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期接种试验表明,稻曲病菌侵染稻粒的时期在水稻破口期,尤以刚出口的嫩颖 最易遭受侵染,潜育期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发生流行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孕穗末期是稻曲病侵染水稻的主要时期.温度和雨量是影响稻曲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孕穗末至齐穗雨量多,高温天数少,有利于病菌的侵入;齐穗后温度适宜,有利于该病的发展流行.水稻品种间抗(耐)病性差异显著.单季晚稻的大面积种植,使穗期气候条件适宜病菌的侵入和发展,是浙北稻区稻曲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为我国水稻生产上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与产量的重要病害,研究稻曲病菌侵染行为可为稻曲病抗性品种选育、防控药剂特异性靶标选择以及防控策略制定等提供理论参考。从稻曲病接种体系、初侵染源、侵染关键期、侵染位点、侵染过程、侵染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当前研究表明,稻曲病菌通过菌核或厚垣孢子越冬后形成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源,在水稻幼穗形成后通过人工注射将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液注入水稻穗苞,病菌通过颖壳间隙进入颖内后,首先攻击水稻花丝,阻止水稻花粉成熟,阻断子房受精,劫持水稻营养库进而形成稻曲球。稻曲病菌与水稻花丝的分子识别机制、稻曲病菌如何激发水稻相关灌浆基因的表达进而获取营养物质形成稻曲球可能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菌侵染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胡东维  王疏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4604-4611
稻曲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但其病原菌侵染机制仍有许多不明之处。本文对稻曲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策略。现有的研究表明,稻曲病菌可侵染水稻幼苗的胚根、胚芽鞘以及孕穗期雄蕊的花丝。病原菌不产生典型的附着胞结构,不能直接穿透寄主细胞,不产生吸器,侵染模式为胞间侵染和扩展。苗期侵染是否可扩展至穗部并致病,尚无确切证据。在孕穗期,稻曲病菌专一性侵染水稻雄蕊的花丝,并由此生长发育成稻曲球;稻曲病菌不能侵染子房和花药,但次生菌丝可偶尔侵染柱头和浆片的外层细胞。稻曲病菌在侵染过程中不会杀死寄主细胞,属活体营养型真菌。稻曲病菌苗期侵染的扩展过程和孕穗期选择性侵染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机制是未来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曲病菌的侵染期及防治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凤台县选出的2个籼稻品种AO11,AO12和2个粳稻品种AO15,AO16在各个生育期进行接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稻曲病菌自倒二叶开始在水稻各个生育期都有一定的侵染性,2个籼稻和2个粳稻四个生育期的病穗率的差异不是很明显,其中在籼稻上破口期侵染的概率相对较高.在水稻各生育期施药,结果表明:剑叶期施药最佳.结合本地区丰两优1号稻曲病普查数据,初步得出在破口前的13-15d是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最适时期,且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易感病,田块的边缘发病重,中间轻.  相似文献   

6.
宜州市水稻稻曲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宜州市水稻稻曲病大发生流行原因,为防控水稻稻曲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地调查宜州市水稻稻曲病发生的现状及田间防治方法,分析造成稻曲病大发生原因。【结果】水稻孕穗后期及抽穗杨花期间多雨且气温适宜,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是造成水稻稻曲病近年来大发生的主要原因;防治策略不当,防治时间不及时导致稻曲病大发生流行;【对策】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选择防效好的药剂,在水稻破口期前5~7天第一次用药,在水稻破口即抽穗5~10%时,进行第二次药剂防治,能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  相似文献   

7.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密粒型高产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稻曲病的发生与危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预防水稻稻曲病菌侵染,在单季中稻不同生育时期,实施爱苗防治的试验,为今后水稻生产中防治稻曲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RFS)发生情况日趋严重,已经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稻曲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其病菌侵染方式和侵染机理的了解还有局限性。通过激光共聚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已经基本明确了稻曲病菌在颖花内的侵染过程,然而稻曲病是否具有系统侵染、种子带菌以及幼苗根部侵染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程度仍有待明确。对稻曲病菌研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同时也对稻曲病主要的防控手段和病原监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利用稻曲病菌无性孢子接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已上升为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稻曲病一般使水稻减产1~5%,而发病严重的个别地块产量损失可达30~50%。稻曲病菌可产生一种潜在性的慢性毒性,食用被其污染的大米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有关该病原菌的稻侵染源、侵染时期、侵染途径仍有许多地方不明确,成为研究和解释稻曲病发生规律的障碍。人工接种是明确上述疑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国内若干关于稻曲病菌接种的报道,都是利用其厚垣孢子进行喷雾接种。采用注射接种还未见报道。国外有些学者利用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进行喷雾及注射接种虽获得成功,但接种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菌田间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特征,在水稻箭叶与倒二叶叶舌齐平时套袋处理.用正交试验对影响人工接种稻曲病发病率的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接种时期、接种病原菌体和接种方法.试验表明,在水稻破口前4 d注射接种菌丝-分生孢子的混合菌体为最佳组合方法,此时病粒率最高,达13.75%;始穗期和齐穗期发病率均为0.为稻曲病的侵染时期、侵染路径研究提供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稻生殖生长期植株上稻曲病菌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的生殖生长期,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分蘖取样,采用稻曲病菌特异性引物,进行Nested PCR扩增,分析稻曲病菌在植株上的附着情况,结果表明处于破口期的穗部标样带菌率达95%以上.结果证明了采用分子技术检测田间稻曲病菌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研究稻曲病的发生规律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2007-2009年对稻曲病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及药剂防治技术进行了连续3 a的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组合)和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间5d以上降水天气,是引起稻曲病大发生的2个关键因子。防治稻曲病的有效药剂有30%爱苗EC,12.5%烯唑醇WP和43%好力克SC,施药适期是水稻分蘖末期、破口前3~7d、始穗期3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以往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 Tak.)侵入时间研究甚少,说法也不一,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水稻穗期是稻曲病菌侵入的主要时期.由此,生产上一般选择在水稻破口后施药保护稻穗.但云南省通过几年生产防治实践,发现这一措施效果并不理想,防效不高不稳.分析推测,可能是由于施药时期落于病菌侵入株之后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侵染时期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近年稻曲病危害加重的情况,通过调查和试验明确了水稻破口前7 d,即剑叶叶枕距为零值(剑叶叶枕与倒2叶叶枕相平)时是稻曲病的主要侵染时期,同时此时也是稻曲病的防治适期.通过试验筛选出使百克、禾丰灵等对稻曲病预防效果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温度、pH值、氮碳源及无机盐对稻曲病菌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和寄主生育期对病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为28℃;菌丝在pH值3~10之间均可以生长、最适pH值为6~7。孢子萌发最佳温度为28℃。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为蔗糖和L-天冬门酰胺,最佳浓度分别为2%和0.2%;无机盐为磷酸氢二钠与硫酸镁组合。病菌孢子释放量受气象因子影响较大,晴天夜间释放为主,阴雨天全天释放。孕穗前、中期为稻曲病菌主要侵染时期。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曲病菌的侵入期及其致病因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稻曲在PDA上离体培养能形成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温度在27℃左右;接菌试验表明,稻曲病菌在水稻全生育期中的主要侵入期为大肚期至破口期,而不是在浸种催芽时期;在接菌后遮荫的条件下利于病菌的侵入,增加接菌次数能促进病害的严重发生;在太湖地区自然条件下,8月下旬水稻大肚期,阴雨多湿利于该病菌的入侵,而在9月上中旬的水稻灌浆时的稻曲形成期则需要日温差8℃以上的条件,平均日温度超过27℃则不利于稻曲的形成。两者必须兼备。这种利于发病的气候相与水稻丰产所需抽穗灌浆期的气候条件相符;大穗型品种,特别是杂交粳稻有利于稻曲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水稻稻曲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绿核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危害较大.本文对引起水稻稻曲病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病菌的侵染规律和水稻稻曲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曲病防治适期及策略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侵染所引起的水稻穗期的一种重要病害,病原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麦角菌属.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感病品种的扩大,水稻破口扬花期多雨,致使稻曲病日趋严重.2001年,温州单季晚稻稻曲病发生面积占栽培面积的70%,一般田块病株率为5%,个别严重田块达50%.稻曲病不仅直接影响水稻产量,更重要的是造成稻米品质降低,同时病穗的千粒重下降,秕粒率增加,单穗重下降[1].稻曲病制约着稻米的优质化进程,稻曲病无公害防治方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探讨稻曲病的最佳防治适期,作者于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进行了稻曲病防效试验,探讨最佳防治适期及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19.
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在水稻破口前10 d使用,对籼粳杂交稻稻曲病具有较好的防效;破口前10 d与破口期进行2次防治的稻曲病穗防效与病指防效均优于只在破口前10 d进行1次施药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年来稻曲病日益严重,但目前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与水稻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论文旨在利用水稻感病颖花材料构建酵母双杂交文库并筛选稻曲病菌效应因子互作蛋白,为解析稻曲病菌侵染水稻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感病水稻Chuannong H2S为试验材料,在水稻破口前5—7 d左右,从水稻穗中上部接种PSB摇培7 d的稻曲病菌荧光标记菌株P4,接种13 d后取颖花进行激光共聚焦观察,收集感病颖花。提取感病颖花总RNA,使用含有Oligo(dT)的接头引物反转录cDNA第一链,并PCR扩增ds c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切胶回收ds cDNA片段,与载体p GADT7-Rec进行同源重组,转化酵母菌株Y187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然后用稻曲病菌效应因子Uv_1261基因构建诱饵载体,将诱饵载体转化入Y2HGold酵母菌株,通过酵母双杂交自激活验证后以该诱饵载体筛选酵母双杂交文库,最终在SD/-Ade/-His/-Leu/-Trp/X-α-Gal平板上筛选出生长状况良好的蓝色单菌落,经测序得到候选互作蛋白的序列,通过NCBI在线网站进行Blast分析和Uniprot在线网站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结果】经检测,文库滴度为5.7×108 cfu/mL,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750 bp,表明稻曲病菌侵染水稻颖花cDNA文库质量较高。用Uv_1261构建诱饵载体,转化Y2HGold后,转化菌可在SD/-Trp、SD/-Trp/X-α-Gal平板上生长,不能在SD/-Trp/X-α-Gal/Ab A平板上生长,表明Uv_1261无自激活现象。以该诱饵载体筛选文库,对筛选到的候选互作蛋白进行测序验证并Blast分析获得了56个来自稻曲病菌或水稻的候选互作蛋白,其中有28个候选互作蛋白来自稻曲病菌,有16个来自水稻,以及12个未知蛋白。经GO注释显示,来自稻曲病菌中的候选互作蛋白参与了17个生物过程,包括翻译、代谢过程、氧化还原及胞内氨基酸合成等;分子功能包括金属离子结合活性、水解酶活性及ATP结合活性等;细胞组分包括核糖体、细胞质及线粒体等。来自水稻中的候选互作蛋白参与了11个生物过程,包括蛋白质去磷酸化、糖代谢及翻译等;分子功能包括金属离子结合活性、核苷酸结合活性及转移酶活性等;细胞组分包括核糖体、膜及细胞核等。【结论】该cDNA文库质量较好,能成功地用于稻曲病菌效应蛋白的互作蛋白筛选,可为研究稻曲病菌与水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