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正本文通过对原州区枸杞产业人才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从如何建设枸杞人才高地以及取得的效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论述了产生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做优做精枸杞产业,推动枸杞产业提质增效,扩大原州枸杞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区枸杞产业发展,提升枸杞产业综合竞争力,根据宁杞产发[2018]30号《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关于报送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工作建设情况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总结如下:1人才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对宁夏枸杞产业及高端精品枸杞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高端精品枸杞培育和发展的对策.认为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宁枸杞”、“宁夏枸杞”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利用现代科技、现代规模经营方式,对枸杞产区进行品种更新、规模化改造,发挥加工能力等优势,打造高端品牌,走精品枸杞之路是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优势和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宁夏枸杞的区位生态、品种资源、栽培历史、品牌等产业的基本优势和发展概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证调查资料,将宁夏枸杞产业与外地枸杞产业和当地的无公害蔬菜产业进行比较,分析其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从产业化、科技、管理三方面,提出提升宁夏枸杞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6月28日,第二届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博览会在取得丰硕成果后圆满落下帷幕。3天时间内,促成了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与宁夏早康枸杞开发有限公司、玺赞庄园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宁夏杞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达成合作,签约项目22个,签约枸杞干果及其系列产品订单6000余吨,资金达4.95亿元。达成枸杞干果及其系列产品采购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1,(11):15-15
我国第一座以枸杞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枸杞馆9月22日在银川市开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分为杞福馆、文化馆、养生馆及公共服务区,收录了大量有关枸杞的历史文献、文物、图片和雕塑,用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等表现手法,全面展示宁夏和中国枸杞的历史文化、产业现状、科研成果,传承中华枸杞4000年历史,弘扬传统中医及枸杞养生文化。中国枸杞馆的落成,为宁夏枸杞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全新舞台,对推动宁夏枸杞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具有药食两用功效的宁夏枸杞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垂青。“九五”以来,在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关心和科技厅、农牧厅、林业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出台了《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实施纲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枸杞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可行性政策,同时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自治区林业厅、财政厅联合启动了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无公害枸杞行动计划等项目,使得宁夏枸杞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固原枸杞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宁夏固原枸杞产业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多年实践、调研,深入思考后,提出了宁夏固原枸杞产业要进一步加快扩大种植规模、发展壮大、做强做优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宁夏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桂霞  韩建国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9):127-128,57
宁夏肉羊产业是畜牧业的优势产业,其发展具有“清真”品牌的民族区域优势、饲草料资源优势、国家宏观政策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稳步增长等优势。但也存在着制约宁夏羊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提升宁夏羊肉产品竞争力,促进肉羊产业发展,需要采取培育优良肉羊品种、组建企业集团、加强市场营销和基地建设等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品牌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形成一批小米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推动了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省作为谷子主要生产省份,品牌建设较先进省份具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对比分析河北省与山西省谷子产业现状、产业优势与产业短板,总结出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经验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经验,提出了“河北小米”三级品牌体系建设路径。河北省谷子产业具有资源禀赋优越、轻简化水平高、加工规模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等优势,但在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体系、加工深度、文化挖掘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河北小米”省域公用品牌、县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三级品牌体系形成逻辑、建设原则、功能定位与建设路径,并从坚持“四动”模式、深入挖掘粟文化、组建河北小米运行中心、延伸产业链、健全标准化生产与质量体系、做强种子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河北省谷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磊 《宁夏农林科技》2007,(5):128-129,70
主要探讨了宁夏枸杞生产成本过高、农民素质底下、缺乏合理规划、品牌繁杂,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等现状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继续扩大枸杞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建立绿色品牌、进一步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建立枸杞生产基地等解决宁夏枸杞产业发展问题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宁夏平罗县面对枸杞产业北扩发展滞后的难题,转变发展方式,采取政策扶持,发挥土地信用社优势,依托企业和客商,实行科技承包、土地经营权规模流转、市场化经营等措施,破解了该县枸杞产业北扩的发展困局,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枸杞产业规模发展的路子,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及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深入企业调研、市场调查和信息采集的基础上,从规模、产量、价格和市场等方面,概述了宁夏枸杞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市场和生产中大量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剖析宁夏枸杞全产业链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出了未来创新的主攻方向;从生产、加工、流通、品牌及其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宁夏枸杞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支撑、经营管理和服务保障创新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宁夏镇北堡团结村共有耕地5000余亩,由于土地盐碱大,地势低洼,粮食产量低,农民种粮收入微薄.但因地理、气候、水源的独特条件,种植的枸杞皮薄肉厚,色泽鲜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张生明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通过充分调查论证,以发展特色枸杞种植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做大做强有机枸杞产业作为创业方向,将枸杞产业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青海省有机枸杞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概况、产业发展优势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有机枸杞规模化、标准化和特色化的"柴杞"品牌为产业发展思路的发展对策,协同加强集约化管理和科技力量支撑,促使青海有机枸杞产业高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仁祺  戴铁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85-14089
基于SWOT矩阵客观分析了宁夏枸杞产业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将枸杞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威胁与内部优势、劣势分别进行匹配得SWOT矩阵,重点论述了SO、WO、ST、WT不同组合下对应的产业发展策略,指出SO组合下应大力发展绿色枸杞食品,扩大产业规模,实现生态化发展;把握机遇、做大做强国内外两个市场;WO组合下应规范产业运营过程、把握绿色食品需求潜力巨大的市场机遇;加大人才投入、稳步拓展枸杞市场;ST策略下应规范竞争秩序、以质量赢得市场;提升产业标准档次,拓展国际市场;WT策略下应维护形象,调整运营模式;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改进出口策略。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本文立足于宁夏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种植效益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保护意识不强、枸杞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以期为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枸杞产业是青海省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对促进青海省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青海枸杞产业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国内第二大产区,国内优质枸杞的主产地,有机枸杞出口的主产区。本文基于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分析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品牌带动、科技创新、有机生产等为主的枸杞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宁夏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宁夏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宁夏引黄灌区具备优质大米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种植历史悠久,所产大米品质独特,近年来宁夏大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以其优良品质逐步打入高端市场。为了进一步提升宁夏大米产业发展水平,应该从提升品种选育与推广水平、水稻种植管理水平、大米加工水平、大米营销水平、稻米产业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多管齐下,这样才能真正将“宁夏大米”的品牌做好、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0.
枸杞产业是推动宁夏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其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对于稳定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宁夏枸杞产业规划目标,详细分析宁夏枸杞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枸杞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对策,旨在加强宁夏枸杞产业建设,实现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