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138-139
从技术路线、树种选择与配置、苗木规格、整地方法、造林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东海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些年,我国的造林绿化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一些较易造林地区已基本上完成了造林任务。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因此,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问胚就成了今后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石质山地由于生境恶劣及各种原因的破坏,历来造林困难很大,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一些林分生长缓慢,稳定性差,林分质量低,不能发挥出较高的效益。通过应用和推广多年在石质山地植被恢复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现有技术的优化整合和组装配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林分和群落质量、加速植被恢复建设,是改善我国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崔岩 《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3):90-91
该文针对石质山地与沙化土地立地条件差、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弱、造林成活难的现状,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例,结合实际,从保证造林成活率的各个环节入手,探讨提高造林成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辽西北地区造林成效很低究其根源,概括起来,困难立地造林主要问题也不少。  相似文献   

5.
贵州困难立地植被恢复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且呈加剧趋势,前人研究论证植被恢复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但由于贵州自然地理属性的复杂性、生境的异质性及经济落后等原因,植被的恢复存在很多困难与问题.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实际提出具体对策及方法,包括自然恢复、人工恢复与复合农林经营等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造林对辽西北地区困难立地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跃志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1):61-62,74
通过在北票市、凌源市设立对比试验,对困难立地造林后的水土保持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造林后林地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与对照相比,没有增加;降雨量相同时,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随着造林时间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随着造林绿化及封山禁牧项目深入实施,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均已绿化成林。本着见缝插绿的原则,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快人工促进造林绿化被提到日程,喀左县自2010年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很好的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为类似立地条件造林提供一套可行的技术措施,仅供类似立地条件地区造林绿化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荣锋 《乡村科技》2021,(35):64-67
经过持续的造林绿化,福建省漳浦县绝大多数林地已完成造林工作,但仍有小部分困难造林地尚未完成造林.以2018年漳浦县沿海林带修复项目为例,对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闽南沿海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该文针对冀北山地、内蒙古高原半干旱气候下沙地和瘠薄山地等困难立地造林难的问题,围绕容器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容器选择、基质配制、苗木培育、精细造林等一系列综合配套经营技术,最大限度发挥容器苗优势,为解决困难立地攻坚造林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加大了辽西北荒山造林绿化力度,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  相似文献   

11.
朝阳地区春季、雨季、秋季等三季的造林工程,通过应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在困难立地条件下提高了造林的存活率,为实现绿水青山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遏制赤峰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通过地膜覆盖、套袋、施用根宝和生根粉(ABT)、营养袋、培抗旱堆和冬季覆土盖苗等多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造林配套技术措施,初步建立了长短结合、以林促牧、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生态经济模式。采用传统的抗旱造林技术,并应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组装配套、试验筛选,使樟子松造林成活率提高36%,探索出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树种选择、整地、苗木选择及处理、造林、幼林管护等方面总结了伏牛山区困难造林地的抗旱造林技术,以期为河南省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优良生态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4.
马志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21-4823
开发建设项目导致了大量的人工边坡和生态破坏.生态修复的开展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的治理进程,彰显了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巨大作用.然而在一些特殊困难的立地条件下,普通的生态修复技术就不能凑效,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针对困难立地的生态修复技术——工程绿化技术便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对工程绿化技术的概念、技术体系、应用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筛选当地优良乡土树种胡杨在瓜州县城东风沙口开展绿化造林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成功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技术措施、造林模式,对当地风沙口治理乃至周边地区困难立地条件下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先锋树种,柳叶鼠李、三裂绣线菊、蒙古扁桃和红刺榆值得高度重视。该4个树种不但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风沙等优良种性,有的还兼具一定的经济价值。开发利用好这几个普通而又宝贵的乡土树种,对生态公益林营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商南县在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造林中,针对立地条件复杂、恶劣的现实,采取大穴整地和带状整地,选用营养袋苗和移植苗造林,应用生根粉蘸根、阔叶树截杆、地膜覆盖等现代林业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了95%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蓟县一直致力于研究困难地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在渔阳、穿芳峪、五百户等镇乡实施困难地造林,本文就困难地造林树种的选择、苗木运输时注意事项、土地整理和栽植技术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干旱问题是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因素,如何克服干旱的影响,一直是林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选择本地适用、有效的整地、深栽、覆膜、容器苗造林及GGR粉处理苗木根系等五项技术措施,在榆林干旱区进行了造林试验示范,通过示范林观察,综合效益提高34.1%。  相似文献   

20.
困难地造林是一个长期困扰山区绿化的难题,从立地条件特点、整地、树种选择、造林等方面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困难地造林技术,以期为济源市山区困难地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