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任静  周忠 《中国林业》2008,(2):31-31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风景区建设得越来越好,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安全性能改进,服务水准也提高了不少。大多数风景区的外面都修建了大中型停车场,逐步解决了实行黄金周以  相似文献   

2.
道路绿化按其所在位置可分为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停车场绿地、道路绿带四个部分。交通岛绿地位于道路交叉点,既是组织交通的重要节点,又是道路绿化的重要节点。绿化种植宜采用小乔木、灌木、草坪结合,以各种几何图案或变形设计为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作者就目前城市规划对停车场要求越来越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及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汤天培  马健霄  廖晓强 《森林工程》2010,26(6):74-78,94
在分析城市住宅区道路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住宅区道路结构和空间布局特点,将道路分为主路、宅前路和毛细路三类,以交通稳静化实施原则为指导,对各类道路进行功能定位,将路拱、速度缓冲带、道路窄化、减速弯道等一系列交通稳静化措施融入路段、交叉口和住宅区出入口的交通组织中,提出各种设置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通过某住宅区交通稳静化改造项目为例,分析交通稳静化在我国城市住宅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直线式停靠站是城市公交中途站的常见形式,公交车的进出站过程将对附近交通运行状态产生较大影响,往往形成路网的局部瓶颈。针对直线式停靠站,分析公交车减速进站、停车服务、加速出站3个阶段的交通特性,对比上、下游稳定行驶段的不同影响,应用交通波等理论构建交通影响范围的时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通常交通密度下,公交车停靠过程的交通影响具有后效性,不因起动出站而结束;交通影响范围随站点上游交通流密度增大而增大,随下游交通流密度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在交通影响评价(Traffic Impact assessment)工作日益展开的背景下,加入对交通影响度的计算并以此来确定交通影响费(Traffic Impact Fee)征收问题,对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土地开发与交通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于交通影响费征收阈值的确定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场调研法、卡口法等研究方法对运河周边交通基础信息进行了收集分析,明晰了现阶段运河聊城区段交通方面存在的外部拥堵频发、停车秩序混乱、快慢行系统黏连,内部交通压力饱和、功能分区不明、路线不畅、交通形式单一以及内外交通联动匮乏等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道路引流疏通、运河塔景观改造、步道景观提升、创新特色交通形式等全方位升级的建议,为下一阶段更进一步的详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改造交通设计导则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对南京市主干道改造前交通特性分析,研究确定该道路改造应遵循的交通设计原则和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旨在探讨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如何运用现代城市交通设计理念,实现支撑土地开发利用、提高道路交通效率的交通设计思想和导则。对于我国其他城市开展此类项目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换乘港作为当代风景区入口规划的一种模式,不仅具有提升景区形象及服务档次的功能,更应该是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一个换乘港规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交通规划的好坏,作者就此次交通规划的三大特点展开阐述,对出入口、道路及停车场规划进行说明,拟建成一处交通便捷、功能齐全、景现良好的游客换乘港.  相似文献   

10.
张丽莉  韩冰源  唐震 《森林工程》2012,(5):66-71,82
智能模式识别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道路交通领域,包括交通状态的检测,交通预测,优化控制和交通评价等方面。本文对近些年模式识别在道路交通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包括应用以及方法的改进,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深圳市宝安区公园管理实践为例,概述了宝安区公园建设情况。针对宝安区公园黄土裸露现状,从公园功能分区、指引标识系统、园路规划、植物配置等多方面分析了导致宝安区公园黄土裸露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公园黄土裸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鑫 《绿色科技》2012,(6):252-253
以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例,针对目前湿地公园建设理论方面的不足,从保护和改善湿地生境入手,探讨了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存在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湿地公园进行SWOT分析,指出了建设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性,提出了利用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以实现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概况,分析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广州市推行城市公园完善生态建设,流花湖公园榕岛景区等被列为全市第一批园林生态建设试点之一,该文试从公园的生态建设及其效果,探索今后公园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园属于一种新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刚刚起步,从环境哲学视角对国家公园建设进行思考有着全新的意义。文中从国家公园与环境哲学的内涵入手,从环境哲学视角对国家公园建设进行哲学解读,指出生命与自然相契、物质与精神交融、经验与理念相合的环境营造是契入国家公园建设的哲学路径,对更好地建设国家公园提出了应有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国家公园顶层设计有关问题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和国际接轨。本文借鉴国际通行的国家公园做法,结合云南省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经验,论证了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路径和方法,提出了借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契机,重构中国的保护地体系的设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公园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论文以乌审旗生态公园园区为对象,在分析生态园区资源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明确该生态公园建设要以生态防护、休闲娱乐、观光游憩和科普教育为目的,育绿、护绿、享绿三大建设分区为骨架,将生态园规划为沙生植物、旱生植物、果香、特色树木、草药和水生植物六个特色植物景观园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国家公园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岩 《林产工业》2019,56(10):59-62
通过分析不同保护地形式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国家公园基础设施体系构成的异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现状及国情,从国家公园发挥的基本功能出发,充分体现保护和利用两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进行思考,提出我国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公共服务、休憩住宿、道路交通、公用基础、急难救助、宣教标志、科研监测、防治灾害等9大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为国家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国家公园功能区划、资源权属确立的基础技术手段和重要前提。国内外针对国家公园顶层设计的研究较多,而针对资源分类与评价的基础研究缺乏。文中梳理了国际权威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系统资源分类标准和评价要点,归纳了世界发达国家国家公园资源分类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实践与经验,对比不同国家的资源分类特征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资源分类体系构建的初步框架,以期为中国国家公园资源分类评价体系建设决策提供参考和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象山森林公园基本现状分析,提出以自导式步道为核心,辅以各式标牌、宣传手册及导游图折页等多种形式的解译媒体,构建自导式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解译系统,以提高游客环境保护意识,公园的旅游品位,推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