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穴盘育苗移栽高产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设计,研究了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与地膜直播栽培方式(CK)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的棉花生育期较CK长12 d,虽然全生育期整齐度和苗期生长势较CK差,但花期和絮期的生长势好于CK,单株成铃数明显增多,增产显著。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苏棉花生产状况的调查,分析江苏棉花生产方式存在的关键问题,根据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方向,提出依靠植棉机械化推进棉花生产方式转变的思路,并提出推进植棉机械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化学打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喷施化学打顶剂和人工打顶方式对棉花进行打顶,比较不同打顶方式对棉花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打顶剂打顶时,棉花的株高、果枝数、现蕾数、开花数和结铃数高于人工打顶,单铃质量、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与人工打顶相当;使用化学打顶方式,棉花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疆棉花施肥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对新疆建设兵团农场棉花施肥方式进行优化,检验优化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棉花生长、病害发生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优化施肥模式均能增加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养分,促进棉花生育期提前;优化施肥2能够使棉花的吐絮期提前5 d,还能促进单株结铃数和伏前桃增加;经过优化施肥处理后,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其中优化施肥1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为39.57%,优化施肥2的防效高达60.96%;优化施肥方式能够提高皮棉产量,其中优化施肥1增产5.0%,而优化施肥2增产率可达11.9%;同时纤维的品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为克服棉花连作障碍提供了技术手段,同时对促进新疆棉花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枣棉间作下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南疆阿拉尔垦区枣棉间作适宜的棉花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在枣棉间作条件下,设置m_1、m_2、m_3 3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分别距离红枣1.5、1.0、0.5 m种植棉花,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m_3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有较强的优势,在日变化中蒸腾速率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水分利用率相对较高。在南疆阿拉尔垦区,枣棉间作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光合特征具有很大的影响,选择头年嫁接灰枣与高密度棉花种植方式能有效改善这种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棉花栽培技术的改进将有利于增加棉花产值,提高经济收入。基于此,阐述不同棉花栽培方式对棉花植株氮吸收量、棉花产量、棉花纤维品质等因素的影响,以期为棉花栽培技术的选择和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枣棉行比配置为主处理,棉花株距配置为副处理,研究了空间布局对间作棉花耗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增加棉花耗水量,不同空间布局方式对间作棉花耗水量无显著影响,但对间作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间作棉田棵间蒸发量和蒸散比在棉花株距为10 cm时最低,种植2行棉花、棉花株距为10 cm时...  相似文献   

8.
集群种植方式对棉花田间小气候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传统种植(1穴1株)和集群种植(1穴3株)方式下棉花产量及田间微环境差异,在甘肃河西走廊干旱荒漠绿洲区对传统种植和集群种植方式下棉花的产量和微环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集群种植下棉花的经济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种植,集群种植下穴距配置对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穴距为28cm时棉花的单铃质量和皮棉产量最高,并且显著提高了棉花衣分;集群栽培可有效增加单位面积铃数,提高棉花中后期群体光截获率和冠层湿度,降低棉花冠层温度,对棉花群体内部CO2摩尔分数仅有微弱的影响。因此,相对于传统种植方式,集群种植可显著改善棉花群体微环境,进而提高棉花的经济产量,且穴距为28cm是集群种植获得较高产量的最佳穴距。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库尔勒垦区温室大棚棉花育苗主要以穴盘育苗方式为主,为了探索不同育苗方式对棉花育苗移栽的影响,29团农技推广站对沙床(裸根)育苗、水培育苗、穴盘育苗方式及移栽进行了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麦棉套作模式下适宜的棉花与小麦配置方式,实现麦棉套作产值最大化。[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了6个不同配置方式,调查了小麦产量、棉花生育性状与产量,计算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总产值。[结果]"三一式"对棉花前期生长影响较大,棉行光照、温度均显著降低,小麦产量高而棉花产量低;"四二式"起垄植棉促进棉花早发,显著提高了棉花产量,总产值达到了41 646元/hm~2,较其他配置方式增加4.7%~14.5%。[结论]"四二式"配合棉行起垄是促进棉花早发,提高麦棉套作模式产值的最佳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河北省南皮县农业局棉花技术推广站承担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关于不同耕作方式对棉花品质产量影响的试验。笔者作为试验主要承担者,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概况1.1试验目的。观察棉花在黄淮海流域土壤气候等条件下平作不盖地膜、平作盖地膜、起垄不盖地膜、起垄盖地膜对其品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进一步对不同耕作方式影响棉花产量品质形成差异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棉花滴灌节水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滴灌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兵团第2师库塔垦区土壤条件复杂,不同品种棉花适宜使用的滴灌节水技术也不同,根据调查总结不同滴灌方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如下:一、不同土壤运用的滴灌方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库尔勒垦区多数土壤为中性壤土或粘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6克/千克;塔里木垦区土壤多以砂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棉花进口格局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涵 《农业展望》2011,7(4):39-43
从中国棉花进口量、进口价格、贸易方式及进口国等4个方面简要论述了中国棉花进口的基本格局.并总结了棉花进口格局的主要特点,根据国内外棉花市场的形势,从利好与利空两个方面对未来中国棉花进口量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耕作方式对棉花主茎功能叶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抗虫棉新棉33B和杂交抗虫棉农大棉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翻耕、旋耕和铁茬3种耕作方式对棉花主茎功能叶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棉花主茎功能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顺序均为翻耕〉旋耕〉铁茬,MDA含量J惯序为翻耕〈旋耕〈铁茬。翻耕处理的叶片衰老程度最轻,有效延缓了棉花衰老,是棉花栽培管理中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常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12-11613
对当前的棉花收储政策、棉花滑准税、棉花生产方式等与贸易自由化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政策方面的缺陷,并提出了棉花贸易自由化中政府应当有所作为,通过政府行为维护国内市场竞争,扶持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棉花蕾铃脱落是影响棉花产量的障碍之一。特别是在阴雨天气里,棉花蕾铃脱落更加严重。在阴雨天气条件下如何减少棉花蕾铃脱落?我们于棉花开花期在阴雨天气进行了闭花授粉与天然授粉两种方式对棉花开花成铃影响的试验,为棉花生产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棉花肥料试验通过7个不同施肥方式的处理,观察、记载农事操作,调查农艺性状,掌握不同施肥处理对单株结铃、籽棉、皮棉等性状影响,选择适宜棉花生产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育苗方式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及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比较了基质育苗移栽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与直播棉花根系发育的异同,观察研究了两种育苗移栽方式下棉花根系发育状况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得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大力推广基质育苗技术,以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试验粉锈宁、助壮素对棉花出苗的影响,分别以粉锈宁不同浓度、助壮素不同浓度和不同方式对棉花进行处理,调查棉花出苗、成苗、病害情况,观察棉花田间表现,测量株高,分别称取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湿重、干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棉花作为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种植方式不同于蔬菜、谷物等其他农产品,棉花种植对生长环境和地理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对于棉花栽培技术的要求比其他农产品更加严格。前几年,我国更新了对棉花市场价格的控制机制,减少了政府干预棉花价格的控制,鼓励棉花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从而使得棉花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对棉花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做出优化才能真正提高棉花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