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对高水分玉米(水分含量14.3%)房式仓散装储藏的研究,认为高水分玉米采用化学熏蒸可达到杀虫抑霉目的、机械通风可达降水降温目的,两种储藏技术配合应用可使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2.
面对玉米收购主体多元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央储备粮襄垣直属库一改以往只收购达标玉米的单一轮换方式,大胆探索、有益尝试高水分玉米收购,通过对高水分玉米进行露天打垛,结合机械通风降水,达到高水分玉米降水达标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上笼通风系统,同时辅以人工翻倒粮面的方法,对散存高水分烘干玉米进行上行压入式机械通风,开展高大平房仓玉米就仓干燥试验;试验证明,依靠现有地上笼通风系统,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能对高水分玉米进行有效的降水处理。  相似文献   

4.
中原地区入仓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原地区堆高5 m~6 m、入仓水分最高17.8%的玉米安全度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入仓控制开始,经过冬季低温储藏,春季气温回升15℃到以上时采用地上笼压入式通风、组合式多管通风系统压入式通风就仓干燥等技术,使玉米全仓平均水分降到14.0%以内,结合臭氧防霉、高浓度PH3熏蒸及排积热控仓温等措施,确保了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原地区堆高5 m~6 m、入仓水分最高17.8%的玉米安全度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入仓控制开始,经过冬季低温储藏,春季气温回升15℃到以上时采用地上茏压入式通风、组合式多管通风系统压入式通风就仓干燥等技术,使玉米全仓平均水分降到14.0%以内,结合臭氧防霉、高浓度PH3熏蒸及排积热控仓温等措施,确保了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6.
覆盖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在防雨棚下的测坑中进行,设计了秸秆覆盖和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占田间持水率的75%,65%和55%)两个因素,分析夏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在不同的水分状况下,覆盖处理的夏玉米叶面积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不覆盖处理。中水分条件覆盖处理下的夏玉米产量较对照条件下的高水分夏玉米产量无显著降低,而且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建议在夏玉米覆盖生产方式中采用中水分灌溉方式,可以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水分玉米低温真空干燥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勇献  苏娅 《粮食储藏》2006,35(6):20-23
将真空干燥技术引入到粮食干燥领域,研究高水分玉米低温真空干燥生产工艺和设备,300 t/d生产试验表明,低温真空干燥能使高水分玉米达到安全储藏水分以下,出机玉米硬度高、品质较好,与传统的热风干燥方式相比,低温真空干燥能解决玉米干燥后裂纹率高的问题,节约能耗20%左右,玉米真空干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沿海地区夏季气候高温高湿,玉米安全保管难度大的特点,对高大平房仓储存的高水分玉米通过及时全仓密闭,适时进行磷化铝环流熏蒸使粮堆内保持有效磷化氢浓度,从而抑制虫霉孳生,确保了高大平房仓储存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虫霉孳生,防止结露劣变,保持了储粮较好的品质,达到了入库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安全储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型粮仓玉米就仓干燥的微生物危害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过1000t规模的大型粮仓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新技术.整套处理系统由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仪、移动式局部处理机、空气加热器及臭氧发生器等组成.利用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装置监测仓内高水分玉米在系统升温和通风降水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状况,并根据微生物活性检测结果制定通风、加热的参数,控制通风气流中臭氧的添加量,达到有较控制玉米中微生物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开放,粮食收购主体日趋多元化。高水分粮食特别是玉米入库增多,如不能实现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则意味着收购主体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国家规定的轮换任务也难以完成。为了彻底解决高水分玉米度夏的难题,我库应用综合控温冷源技术,实现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同时在节能、减排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绵阳市先后从外省调入大批高水分玉米,给安全保管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常发生发热霉变腐烂,造成损失。为此、我们于1989年夏季高温季节和冬季低温季节在三台县进行了高水分玉米机械通风降水试验。采用基建房式仓,散装堆放,仓底安放三角地上笼通风槽,配用4—72—11No6A风机两台,用压入式间歇通  相似文献   

12.
南方地区高水分玉米安全储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高水分玉米的安全保管一直是很大的难题,我库采取就仓通风降水、谷物冷却、高浓度磷化氢防霉抑茵等综合措施,确保了平均水分为15.6%的玉米安全度夏,为南方地区安全储藏高水分玉米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夏季气温很高,最高可达35℃以上,不利于玉米的安全保管,玉米在储藏中极易发热霉变,这给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带来挑战。高水分玉米经晾晒烘干、机械通风降水后,按照国标(常规储粮技术规范)要求,入仓时玉米的水分应控制在14.0%以内,常规储藏2年后,出仓时水分大都在13%左右,因保管水分降低导致出仓损耗数量增加,进  相似文献   

14.
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主产于北方,由于收获时受气候等因素影响,玉米的原始水分高,而且未熟粒、破损率较高,又具有带菌量大,易吸湿,易虫蚀等特点,因而玉米比一般粮食品种类更难储藏。特别是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高水分玉米度夏困难重重。如何使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一直是我们储藏技术研究人员探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综  相似文献   

15.
在东南沿海地区高温高湿季节入库14.2%~15.4%的高水分玉米,通过利用离心风机就仓通风降水、谷物冷却机通风降温、高浓度磷化氢防霉抑菌熏蒸等措施处理,实现了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6.
干旱对夏玉米根冠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大型活动式防雨旱棚,人工严格控制不同的土壤含水量,全生育期系统研究了夏玉米根冠生长对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并不影响夏玉米根系、冠层干物质累积、株高增加、茎(基)粗增大等过程的总趋势。但随胁迫的增强,根、冠干物质累积速率、干物质累积总量降低,根条数变少、株高降低、茎(基)粗变细,但它们并不呈线性相关关系;水分供应量的减少延长了夏玉米的生育周期,随胁迫的增强,根系生物量最大值、最大根条数、冠层最大株高出现的时间延后;根冠比(R/S)随土壤水分的改变而改变;不同水分处理的夏玉米,R/S值影响最小的时期是开花—灌浆盛期,最大的时期是在拔节—抽雄,此阶段充分供水处理H的R/S是严重水分胁迫处理L的125.77%。充分供水的处理则有最大的根冠比 ( R/S=0.173)。在干旱条件下,协调夏玉米根冠平衡,最大程度发挥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的功能,才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下硅素对玉米苗期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水分胁迫下硅素对玉米苗期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利用水分与硅肥的耦合效应,通过试验分析玉米苗期株高、叶面积、茎粗、根系长度、根系活力、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光合作用等生理生化性状指标。结果得出,在同一水分处理条件下随着施用硅素的增加,株高、叶面积、茎粗、根系长度、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丙二醛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在同一单硅酸浓度条件下,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株高、叶面积、茎粗、根系长度、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丙二醛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表明施用硅素可以缓解玉米苗期水分胁迫的逆境,在相对含水量为75%,施用0.266 g/kg的单硅酸时玉米生长最好;在相对含水量为45%,施用0.133~0.266 g/kg单硅酸后,显著增强了玉米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8.
偏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节能通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建房式仓对当年收获入库的偏高水分玉米(入库平均水分15%),利用加速式节能轴流风机和地上笼通风系统进行实仓降水通风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从入仓玉米装满一组地上通风笼开始依次通风,进行均匀降水,经过475 h的压入式通风作业,整仓玉米平均水分降至14.3%,降水通风的单位能耗是1.18 k Wh/(1%·t),实现了低温储藏.  相似文献   

19.
玉米湿储法     
刘瑞征 《作物杂志》1992,8(2):39-40
饲用玉米籽粒湿储技术是在60年代石油价格上涨形势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至今在发达国家一些农牧结合地区的饲用玉米常规储藏方法中占有一席之地。西方国家称之为高水分玉米密封储藏。我国东北长期存在玉米收获水分过高而烘晒条件又不足的矛盾,近几年随玉米产量增长使其矛盾更显突出。在此形势下,1989年国内发表文章介绍提倡这项技术,把它改称为高水分玉米发酵储……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粮食水分测定在粮油检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分析了4种不同类型的粉碎机制备样品,高水分玉米差异较大,结果最大差值达到2.9%,一般在0~2.9%之间;同一样品存在明显差异,FSF粉碎机、JFSD-70实验室粉碎磨对玉米水分测定可能更接近真实玉米水分。而万能粉碎机测定结果与玉米真实检测水分差异较大;低水分玉米4种粉碎机检测水分差异较小。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