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是目前育种界的另一个热点话题。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前景如何?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教授,请他回答了公众关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玉米     
<正>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自交系,外源基因是由我国科学家自行克隆植酸酶基因,受体品种是"Hi-Ⅱ"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09,(12):47-48
<正>由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于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磷的使用有显著优势,其商业化试点已悄然获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主要研究人员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近日在"转基因进入寻常百姓家"主  相似文献   

4.
前沿     
<正>转基因玉米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光明网讯日前,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瑞金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举办转基因玉米研发现场会,展示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抗虫转基因玉米研发中的突破性进展。据介绍,我国独立创制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已获得安全证书,并完成了  相似文献   

5.
<正>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2个转基因抗虫水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1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再次获得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业部表示,抗虫水稻华恢1号、抗虫水稻Bt汕优63、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这3个品种早在2009年获得过安全证书,并于2014年8月17日到期后失效。但始终未获得商业化批准,此次安全证书的续期成功,也不意味着将加快我国转基因主粮的推广进程。我国将继续对转基因作物采  相似文献   

6.
潘希 《北京农业》2007,(32):8-9
<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的"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项目,日前通过农业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由李振声院士等国内著名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和动物营养学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以玉米为载体生产的第二代植酸酶产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09,(3):48-49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日方向外界透露,目前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和转基因抗虫水稻已基本通过生物安全性评价,可用于商业生产,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认为在技术上没有问题。此信息是黄大日方在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召开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日方向外界透露,目前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和转基因抗虫水稻已基本通过生物安全性评价,可用于商业生产,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认为在技术上没有问题。此信息是黄大日方在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召开  相似文献   

9.
<正>(接上期)为什么说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安全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有什么好处答:尽管植酸酶在玉米、小麦、水稻、大豆等许多植物中都存在,人类或动物有长期安全食用或饲用的历史,同时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主要用于动物饲料,但是为了慎重起见,仍按照食用安全评价标准进行了评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同样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由我国独立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作物—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日前获得农业部正式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标志着我国科研工作者多年以来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11.
单绪 《油气储运》2007,(9):55-5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的“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项目通过鉴定,由国内著名遗传育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利用种子生物反应器,获得了富含植酸酶的玉米种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银棉2号(sGKz8)是2005年我国通过国家审定的第一个转双价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新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北京银土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选育,其核心技术居同行业领先。经过  相似文献   

13.
前沿动态     
一项环保高效植酸酶生产新技术研发成功植酸酶可以提高动物对磷和钙的吸收,是一种优良的饲料添加剂。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成功开发出通过微生物发酵进行生产的第一代植酸酶产品后,又成功开发出利用种子生物反应器进行生产的第二代植酸酶  相似文献   

14.
<正>国欣棉9号是由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国欣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品种来源:1275-23×1207),该品种通过杂交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将双价(Bt CpTI)基因转育到早熟棉材料,通过航天诱变、生化辅助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先后育成生育期仅为105天左右的新一代国审夏棉新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58和中棉所64.  相似文献   

16.
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由我国独立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作物一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日前获得农业部正式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标志着我国科研工作者多年以来的一个梦想:以环保、节能的方式生产“绿色磷”最终得以成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10TPY005、蠡玉35、郑单958生育期根际土壤和秸秆还田后氮磷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转植酸酶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及秸秆还田后对土壤氮、磷、钾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植酸酶6000u是国家“863”科技攻关课题中第一个资助饲料行业的科研成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承担研制,北京挑战饲料科技集团开发转化的高科技产品。植酸酶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天然菌株中植酸酶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和改造,经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得到的适合于在单胃动物饲料中使用的植酸酶制剂。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自然条件下,以转植酸酶玉米10TPY005、非转植酸酶亲本玉米为试材,于2011年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及秸秆还田期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亲本非转植酸酶玉米相比,转植酸酶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及秸秆还田期对土壤蔗糖酶、土壤蛋白酶及土壤脲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而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转植酸酶玉米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非转植酸酶玉米,并呈现出从苗期开始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亲本非转植酸酶玉米则比较平稳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研发的一种转基因玉米饲料,已经基本完成产业化前期的准备工作。该所所长林敏研究员在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中国正在研究的转基因玉米,包括具有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抗逆等性状的品种。其中,转基因抗虫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已经进入环境释放阶段,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则进入了上市审批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安全评价生产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