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琴与钢琴同宗,音色清丽音量宏大,低音扣人心弦高音激昂雄浑,是我国民族乐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本文在阐述了扬琴的艺术特征之后,又对茶艺表演进行了简要概括,最后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了扬琴与茶艺表演碰撞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民间音乐艺术历史悠久,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同样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茶艺文化有着很好的融合发展。现存的一些古代绘画、文献以及我们今天的茶艺表演中,都可以对二者的结合进行印证。茶艺文化与民乐艺术的融合,主要是以汉族文化为依托,并汲取了很多少数民族甚至是外国的优秀文化元素,共同形成出的一种较为高雅的的艺术类型,茶艺中的民乐艺术,主要乐曲为二胡、古筝、琵琶、笛子等中国传统乐曲,而曲目亦多为我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曲目,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赛马》等。根据不同的茶艺文化类型,选择不同的民乐艺术种类,是二者融合的一个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范春明 《福建茶叶》2023,(9):193-195
现如今,社会经济及文化水平实现了整体提升,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更是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茶文化在近年来逐步成为了闲暇之际的重要活动元素,各种茶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既有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亦有效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当前,茶文化与舞蹈艺术已实现了初步融合,使得茶文化活动上升至了新的层次,给予了人们更好的精神享受。对此,本文将围绕舞蹈艺术与传统茶艺的融合展开研究,并分别对两者的内涵及其融合的概况、价值作用、融合途径等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史景宵 《福建茶叶》2016,(12):326-32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茶艺文化是传统文化里的一块瑰宝;与茶艺文化一同发展的绘画艺术,反映出我国的茶文化在各个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中国的绘画作品里,有很多都是以茶为题材,在博物馆珍藏的绘画作品中都生动地记载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饮茶时刻。茶艺文化中我们能感受到绘画艺术的魅力,也在绘画作品中体会茶艺文化的精髓。本文将从茶艺文化中细细品位绘画艺术带来的视觉之美。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是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的大国,如民族器乐、茶艺、京剧、音乐等等。这些文化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传承价值,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特别时候极具影响力的民族器乐和茶艺文化的融合,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具其浓郁的文化特色和更高的审美价值,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6.
结合钢琴艺术的趣味性和内涵呈现看,无论是其观赏性,还是具体的艺术情怀,都是当前我们品读多元文化艺术的关键所在。传统文化需要创新,尤其是要在融入新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前提下,合理应用多种音乐艺术,就成为茶艺表演活动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茶艺表演的内涵特色和价值理念分析入手,结合钢琴艺术的特点和应用价值认知,通过融入茶艺表演活动中应用钢琴艺术的必要性分析,从而分析茶艺表演活动中钢琴艺术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飞速提升,群众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茶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饮茶、鉴茶以及饮茶活动逐渐得到了广泛开展,而在茶文化之中,合理引入舞蹈艺术,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过于紧张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情绪,还可以有效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因此,文章首先对茶文化发展的机制内涵加以明确;其次,对舞蹈艺术与茶文化之间的相通性以及融合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茶艺与舞蹈艺术融合对茶文化发展带来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饮茶、品茶、鉴茶活动逐渐流行开来,并且在茶艺的活动中融入舞蹈艺术,或者在舞蹈活动中加入音乐,如此可以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舒缓人们紧张的工作情绪与工作压力。本文首先介绍了茶文化的起源,然后分析了如今茶艺与舞蹈相结合的先例,最后探究茶艺与舞蹈结合,对茶文化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季毅 《福建茶叶》2016,(6):126-127
在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中,"茶艺"的前身是"茶道"——一种以烹茶、煎茶、煮茶、品茶为主要内涵的茶文化仪式。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学者在传统茶道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茶艺"的概念,成为新时代创新茶文化的一种新趋向,并且获得了中华文化圈的价值认同。茶艺指的是一种以生活化导向为发展方向的制茶之技、泡茶之术、品茶之能、享受茶和对茶审美的茶文化艺术。在茶艺文化的视野中,我国民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和审美。茶艺文化的核心是尚德中和,道德文章;茶艺文化的行为取向带有明确的生活幸福取向;茶艺文化的外显内涵则指向情感体验式的生活。茶艺文化中民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这样几点:一是与茶艺文化并存于现实感强烈的生活形态中;音乐调式多属于"五声调式"及其变种;注重对受众的"通感"调动,讲究"情景交融";民乐艺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民乐艺术在逐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博大精深的茶艺文化不断交错、渗透和融合,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之一,它在音乐与品茗结合的特征之下,产生了对历史、对社会、对文化的重大影响,在民乐艺术与茶艺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同时,还使品茶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象征。在我国古老而传统的茶馆之中,有多种民间乐器融入其中,如:琵琶、古筝、笛子、二胡等,它们使茶馆成为了民间乐器艺术与茶艺文化交汇的重要场所,有助于民间艺术和传统茶文化在社会的传播和弘扬。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体系国家,在整个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艺文化也随之实现了内涵上的优化和品质上的提升。而从整个茶艺文化的具体展现状况看,整个文化机制中,其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元素。本文意从茶艺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分析出发,结合笛箫传统民族乐器的艺术特点,通过融入传统乐器在茶艺文化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探究茶艺文化中笛箫的艺术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12.
茶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诸多哲学思想,为进一步研究其发展,本文基于有效工作实践,充分结合具体实际,积极探索了茶艺与哲学思想的融合策略,望能够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茶艺表演作为一种融入了音乐艺术、舞蹈艺术和文化理念等多样要素的表演活动,在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时,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借鉴音乐内涵,通过探究茶艺表演与钢琴教学的具体融合点,从而实现茶艺表演活动和钢琴教学的协调促进性开展。本文拟从茶艺表演的具体形式及特点分析入手,结合当前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探究当前钢琴教学传承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茶艺表演与钢琴教学的具体结合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安溪茶艺应运而生,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一种休闲文化,人们视茶为生活中的享受、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在品茶的艺术中陶冶情操,以茶修身养性,增进身心健康。发扬安溪茶艺精神,促进茶业经济和地方特色休闲文化发展,弘扬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蕴琦 《福建茶叶》2016,(4):124-125
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美学思想,对艺术美学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等教育日益成熟,优化内容、丰富理念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趋势。而在教学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丰富教学元素,推动和创新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任何教学活动实施的焦点和关键。当然选择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模式创新,就至关重要。本文拟从大学生茶艺教育的具体实施背景分析入手,结合影视传媒艺术的综合实施特点及内涵,从而分析融入影视传媒艺术优化大学生茶艺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茶艺文化中,其使用的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展现和诠释,更是一种艺术文化的综合诠释与表达。对于整个茶艺服饰来说,其中所包含的设计理念和应用色彩,都充分诠释了具体的艺术文化。而结合我国茶艺服饰的具体发展趋势看,其中所给与我们感知的艺术元素和人文情怀,恰恰是我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我国茶艺文化的具体理念内涵认知入手,结合我国茶艺服饰的应用价值认知,通过探究我国茶艺服饰的艺术特性,从而全面了解我国茶艺服饰的具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琰  吴懿 《福建茶叶》2016,(6):284-285
本文首先对茶艺的概念、要素、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其次分析了茶艺中茶具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并针对性的论述了紫砂茶具的发展变迁及其对茶艺研究的重要价值,最后提出当代茶文化中茶艺与茶具艺术的演变及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宁 《福建茶叶》2018,(3):111-111
茶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茶艺表演就是其中一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非常大,而茶艺表演则能够给人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平台。声乐演唱作为现代音乐一部分,有其独特魅力,深受人们喜爱。茶艺表演和声乐演唱融合是一种全新的娱乐形式,带给人们全新体验,既能够丰富声乐演唱的形式,也能够推动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华茶文化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中,茶文化为了适应大众的需求,逐渐衍生出茶艺表演这种艺术风格,并深受到人们的喜爱,而在茶艺表演过程中,背景音乐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古筝艺术自身的特点和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艺表演活动的特色理念和实施价值,通过探究茶艺表演中所阐述的茶文化内涵认知,进而分析茶艺表演活动实施过程中古筝艺术的渗透与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