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Landsat 5TM和2010年Landsat 5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2000年至2010年北京市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2000年,北京市植被覆盖度主要为低植被覆盖、中等植被覆盖和中高植被覆盖;2010年,北京市植被覆盖度主要为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2000~2010年10年间,高植被覆盖和低植被覆盖区的变化程度最大,前者增加3066km2,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18.25%,后者减少2103.36km2,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12.52%,其余等级植被覆盖区域面积变化程度相对较小。2000年,低植被覆盖的面积最大,2010年,中高植被覆盖的面积最大。10年间,以中等植被覆盖→中高植被覆盖为最主要的转换类型,转换率达到45.501%。  相似文献   

2.
沙尘暴是强风与下垫面作用的结果.在足够的风力造成不同范围和强度的沙尘暴大气过程中,对沙尘暴源区、路径区域、沙尘物质、不同产生规律、供给量进行重点分析探讨,提出以地球空间下垫面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即认为植被覆盖度、类型、植物生长季相等同自然气象因素相互作用,对沙尘暴发生发展有制约的作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在长城以北农牧交错带大面积的落叶林分结构简单,植被覆盖度低而近地面抗风能力差,尤其在落叶季节地面多为裸露,加之降水少,土壤含水量低,干燥松散,西北风强烈,沙尘迭起,造成沙尘暴大气频繁发生.因地制宜,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和发展常绿针叶林的营造,减少就地起沙(尘),提高抗风降沙尘能力,是减弱沙尘暴侵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林业科学》2021,57(6)
【目的】探究城市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阐明不同植被覆盖度条件下植被降温差异,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提供参考。【方法】以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北京五环内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9—2017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图像,采用标准差分类法将研究区划分为极低温区、低温区、次低温区、中温区、次高温区、高温区和极高温区,探究研究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运用线性回归进一步对300、600、900和1 200 m栅格尺度下的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999—2017年,北京五环内热环境的时间变化总体分为2个阶段:1999—2011年高温区和极高温区面积逐渐增加; 2011—2017年,热环境状况有所改善,高温区和极高温区面积占比分别下降0.96%和0.71%,极低温区和低温区面积占比分别升高0.45%和1.19%。热环境空间格局随北京城市建设发生显著变化,1999年地表温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二环内,1999年后逐渐向外转移,至2011年,高温区和极高温区集聚在三环至五环间的东南部区域(2011年高温区和极高温区在三环至五环间分布比例最高,分别为70.73%和78.92%),2017年五环内区域整体热环境有一定程度改善。研究期内北京五环区域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005年植被覆盖度最低(31.84%),且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四环至五环,四环内区域植被覆盖度相对较低。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线性负相关(P0.001),且在中植被覆盖度条件下(40%~60%)相关关系更稳定。同一栅格尺度下,植被覆盖度越高,降温效应越强,地表温度越低。【结论】1999—2011年,高温区和极高温区面积逐渐增加,且高温区域由二环内向外转移;2011—2017年,热环境状况有所改善。研究期内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植被覆盖度在四环至五环间区域较高。植被覆盖度增加可降低地表温度,且在植被覆盖度达到40%~60%时才表现出稳定的降温效果,适当提高植被覆盖度,可提升城市绿地降温功能,缓解城市热环境。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区植被覆盖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1):118-126
用MODIS NDVI数据2000—2015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产品,运用变异系数、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耦合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法,探讨了中国西北干旱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的预测。研究表明:1)2000—2015年全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异质性较强,有植被覆盖的区域占总面积的35.59%,无植被覆盖的区域占64.41%。受降水的影响,植被覆盖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山区高平原低的特点;受河流和人工灌溉的影响,绿洲区水热组合条件好,其植被覆盖高于荒漠区。2)近16年全区植被覆盖波动变化不明显,各亚区的波动普遍较低,变异系数小于0.10的比例均超过总面积的1/2。3)16年间全区植被覆盖总体有增长趋势,变化率为0.006/10a。基于像元尺度的分析也表明全区植被覆盖以增长趋势为主,各亚区中河西走廊的增长面积最多,北疆的增长面积最少,均超过1/2。4)全区NDVI的Hurst指数均值为0.73,Hurst指数大于0.5的范围所占比例为86.25%,未来全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以持续性增加为主,其中13.46%区域的未来趋势无法确定。各亚区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河西走廊的增加趋势最明显,北疆的增加趋势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展神农架国家公园土地覆盖动态演变过程研究,揭示土地覆盖时空变化规律为神农架国家公园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利用1990-2016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的最大似然分类器对影像进行分类,从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和土地覆盖时空变化两方面分析神农架国家公园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结果表明:(1)神农架国家公园近30年来土地覆盖类型以植被为主,植被面积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占土地覆盖总面积的比重逐年增加,由1990年的80.58%增长到2016年的94.20%;(2)近30年神农架国家公园植被面积不断增加,非植被面积不断减少且动态度依次增大,土地覆盖变化缓慢,但植被覆盖面积呈上升趋势,植被增加重心主要集中在中部,植被减少重心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4~2018年的NDVI遥感数据,对四川省国家级公益林的植被覆盖进行时空变化分析,以期从长时间序列上揭示其植被覆盖变化情况,为国家级公益林遥感宏观监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四川省国家级公益林植被覆盖呈现微小波动增加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区域高植被覆盖和中等植被覆盖交替变化的时空特征;(2)2004~2018年间,四川省国家级公益林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是增加的,增长率在0~0.05的占多数,为54.43%,显著降低的区域仅占4.87%;(3)2004~2018年间,四川省国家级公益林NDVI值变异系数小于0.1的面积占81.74%,表明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是非常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西宁市近2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西宁市植被应对气候变化及生态良性发展提供科学指导,选取西宁市2001-2021年植被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最大值合成法及Slope趋势分析法等对西宁市植被覆盖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了研究期内西宁市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时间变化上,月际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月总平均植被覆盖度在0.3412,由0.2963增长到了0.4222,其中7月份植被覆盖度(0.4222)最高,12月份(0.2963)最低。年均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由0.3350增长到0.3532。(2)在空间分布上,西宁市植被覆盖度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低植被覆盖区域呈现减少趋势,其余植被覆盖等级均呈现增加趋势。(3)在变化趋势上,2001-2021年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区域面积达到了33645.6 km2,占比为30.75%,植被覆盖度显著减少面积为30740.4 km2,占比为28.10%。2001-2021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未来西宁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低植被覆盖区域...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生态涵养区和中心城区的植被覆盖度、植被固碳释氧量、水库水体面积等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在2018年达到最好。北京的强热岛已经消失,城市热岛效应自2016年起显著改善,2018年热岛面积已降至近6年以来最小、大气洁净度为近6年来最好。北京市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发布的最新《北京市生态遥感年度报告(2018  相似文献   

9.
提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2006年、2010年及2015年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利用GIS软件计算了乌拉特后旗3个年度的植被覆盖度,同时对该地区植被覆盖在时间变化及空间变化中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方面看,乌拉特后旗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的趋势。裸地及微植被覆盖度显著减少,低植被覆盖度和高植被覆盖度缓慢增加,中植被覆盖度在2010—2015年有显著增加的趋势。从空间方面看,乌拉特后旗的植被覆盖度逐渐递增并呈现东南部覆盖度高西北部覆盖度低的态势。阴山以南河套平原地区的高植被覆盖度及中植被覆盖度缓慢增加,阴山以北的荒漠及半荒漠草原的微植被覆盖度逐渐减少,到2015年时其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转变为以低植被覆盖及中植被覆盖为主的态势,且出现零星的高植被覆盖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发生的条件和植被在防治沙尘暴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试图通过对沙尘暴发生的原因和对沙尘暴危害的认识 ,引起全社会对植被建设的重视 ,加快植被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植被覆盖指数变化及其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及在大空间尺度上为城市植被景观提升提供指导。以遥感成像技术为基础,通过提取目标区域卫星影像对应的建筑物和植被特征光谱,通过对多年特定光谱进行建模运算,即可得出城市空间拓展与植被覆盖指数之间的关系;以莆田市为例,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建筑指数NDBI和植被指数NDVI对该市2000、2010和2016年的城市空间扩展及其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16年间,莆田市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占比由22.70%增至28.84%,其中前期2000—2010年建筑用地面积占比增加了2.04%,而后期2010—2016年增加4.10%;植被覆盖指数变差的面积占37.26%,而植被覆盖指数变好的面积占28.87%,大部分退化的植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南部平原;建筑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建筑指数每提升10%,植被覆盖指数降低0.77~0.86。总体看来,莆田市的城市空间扩展对植被景观影响较大,且呈现后期大于前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林业资源管理》2018,(1):117-125
植被是第一性生产者,是维持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因素。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建设占重要地位。利用1982—2015年的GIMMS NDVI3g数据,经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采用最小二乘法趋势分析和Hurst可持续分析方法分析近34年河北省各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2—2015年河北省生长季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9.4%。34年间,河北省植被覆盖度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为1.5%/10a,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0%以上。可持续性上,植被正向变化的可持续性较强,且以持续改善为主。由变化趋势与Hurst指数的耦合信息得出,植被覆盖增加区和退化区的Hurst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6和0.85,表明未来变化趋势将保持一致,即改善的持续改善,退化的持续退化。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郑州市自2002年正式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严格落实项目计划任务,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10年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60.78万亩。如今,工程区森林植被显著增加,裸露的黄土逐渐为绿色所覆盖,曾经肆虐的沙尘暴得以遏制,群众收入普遍增加,实现了生态建设和民生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估测结果,统计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地形分异效应,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为研究区,以GF-1 WFV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2014、2016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利用差值指数、马尔科夫模型、植被覆盖动态度和地形分布指数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在地形上的分异性。【结果】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显著差异性,表现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与整个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紧密相关,山区植被覆盖度高,平原区或山谷等人类活动区植被覆盖度相对偏低。2)研究区植被整体以中、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为主,3个时期3种植被覆盖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81.59%、90.00%和86.88%,均大于80%,植被覆盖处于较好水平,生长状况良好。3)海拔梯度上,2014—2016年改善型和明显退化型在海拔1 8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在海拔1 800 m以上区域无分布优势;轻微退化型在海拔1 ...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清水县为研究区域,以1979年和2008年该区的TM数据为遥感数据源,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和GIS支持下,通过提取NDVI值以及NDVI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对该县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79~2008年清水县整体植被覆盖有所增加,植被指数在138以上的面积从1979年的52488.13hm2增加到2008年的117603.38hm2,净增65115.25hm2,占全县面积的33.80%;低盖度植被类型面积大大减少,其中,Ⅴ级植被面积减少了73780.25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4.22%,高盖度植被面积增加,其中,Ⅰ级植被增长了33798.07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7.54%,Ⅱ级、Ⅲ级植被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植被盖度等级未变化的面积为62954.75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2.68%;植被退化面积为11768.25hm2,而植被好转面积多达117926.75hm2,是退化面积的10.02倍。通过综合治理,清水县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1 吐鲁番市沙地治理的历史回顾 吐鲁番市土壤质地疏松,4~6月大风频繁,在大风季节极易发生沙尘暴。沙尘暴多发生于风线、风口一带没有被植被覆盖的露地。由于早春季节荒漠植被处于冬态,农田裸露,6级以上的风力就能形成近地风沙流,同时可见空中尘土带向下风方向迅速移动。吐鲁番市平原绿洲面积约13万多公顷,面积小,而且被戈壁、沙地分割包围。  相似文献   

17.
利用呼伦贝尔沙地及周边区域2007-2017年生长期遥感和气象数据,结合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对区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及气候因素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年呼伦贝尔沙地植被覆盖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7-2013年植被覆盖度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年均增加2.76%,显著增加的区域所占面积比例为20.52%,2013—2017年植被覆盖度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年均下降6.57%,显著下降的区域所占面积比例为15.69%;区域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与降水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呈现非显著性负相关关系,与日照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对城市道路景观构建的重视,道路绿化、彩化景观愈发优美和引人注目。该文基于152份有效问卷,研究对比分析了3种道路灌-草层的绿化形式(绿篱式、50%草花覆盖式及100%草花覆盖式)对有驾驶经验的受访者红灯敏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绿篱式道路绿化,草花式道路绿化会造成受访者红灯敏感度降低;女性比男性的红灯敏感度高,但更易受草花干扰;25—45岁年龄段受访者对红灯的敏感度和抗草花干扰能力比18—25岁及45岁以上受访者高;相对于偏好草花式绿化的受访者,偏好绿篱式绿化的受访者有更高的红灯敏感度和抗草花干扰能力。建议应尽量避免在事故易发地段大面积应用颜色艳丽的草花进行道路绿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8年来河北省地表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河北省地表植被覆盖整体得到改善的区域比植被覆盖退化的区域面积大,林地、耕地覆盖率有持续性增加的趋势,部分草地覆盖率有持续性减小的趋势,须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草地退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广西植被覆盖度不同地貌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植被覆盖度与地形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健康发展,利用2000—2018年MODIS 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广西喀斯特石山区和山地丘陵区植被覆盖度年代际时空演变特征和两地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坡度和坡向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2000—2018年,广西喀斯特石山区和山地丘陵区植被覆盖度改善程度均较大;喀斯特石山区植被覆盖度增长速率为8.36%/10 a,山地丘陵区为7.81%/10 a。两地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坡度和坡向的变化特征较一致,且年份差异较小。两地植被覆盖度在较低海拔区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不同海拔等级植被覆盖度均明显增加,喀斯特石山区增幅更大;喀斯特石山区植被覆盖度最高的海拔为600~1 000 m,山地丘陵区为1 000~1 400 m;两地植被覆盖度在海拔小于200 m时差异最大,600~1 000 m时最小。两地植被覆盖度在坡度5°~10°时均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坡度大于10°时,山地丘陵区变化更稳定。山地丘陵区不同等级坡度的植被覆盖度均高于喀斯特石山区;两地植被覆盖度在坡度15°~25°时差异最大,坡度大于25°时差异最小。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