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江流域镇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对长江镇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长江镇江段浮游植物共计7门59属, 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分别占33.90%、30.51%和22.03%.内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94×10~4个·L~(-1), 绿藻密度最大为7.95×10~4个·L~(-1).浮游植物密度季节变化秋季最大(2.71×10~5个·L~(-1)) ,春季最小(4.65×10~4个·L~(-1)).水平分布密度塔影湖站最大,为1.39×106个·L~(-1).调查显示长江镇江段浮游植物中小环藻、针杆藻、小球藻、丝藻、颤藻等为优势属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2.30~3.98之间.指数变化由高到低分别为冬季、秋季、春季.  相似文献   

2.
南海湖冬季浮游植物特征及与水质因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包头市南海湖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因子关系,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湖区的12个采样点进行水环境样品的采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20属51种;以绿藻的种类数最多,优势种主要为四尾栅藻、镰形纤维藻、纤细月牙藻、螺旋弓形藻、水华束丝藻、微小色球藻、近缘针杆藻、普通等片藻、多形裸藻。各月浮游植物单位体积细胞数量(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3.17×10~6~16.96×10~6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52~3.00 mg·L~(-1)。由浮游植物丰度来看,南海湖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基于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南海湖水质总体呈现中污染状态。浮游植物主要种类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排序结果显示:多数绿藻受总氮、化学需氧量、氨氮影响较大;硅藻主要受pH值的影响;蓝藻主要受水温和总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5年春季(5月份)、夏季(7月份)、秋季(9月份),分别对团结水库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6门63种及变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31种)、绿藻门20种、蓝藻门7种、隐藻门和裸藻门各2种、金藻门最少(仅1种),优势种14种。浮游植物丰度为(36.0~1 279.8)×10~4个·L~(-1),生物量为(0.216~23.176)mg·L~(-1)。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014~3.497和0.003~0.666。水质评价结果多为中污,偶有重污。  相似文献   

4.
姚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86-5188,5285
分析了东风西沙水源地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分布、群落结构分布以及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东风西沙水源地共监测出藻类6门共64种(属),分别为蓝藻、绿藻、硅藻、隐藻、裸藻、金藻,其中硅藻和绿藻共47种,为水源地的主要浮游植物种类;浮游植物优势种单一,主要为硅藻门的短小舟形、克洛脆杆藻,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以及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且优势度值较小;监测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8.20×10^5 ~8.40×10^6 cells/L,均值为3.71×10^6 cells/L;群落特征指数统计结果表明东风西沙目前水质较好,总体上处于轻或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
于2006年10月~2007年7月对合浦水库浮游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浮游植物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营养现状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合浦水库浮游植物共有6门90属,其中以绿藻门最多(49属),其次为硅藻门(14属),蓝藻门(13属) ;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425.2×104ind·L-1,生物量为5.06mg·L-1;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变化规律为冬季的硅藻型,到春季的硅藻-甲藻型,到夏季的蓝藻型,再到秋季的蓝藻-绿藻型;Shannon-Veaner指数表明,秋季的2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轮虫池不同空间浮游生物的种群动态,对厦门市3个轮虫池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以绿藻门、隐藻门、硅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蓝藻门为主,共7门15属17种,其中,绿藻门4属4种,隐藻门2属2种,硅藻门3属4种,裸藻门1属1种,金藻门2属2种,甲藻门2属3种,蓝藻门1属1种;轮虫发生高峰前期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147.64mg·L~(-1),轮虫发生高峰期浮游植物生物量为99.41mg·L~(-1)。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轮虫高峰前期为2.94,高峰期为3.12。浮游动物共8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2种,桡足类2种;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83.10mg·L~(-1),其中以褶皱臂尾轮虫为主,平均生物量为73.13mg·L~(-1),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为0.73。所测轮虫培育池浮游植物垂直分布大多是鞭毛藻(如金藻),表层大于底层,其差异主要由鞭毛藻的运动造成,轮虫的空间分布与风浪、溶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施肥及添加外源藻类在水产养殖增产、增效及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内在机理,以鸡粪和牛粪为试验有机肥,以小球藻和栅藻为外源添加藻类,设置空白组(Control)、加藻组(Algae)、鸡粪-藻组(Chicken-A)、牛粪-藻组(Cattle-A)、鸡粪-牛粪-藻组(C-C-A)5种处理方式,采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了施用有机肥和添加藻类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组、加藻组、鸡粪-藻组、牛粪-藻组、鸡粪-牛粪-藻组分别鉴定出19、26、34、27和31种藻类,种类数总体表现为:Chicken-AC-C-ACattle-AAlgaeControl;总丰度分别变化在1.52×10~7~6.99×10~7cells·L~(-1)、4.18×10~7~6.58×10~7cells·L~(-1)、1.24×10~7~9.58×10~7cells·L~(-1)、4.37×10~6~5.36×10~7cells·L~(-1)、1.06×10~7~8.63×10~7cells·L~(-1)之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藻类总丰度都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对照组蓝藻比例先升高后降低,试验组蓝藻比例都不断降低;试验组蓝藻比例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且鸡粪-藻组的降低幅度最大。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绿藻比例都不断升高,但试验组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且鸡粪-藻组的升高幅度最大。试验组的藻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高于对照组,且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顺序表现为:Chicken-AC-C-ACattleAAlgaeControl。在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肥和藻类具有抑制蓝藻生长、促进绿藻生长、改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功效,且鸡粪优于牛粪或鸡粪-牛粪混合。  相似文献   

8.
汾河临汾城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10月、12月和2011年3月分别对山西汾河临汾城区北芦村、南芦村、锣鼓桥、彩虹桥、污水处理厂前等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共41属131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17属43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9属34种,蓝藻门(Cyanophyta)8属26种,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22种,隐藻门(Crypt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各2属2种和金藻门(Chrysophyta)1属2种.对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变化分析表明,硅藻是常年存在的绝对优势种群,全年种类数变化幅度较大;各采样点绿藻的种类数总体小于硅藻,但不同季节和采样点的绿藻组成变化较大,因而全年发现的绿藻总数多于硅藻;蓝藻种类数整体比较少且变化幅度不大;裸藻的种类数较少,且从夏秋到次年春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各采样点多次出现的优势种有:隐头舟形藻(N.cryptocephala)、小球藻(C.vulgris)和小球衣藻(C.microsphaera).对各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分析表明,主要藻类全年变化趋为夏秋季绿藻-硅藻-蓝藻,冬春季硅藻-绿藻-蓝藻.浮游植物 Margalef 指数和 Shannon-Weiner 指数评价水质结果类似,除个别样品外,主要为重污染水质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水稻田土壤中藻类种群丰富,其中蓝藻11属、硅藻5属、绿藻7属、裸藻1属,数量上以蓝藻占优势,硅藻次之,绿藻、裸藻很少。经重金属铜、镍、铅、锌分别处理的土壤样品藻类数量变化很大,在低浓度时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起抑制作用,其临界值为铜10mg·kg~(-1),锌100mg·kg~(-1),镍>100mg·kg~(-1)。多种金属混合总体毒害增加,但铜、铅、毒害呈减弱趋势。除铜以外,这些重金属对藻类种群结构未有剧烈的影响,但铜在高浓度时对蓝藻的抑制作用比对硅藻的抑制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纯培养和混合培养方法,结合调制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了硝磺草酮对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光合作用及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0.5~10 mg·L-1硝磺草酮降低了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快速光曲线(RLCs)拟合参数(Ik、α、ETRmax),降低幅度与硝磺草酮浓度正相关;处理14 d时,Fv/Fm、Ik、α、ETRmax水平均达到暴露以来最小值,表明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在硝磺草酮处理期间未表现出恢复趋势。对比2种藻荧光参数变幅可知,硝磺草酮对四尾栅藻各荧光参数影响大于微囊藻,表明四尾栅藻的敏感性高于微囊藻。混合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微囊藻同四尾栅藻相比处于竞争劣势,而5、10 mg·L-1硝磺草酮处理时,微囊藻在与四尾栅藻的种间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且在微囊藻与四尾栅藻初始接种体积比为1∶3的混合培养体系中表现出最强的竞争力。较高浓度的硝磺草酮可使微囊藻由原劣势地位转为逐渐占据竞争优势,故硝磺草酮对水体中蓝藻水华的爆发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筛选所得耐污能力强的栅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光质条件对栅藻处理沼液的影响,并且以实际沼液废水中NH4+-N、Cu2+浓度为参照设置不同浓度,分别考察NH4+-N、Cu2+对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光、蓝光、红光3种光质下,栅藻生物产率分别是0.21、0.04、0.03 g ·L-1·d-1,白光条件下栅藻生长相对较好。50 mg·L-1低浓度NH4+-N下栅藻生长较好,其生物产率优于BG 11培养基,分别为0.20、0.18 g·L-1·d-1;500、2000 mg·L-1高浓度NH4+-N下,藻细胞生长缓慢,生物产率仅为0.12、0.11 g·L-1·d-1。在Cu2+浓度分别为0.5、1.0、2.0 mg·L-1的培养液中,藻细胞生物产率分别为0.18、0.15、0.13 g·L-1·d-1。一定浓度NH4+-N存在下,栅藻能耐受较高的Cu2+浓度。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对细菌的毒理作用,选择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为受试菌株,采用平板计数试验、对数生长数学模型、细菌表面Zeta电位、荧光偏振法、透射电镜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P.fluorescens的比生长速率、代时、细胞表面电势、细胞膜流动性、细胞损伤程度和DMP在细胞内外分布,研究DMP对P.fluorescens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经0、10、20、40 mg·L~(-1)的DMP暴露后,细菌比生长速率减小,而代时增加;细菌表面Zeta电位从-12.21±0.56mV逐渐降低为-18.13±0.67 mV,同时DMP增加了细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导致细胞明显变形、质壁分离严重并伴有内容物的泄露;在细胞内,DMP累积浓度从0.11±0.10 mg·L~(-1)增加到6.78±0.25 mg·L~(-1);在细胞外,DMP累积浓度从8.44±0.37 mg·L~(-1)增加到30.52±0.88 mg·L~(-1)。研究表明,DMP破坏了P.fluorescens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影响了细菌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氮(N)、磷(P)是影响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培养液中N、P的浓度,可能实现对蛋白核小球藻富集砷(As)进行调控。为探讨N、P浓度对这种微藻吸收As的影响是否与其生长变化有关,采用室内培养实验,首先研究不同N、P浓度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进而选择不影响小球藻生长的N(247、24.7 mg·L-1)、P(6、0.6 mg·L-1)浓度组合,设置0.8、8 mg·L-1的亚砷酸盐(As3+)和砷酸盐(As5+)处理3 d,研究N、P浓度对小球藻As富集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浓度为6 mg·L-1时,N浓度降低到24.7 mg·L-1不会影响小球藻对As3+和As5+的富集及其胞内As形态的转化;而当N浓度为247 mg·L-1时,P浓度降低到0.6 mg·L-1则会显著增加小球藻对As3+和As5+的吸收和富集,藻细胞内As5+还原、甲基化和外排也显著增强。因此,在不影响小球藻细胞生长的条件下,P对其As富集和转化过程的影响比N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阿特拉津胁迫对菖蒲的生理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阿特拉津对菖蒲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阿特拉津浓度和培养时间在抑菌和不抑菌条件下对菖蒲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丙二醛含量(MDA)、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最大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抑菌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叶绿素a/b值无显著变化;MDA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至培养第5周,≤2 mg·L~(-1)处理的MDA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SOD和POD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和处理浓度增加均无显著变化;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0.5 mg·L~(-1)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 mg·L~(-1)处理培养1~4周显著低于对照,第5周时恢复至对照水平。抑菌条件下,培养第1周叶绿素含量和Fv/Fm均显著低于不抑菌处理,培养4~5周时,≥1 mg·L~(-1)处理Fv/Fm亦显著低于不抑菌处理;整个试验期间≥2 mg·L~(-1)处理Fv/Fm均显著低于对照水平。可见,菖蒲对阿特拉津胁迫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水培系统中的微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特拉津胁迫对菖蒲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地肤对硼的耐受及富集能力,开展了溶液培养试验。将溶液硼浓度设置为0(对照)、10、20、30、40、80、120 mg·L~(-1),考察了硼胁迫对地肤植株生长、硼积累和细胞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肤在溶液硼浓度为30 mg·L~(-1)以下能够正常生长。溶液硼浓度超过30 mg·L~(-1)后,随着溶液硼浓度的增加、地肤的生物量显著降低。当硼浓度达到120 mg·L~(-1)时,根、茎、叶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6.0%、72.2%和71.4%。随着溶液硼浓度的增加,地肤根、茎、叶中的硼浓度均显著增加,在120 mg·L~(-1)时,地肤体内硼浓度可达4000 mg·kg~(-1)。经计算,地肤地上部和根部的BCF和TF值均大于1,地上部的BCF甚至大于20,表现出较强的硼富集能力。随着硼浓度的增加,地肤体内SOD和POD的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AT的浓度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防御机制。综上所述,地肤在硼胁迫下有较好的抗氧化防御机制,其对高浓度硼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可以作为高硼土壤植物修复的候选物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丙草胺后对斑马鱼仔鱼的致畸效应和致畸机理,研究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0.50、1.00、1.50 mg·L~(-1)丙草胺染毒液120 h后仔鱼的畸形表型及比率,并通过检测与畸形器官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探讨致畸机理。结果发现,丙草胺暴露后诱导斑马鱼仔鱼出现心包囊肿、躯干弯曲、游囊关闭等畸形表型,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各畸形症状比例增大。1.00、1.50 mg·L~(-1)暴露组仔鱼心包囊肿率分别为15.56%(P0.05)、25.56%(P0.01),脊柱弯曲率分别为27.78%(P0.01)、35.56%(P0.01);0.50、1.00、1.50 mg·L~(-1)暴露组仔鱼游囊关闭率分别为20%(P0.05)、37.78%(P0.01)和60%(P0.01)。丙草胺显著降低了心脏发育相关基因Tbx2[1.00 mg·L~(-1)(P0.01)、1.50 mg·L~(-1)(P0.05)],骨骼发育相关基因BMP-2[1.50 mg·L~(-1)(P0.05)]、BMP-4[1.00 mg·L~(-1)(P0.01)、1.50 mg·L~(-1)(P0.01)],游囊发育相关基因shha[1.50 mg·L~(-1)(P0.05)]、ihha[1.00 mg·L~(-1)(P0.05)、1.50 mg·L~(-1)(P0.05)]的表达水平。研究表明,丙草胺通过影响心脏、骨骼和游囊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斑马鱼仔鱼的以上器官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7.
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影响,为不同经营目标的降香黄檀人工林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0年生降香黄檀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叶面喷施3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多效唑(PP333)和6-苄氨基嘌呤(6-BA),测定盛花期内一年生新梢、花、叶的形态生长和干质量变化,再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种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叶面喷施200、100 mg·L~(-1)的GA3和500 mg·L~(-1)的6-BA均能显著促进降香黄檀的营养生长,抑制其生殖生长;其中,200 mg·L~(-1)的GA3对生殖生长的抑制效果最理想,施用后其营养枝率比对照显著提高140.84%,花序数显著降低79.41%;100 mg·L~(-1)的GA3对营养生长效果显著,施用后其营养枝枝长、直径、复叶数和单叶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18.08%、120.70%、132.38%和217.33%,且均达显著水平。1 500、2 000 mg·L~(-1)的PP333和50 mg·L~(-1)的6-BA均能显著促进降香黄檀的生殖生长,以2 000 mg·L~(-1)的PP333作用效果较好,处理后其花枝率、花序数量和花序径依次比对照提高73.50%、50.37%和31.30%,且均达显著水平。【结论】降香黄檀人工林培育中,叶面喷施200或100 mg·L~(-1) GA3能显著抑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有利于大径级木材培育,2 000 mg·L~(-1)的PP333则有利于生殖生长,有利于良种壮苗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理解富勒烯(Fullerene,nC_(60))的水生生态毒理效应,以模式动物大型蚤(Daphnia magna)为研究对象,研究nC_(60)对大型蚤的48 h和72 h急性毒性效应以及21 d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急性暴露下,nC_(60)对大型蚤的48 h半抑制浓度(EC_(50))和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5.3 mg·L~(-1)和28.5 mg·L~(-1),72 h的EC_(50)和LC_(50)分别为14.9 mg·L~(-1)和16.3 mg·L~(-1),且大型蚤的跳跃频率和心跳频率随着在nC_(60)中暴露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慢性暴露下,1 mg·L~(-1)的nC_(60)即可对大型蚤的繁殖产生影响,21 d内总产蚤数和平均产蚤数分别为53.3个和0.3个,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急性还是慢性暴露下,nC_(60)均显著抑制大型蚤的生长和繁殖,其水生生态毒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一株溶磷菌对盐地碱蓬修复盐渍土Cd污染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盐渍土Cd污染植物修复效率,探讨溶磷菌对盐地碱蓬生长和镉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浸根法收集水培(含2%NaCl)盐地碱蓬的根系分泌物,将其作为唯一碳源培养5株具有Cd活化能力的溶磷菌并依据细菌OD值绘制生长曲线。挑选繁殖速度较快且溶磷和活化Cd能力显著性强(P0.05)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在3个NaCl浓度(0.3、6、12 g·L~(-1))处理下,采用摇瓶实验研究该条件下大肠埃希菌对Ca_3(PO_4)_2和CdCO_3的溶解效应及代谢产物变化。进一步采用Cd平均含量为1.37 mg·kg~(-1)的污灌菜园土,在3个外源NaCl浓度(0、4、8 g·kg~(-1))处理下,利用盆栽实验研究大肠埃希菌对盐地碱蓬修复盐渍土Cd污染的促进效应。结果显示:随盐分增加(0.3、6、12 g·L~(-1)),菌株平均绝对溶磷量(扣除不接菌对照值)分别为80.19、78.79、77.54 mg·L~(-1),平均绝对活化Cd量依次为17.84、17.30、19.73 mg·L~(-1),说明盐分的增加没有阻碍菌株的溶磷功能,且随盐分的增强,可促进Cd的活化。不同盐分下菌株的代谢物组成有明显变化,0.3、6、12 g·L~(-1)盐分处理下菌株分泌的有机酸分别为5、10、13种,分泌的氨基酸分别为4、8、8种。其中缬氨酸的量随盐分增加显著增加(P0.05)。盆栽实验中,4 g·kg~(-1)盐分胁迫下,接菌处理的生物量和根际土壤溶液Cd含量较不接菌对照显著增加(P0.05),Cd总活化量平均增加3.17倍,全量和DTPA提取态Cd富集系数平均提高260%。综上,盐分胁迫下大肠埃希菌可正常生长并促进盐地碱蓬Cd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