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安市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成对比较法等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该研究对土地整理效益的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整理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进庆阳市华池县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5年庆阳市华池县乔川乡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为"中等",经济效益为"良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为"中等";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民对土地整治的意识,参与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实施后项目效益评价以及水利设施等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以鄱阳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理想值法,针对鄱阳县环湖河网平原特征选取了土地平整度、农田防护林密度、钉螺治理度等10个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增加了项目区防护林种植量,增强了自然灾害防洪涝能力,提升了土壤肥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鄱阳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理想值法,针对鄱阳县环湖河网平原特征选取了土地平整度、农田防护林密度、钉螺治理度等10个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增加了项目区防护林种植量,增强了自然灾害防洪涝能力,提升了土壤肥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西山农牧场土地整治效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地整治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综合经济因素与社会生态因素是影响西山农牧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两个主要因素,为取得土地整治效益的最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鹿寨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县土地整治项目中10个子项目的效益影响因素,采用熵值法,计算了影响土地整治效益的各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县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总体上处于较好的等级;研究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可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鹿寨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县土地整治项目中10个子项目的效益影响因素,采用熵值法,计算了影响土地整治效益的各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县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总体上处于较好的等级;研究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可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543-1548
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耕地质量以及自然环境方面,土地整治项目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项目效益后评价可以衡量土地整治工程的效果,亦可以为其他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借鉴。结合湖南省宁乡县2个村的土地整治项目,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法构建了相应的综合效益评估体系。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处于良好的等级;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部分的评价结果来看,生态效益远不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发展明显失衡,导致总体评估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9.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50-53
土地整治是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的重要途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可以保证土地整治良好发展,笔者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沙湾县宋圣宫村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效益评价,最终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得出宋圣宫村土地整治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治对耕地保护和耕地数量动态平衡作用显著。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分析统计,对其投入产出比进行研究,并对不同类型项目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梳理,建立西部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在生态脆弱地区土地整治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今后将有助于评估土地整治各类风险,为提高土地整治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效益的层次分析法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金成 《广东农业科学》2007,(5):103-105,112
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指标模型,以湛江市高桥、遂溪、雷州和徐闻4个土地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开发效益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四地综合效益评价值为遂溪》高桥》雷州》徐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不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层次分析法克服部分评价因子难以量化的缺点,使不同评价因子具有可比性,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在各个项目综合效益得分所占的比重,保证了土地整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宜居型的美好乡村创造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从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建立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体系,选取6个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项目作为评价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其综合模型,对评价单元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和排名.结果表明:6个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项目效益排名从高到低分别为大格勒乡整治项目、北郊复垦整治项目、郭勒木德镇新乐村土地整治项目、河东河西农场整治项目、柯鲁克镇土地整理项目和茶汉村土地整理项目,且土地整治优于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研究与应用需要,将文化效益纳入到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之中,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一起构成效益评价的4大指标,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研究做出有益探索。[方法]采用AHP法确定各层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特尔斐法对效益评价指标划分影响等级,运用多层次AHP_FCE模型综合评价土地整治效益。[结果]广水市土地整治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效益评价分值分别为85.175 0、81.446 5、76.602 0、72.397 5,对应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良好、合格;综合效益评价分值为79.613 5,等级为良好,符合研究区实际。[结论]多层次AHP_FCE评价模型充分地考虑了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系统性和模糊性,是较合理、科学且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能为鄂西北地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进行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对于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衡量项目的成功度,实现土地整治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下峪口地区高岸及滩地持续坍塌,土地利用粗放、盐碱化严重,危及到了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土地整治,部分河道成为滩涂,并开发成为耕地,有利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韩城市下峪口地区土地整治项目实际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专家权重法,选取下峪口地区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的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项目实施前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项目实施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对下峪口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生态建设都发挥了良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对当地农民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省商河县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运用成分分析法(AHP)、模糊评价法等方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景观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该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效益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助于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有助于达到预期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效益进行评价,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提供参考。本文以华池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由整治前的39.2、43.8、35.2、37.4提高到整治后的72.6、69.6、65.6、70.0,达到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地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对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和鹤山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构建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大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土地整理效益的影响建立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两个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一般",其中伏山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略高于鹤山。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技术方法有效可行,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叶省仙台镇李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采用斑块为评价单元,构建土地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土地综合整治前后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效益评价总分值为7.530 6分,表明土地综合整治后该区域的生态效益有所提高,就短期而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且有利于提高该区域的土地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针对当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及应用需要,本文结合山东省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构建了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生态效益三大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土地整理效益的影响建立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技术方法有效可行.该研究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和实践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