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籽粒性状与播期的关系,选育适播期广的小麦新品种,为江苏淮北麦区生产提供保障。本研究以新培育的155份小麦新品系为供试材料,设置10月18日(S1)、11月05日(S2)、11月22日(S3)、12月1日(S4)4个播期,考查成熟期籽粒的千粒质量、面积、周长、粒长、粒宽、长宽比、直径和圆度8个性状,利用获得性状值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最长距离法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供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系间亦有差异;千粒质量与除长宽比外的其他几个性状均呈正相关,长宽比与粒宽、圆度呈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聚为Ⅴ类,类群Ⅰ到类群Ⅴ的千粒质量均值逐级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籽粒性状分为2个主成分,共可解释93.91%的性状信息。通过综合分析4个播期的小麦籽粒性状,筛选出LM20080、LM20070、LM20069等10个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籽粒性状稳定的新品系,为江苏淮北麦区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基部节间的型态结构与倒伏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鹤壁市开展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不同播期种植试验.[方法]将小麦分4批进行播种,对小麦不同播期(10月1、8、15、22日)出苗时间、基本苗数、主茎叶龄、分蘖期、茎蘖数、灌浆速率等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10月8~ 15日播种的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长优势明显,有效分蘖、叶面积系数、结实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均高于其他播期,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为鹤壁市小麦最佳播种期.[结论]该研究可为鹤壁地区小麦高产栽培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大豆不同播期与农艺性状试验调查及相关分析后,结果表明,播期与各农艺性状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不同播期的单株粒数,荚数,出苗至开花日数等差异达极显著水平,5月上旬播种比5月下旬播种增产16.3%。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与播期的关系,选育适播期广的小麦新品种,为豫东地区小麦生产提供保障。研究选择了6个小麦品种,分别在2020~2021年和2021~2022年在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双八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播期对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发现播期和品种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影响。播期对株高、最高群体、667 m2穗数、成穗率和千粒重也有显著影响;千粒重和产量均在T2播期(10月15日)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播期。6个参试品种中,尚农6在不同播期下其株高、667 m2穗数、千粒重成穗率和产量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6.
高粱不同播期农艺性状差异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几个高粱品种进行不同播期的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和观察分析比较。针对播期对高粱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播期不同,对高粱生育期、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糖氮代谢、产量及品质有较大影响,播期成为限制高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认为,各地区应根据高粱品种和用途不同,及时有效的调整播期,以便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播期对鲜食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及筛选出综合评价较好的播期,本试验以鲜食玉米品种华泰五谷902为材料,研究早春不同播期(3月2日、3月10日、3月25日)下鲜食玉米的农艺性状及果穗特征,并筛选11个性状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播期的性状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的株高及茎粗随播期延后而增大,地上干物质的积累也表现出随播期延后而增加的趋势;播期延后条件下,玉米的秃尖长度得到显著限制,且籽粒干重得到显著提高。对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可得,最晚播期(3月25日)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0.583),表明早春的晚播有利于改善鲜食玉米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以中优9507和8205两个小麦品种作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进行了产量和品质以及品质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供试两品种的千粒重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负相关,而品质性状如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两两皆为正相关。说明在一定播期范围内,适期早播有助增产,迟播对小麦品质有一定改善,但使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抗倒伏小麦品种(生选6号、扬麦18、华成3366)、易倒伏小麦品种(扬麦13、扬麦22、扬麦24)为材料,设置施纯氮180 kg/hm2(N180)、240 kg/hm2(N240)2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性状与抗倒伏能力对氮肥调控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与 N180相比,随着施氮量增加,易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35.98%,抗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1.12%,易倒伏型小麦的抗倒能力在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差异大于抗倒伏型小麦的;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与薄壁组织厚度低于N180处理的,5个参数的降幅分别为12.60%、16.36%、19.04%、34.59%、27.48%;抗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和薄壁组织厚度较N180处理降低,降幅分别为5.13%、7.97%、3.74%、26.73%、15.70%;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与大维管束面积低于N180处理的,而抗倒伏小麦以上4个参数在2个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与N180处理相比较,易倒伏小麦品种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小维管束数降低,抗倒伏小麦品种的升高;与抗倒伏品种相比,易倒伏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抗倒伏能力对施氮水平响应敏感。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增施氮肥主要是影响了易倒伏小麦植株的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大维管束面积及小维管束数,从而使易倒伏小麦抗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自然降温条件下对兰黑粒小麦进行播期试验,测定其越冬期与抗寒性相关的部分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越冬生育进程的推进,3个播期下叶片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先减后增;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不尽一致。(2)从单个取样日期来看,低温前期各指标不同播期间差异不大;低温中后期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播期间表现为T2T3T1,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为T1T3T2,POD活性为T1T2T3。(3)综合各生理指标,本试验条件下10月23日(T2)是兰黑粒小麦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1.
不同小麦品种(系)株高及节间长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矮秆、中秆、高秆共20个小麦品种(系)的株高及各节间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矮秆小麦主要是通过缩短不同节间长度来降低株高,特别是基部节间;株高相近的品种(系)同一节间占株高的比例基本相同,株高类型不同的品种(系)其节间比例的变化相对较大;两个小偃麦矮秆种质31504-1和31505-1株高构成指数IL明显大于其它小麦,说明其抗倒伏性更稳定,这对小麦株高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淮麦区不同习性小麦籽粒灌浆参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目前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高肥小麦品种和洛阳市农科院新培育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itic方程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相关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所有参试品种来说最大灌浆达到时间Tmax、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各阶段灌浆速率是影响粒重的主要因素,而且R对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春性品种,与粒重显著相关的灌浆参数为Rmax、R、R2;半冬性品种,平均灌浆速率R、R1和T2与粒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25-17428
[目的]探讨播期对小麦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扬麦158、9356、宁麦9号为供试品种,设置7个播期,考察播期对小麦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拔节期、抽穗期依次延后,成熟期差异不大;小麦全生育期所需天数缩短。不同播期处理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播期与产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不同品种最高产量所对应的播期不同。播期对容重、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淀粉含量、支直淀粉比等有明显的影响,但各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扬麦158、9356、宁麦9号的适宜播期范围分别为10月28日~11月4日、10月27日~11月4日、10月26~29日。  相似文献   

14.
朱有才  王甜  傅兆麟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454-7455,7472
[目的]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植株株高构成指数与节间粗度组成特征。[方法]以黄淮麦区38个小麦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8个小麦品种穗长/株高比值平均为0.118 6,自倒1节开始,株高构成指数的变幅分别为0.524 2~0.666 9、0.568 2~0.664 7、0.502 7~0.638 7、0.494 8~0.739 6,平均值分别为0.574 4、0.620 0、0.570 0、0.406 1,其中只有倒2节间的I值大于0.618,其余都小于0.618;节间粗度为穗下节0.45 cm,倒2节0.54 cm,倒3节0.53 cm,倒4节0.52 cm,倒5节0.46 cm,倒2节倒3节倒4节倒5节倒1节。[结论]该研究可为构建小麦相适应的株型结构,实现小麦超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关中西部台塬地区及相近气候环境条件地区小麦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当地种植的9个小麦品种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667 m2穗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发现参试品种667 m2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综合来看,建议适当提高667 m2穗数,兼顾千粒重,控制穗粒数。分类型看,中短期内,建议在气候环境相似地区推广种植高产类型和中高产类型品种。增产建议:针对高产、低产类型,适当提高667 m2穗数,控制千粒重,稳定穗粒数;针对中高产类型,适当提高667 m2穗数,控制穗粒数,稳定千粒重;针对中低产类型,适当提高穗粒数,控制千粒重,稳定667 m2穗数。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中植酸及其相关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不同小麦品种植酸 (P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及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植酸含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与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经通径分析发现 ,穗长、穗粒重对植酸产量直接作用都达到负的显著水平 ,千粒重、穗粒数对植酸产量直接作用达到显著正相关。植酸产量、籽粒产量对植酸含量直接作用分别达到正的极显著水平和负的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沈菊  张婵娟  辛萍萍  李娜 《农学学报》2023,13(9):94-100
柴达木盆地区域东西狭长,因降水差异突出,农牧业区以中东部为主。试验与分析不同播期下气象条件及藜麦生长的差异,以期为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干旱区藜麦推广种植奠定基础。以柴达木盆地东部乌兰开展的10个分期播种试验资料为基础依据,分析播期对生长期及各期内气象条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全生育期135~157 d,所需≥0℃积温1913.6~2188.3℃;灌浆至成熟期≥0℃的积温在774.2℃及以上。分枝期、现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与播期、期间≥0℃积温呈明显负相关。t1株高、千粒重及产量最高,t2有效分枝数及茎粗最高,试验整体表现为农艺性状及产量与播期呈负相关,全生育期积温与茎粗及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干旱半干旱区大面积灌溉使降水对藜麦生长的影响减小,但与开花期呈正相关,与灌浆期、成熟期、全生育期及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光照时长与有效分枝、株高、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较好的光照有利于缩短作物生长期。播期偏晚(t9与t10)未成熟。试验结果为大面积推广藜麦种植及灾后补种等提...  相似文献   

18.
华南地区不同播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华南地区不同播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5个不同的小麦品种,分析其在5个不同播期下的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品种92R293 6VS/6AL易位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表现最高,分别达13.71%、38.93%、50.33ml,与其他品种相应的指标表现有显著性差异;在5个试验播期安排中,随着播期的推后,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表现为逐渐提高,其中,在12月5日播种的品种92R2936VS/6AL易位和311-白皮的品质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对洛旱7号小麦幼穗分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4个不同的播期,对洛旱7号小麦幼穗分化进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播期下小麦幼穗分化特点和最佳播期.结果表明:4个播期下洛旱7号小麦幼稳分化进程表现明显不同,并且4个不同播期对其产量要素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在C播期(10月15日)下,小麦幼穗分化进程所用时间为155d,12月23日进入二棱期、4月8日进入四分体时期较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