 1987年春节开放的草暖公园 ,立足于“以人为本 ,顺从人意”的岭南造园风格 ,大胆地吸收欧洲园林的一些造园特点 ,大有人工创造自然的气派。在大片如茵的草地上 ,既分布有自然形态独特的棕榈植物 ,又有经人工修饰形态各异的园林植物。各类植物有聚有散 ,恰到好处地组合成草暖公园的绿化景观。在草暖公园绿化景观养护工作中 ,我们特别注意保持原有的造园艺术特色 ,又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一、建园概况(一 )立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海公园背景材料和现状条件的分析,提出公园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针对公园实用功能和园林建筑、植物、水体、地形、园路、空间等园林要素合理组织,划分出七大功能分区,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游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岭南园林以求实兼蓄、精巧秀丽的特质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其不同时期的造园创作都有传承和创新。借创作岭南和园为契机,梳理现存的广府岭南园林实例,发现岭南园林的风格和形式既有统一的传承,又在明清、清末民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个历史阶段各具时代特色。顺德北滘岭南和园的设计探索,以“山水、街市、人家”为主题,遵循“北山南水、负阴抱阳”的传统山水格局,荟萃4个历史阶段的岭南园林设计语汇,创作“和园六景”,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与城市和谐共融的水乡生活画卷,探索了岭南园林精髓的传承和设计手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一分钟游程”构园法则将人的视觉感受与园林组景共同考虑,以25~30 m作为组景转换的理想距离,对游路结构进行反复烘托与不断强化,从而形成柔和、丰富的“构景曲线”。选择南北方各具代表性的苏州沧浪亭和北京恭王府花园,分析其园林的景观布局,对比园林空间序列的“起”“承”“转”“合”间距。结果表明,“一分钟游程”构园法则在南方私家园林及北方皇家园林中同样适用,为今后的游线组织与组景布设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苏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江苏省为我国古代吴越文化中心,园林建设渊源极早,遗存的古代第宅园林为数最多,而且该省文人画家代不乏人,这些遗存第宅园林中,许多园主本人多是文人;或则园主虽非文人,而其园林的命题立意和造景布局系由文人画家参与的。这类园林,其立意(意识形态)是无神论的,多数是反封建的;其造景则是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因此把这类园林命名为“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这类园林的艺术评价及创作过程,作者认为分为“生境”、“画境”、“意境”三个境界:反映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生境”是文人园林的艺术泉源,这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反映;再由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再由“生境”上升到艺术美的“画境”,则是中国文人园林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根本区别。再由“画境”触景生情而升华到产生浪漫主义激情的理想美境界,就是“意境”。这种理想美的境界,作者认为又可以概括为:美的感情,美的抱负,美的品格和美的社会四种类型。江苏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三个境界是以情造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其创作方法则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与豫园、醉白池、古猗园和秋霞圃齐名的上海曲水园,位于青浦镇公园路北侧,东临护城河,西接城隍庙,占地近30亩,是上海市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曲水园始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曾是城隍庙的附属园林。当时,城隍庙园、庙一体,修园经费来自“一文愿”,百姓称此“一文园”。  相似文献   

15.
以江南古典园林为参照,分别从选址,意境,功能等方面探讨岭南第宅园林“在园”成功之处。提出新时期第宅园林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万园之园圆明园北京赵兴华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园林方面有一点兴趣,就一定听说过“圆明园”这三个字。圆明园是历史上中国园林成就的最高峰,国外称它为“万园之园”。它是世界园林艺术中最璀璨的明珠。圆明园在北京的西郊。它是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座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廊坊市自然公园的总体规划构思、总体布局和各分区景观特色。强调了“自然”和“可持续”,以植物造景为主导,配合少而精的人文景观,建造生态自然园,展示了现代城市公园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日前,笔者在全国首个城市生态墓地——山东省青岛市福宁园看到,机关单位团员青年、部队官兵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们自发地来到这里种植“奥运志愿树”。在植树休憩之余,人们三五成群在楼亭叠翠、碧树连天的园区“奉献林”、“军魂园”中悼念逝者,寄托情怀。福宁园似乎已经不再是一处萧瑟森严的墓地,  相似文献   

19.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门艺术 ,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尤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历经兴衰 ,繁衍至今。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古典园林 ,大多是历经改建修葺 ,日臻完善 ,体现着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 ,其中不乏竹子景观的佳例 ,如苏州留园的“碧梧西凤”、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拙政园的“海棠春坞”、沧浪亭的“倚玉轩”和“翠玲珑”以及扬州个园的“春山”等等。因此不难想象那些已经消失的名园佳苑中可能有过辉煌的竹子景观。探索园林造景的形成和发展 ,不仅可弘扬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精华 ,更重要的是揭示其发展规律 ,以便将传统的艺术手法用于现代园林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昆明昙华寺公园中的前园与中园、后园的园林植物群落进行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季相的调查与分析。前园共有植物73种,分属于40科、63属。中园共有植物73种,分属于38科、53属。前园树种丰富度为6.32,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45。中园树种丰富度为5.56,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39。后园树种丰富度为5.94,树种多样性指数为3.34。中园胸径超过3 cm,冠幅超过9 m所占总数的百分比远比其它园区多的多。前园与中园乔木树高主要集中在10.7 m以上,后园树高在4.6~10.7 m的最多。3个园区的园林植物群落季相变化都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