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程德慧 《河南农业》2019,(15):29-30,54
马克思主义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性规定,是创造社会财富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路径应强化劳动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塑造、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四个结合”中培育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塑造劳动精神。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生产活动。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协同发展,共创人类历史和文明。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原始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因素;精神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内在精神文化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生产劳动的主体。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的全部作用又集中于人,不断地“再生产”人类,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而作用于社会、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三种生产劳动之中。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与日俱增的、永恒的,它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共存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3.
当前,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精神,制定适合我国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合法、高效、科学、系统的奖惩制度,促进企业劳动用工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理论界和法学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形式和货币的起源与本质、商品拜物教、商品价值构成、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并由价值决定。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 ,要结合新的实际 ,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从事知识商品生产的活劳动创造价值 ,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要义。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存在劳动价值观偏差、劳动精神匮乏和劳动技能欠缺等劳动素养亟待提升的问题,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吉林农业》2015,(8):30-33
<正>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尧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作出工作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国家颁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上了新的历史高度。当前,高职院校部分贫困生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缺乏战胜困难的理想信念等问题。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是帮助贫困生解困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厚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加强劳动育人课程建设;深挖劳动教育内容;深化新时代劳动育人内涵等途径,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勤劳、肯干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各类人才,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正契合社会发展的这一需要,因此,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各所高职院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1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工匠精神"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事物联系与发展角度探讨人的本质问题,指出人的本质是内在精神本质与外在劳动的本质的辩证统一,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仅突出了学生畜牧兽医技能水平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育。聚焦高职院校动物生理实验课,通过系统分析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动物生理实验课的六大作用,力求从中总结出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为进一步探究高职院校如何高效开展劳动教育,提高畜牧兽医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劳动素养已经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耕读教育作为农林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重要实践。但目前高等院校的劳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规划、可操作的课程载体,并未完全发挥育人功能。课程组以通识课“节气与作物生产实践”为依托,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线,设计了劳动耕读教育体系化的教学内容,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耕读文化中的物态元素、文化制度元素、文化行为元素和精神元素,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达到“教之以事而喻诸德”的课程目标。通过对“节气与作物生产实践”这一系统性劳动耕读教育课程的案例分析,拟为高等农业院校劳动耕读教育提供一条富有启发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职业学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的主要阵地,实训环节则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对电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在电子实训课程中,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应将工匠精神渗透于教学过程当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劳动大军,弘扬英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并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到:“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劳动实践,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实践”的“学与用”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意志品格的历练,有益于大学生心智成长,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坚持在农业院校开展支农劳动实践育人工作,有助于学生形成“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服务三农,在劳动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拓宽视野格局,是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支农劳动实践育人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对大学生人生观、团结协作意识、意志品格形成的影响,浅析支农劳动实践育人对大学生历练与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几方面入手改善劳动者生存环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神圣"劳动光荣"的精神,提高劳动者社会地位,使劳动者能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艺术起源与劳动,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作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在远古时期农耕民族的“乐”与生产生活劳动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6.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新中国教育史上具有特殊形式、特殊意义、特殊地位的学校。共大在建校、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精神特质、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时代价值的共大精神。共大精神是在贯彻毛泽东教育思想、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破解时局之下教育发展困境的过程中孕育生成的,其特质主要表现为:有理想、守信念;不怕苦、敢闯试;爱劳动、勤耕读;向社会、为人民。共大精神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基因,在继承革命传统、办好社会主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商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发展产业的牛鼻子,把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特别在项目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担当精神、创新组织能力。实现脱贫,最好的办法就是劳动致富,但是怎么劳动,谁来组织劳动,是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商水县通过"巧媳妇"工程,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充分发挥了共同富裕、能人带动。  相似文献   

18.
都江堰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修建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改造自然的斗争精神,是人民创造历史的一曲壮丽凯歌。 1958年毛主席亲临都江堰视察,对灌区发展作了极其重要的指示,为都江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中多样化的开展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质量,有助于推动高校劳动教育的规范化、常态化、可持续发展,为立德树人、全面育人提供重要参考[1]。本文基于帕森斯“AGIL”理论模型,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劳动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的劳动歌是其民族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裕固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其劳动歌中蕴含的和谐理念,影响并塑造着裕固族的民族精神。在分析裕固族劳动歌中所蕴含的和谐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对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发,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