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采用6个对稻曲病抗感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组合),调查稻曲病发病率、严重度并计算损失率。同时测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及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并考察剑叶角度、剑叶长和株高等株型性状。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稻曲病的发生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发病率与穗部性状关系密切,相关性大小为着粒密度>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发病率与穗长、剑叶角度、穗弯曲度、剑叶长度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提出在株型育种中应注意选择一次枝梗数较多的偏散穗、长弯穗型,避免选用二次枝梗数过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我县沿海地带的冈东、上冈、草埝的乡镇及沿海辐射地域里下河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大小麦的品种更新和免耕麦、套寄麦的麦作耕作制度的变革,随之发生大麦黄花叶病(Barley yellow mosaic disease)和小麦发生梭条斑花叶病(WSSMV),这两种病毒病害严重影响大小麦经济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我县沿海地带的冈东、上冈、草埝的乡镇及沿海辐射地域里下河地区,从2 0世纪80年代以来因大小麦的品种更新和免耕麦、套寄麦的麦作耕作制度的变革,随之发生大麦黄花叶病(Barleyyellowmosaicdisease)和小麦发生梭条斑花叶病(WSSMV) 〔1〕,这两种病毒病害严重影响大小麦经济产量和品质,一般减产30 %左右;而这两种病毒病害又都是土壤传播,以土壤中的禾谷多粘菌(PolrmyxaqraminisL)为介体的真菌传毒,真菌本身不致病,也不引起任何症状〔2〕。我们多年来对大小麦这两种病害的轮茬种植进行试验观察,探索发病规律和栽培防治。1 材料与方法1 1…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菌核病(根腐型)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在吉林省发生较重,在吉林省农安县连续5年调查,植株枯死率平均为5.13%,最重地块达17.5%,病害从6月末开始一直到9月末收获时均能发生。病情的消长呈多峰曲线。病菌浸染根颈、主根或侧根后蔓延至茎,病害由带病种子和土壤里的菌核侵染所致。重茬地发病严重,生育期(5—9月)降雨量和发病率呈正相关(r=0.98826)。 相似文献
6.
对世界性的重要稻病之一“稻瘟病”的发病症状进行介绍,然后分析了其发病原理及规律,最后对如何防治稻瘟病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手工制作螺型毫茶劳动强度大,劳资成本高,规模化生产受到很大限制,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因此机械化生产是目前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近几年来对此进行了全机制与半机制(手工为辅)的初步探讨,1995年批量生产的“翠珠”,荣获省优质茶奖。三年来机制或半机制螺型毫茶品质较稳定,品质特色突出,市场反馈良好,赢得了较高信誉。而其加工成本仅为手工的1/3,工效提高8—10倍,值得推广。本文试就机制螺型毫茶的品质特点与加工技术作介绍,旨在为我省名优茶的机械化生产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机制螺毫茶的品质特点全机… 相似文献
8.
9.
10.
稻曲病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且危害人畜健康安全。目前对稻曲病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抗性评价标准、抗性基因挖掘、病原菌侵染方式、致病机理以及防控预测等方面还存在局限性。本文综述了稻曲病简史与发生概况、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病菌的侵染特征、稻曲病抗性遗传规律与基因鉴定、抗性遗传机制、抗性鉴定技术以及病害发生影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当前稻曲病抗性鉴定方法、抗性基因挖掘、侵染机制、稻曲病菌与水稻互作以及病情监测预报和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展望了相关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黄萎病是棉花的重要病害之一。1957年尹莘耘根据全国棉区黄萎病普查资料分析。认为黄萎病的分布和发展与夏季温度关系密切。各地田间调查发现,黄萎病发病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25℃或高于30℃发病缓 相似文献
12.
13.
正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茶经典竹叶青特意推出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产品,致敬这辉煌的40年。在今天,无数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用一杯竹叶青打开春天,甚至在四川,还流传着一句春天,从一杯竹叶青开始。从一个偏居峨眉山一隅、亏损累累濒临倒闭的小茶厂出发,到今天当之无愧的国茶经典。竹叶青顺应时代发展,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20年的品牌积淀和创新发展后,这杯茶泡出了空前的市 相似文献
14.
15.
翅多型现象在昆虫中广泛存在,比如蚜虫有有翅蚜和无翅蚜,无翅蚜无翅不能飞行。翅型分化是蚜虫对不良生态环境的适应策略。有翅蚜能飞行,使其逃离不良环境并找到新的栖息地;而无翅蚜繁殖周期短、繁殖量大,有助于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影响蚜虫翅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翅的多型现象被称为翅的非遗传多型性。本文就蚜虫翅型分化的生态学意义、影响因素,以及蚜虫翅型分化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关于影响蚜虫翅型分化的遗传因素的研究较少,部分研究发现豌豆蚜翅型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更多的研究表明蚜虫翅型分化受环境因素影响,影响蚜虫翅型分化的环境因素有光周期、温度、种群密度、共生微生物、天敌、杀虫剂及抗生素等,事实上这些环境因素往往不是单方面存在的。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等外源激素会影响包括蚜虫在内昆虫的翅型分化,蚜虫的拥挤效应最终可能也是通过激素调控发挥作用。外源激素可以作用于出生后的低龄若虫也可作用于预产期的成虫,比如给豆蚜中龄若蚜施加保幼激素处理后,会出现超龄若虫,而不是无翅蚜。相反,反-β-法尼烯(EBF)的刺激会诱导有翅蚜后代的产生。另有研究发现,上一代豌豆蚜注射蜕皮激素可以减少有翅后代数量,而通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EcR受体或施加EcR抑制物也会导致后代有翅个体增加。蚜虫翅型分化分子机制的研究起始于对同一基因型蚜虫有翅、无翅成虫个体的差异表达基因或差异表达蛋白。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的马铃薯组织培养与病毒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于1987年7月2日至12月28日赴加拿大进行马铃薯组织培养与病毒鉴定技术研修。接受研修的主要单位是新布伦瑞克省(NewBrunswick)(以下简称布省)省会的费雷德里克顿(Fredericton)研究站。这个研究站隶属加拿大农部,是全国马铃薯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茶树害虫病毒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报道,到1987年止,全世界已发现的昆虫病毒约900种,其中,约300种鳞翅目昆虫发现有核型多角体病毒,70种发现有颗粒体病毒,200种发现有细胞质多角体病毒。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农作物害虫已成为当前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昆虫病毒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人工饲料的逐步完善和病毒生产的 相似文献
18.
自东北农学院育种试验地的马铃薯植株上所分离的14个具有卷叶症状的病毒标样经生物鉴定、蚜传特性、粒体形态和血清反应等鉴定均为PLRV。分离物85-1在曼陀罗上繁殖,经PEG沉淀,两次差速离心和蔗糖梯度离心后的得毒率为0.1mg/kg材料。提纯材料以接种后4~6周的曼陀罗最好。 相似文献
19.
20.
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重要病害,重茬地发病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威胁。为了解该病发生规律,试验进行了枯萎病初侵染来源及栽培与发病关系的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接菌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36.7%、58.3%和71.3%,播种带病种薯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11.7%、18.0%和21.4%,由此明确土壤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田间不同施肥种类及栽培方式对病害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均能延缓植株发病,其中施用尿素的植株萎蔫率、病薯率分别是13.3%、47.1%,显著低于CK及其它施肥处理,产量达到最高,为2 202 kg/667 m2;其次是马铃薯专用肥及碳酸氢盐类处理,均比CK植株萎蔫率低,产量有所增加。采用覆膜起垄栽培可以有效降低病薯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