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涉农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独特优势,且肩负着重要使命。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提出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结合”新型组织模式,即“线上+线下”“集中+分散”“学校+企业”“项目+成果”“工作站+产业学院”,可为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涉农高校图书馆具有农科人才培养主阵地信息中心、文献资源丰富、服务形式多样等优势,但仍存在与乡村振兴需求契合度不高、缺乏乡村人才培养创新性机制、应用实践能力不足、参与度贡献度不够等问题。涉农高校图书馆可以从服务教育改革提升乡村振兴人才质量、发挥知识信息服务平台作用支撑乡村振兴人才成长、“走出去”到农业农村一线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应进一步强化责任使命和工作规划,建立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新机制新模式,强化服务乡村振兴人才的支撑保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高涉农高职院校的科技和社会服务水平,为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迫切而且重要.文章通过解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科技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和改革方向,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机构建设、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涉农高职院校科技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新举措,以期为涉农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科技和社...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涉农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健全,是涉农高校党委的助手和后备军,也是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资源和政治优势。涉农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为协同机制构建提供了依据和动力。当前涉农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主要存在开放、合作、安全、共享四大困境,规限了涉农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的广度、深度、温度和效度。涉农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协同创新,要以机制协同为支撑,以整合协同为核心,以阵地协同为依托,以互动协同为重点,提升涉农高校共青团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力、创新力、稳定力和组织力。  相似文献   

5.
涉农高职院校具有人才、专业和技术等天然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针对当前涉农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协同性差、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规模不大等问题,提出涉农高职院校要以涉农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技术技能积累为手段、以校地合作为平台、以社会培训为重点、以智库建设为特色,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平和质量,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做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也是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回顾与反思涉农培训的现状及其遇到的问题,探析地方高职院校涉农培训如何有效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一条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富民之路,并对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技术人才是发展和促进农村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涉农院校农业类专业因“农”而设,为“农”而生,与农村与农业产业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中要发挥内在的独特优势,就必须紧密对接农村与农业产业的发展,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人才与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8.
美术学科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美术与乡村振兴结合,既可引导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也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本文从“美丽乡村建设”“农产品整合创新”“乡村美育启蒙”“外出实践教学”“党支部共建”五个方面探讨高校美术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美术学科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借鉴的模式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农业高校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安徽农大立足人才科技优势,紧贴乡村振兴需要,搭建了区域性农业综合试验站、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的“一站一盟一中心”大学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构建了研发主体、行政主体、推广主体、经营主体“四体融合”的大学农业推广模式,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一探索,为地方农业高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推动校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朝霞 《河南农业》2019,(24):35-36
“十九大”召开后,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充分发挥行业和人才优势,结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扶贫地实际情况,创立“3+”智力帮扶、“生态+”扶贫、大户带小户等脱贫攻坚新模式,多举措开展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新时期我国存在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新“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将对涉农高校教育教学转型和评价改革产生强劲的需求。文章从“学科融合”“导向融合”“学术融合”“评价融合”“教学融合”等五个方面定位该需求,并以福建农林大学近20年的国际合作农业生态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转型为例,说明上述五个“融合”的实践过程和效果,及其对涉农高校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提出的一个宏大规划,涉及要素众多,需多方面交联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应该发挥自身的人才、科技等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为例,提出从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科技下乡、生产示范、成果转化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农村地区集聚了七成的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其中首要一点就是产业兴旺,乡村旅游业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浙江省安吉县在乡村旅游产业业态和链条方面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还显露出很多不足,如美丽乡村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农村产业现代化改革有待深化等。因此,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未来产业集聚定位和发展模式,以期构建地区完整旅游产业链条,推动地区经济长期快速提质发展,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安吉经验。  相似文献   

15.
谢丽珍 《新农业》2022,(7):91-9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本文以宁化县为例,从村民自治、乡风文明、农村人居环境、农业生态环境等治理内容着手,剖析乡村治理模式,助力乡村实现振兴.  相似文献   

16.
赵娜  黄蕊 《河南农业》2023,(33):36-37
涉农高校学生党员肩负着振兴乡村的重要使命,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校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应打破传统的理论灌输,将党性教育与耕读教育相融合。阐述涉农高校学生党员耕读教育与党性教育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分析并探讨两者融合的意义和路径,旨在为涉农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提供现实依据,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基石。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关键在人。因此,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断对农民赋能,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本文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阐述涉农高校如何发挥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科研优势,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路径,以期为涉农高校常态化、特色化开展以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为重点的社会服务提供借鉴,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高校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方式,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实践有助于弘扬志愿服务传统,践行核心价值理念,增强青年政治觉悟,助力人文乡村建设。通过河南师范大学系列志愿服务实践探索,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提出注重机制构建、育人育德并重,加强部门联动、汇聚资源合力,明确实践定位,防范化解风险等文明实践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刘媛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271-273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我国重大战略部署,其关键是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人才.涉农高职院校作为提供农业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应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通过对涉农高职院校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困境和实践进行探索,旨在为促进涉农院校人才培养、实现新的更大突破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