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变异株系在返青期、起身期和拔节期的蛋白水解酶变化.采用复性电泳对新乡9号和筛选出的高蛋白变异株系05—10-1和低蛋白变异株系05—6-1,做不同酸碱条件下的蛋白水解酶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变异株系05-6—1在返青期酸性条件下少检测到一条29kD酶带;在起身期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少检测到一条49kD酶带:在拔节期碱性条件下多检测到一条154kD新酶带.而少检测到158kD的酶带:而变异株系05~10—1在这3个生理时期和对照的蛋白水解酶酶谱带型基本一致.主要在某些酶带的酶活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变异株系在返青期、起身期和拔节期的蛋白水解酶变化,采用复性电泳对新乡9号和筛选出的高蛋白变异株系05-10-1和低蛋白变异株系05-6-1,做不同酸碱条件下的蛋白水解酶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变异株系05-6-1在返青期酸性条件下少检测到一条29kD酶带:在起身期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少检测到一条49kD酶带:在拔节期碱性条件下多检测到一条154kD新酶带.而少检测到158kD的酶带:而变异株系05-10-1在这3个生理时期和对照的蛋白水解酶酶谱带型基本一致.主要在某些酶带的酶活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蛋白水解酶复性电泳技术,分析了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两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系和两个低蛋白小麦变异株系旗叶和倒二叶在灌浆后期蛋白水解酶、POD的种类.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和对照间以及变异株系间蛋白水解酶、POD的种类和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株系中检到了一些新的蛋白水解酶带,在pH 5.0条件下变异株系C倒二叶检出22...  相似文献   

4.
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对离子柬介导大豆DNA小麦变异株系苗期蛋白水解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叶1心期,两变异株系都检测到了差异酶带,分别为267和214kD;2叶1心期,变异株系的酶带型与对照没有差异,只是活性的变化;3叶1心期,变异株系间、变异株系与对照的酶带出现很大的差异,酶带表现的活性也不同,个别酶带存在的时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离子束介导小麦变异材料贮藏蛋白及农艺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利涛  谷运红  焦浈 《种子》2016,(12):12-17
离子束诱导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效的致使植物突变的技术,为提高小麦的品质性状,采用离子束介导外源全基因组的方法,转化选育出一批有价值的小麦变异材料.本研究对这批小麦变异材料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各贮藏蛋白组分进行分析.发现变异材料的株高、千粒重、叶面积、湿面筋、SDS沉淀值、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变化,并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有一些变异材料存在抗病性不好或蛋白含量高但是品质不好的问题,需进一步的改进.变异材料的各蛋白组分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且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束介导技术产生丰富的变异,而且变异情况与基因受体密切相关,需要对这批变异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特定培育,从而选育出种质资源良好、蛋白含量高且质量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在杂交小麦选育中,为了更好地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研究与不断挖掘新的不育细胞质类型及其对应育性恢复基因以改良现有不育资源至关重要.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对具有山羊草属细胞质的四类不育系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RAPD分析,分别比较了具有同一细胞质背景的山羊草、雄性不育系,以及该类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的可育杂种F1的mtDNA的变异性.结果显示,供试山羊草与其对应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mtDNA上存在明显多态性,表明不育系在质核互作的影响下很可能已导致mtDNA发生变异:而不育系与对应的可育杂种F1在mtDNA上也存在多态性,同样表明育性恢复核基因对不育系进行育性恢复的过程中亦可能引起mtDNA发生相应变异;mtDNA变异很可能涉及到不育系育性本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和两种不同压力基因枪法将大豆总DNA导入大麦,提高了大麦后代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四代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追踪分析及第四代籽粒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大麦籽粒的高蛋白含量及质量变异性状能够稳定遗传。本试验还分析比较了两种DNA导入法,采用基因枪法比花粉管通道法在保持后代高蛋白遗传稳定性方面效果更好。在两种不同压力基因枪处理中,1300psi压力处理比1500psi压力处理更适合大豆总DNA的导入。在本试验中我们还获得了两个高蛋白性状较稳定的穗行,它们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0.67%和17.99%。  相似文献   

8.
经离子注入将大豆的DNA导入小麦栽培品种新麦9号,测定了其不同发育时期MDH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注入介导转大豆DNA处理后,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均引起了小麦MDH活性和带型上的变化,且离子束介导转大豆DNA片段处理对MDH的影响大于离子束介导转大豆全长DNA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小麦雄性不育遗传及基因工程方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因此杂种优势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麦雄性不育遗传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但利用常规的育种方法来选育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已在一些作物上获得了成功,文章对小麦雄性不育的分类方法、类型在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综述了小麦雄性不育的基因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0.
温敏雄性不育小麦SCT-1育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敏雄性不育系SCT-1在四川生态环境下的育性遗传特征,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2个具一定恢复效果的品系B2183、M2003-1,分别与SCT-1杂交构建群体,利用亲本、F1及F2群体的表型数据,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SCT-1育性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CT-1育性主要受核基因控制,2个组合F2育性均呈连续分布,具多峰、偏态现象,SCT-1/B2183组合育性遗传符合MX2-AD-AD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SCT-1/M2003-1组合符合MX1-AD-ADI模型,即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2个组合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2.89%,91.19%,主基因对育性恢复的影响较大。聚合多个主基因的恢复材料对SCT-1杂交育种利用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离子束辅助大豆基因群导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低能离子束辅助,将大豆全DNA分别导入中育5号、淮阴9628两个小麦品种,获得高蛋白(>18 5%)单株5株,最高株蛋白质含量为21 44%;低蛋白(<11 5%)单株3株,最低株蛋白质含量为10 96%。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小麦受体基因型的转化效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BNS小麦穗分化进程与其雄性不育性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BNS小麦为试材,采用分期播种和春季播种试验,研究BNS不同播期的幼穗分化进程及其温光与育性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明确BNS育性转化的穗分化敏感时期.结果表明:(1)随播期推迟,BNS二棱期至药隔期的穗分化天数和不育度均逐渐减小,且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0~0.942>r(0.05/0.01)=0.658...  相似文献   

13.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10,与两个恢复系(BY149和O201)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P1、P2、F1、F2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组合F2的育性(结实率)次数分布均呈混合的正态分布,最适遗传模型均为E-1,即育性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近似相等,在两个组合中分别为-10.626、-10.068和-14.659、-14.655,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25%和40%。两个组合的多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6.225和5.025,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16.67%和13.33%。两个组合的主效基因表现类似,但多基因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环境对育性的影响较大,二系杂交小麦组合的育性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4.
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玲玲  那日 《种子》2007,26(6):51-55
对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优点、转基因方法、在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并对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杂交小麦大田制种条件下,花期调节剂对以SQ-1杀雄剂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母本异交结实率的作用;同时还比较了父本盛花期采用机动授粉器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基础上,父母本不同行比下的母本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花期调节剂对提高杂交小麦大田制种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有极显著的效果;父本盛花期采用机动授粉器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条件下,父母本8∶8行比可以有足够的花粉供应,适合大田小麦杂交制种,应加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