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辽西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不同混交方式进行外业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其林木生长量、根系量,林分稳定性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营造樟子松混交林会延长树木生长期,促进林木生长,推迟衰退5年左右;生物量可增产53.63%,感病指数下降了15%,林分稳定性增强;根系量和枯枝落叶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红花尔基20a生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了樟子松人工林林分因子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20a生樟子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平均胸径具有显著的影响;阳坡树高与密度无显著的相关性,而阴坡树高与林分密度呈幂函数负相关;阳坡的枝下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而阴坡的枝下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阳坡冠幅与密度呈幂函数负相关,阴坡冠幅与密度无显著的相关性;林分密度对冠长具有较显著的影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阳坡高径比与林分密度呈幂函数正相关;阴坡高径比与密度无显著的相关性;单株材积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林分蓄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林分密度对邓恩桉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密度为1 110、1 667和2 500株.hm-2的8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丰产示范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低密度林分林木平均木的生物量是高密度林分的1.22倍;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林分比低密度林分高出271.26 t.hm-2;各密度林分的年均净生物量分别为32.35、43.97和59.51 t.hm-2a-1,高于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水平,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出现干>根>枝>皮>叶的规律;林分结构以中密度林分合理,叶面积指数高,干材生物量达61%以上.邓恩桉在湘南低山丘岗区发展潜力大,可作为该地区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4.
林分密度对尾巨桉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林分密度为600、900和1200株·hm^-2的7年生尾巨桉丰产示范林生物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3种密度林分平均总生物量达到了82.55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平均为79.22t·hm^-2,凋落物、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分别为2.48和0.85t·hm^-2.(2)3种林分密度依低到高其生物量分别为137.33、70.48和39.85t·hm^-2;年均净生产力相当高,分别达到了19.10、9.63和5.23t·hm^-2a-1,高于我国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水平;不管何种密度的林分,单株、林分及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各组分生物量均存在W干〉W根〉W枝〉W皮〉W叶这样一条规律.(3)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最大,在68.17%以上;林分根系生物量占整个林分生物量比例为9.50%~10.13%,根系集中分布在第1层,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4)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有15种灌木植物,7种草本和蕨类植物,其密度较大,除个别绝对优势种特别明显并形成单优种群外,大多数种分布比较均匀.(5)600株·hm^-2的低密度林分结构合理,叶面积指数高,净生物产量也相当高,干材生物量比例高,可作为湘南低山丘岗区短周期纤维材林或矿柱材林或中小径级的民用材林培育的首选密度.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土石山区油松林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林分密度对土石山区油松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大青山南坡4种不同林分密度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与室内浸水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枯落物蓄积量以及持水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厚度范围为1.94~3.85 cm,枯落物储量范围为8.49~19.94 t·hm^-2,厚度与储量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4种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范围为23.82~45.81 t·hm^-2,大小顺序为2564株·hm^-2>3189株·hm^-2>1828株·hm^-2>1473株·hm^-2;最大持水率范围为225.11%~287.16%,大小依次为1473株·hm^-2>1828株·hm^-2>2564株·hm^-2>3189株·hm^-2;(3)不同林分密度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W=aln(t)+b;枯落物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V=ktn。综上所述,密度为2564株·hm^-2的油松林,其枯落物持水特性表现最好,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建议在相似立地条件下,油松林营建应向此范围调控。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宁章古台樟子松衰退林分的现状,结合现有衰退控制措施,应用冗余理论分析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控制技术的合理性.提出培育异龄林、构建混交林、调控密度、调整干冠比等适当的措施,可以使樟子松人工林具有合理的冗余结构.  相似文献   

7.
对章古台地区不同密度樟子人工林松年轮宽度和管胞长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章古台地区胸径年轮数30a的樟子松林,已出现生长衰退现象,生长衰退期开始林龄与林分密度有关,降低林分密度可延缓衰退期出现林龄。樟子松管胞长度与距离髓心的年轮数之间存在Y=alnx+b(Y:管胞长度;X:距离髓心的年轮数.b:第1年轮的管胞长度)关系。不同密度樟子松年轮宽度不同,但管胞长度与未成熟材范围无显著变化,未成熟材范围距离髓心的年轮数均为21~23a。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生长季章古台290、855株·hm~(-2)2种密度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及对照草地内0~180 cm层次土壤含水率进行的监测,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的土壤含水率及其与降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50 cm层次土壤含水率,2个密度林分互有高低;100 cm层次以下,低密度林分土壤含水率高于高密度林分;100~180 cm层次,草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樟子松林分。湿润年份里,高密度樟子松人工林20~50 cm层次土壤含水率高于低密度林分;在半湿润半干旱的章古台,低密度林分对于土壤水分的调控要好于高密度林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的经营要适时间伐才能应对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9.
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型和不同林分密度研究了樟子松人工林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状况和林地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含水率有明显区别:0~20年生林分土壤含水率较高,至27年生林分林地土壤含水率为最低,27年生以后林分土壤含水率有所回升。甸子地樟子松固沙林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优于坨子地樟子松固沙林。不同林龄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区别不明显,但较裸沙地要好。从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效果来看:樟杨混交是较好造林类型,600~800株/hm2是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适宜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密度作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松在辽西地区密度作用规律,经研究得知林分平均树高随密度增加而有所下降;胸径在13年生以前,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以后林木个体矛盾激化,则随密度增大而减少;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在13年生以前随密度增加而增加,16年生以后则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在该地区造林采用每公顷4440株或4995株为宜。  相似文献   

11.
林分可视化模拟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分模拟可视化系统是针对林分分布、生长的专业模拟与可视化系统,在计算机上恢复与重建林分空间结构,动态模拟林分生长过程,预测林分生长情况,并进行二维、三维显示.本文分别从系统结构、设计流程、功能方面对林分模拟可视化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竹木混交林改为毛竹纯林经营后的林分生长动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分别在1974年和1984年实施清除混交乔、灌木,把原竹木混交林改为毛竹纯林经营的两片毛竹林分内,于1985年各设立固定标准地20块,自1985年至1995年对改造后处于自然肥力条件下的林分不同生长阶段的毛竹纯林的生长指标,进行为期11a的观测,结果表明:在竹木混交林改成毛竹纯林后的较长经营期中,各生长因子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新 竹个体数量增长和粗度下降期(1-4a),主要特征是林  相似文献   

13.
立地分类是依据立地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立地综合体划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别,是实现科学造林、育林、营林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吕梁山东侧黄土丘陵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按亚区的区划依据将该立地区分为两个亚区,并根据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和立地类型的划分原则将该立地区划分为4个立地类型小区,14个立地类型组,23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4.
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文中介绍了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单木模型3种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特点及国内外应用情况, 并提出近几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987 ̄1995年,在江西省信丰县金盆林场设定固定样地,研究了不同密度次生栲树,木荷林的生产力。在好、中、差立地条件下,37年生栲树,木荷林的林分平均蓄积分别为300、284.2、242.7m^3/hm^2,立地条件差的林分平均蓄积是好立地的80.8%,胸径生长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林木直径生长量随径级增加而增加,次生栲树、木荷林经营应以培育大径级用材为主,抚育间伐间隔期为8a,采用下层疏伐。  相似文献   

16.
Logistic分布预测林分直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著名的Logistic方程作为生物种群动态模型和生长曲线方程,在生态学和林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作为一种概率分布函数,却一直鲜为人知。林学上,对林分直径分布的研究,从60年代以后,开始采用分布函数来描述林分的直径结构情况。如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7.
竹木混交林的科学经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针对福建长期以来盲目推广毛竹纯林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特别是加速了天然阔叶林的毁灭,严重阻碍了天保工程的实施,毛竹病虫害,雪压,冰挂危害日趋严重。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分析毛竹纯林和竹木混交林的生境差异和经营特点,经营条件,提出怎样根据竹木混交林的类型,分类指导,制定科学的经营方案,实行生态培育和生态系统管理,确保竹木混交林丰产稳产,生态平衡趋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将乔木、灌木和草本层次结构合理、郁闭度为0.68左右,蓄水固土功能最优的林分定义为马尾松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林分,从制表单元、编表样本、模型建立到数表编制,系统地论述了长江中上游马尾松水土保持林优良林分生物量生长过程表的制表过程.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的经营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了河北低山丘陵区自建国以来封育及被反复砍伐利用的栎林结构及其经营情况。仅山海关林场保存了一些30~50a生的栎林,阳坡为麻栎、栓皮栎及柞栎林,阴坡为蒙古栎林。林内幼树更新良好。萌生栎林早期生长迅速,10a后高生长逐渐减缓,50a生林分平均高才10m.1a生萌生栎林,每亩产枝干干重28.5~425kg不等。在土壤为中层-厚层厚度的条件下,栎林矮林作业轮伐期以3~5a为宜。采伐35~40a生栎林,每年每亩平均产值要略高于短轮伐期的栎林。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还可采用选留木法的矮林作业,形成轮伐期不一致的具有2个林层的栎林。  相似文献   

20.
由全林整体生长模型推导林分密度控制图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杉木为例,介绍了由全林整体生长模型推导林分密度控制图的方法。指出由全林整体生长模型推导出的林分密度控制图与由它推导出的多种常用林分表如标准表、正常收获表;不同初植密度林分的自然生长过程表、可变密度收获表等之间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