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强  王本超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3):279-280,282
甘薯粗淀粉色泽发暗,品质变劣,主要原因是鲜薯加工过程中一部分薯渣、蛋白质、多酚化合物及其氧化后的黑色素随水混入淀粉中引起的。利用酸浆中乳酸链球菌产生的凝结素,促进淀粉迅速凝结,或利用某些化学试剂如亚硫酸钠、柠檬酸等可以调节淀粉乳液氢离子浓度,使其达到等电点等特性,产生增白去杂效果,生产出优质的精白淀粉。本试验在酸浆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亚硫酸钠、柠檬酸及酸浆混配处理粗淀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独用酸浆处理粗淀粉,淀粉乳液的氢离子浓度掌握在31.6~3.16mmol·L-1,处理时间48~60h。(2)用质量分数为0.0005的亚硫酸钠,或用质量分数为0.0005的亚硫酸钠与酸浆混配,或用质量分数为0.0005的亚硫酸钠与质量分数为0.0001的柠檬酸混配处理粗淀粉,比单独用酸浆处理淀粉,能更有效地除去杂质,增强漂白作用,淀粉回收率提高5%以上,处理时间也缩短1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对太白葛根淀粉进行酸变性,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选出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用3%的盐酸,50℃,恒温水解4.0 h,对太白葛根淀粉进行变性处理,得到的变性淀粉透明度最好;用3%的硫酸,50℃,恒温水解4.0 h,得到的太白葛根变性淀粉的热糊稳定性最好;用1%的草酸,40℃,恒温水解3.0 h,得到的太白葛根变性淀粉的凝胶性最好。超高压处理对太白葛根变性淀粉糊的热稳定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退火处理对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将样品分别配制成1:10(w/w)的淀粉乳,用在55℃的条件下保温48 h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方法进行退火处理。分别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淀粉的糊化热力学特性和淀粉糊的粘度特性,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变增加,糊化过程的温度范围缩小;淀粉糊的峰值粘度,崩解值和回升值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退火处理对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将样品分别配制成1:10(w/w)的淀粉乳,用在55℃的条件下保温48 h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方法进行退火处理。分别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淀粉的糊化热力学特性和淀粉糊的粘度特性,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变增加,糊化过程的温度范围缩小;淀粉糊的峰值粘度,崩解值和回升值降低。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1%、2%、3%不同浓度莲子淀粉膜液(含天然防腐剂nisin)对鲜切菠萝片进行涂膜处理,再装入塑料盒中,用PE薄膜密封,于(5±1)℃贮藏。在贮藏过程中,对鲜切菠萝的成熟度、流汁率、色泽、硬度和细菌菌落总数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研究可食性莲子淀粉涂膜对鲜切菠萝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处理能延缓鲜切菠萝的衰老、褐变、软化,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2%、3%涂膜处理组贮藏10d内,莲子淀粉膜与nisin的协同作用可使菌落总数控制在10’以下,符合鲜切果蔬的食品卫生要求.因此,采用莲子淀粉涂膜处理能有效保持鲜切菠萝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将用特效植物营养素(SPNE)进行不同处理的水稻不同品种种子和对照种子,置于同一条件下萌发生长.结果表明,所有用SPNE处理的水稻不同品种种子的发芽率、淀粉酶活性以及幼苗株重、叶绿索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表现出表观遗传效应.2代都用SPNE处理的水稻各项测定指标均超过用SPNE处理1代的;用SPNE处理的不同品种的稻米,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也高于对照,2代都用SPNE处理的稻米营养成分含量高于用SPNE处理1代的,用SPNE处理1代的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减少养分的损失是控制面源污染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通过淋溶试验评价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淀粉对土壤养分离子的吸附作用,寻找对土壤养分离子吸附效果好的淀粉种类。试验1设置5个处理:去离子水、硝酸钾,以及硝酸钾分别与黄原酸酯淀粉、磷酸酯淀粉和羧甲基淀粉等3种不同淀粉混合;试验2设置去离子水、黄原酸酯淀粉、黄原酸酯淀粉和氯化铵混合、氯化铵等4个处理。阴离子淀粉取代度是决定它们对阳离子吸附强度的主要因子,供试的3种阴离子淀粉对土壤中的阳离子吸附作用高低顺序:羧甲基淀粉> 磷酸酯淀粉> 黄原酸酯淀粉。以黄原酸酯淀粉为载体,用氯化铵溶液处理结果表明:黄原酸酯淀粉对土壤中的钠、钾、镁和钙等4种阳离子均有显著的吸附作用(P<0.05);而用硝酸钾溶液处理时,黄原酸酯淀粉对土壤中的钠离子、铵离子和钾离子吸附效果较好,而对钙、镁等2种离子的吸附效果不明显,说明淀粉对阳离子的吸附效果与加入的营养液也有很大的关系。阴离子淀粉对阴离子养分没有吸附作用。试验推测,具有较高取代度的黄原酸酯淀粉可作为理想的吸附剂,没有潜在风险;在降水量较小的地区,较高取代度的磷酸酯淀粉也可以作为理想的吸附剂,因为没有铵离子淋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研究了块茎形成期增温对马铃薯淀粉形成期及之后淀粉、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机理。【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3种处理,常温处理(T1):(25±2)℃,当地自然温度(T2):(29±2)℃,高温处理(T3):(35±2)℃。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进行温度处理,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中期、后期、块茎膨大期、主要淀粉积累期及收获期测定块茎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ADPG-PPase、GBSSase、SSSase、SBEase活性以及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与T1处理相比,T3降低总淀粉含量、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33.70%,7.85%和35.88%;T3处理淀粉形成关键酶ADPG-PPase、GBSSase、SSSase、SBEase活性较T1分别降低32.24%、27.90%、16.11%和42.74%,通过通径分析,马铃薯淀粉形成关键酶对不同生长阶段淀粉形成的影响不同得出:①高温不利于马铃薯块茎淀粉的形成;②块茎形成期高温会降低马铃薯淀粉形成酶ADPG-PPase、GBSSase、SSSase、SBEase的活性;③块茎形成期高温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降低其经济效益。【结论】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低温有利于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及后期淀粉的积累,以期为宁夏南部旱作雨养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在花后10~15 d达到最大值,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积累速率则在花后20d以后达到最大值;花后35 d直链淀粉含量以N120处理(施纯氮120 kg·hm-2)最低,N480处理(施纯氮480 kg·hm-2)次之,二者与N0(施纯氮0 kg·hm-2)处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均以N480处理最高,分别为66.59%,84.46%4 N0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热烫和微波预糊化处理对荞麦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荞麦面制品的开发及在主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洗法提取荞麦淀粉,利用热烫和微波对其进行预糊化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荞麦淀粉颗粒形貌,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荞麦淀粉焓变(ΔH),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荞麦淀粉红外光谱图,通过流变仪测定剪切速率对荞麦淀粉剪切黏度和剪切应力的影响,并采用HerschelBulkley方程进行拟合分析,得到稠度系数K、流动特征指数n、屈服应力τ0。利用十八角度激光散射联用系统测定荞麦淀粉分子质量分布情况,得到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分子质量分布系数Mw/Mn及均方根旋转半径Rz。【结果】 经过热烫和微波处理后,荞麦淀粉颗粒表面变得粗糙且出现凹坑,ΔH从10.870 J/g降至9.388和8.896 J/g,红外光谱中波数995与1 022 cm-1峰强的比值从0.78上升至0.81和0.85。随剪切速率的增加,3种荞麦淀粉剪切黏度均下降,剪切应力均增加,但预糊化处理荞麦淀粉的以上2个指标均低于未经处理的荞麦淀粉。热烫和微波预糊化处理后,荞麦淀粉的τ0从0.744 4 Pa分别升高至1.667 4和1.913 2 Pa,K从28.058 7 Pa·sn分别降至12.808 7和8.862 1 Pa·sn,n从0.409 1分别降至0.388 9和0.376 2,Mw/Mn从1.279升至1.317和1.365,Rz从392.5 nm降至365.8和335.4 nm。预糊化处理使淀粉颗粒拥有更紧密的晶区结构,淀粉分子链断裂,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分散程度增强。【结论】2种预糊化处理均可以改变荞麦淀粉的理化特性,但以微波处理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热烫和微波预糊化处理对荞麦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荞麦面制品的开发及在主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洗法提取荞麦淀粉,利用热烫和微波对其进行预糊化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荞麦淀粉颗粒形貌,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荞麦淀粉焓变(ΔH),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荞麦淀粉红外光谱图,通过流变仪测定剪切速率对荞麦淀粉剪切黏度和剪切应力的影响,并采用Herschel-Bulkley方程进行拟合分析,得到稠度系数K、流动特征指数n、屈服应力τ0。利用十八角度激光散射联用系统测定荞麦淀粉分子质量分布情况,得到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分子质量分布系数Mw/Mn及均方根旋转半径Rz。【结果】经过热烫和微波处理后,荞麦淀粉颗粒表面变得粗糙且出现凹坑,ΔH从10.870J/g降至9.388和8.896J/g,红外光谱中波数995与1 022cm-1峰强的比值从0.78上升至0.81和0.85。随剪切速率的增加,3种荞麦淀粉剪切黏度均下降,剪切应力均增加,但预糊化处理荞麦淀粉的以上2个指标均低于未经处理的荞麦淀粉。热烫和微波预糊化处理后,荞麦淀粉的τ0从0.744 4Pa分别升高至1.667 4和1.913 2Pa,K从28.058 7Pa·sn分别降至12.808 7和8.862 1Pa·sn,n从0.409 1分别降至0.388 9和0.376 2,Mw/Mn从1.279分别升至1.317和1.365,Rz从392.5nm分别降至365.8和335.4nm。预糊化处理使淀粉颗粒拥有更紧密的晶区结构,淀粉分子链断裂,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分散程度增强。【结论】2种预糊化处理均可以改变荞麦淀粉的理化特性,但以微波处理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磷、钾水平对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完全施肥方案以黔苦6号为试验对象,测定其株高等生物学性状和籽粒中部分营养保健成分(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N、P、K配比对黔苦6号的产量及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黔苦6号的株高、主茎分枝和主茎节数在N2P2K2时最高,单株粒数在N2P3K2处理最多,单株粒重和亩产量在N2P2K1处理最高,千粒重在N2P1K1处理最高;总淀粉含量在N2P1K2处理最高,在N0P0K0处理最低;直链淀粉含量在N0P0K0处理最高、N2P0K2处理时最低;支链淀粉在N1P2K1处理最高;黄酮含量在N0P2K2处理最高,支链淀粉和黄酮含量在N0P0K0处理最低。综合产量和品质的研究结果,认为N2P2K1水平处理在14个处理中最好,而通过通过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和一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得到的施肥信息其施肥量及产量为:N,75.62 kg·hm-2;P,24 kg·hm-2;K,17.21 kg·hm-2;Y,1539.95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香附有效成分在小麦灌浆期对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采用小麦花后叶面喷施的方法,对小麦品种‘周麦18’籽粒灌浆期间可溶性糖、蔗糖、淀粉质量分数、灌浆速度及α-淀粉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灌浆期间叶面喷施香附浸提液,处理2、3、4的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灌浆速度与对照表现一致,说明叶面喷施香附浸提液不影响小麦籽粒干物质的正常积累,降雨前,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香附浸提液,对籽粒可溶性糖、蔗糖的转化及淀粉的积累有质量浓度效应,处理2、3的千粒质量比对照高,处理4籽粒千粒质量比对照低;降雨后,处理2、3、4的淀粉质量分数比对照高,表明喷施香附浸提液能抑制淀粉的水解。喷施香附浸提液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降雨前,处理1、2、3、4和对照均表现下降,处理2、3、4低于对照,处理1高于对照;降雨后,处理2、3、4比对照低,处理1高于对照,表明香附浸提液可抑制α-淀粉酶活性,水分可促进α-淀粉酶活性,说明叶面喷施香附浸提液不影响小麦灌浆期间籽粒干物质的正常积累,但存在质量浓度效应,对籽粒中α-淀粉酶活性存在抑制作用,因而可减缓淀粉的水解作用,减弱降雨后籽粒萌发的可能性,可为研发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肥料处理对甜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肥料配比对甜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甜荞品种综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同的肥料处理,对其农艺性状、充实度、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淀粉分支酶活性、产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氮肥用量最高时,其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达最高;而当高磷肥处理时,淀粉含量普遍偏低,甜荞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随磷肥施用量减少而降低。当氮磷钾3种无机肥含量比例均为中等(N2P2K2)时,甜荞的充实度和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高温处理后,马铃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改性后对灌肠制品硬度、弹性、咀嚼性等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RVA黏度测定仪、TMS-Pro物性分析仪等对高温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进行测定。[结果]除油炸淀粉外,蒸煮、焙烤淀粉的黏度稳定性增加,成糊稳定性好于原淀粉。[结论]用改性的马铃薯淀粉代替天然淀粉添加到香肠中,明显提高了香肠的弹性和黏聚性,降低了硬度和咀嚼性,对香肠的质构特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早籼水稻籽粒淀粉合成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47  
 利用人工气候箱 ,设高温 (日均温度 32℃ )和适温 (日均温度 2 2℃ ) 2个温度处理 ,研究了 2个早籼水稻品种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籽粒灌浆过程中的蔗糖与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占总淀粉的比率及蔗糖合成酶 (SS)、ADPG焦磷酸化酶 (ADPG 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 (GBSS)、淀粉分支酶 (SBE)、淀粉去分支酶 (DBE)的活性变化动态及其温度处理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在籽粒灌浆初期 ,高温处理下籽粒中的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及SS、ADPG PPase、SSS、SBE和DBE的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适温处理 ,而在灌浆中后期 ,不同温度下籽粒中有关酶的活性变化与蔗糖含量、淀粉含量间的关系相对较为复杂 ;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籽粒中的SS、SSS活性差异与其淀粉积累过程的变化特征基本吻合 ,且对温度影响的反应较ADPG PPase敏感 ,可能是温度对籽粒中的淀粉合成代谢过程产生调控的重要位点 ;温度对水稻籽粒中直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的影响极为明显 ,高温处理使籽粒中直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降低 ,且不同温度处理间的差异在水稻灌浆的初期已开始显现 ,其原因可能与高温处理下相对较低的GBSS活性有关。 6种酶相比 ,不同温度处理下籽粒中的直链淀粉占总淀粉比率间差异与GBSS活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2℃)和适温(22℃)两个典型温度处理,对4个早籼水稻品种在不同灌浆结实期温度下的淀粉链长特征与晶体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稻米淀粉的长B链(Fr II-1)的比例明显下降,其平均分子聚合度也有所减小,而中等B链(Fr II-2)的比例则有所上升,其余淀粉组分的比例及其平均分子聚合度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可能与品种本身的淀粉类型特性有关;对不同温度处理后淀粉的X-衍射图谱分析表明,灌浆结实期的不同温度处理并不影响稻米淀粉的晶体类型,但对淀粉的微晶结构有着一定影响,高温处理下X-衍射图谱中的18?2θ峰相对较高、17?2θ峰相对较低,其变化与稻米淀粉中的长B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中等B链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1%、2%、3%不同浓度莲子淀粉膜液(含天然防腐剂nisin)对鲜切菠萝片进行涂膜处理,再装入塑料盒中,用PE薄膜密封,于(5±1)℃贮藏.在贮藏过程中,对鲜切菠萝的成熟度、流汁率、色泽、硬度和细菌菌落总数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研究可食性莲子淀粉涂膜对鲜切菠萝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处理能延缓鲜切菠萝的衰老、褐...  相似文献   

19.
以辣木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唾液处理(S)、饮用水处理(D)、先唾液处理后饮用水处理(SD)和不做任何处理(CK)的4种处理方式,对辣木籽入口的甜类物质含量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辣木籽经唾液处理后,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分解为单糖(葡萄糖)从而使得辣木籽在入口后发甜,而仅用饮用水处理虽可促进辣木籽中淀粉的分解,但与对照差异较小,但先用唾液处理后再经饮用水处理会使辣木籽中淀粉分解量增加,单糖等甜类物质更多,这使得食用辣木籽后饮水口中的甜味更浓。  相似文献   

20.
《吉林农业科学》2016,(2):25-29
本试验以我院选育品种"赤杂28"为试验材料,设立5个不同施氮处理,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氮肥量即N-9.3(纯氮9.3 kg/667 m2)处理和N-13.9(纯氮13.9 kg/667m2)处理能分别提高子粒灌浆初期(7~21 d)和末期(35~49 d)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及积累速率。高施氮量和低施氮都不利于子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中等施肥水平即N-9.3(纯氮9.3 kg/667m2)处理对子粒直链淀粉的积累最有利。随灌浆过程的推进,高粱子粒中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总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速率的峰值出现在子粒灌浆后第28天前后。支/直链淀粉的比值随二者积累的差异,呈双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