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为查明水杉天然更新的关键障碍因素,探索促进水杉天然更新的有效途径,在野外原生境中选择5株水杉母树作为研究对象,以水杉母树为中心设置样圆,在样圆内采用不同林下处理方式(群落阻隔、林下活地被物阻隔、凋落物阻隔和无阻隔)进行分区试验,研究植被和凋落物对水杉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下处理方式对水杉幼苗更新密度、存活率、苗高、地径、根长、叶片数量、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幼苗萌发生长指标均在无阻隔区达到最大值,再由高到低依次是凋落物阻隔区、林下活地被物阻隔区、群落阻隔区。水杉林下活地被物、凋落物和群落环境均是造成水杉天然更新困难的障碍因素,对水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程度的排序为:群落环境>林下活地被物>凋落物。水杉幼苗苗高的生长动态变化符合S型生长曲线(R2≥0.893), 4种处理方式的水杉幼苗更新密度均呈倒“V”形分布。无阻隔处理显著促进了水杉幼苗的天然更新,其存活率、苗高、地径、根长、叶片数量、叶面积、生长速率及生物量等指标均最高;今后在水杉种群保护和管理中,应适当清除林下活地被物和凋落物,为水杉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杉木凋落物归还林地供其再度吸收和利用是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途径。虽然前人对杉木人工林、混交林凋落物的特性和养分循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凋落物的特性与土壤养分循环有了较深的了解,但杉木凋落物对土壤各项物理性质影响的相关综合论述类文献较少。文章通过分析近年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运用对比、举例说明的方法阐述了杉木凋落物对土壤容重、孔隙度、通气性、水分、温度、团聚体等物理性质的影响,并对改善杉木人工林地的土壤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木荷凋落物分解及对土壤作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福建省永春碧卿林场开展的木荷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淋溶试验表明 :木荷人工林凋落物量和养分积累量下坡 >中坡 >上坡 ,养分积累量Ca >N >K >Mg >Fe >P >Zn >Cu ;凋落物分解的失重率Ws与时间t之间存在Ws =34 45 2Lnt -3 0 741(R =0 98)的对数关系 ;木荷凋落物可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 ,提高土壤和下渗液的盐基量 ,提高土壤pH值 ,降低土壤水解性总酸度等途径来缓解土壤的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磨盘山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典型林分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各组分的C、N、P化学计量比格局,探究物种与器官对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再分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滇中亚高山5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不同森林林下植被和凋落物样品,对其林下植被层各器官和凋落物层各组分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5种林分的林下植被层(灌木叶、茎和根,草本地上和地下部分)和凋落物层(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的C含量变幅分别为410.17~561.08、81.47~625.80 mg·g-1,N含量分别为3.07~15.89、9.87~17.50 mg·g-1,P含量分别为0.35~0.90、0.37~0.93 mg·g-1。灌木层C、N、P含量除云南松林外均表现为叶>根>茎,草本层的C、P表现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N含量则相反;凋落物层N、P含量表现为完全分解层>半分解层>未分解层,C含量与之相反。[结论 ]滇中亚高山典型...  相似文献   

5.
6.
混交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混交林中各树种的生化关系,研究了分布于陕西省宁陕县火地塘林场的华山松(Prunus armandii)和锐齿栎(Quercus  相似文献   

7.
凋落物作为连接植物与土壤的基本载体,在养分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或人工林凋落物的产量、养分含量、能量流动及碳循环等方面,而针对杉木凋落物的土壤生态功能并未深入探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中简述了杉木凋落物的分解特性,详尽地阐述了杉木凋落物对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土壤生物的影响,并在现有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凋落物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凋落物对林下种植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生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开展了印度紫檀凋落物与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肥和凋落物对金花茶树高、地径、冠幅、花朵数量和活性成分均有显著影响.施用复合肥+复合微生物肥的效果最好,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管理对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的影响,本文以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林中设置了凋落物不同处理(堆积和平铺),分析不同处理下0~1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不同处理下土壤呈酸性,与对照相比凋落物管理下土壤pH值显著下降(P<0.05).凋落物平铺处理与对照相比,土...  相似文献   

10.
森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凋落物组分从植物体返还到土地为地表分解者提供物质基础,是森林植物和土壤生态系统之间养分循环与能量传递的主要环节之一。文中通过整理现有森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凋落物对土壤水文、土壤碳库、土壤养分、土壤酶活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土壤生物等多方面的影响,分析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未来有效利用森林凋落物、提高土壤生态功能和更好地经营森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土壤种子库是存在于土壤中和土壤表面所有具有活力种子的总和,是植被生态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总结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种子库分类和大小、种子库与地面植被的关系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壤种子库未来研究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土壤种子库和植冠种子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现阶段植物种子库研究面临的挑战,认为应当尽快开展国内树种植冠种子库的调查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种子库是指地表植被种子成熟后落在土壤中并未萌发, 但仍具有活性的休眠种子的总量。在不同植被类型中, 土壤种子库具有不同的种子密度大小和不同的垂直与水平结构, 并随季节与年份产生变化, 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结构和演替有着密切关系。除了气候、地表环境与林龄等非生物因素, 火灾、外来种入侵等各种天然与人为的干扰因子等对土壤种子库也产生一定影响。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土壤种子库的年际变化、持久性种子库、稀有物种保护与全球变化对其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天童山小叶青冈山坡(种群1)和沟谷(种群2)立地类型2个种群的种子雨及地表种子库动态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雨持续时间达64 d,11月底—12月上、中旬为种子散落盛期,占总数散落量的60%;小叶青冈的种子产量高,种子雨散落的平均密度大,种群1和种群2的密度分别为515.3粒.m-2和478.4粒.m-2;在地表种子库中,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分别为16个.m-2和11个.m-2,动物捕食是种子受损的主要原因,2个种群分别占89.2%和90.5%;小叶青冈种群高的种子产量、低的种子存留率等环节限制了低山青冈种群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筛分法对天然林中白桂木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桂木天然林土壤种子库种子储量少,最大储量为31.9粒/m2,约80%的种子储存于枯枝落叶层中,其土壤种子库的散布格局具有明显的集群分布特征,种子几乎全部分布于冠幅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河岸林群落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工拣种结合种子萌发法研究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9种河岸林群落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 9种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密度间于684±108 - 2 696±266粒·m-2,69.27% - 88.65%的种子留存于0 - 5 cm的层次,沙棘灌丛的种子库密度最大,乌柳灌丛最小;离河岸10 m和20 m处的种子库密度大于岸边、离河岸30 m和40 m处;种子库包含的40种植物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灌木和草本种多为耐干扰种,存在典型的湿地植物,但种子储量以先锋种白桦最丰;辽东栎无完整种子,白桦、华北落叶松、云杉和油松的种子活力保持期为1 - 2年,多数草本的种子活力保持期超过2年;按照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将群落划分为林分开始期、林分排除期、下层再现期和老熟期4个演替阶段。演替后期群落的种子库密度、丰度以及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都小于前期群落。土壤种子库是森林自然更新及种群恢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于研究地区河岸林的保护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人工林林下植被是否具有足够的物种多样性是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 也颇具争议的问题。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会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下降, 但是林下植被多样性并不低于所有自然生态系统, 在植被稀少、种源匮乏地区, 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甚至高于自然生态系统。文中综述了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的进展情况, 并根据我国实际提出开展草原人工林地林下植被研究的必要性,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川西南山地高山栲种群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川西南山地区两个高山栲低密度种群的种子雨模式、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动态和种群的幼苗状况,讨论种子产量、种子存留和种子对成苗的贡献.结果表明:1)种子雨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但种子下落的高峰期存在样地间差异;2)该地区高山栲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密度不大(2.3~2.8个·m-2).3)在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各组成的动态不同,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为零,完好种子和虫蛀种子有轻微的波动,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为0.13个·m-2;和它们相反,地表的壳斗和败育种子存在积累效应.4)动物捕食是地表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两种群分别占91.3%和97.83%,地表种子的存留率仅为8.7%和2.17%.5)研究样地的高山栲种群低的种子生产量、地表种子存留率和幼苗建成困难等3个环节都限制了高山栲种群的实生更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章古台沙地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在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中,47.47%的种子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中,种子平均密度可达253粒?m^-2;52.53%的种子分布在0~5 cm 深的土层中,种子平均密度为280粒?m^-2。从种子品质来看,空粒种子占种子总数的40.90%,腐烂种子占39.96%,完整种子占19.14%。赤松天然更新主要为林下更新,更新幼树呈不规则分布,密度为20348~71798株?hm^-2;其次为林隙更新,更新幼树以群团状分布为主,带状分布为辅,密度为7659~14836株?hm^-2;赤松林缘更新的主要条件是有林缘扩展带,林缘更新密度为856~10810株?h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滇西北高山地区落叶松-高山栎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高山地区落叶松-高山栎针阔混交林土壤种子库由分属9科17属的18种植物的种子组成,种子密度343粒/m2,其中75%的种子分布在0~5 cm的土层中。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其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相关不明显,相关系数仅为0.042 6。其树木群落种子雨由云杉、白桦和高山松等5个树种组成,密度为3 520粒/m2,发生时间集中在每年的9~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