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本试验对犬脓皮病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发现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采用18种抗菌药物及7味中药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致病菌对18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拉定、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6种药物表现极敏,对复方新诺明不敏感;7味中药中黄芩、黄连对两种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平均抑菌圈达到了18.5 mm.本试验结果可为临床筛选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的血清型及耐药性,从山东部分地区的45家养禽场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96株,应用微量平板凝集试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共鉴定出18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6种,分别为O78、O2、O15、O18、O143、O88,占定型致病性菌株的64%。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96株大肠杆菌对20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75%以上的菌株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土霉素等5种抗菌药耐药,50%以上的菌株对卡那霉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等7种抗菌药表现为耐药;所有分离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75%的受检菌对9种或9种以上的被测药物耐药。结果表明,O78、O2、O15、O18、O143、O886种血清型是山东省部分地区近年来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且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有必要加强耐药性检测,以指导兽医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猪源生物膜乳酸菌的筛选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能够用于养猪生产中的潜在益生乳酸菌,试验从健康猪粪便中筛选出乳酸菌,并采用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然后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体外生物学特性分析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猪粪便中共分离出3株疑似乳酸菌菌株,而后从3株疑似乳酸菌菌株中成功筛选出1株具有抗菌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乳酸菌,命名为L-18,并确定乳酸菌L-18株为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L-18株乳酸菌具有产酸能力,能够耐受50℃和60℃、pH值2.0~10.0以及1%胰蛋白酶环境;对猪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率为77.04%,与鼠李糖乳杆菌ATCC53103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大约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并持续生长8 h后进入稳定期;对青霉素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定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等6种药物表现出耐药;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L-18株乳酸菌具有安全性,无毒性。说明L-18株乳酸菌具有益生菌的典型特性和功能,可用于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广西中小规模猪场大肠杆菌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23家中小规模猪场采集病料,分离、鉴定出致病性大肠杆菌56株,并对其进行血清型鉴定和耐药性检测,结果鉴定出4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属于16种血清型,其中以O138、O18、O85、O9和O21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69.76%;用20种常用抗菌药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高敏的药物有头孢拉啶、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多黏菌素B、新霉素、壮观霉素和阿米卡星;而不敏感的药物有青霉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林可霉素。说明这些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十分严重,应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等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5.
利用从广东某养殖场牛奶样品中分离的猪链球菌,研究该菌株的生长特性、生化特征,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溶菌肉汤(Luria-Bertani,LB)培养基中培养16~18 h后活菌数达到峰值,增加培养基中蛋白胨含量对该菌生长有促进作用;青霉素、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抑制该菌生长,为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筛选制备疫苗,以及进一步完善猪链球菌病的防控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建阳某养蛙场的歪头患蛙分离出6株致病菌,经系列细菌生化试验,鉴定为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分别对其进行21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红霉素、阿奇霉素为相对高效药物;中效药物从高到低依次为氟苯尼考、强力霉素、万古霉素、壮观霉素、头孢派酮;低效药物有蒽诺沙星和阿米卡星;无效药物有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头孢噻吩、阿莫西林、氨卞西林、多粘菌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杆菌肽、链霉素。  相似文献   

7.
从鸭肝脏中分离1株革兰阴性球杆样细菌进行研究,利用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进行初步鉴定,通过16S rRNA基因分析及序列比对明确其种类来源及亲缘关系;以20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仅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其余18种药物全部耐药;利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该菌与沃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的相似度为99%,根据表型形状和种系发生结果证实该菌为沃氏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8.
近3年来从湖南省不同地方种(蛋)鸡的卿巢-腹膜炎(蛋子瘟)病鸡中及中鸡的传染性心包-气囊炎病(死)鸡中分离的12株有代表性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治疗这类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是妥布霉素、氟哌酸及新霉素;其次是卡那霉素及痢特灵;庆大霉素只对50%的菌株有效;而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扦菌肽、乙酰螺旋霉素、利复平、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则完全无效;氯霉素、链霉素、羧苄青霉素、氨青霉素等药物只对极少数菌株有效。  相似文献   

9.
为查清渭南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情况,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渭南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39份临床型或隐性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所测乳样中检查出细菌4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37.5%;大肠杆菌14株,占29.2%;无乳链球菌9株,占18.7%;乳房链球菌5株,占10.4%;停乳链球菌2株,占4.2%。主要病原菌对各药物敏感性不同,其中对头孢喹诺、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吴京顺 《北方牧业》2009,(15):17-17,18
<正>1发病情况2009年5月28日,场主从山东某地购入20头种猪(长大二元母猪18头,杜洛克公猪2头),进场5天后注射猪瘟脾淋源活疫苗。7天后有3头猪发病,病初体温40.2℃~41.6℃,呈稽留热,可视黏膜黄染、苍白。当地兽医采用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鱼源气单胞菌的主要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分离于草鱼肠炎、白鲢鱼打印病、鲢鱼白皮病、草鱼烂鳃、鲤鱼体表出血感染及甲鱼败血症等病例的80株细胞进行了主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均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细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29株(占36.25%)、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38株(占47.5%)、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13株(占16.25%)。在被检验的病例中,或为其中一种气单胞菌的单独感染,或为两种、三种气单胞菌的混合感染。经做人工感染试验检查,表明这些分离菌均为相应感染症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一株牛蛙源虹彩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鲤鱼表皮瘤细胞系(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 cell line,EPC)从福建省某美洲牛蛙养殖场分离到一株病毒FJ049。感染病毒的EPC呈现细胞圆缩、颗粒增多、脱落等特征性病变。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感染FJ049的EPC细胞与虹彩病毒单克隆抗体反应并出现特异性的胞浆荧光。采用PCR对虹彩病毒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保守区域进行扩增,扩增出531 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MCP基因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FJ049与沼泽绿牛蛙虹彩病毒RGV9808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9.8%,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  相似文献   

13.
蛙虹彩病毒(Rana grylio virus,RGV)能引起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水生动物严重的系统性疾病,RGV是从我国患病蛙中分离到一种虹彩病毒。体外扩增的RGV经人工方法感染幼龄美国青蛙(Rana grylio),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对感染1-3d后的蛙心、肺、肾、肠、脾、肝等6种组织进行RGV分子定位和检测,结果显示,在幼蛙的肺和肠中有较强的阳性信号,在其他组织中也检测到RGV的存在。本试验探讨了RGV感染早期在宿主体内的增殖及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状况,建立了一种彩虹病毒的早期诊断方法,并为揭示RG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细菌形态与生化鉴定方法并结合16S rRNA及gyrA基因测序分析,对海南省文昌市某养殖场死亡牛蛙病变组织中分离获得的1株优势菌株WC0803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与达卡气单胞菌(Aeromonas dhakensis)基本一致;16S rRNA和gyrA基因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WC0803菌株与达卡气单胞菌参考菌株同源性大于99%,且为同一进化分支。该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氨苄、万古霉素、磺胺异恶唑和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耐药;携带耐药基因qnrA、qnrS、ant3、tem、ctxM,毒力基因ascV、aer、act、ast、lip、ela和fla;对牛蛙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68×106CFU/mL,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研究首次从患病牛蛙体内分离出一株强致病性达卡气单胞菌,为该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市郊某肉鸽场病鸽为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研究肉鸽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从病死鸽体内分离到14株大肠杆菌,鉴定出4种血清型,分别是O2、O18、O78、O101,其中O2型8株,为主要血清型,占血清型总数的66.67%。将分离到的菌株接种20~25日龄雏鸽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死亡率达85.17%,说明该分离菌株对雏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4株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拉定3种药物敏感率达100%,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13种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强力霉素和新霉素2种药物完全耐药。  相似文献   

16.
对东北林蛙烂趾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东北林蛙患病趾处分离到1株溶血性致病茵,经16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通过对23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表明,此菌对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部分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氨曲南)高度敏感;对部分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他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类如(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耐药性。说明可以考虑用氟喹诺酮类、头孢类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防治东北林蛙烂趾病。  相似文献   

17.
Experiments on long-time cryopreservation at -20 degrees C were conducted, using 42 microbial strains of relevance to food hygiene. Blood slant agar was coated with 10% glycerol solution, so that all strains were in re-culturing conditions, following 12 months of storage. Re-culturing of 18 in 20 of the microbial genera used in the experiment was possible after 24 months of storage, if strains had been kept only in 10% glycerol solution. The method proved suitable particularly for strain keeping of highly sensitive genera (Lactobacillus, Pseudomonas, Aeromonas, Shigella).  相似文献   

18.
为鉴定一起致斑点叉尾鮰突然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GZTL2017,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动物回归试验、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部分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进行鉴定。临床解剖观察结果显示,患病斑点叉尾鮰呈现体表溃疡、鳍根部出血、烂腮、肠管充血等症状;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现表面湿润凸起、边缘光滑半透明、形态均一的乳白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显示,分离菌为单个或成双存在、两端钝圆的短直阴性杆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且氧化酶、V-P、赖氨酸脱氢酶等反应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硫化氢等反应阴性;16S rD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99%;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能检出气溶素基因(Aer)、黏附素基因(Aha)、外膜蛋白基因(OmpA)3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氧氟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诺氟沙星、新霉素、万古霉素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麦迪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拉定等8种药物耐药,且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的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和2 μg/mL。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维氏气单胞菌,为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淡水鱼的主要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现状,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浓度稀释法分别定性、定量检测了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集的26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利用PCR法检测菌株携带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的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15.38%,氟苯尼考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主要集中在2~4 μg/mL,5株菌对氟苯尼考的MIC超过8 μg/mL,1株分离菌具有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结合以往数据及其他省市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已呈较高的耐药率和耐药浓度,且位于质粒上的floR基因阳性菌株有传递该基因给其他种属鱼类致病菌的风险。因此,有必要科学规范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猪源大肠杆菌中Ⅰ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探讨Ⅰ型整合子与大肠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9株猪源大肠杆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采用PCR法检测猪源大肠杆菌Ⅰ型整合酶基因(int I1)并扩增其可变区,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测序分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 119株大肠杆菌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对四环素、磺胺异恶唑、新诺明全部耐药,所有菌株均呈多重耐药。119株猪源大肠杆菌中有92株含Ⅰ型整合子,检出率77.31%。扩增出7类大小不同的基因盒插入区片段,范围为1008bp~3149bp。7类Ⅰ型整合子在119株猪源大肠杆菌中存在13种流行组合。78.15%大肠杆菌菌株的Ⅰ型整合子携带2种或2种以上的基因盒,其中以携带编码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dA1、aadA2、aadA5、aadA22、aadB)最多,其次为编码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dfrA1、dfrA12、dfrA17、dfrA27),此外还携带编码利福平、林可霉素和氯霉素的基因lnuF、cmlA6、aar-3、orf。结论Ⅰ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大肠杆菌中,且呈流行上升趋势;Ⅰ型整合子参与耐药及多重耐药,但单株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