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社会生产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越来越迅速,乡村地区虽然也实现了自身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彼此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存在,不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面对此种情况,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推动了乡村地区建设水平的提高。由于发展势头过猛,休闲农业存在一些发展问题。对此,针对乡村振兴视域下重庆市开州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休闲观光茶园是融合旅游业和茶业而建立起的生态农业,突破茶叶生产的传统模式,形成以旅游推动农业、以茶业激发旅游的互动模式。该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利用与发展茶业资源,整合与完善茶业结构,拓宽产品销售市场并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维护茶园自然生态环境,推动生态茶业持续、稳定发展。福建是产茶大省,人文环境、自然环境都符合建设休闲观光茶园的要求。按照设计茶园景观设计的内涵,对茶园的建筑、水景、小品等景观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3.
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休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动力。以常德为例,论述如何利用农产品资源、旅游景点资源、新农村建设资源、扶贫资源、民间资本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生态茶园建设在乡村旅游中火热进行,带动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生态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经济相融合发展,对产茶区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分析生态茶园的基本模式、发展趋势以及乡村旅游开发的概况,还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整合分析,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策划,乡村景区管理以及乡村景观设计。最后,综合探究乡村旅游与生态茶园一体化开发模式的可行性。生态茶园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旅游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5.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极大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休闲农业园区是其发展和经营的载体。以辽宁省东部地区的抚顺市为研究对象,阐述其休闲农业园区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策支持、顶层规划、产业布局、品牌定位、宣传营销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发展建议,从而反映整个东部地区休闲农业园区现状及发展方向,促进辽宁省东部地区休闲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带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义林  高志强 《作物研究》2012,26(3):274-277
在湖南省武冈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调查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武冈市发展休闲农业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武冈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积极筹资,扩大休闲农业规模,深度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以科学规划为基础,着重打造特色和品牌,提升休闲农业整体水平;坚持以农为本,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产业联盟;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开拓市场,规范行业行为.  相似文献   

7.
分析海南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趋势,提出热科院的发展战略中应当包括休闲农业的研究、设计、示范和推广,通过对休闲农业的研究提升自身发展层次和水平,同时推动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相似文献   

8.
围绕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主题,论述海南特色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以海南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为基础,针对开发海南特色休闲农业的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一种更适合海南自身情况,也更人性化的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菜籽油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重要组成。从种植规模、效益、国家产业政策及品牌创建等方面对我国油菜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休闲农业的发展是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休闲农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和重要组成。油菜兼具食用和观赏价值,种植简单,高油酸等特色品种选育稳步推进对于填补中高端食用油缺口,提升菜籽油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借助休闲农业发展油菜民族品牌,保障国家食用植物油安全,使得休闲农业和油菜产业能够共同发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绿色效应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为了优化稻田种养结构、实现优质稻米供给侧改革、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得到快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稻米和丰富的水禽产品,还满足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休闲观光需求,发挥了生态增效的作用。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稳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绿色效应,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途径,以期为稻田生态系统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析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层原因:1.土地流转是农业发展新阶段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客观需要;2.比较利益是促成农村土地流转的内在动力;3.土地流转是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4.现行法律、政策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对甘蔗渣与牛粪,鸡粪和尿液等不同含氮物质混合堆肥过程进行研究,同时与分别添加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组进行对比,研究其对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渣与不同含氮的物质牛粪、鸡粪和尿液等进行混合堆肥均可以满足堆肥腐熟度的标准要求;堆体添加城市活性污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腐熟,综合其对堆体温度、含水率、pH值、有机质变化以及发芽率等参数的影响、可以使堆肥时间平均减少5~7 d。  相似文献   

13.
如何解决土地碎片化,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山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提出并推广"增益型、套餐式"农业生产托管下玉米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其具体服务内容、盈利模式及其推广途径,探讨其对山西省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与发展、农民增收的积极意义,并通过分析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面临的资金短缺、相关配套设施、风险预防机制不够完善、玉米农业生产托管适宜程度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而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山西省玉米产业乃至整个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建瓯农村实际,探索和创新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建设的农村沼气发展新模式,通过2 a的实践表明:与传统的户用沼气比较,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具有节约投资成本,有效解决沼气池建设土地,保障沼气发酵原料供给,便于维护维修和运行管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5-2019年国内19省(市)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探究玉米价格、农地流转租金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玉米价格、农地流转租金与农业产业结构都具有一定经济惯性,能实现自我促进,且3个变量之间具有互相促进作用,有些促进作用或力度比较小,或具有滞后性。方差分析表明,玉米价格变化的80%以上可由其自身解释,农地流转租金是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确保粮食安全下,探索玉米价格可变化区间释放农村经济活力,既要突出省域特色,又要整合资源突出合力的作用,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  相似文献   

16.
简要地阐述了盘锦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模式,分析了各种生态工程的建设主要内容及对生态农业发展的作用;指出了生态农业是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提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省为例开展入户问卷调查,按农户在流转中不同的地位进行分类,对流转过程中农户的意愿和行为差异以及农地流转后农户分化所形成的农业经营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土地从年龄较大、老年人口较多的贫困家庭以及较为年轻化的富裕家庭流出,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年轻化家庭流入;农地流转多以口头实现;在农村实际发生的农地流转规模远高于官方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18.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对海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关联序为: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0.838 2)>农业机械总动力(0.835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0.796 4)>农村家庭从业人员(0.730 3)>粮食单位面积产量(0.701 1)>农业人口数(0.684 3)>农业生产总值(0.678 9)>耕地总面积(0.670 8)>粮食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0.644 4)。在此基础上,根据关联度的分析,对如何发挥主导因素的作用,提高海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名村示范村建设工程不仅是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种深化,更突出其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中的基础性地位,而名村示范村后续管理模式的总结是强化该建设对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运用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方法,总结广东省名村示范村后续管理主要模式,分析阻滞其实现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当地发展,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模式改进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山东滨州市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棉花科学》2021,43(1):11-14,21
为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及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促进滨州市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健康稳定发展.作者结合滨州市"十三· 五"棉花产业实际情况,探讨了"十四· 五"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途径.提出了"打造黄河三角洲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鲁北地区最大的棉花秸秆等废弃物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工程、棉花良种引进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