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包括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及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混合感染引起.该病是近几年危害极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也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宽、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  相似文献   

2.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包括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及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混合感染引起.该病是近几年危害极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也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宽、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  相似文献   

3.
第七讲:暴发性出血病与病毒性出血病的区别及防治技术(上) 暴发性出血病,又称暴发性传染病、溶血性腹水病、细菌性败血症,是危害淡水鱼的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性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又叫草鱼出血病,对草鱼、青鱼的鱼种阶段危害最严重。这两种鱼病的相似之处,就是发病初期,病鱼从头顶部、上下颌、口腔、鳃盖、鳍部,不同程度充血,继而内脏充血、出血。  相似文献   

4.
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败血症又称为细菌性出瓶病、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出血病等,作为暴发性流行病其危害最重,流行最广,周期最长,殃及的鱼类品种最多,死亡率也最高,患此病的鱼从发现症状到死亡仅3—5d,短期内会造成大量死鱼。因此,了解其发生过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证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其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高以及流行性强,一旦暴发还会导致淡水鱼养殖人员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一种比较流行的鱼类流行病,还具有发病快、治愈困难以及流行性强的特征。该病易在夏季以及鱼类生长的旺季暴发和流行,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障淡水鱼类的正常生长以及养殖效益,必须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1病原暴发性出血病的病原主要以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  相似文献   

6.
九、十月份是全年气温、水温较高时期,也是养殖鱼类和虾、蟹、鳖等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同时,又是病害滋生蔓延的时期,是一年之中水产养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历年水产养殖经验及当前病害测报数据分析,今年九、十月份鱼类的细菌性烂鳃病和出血病发病率较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爆发性疾病;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的黑鳃病发病率达到50%以上;鳗鱼不明病因的大肚腹水病和肠炎病较严重;美国青蛙出血病和白内障病甚为流行,出血病发病率达到70以上,肝病还可能会发生较重;长吻和加州鲈将以出血病为主。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败血症在鱼类养殖中较为常见,发病病程较快、传染率较高、传播迅速,一般发病3~5内没有及时治疗即可引起鱼死亡或者绝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细菌性败血症鱼病进行探讨.1 概述细菌性败血症鱼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病原细菌侵入引起,侵入后可在鱼儿血液循环系统大量繁殖造成身体严重感染.该病具有爆发性快、传染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是高密度池塘、混合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在我国华南地区较为常见.患病鱼早期表现为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后期严重时症状较为复杂,充血现象加剧,分别呈现鳃丝、肌肉、眼眶充血,其中鳃丝呈浅紫色并肿胀,眼眶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其他部位腹部肛门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出现大量腹水,解剖可见鱼五脏皆重大,肠胃系统充血肿胀.  相似文献   

8.
1病原体及流行情况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是柱状曲杆菌。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鱼或成鱼均可发生此病。由于致病菌的宿主围很广,野杂鱼类也都可感染,因此,容易染和蔓延。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并发。  相似文献   

9.
建宁县2001年开始试养史氏鲟并获得成功,目前在废弃的鳗池中饲养较多。笔者对近几年常出现的病害进行整理,供同仁参考。主要和常见疾病有真菌病、细菌性疾病(常见的有细菌性肠炎、细菌性出血病、弧菌病等)、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三代虫病、小瓜虫病、鱼鲺病等)、营养性疾病(一般有萎瘪病、脂肪肝病)和其他性质的疾病(如烂鳍烂尾病、应激性出血病)。1真菌性疾病1.1症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水生真菌,  相似文献   

10.
淡水鱼爆发性流行病是出血病、溶血性腹水病、细菌性败血病以及出血性腹水病等病的总称,这种流行病是鱼类病中流行时间最长、危害最为严重、损失最为重大的.造成这种传染病的原因很多,无论是池塘的卫生情况还是鱼塘的管理情况都会导致各种细菌的传播和繁殖.这种流行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11月份等高温季节,具有发病迅猛、传染极快的特点.水产养殖者需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对淡水鱼爆发性流行病的病原和症状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了解常见鱼病的流行季节、掌握可见主要症状、防治鱼类疾病是养殖业应当重视的问题,是减少渔民损失、提高养殖效益的措施之一。 1 细菌性烂鳃病 (1)流行情况。每年4~10月为流行期,7~9月为盛期,水温在20℃以上开始流行,28~35℃为最适流行温度,主要危害草鱼,其次是青鱼。常与肠炎、赤皮、出血等病并发。  相似文献   

12.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的细菌性传染病,是由C、D、E、L群猪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C群链球菌主要引起败血症,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危害最大.E群链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临床最为常见,流行广泛.  相似文献   

13.
大黄侧柏叶合剂对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败血症是淡水鱼类常见病之一。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治疗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虽然疗效确切,但存在着严重的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残留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研究开发针对性强、低毒、无残留、无公害的鱼药。笔者等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大黄侧柏叶合剂对鱼类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1α,Ah)引起的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进行防治试验,探讨以中药替代抗生素、化药防治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应用效果,为其合理应用、生产无公害水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病害种类及症状山东地区乌鳢常见的病害主要有6种:诺卡氏菌病、暴发性出血病、腹水病、水霉病、腐皮病和萎瘪病。其中,诺卡氏菌病、暴发性出血病和腹水病成为最主要的三大危害性疾病。防治措施一是在苗种阶段,一定要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苗种进行养殖。避免购买"困花苗"、"胡子苗"、"杂色苗"等劣质苗种,要学会  相似文献   

15.
斑鳢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患细菌性败血症的斑鳢分离到11株菌,根据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结果,对其中7株菌的菌落特性进行了观察,分析了菌株的生化特性,并测试了其对斑鳢、乌鳢和鲫的致病力。结果证明,斑鳢的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发性出血病等。进入高温季节后,此病的发生率更高,危害更大,厂‘大水产养殖者须密切关注与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7.
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发性出血病等.进入高温季节后,此病的发生率更高,危害更大,广大水产养殖者须密切关注与积极防制.现将其预防、治疗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致虎纹蛙发生败血症、红腿病和腹水病等一系列综合症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发病率、致死率高,是制约养蛙业发展的主要疫病。虽然有很多治疗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药物,但是由于长期滥用,致使嗜水气单胞菌对许多药物产生耐药性,甚至完全无效。  相似文献   

19.
(一)草鱼肠炎病 草鱼细菌性肠炎病又叫烂肠瘟,由细菌引起,病原体是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该病流行全国各养鱼地区,青鱼、草鱼中非常普遍,特别是当年草鱼种和二龄青鱼种。发病季节为每年3~10月,以6~7月为流行盛期。死亡率很高,一般为30%~50%,严重的可达90%以上。其主要  相似文献   

20.
鱼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嗜纤维菌引起的鱼传染病,在全国养鱼地区普遍存在,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鲫鱼、鲤鱼等淡水鱼类,严重时引起鱼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特征为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水面。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28-35℃最为流行,因此每年6-9月危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