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品种性状与机械化收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近年玉米机收过程中发现,制约当地玉米机收的主要问题是掉穗、漏籽和烂粒。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收获机械有待改进提高外,玉米品种性状是否有利于机械收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小麦收获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问题,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现就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有利因素作一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就实现陕西省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的有关问题,从基本认识、存在问题及主要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思考。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玉 《中国种业》2014,(10):77-77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仅河南省每年夏玉米种植面积就达400万hm2。长期以来,玉米的收获多采用人工或者机械分步式摘穗、剥苞叶、晾晒果穗、脱粒、晾晒子粒等步骤,劳动强度大,费工又费时,成为玉米收获的一大难题。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种植大户的增多,玉米收获的问题愈显突出,加快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就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品种的选育及推广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提出了制约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品种选育的主要问题,并就今后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农四师玉米制种每年都在15万亩以上,各团场也将玉米制种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秋季收获进度的快慢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种子的晾晒、烘干脱水和职工收入。我师延续着人工劳作方式。这几年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使玉米机械收获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六十四团2008年机收面积达90%,达1.4万亩。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国三大谷物之一,种植面积很广,栽培模式和植株性状等千差万别,而机械本身又有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因此玉米农艺栽培技术和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协调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我国现行玉米种植农艺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探索玉米栽培技术与机械化收获作业的适应性,为最终形成玉米生产的农艺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统筹运作与良性发展的促进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胡翠霞 《种子科技》2022,(6):139-141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如何处置秸秆已经成为当前种植户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一些机械化技术被应用于农业生产,利用机械设备收获玉米秸秆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实现对秸秆的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小麦除了部分山区特殊地形外,几乎100%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收获。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玉米生产机械化问题迟迟未能解决。虽然机械播种在玉米种植大区有了一定面积,但玉米的中耕除草、追肥、收获等诸多环节大都靠人工完成,特别是玉米的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已成为当今农民的繁重体力劳动。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玉米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可以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改变玉米传统生产方式,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  相似文献   

10.
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示范推广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对策,希望能够在新疆玉米收获机械化方面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山西夏播区适于机械化收获的甜荞品种并明确其性状指标,通过对适宜寿阳县大面积种植的6个甜荞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水平试验的研究,初步筛选出山西夏播区适合于机械收获的品种为晋荞麦7号和晋荞麦8号,该区适合于机械收获的品种性状指标为倒伏级2级以下、茎粗2.1 cm以上、二级分枝3.0个以下,主茎第一分枝节位高度15cm左右、落粒率10%以下、生育期87≦d.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适籽粒直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筛选适宜山西春播区种植的适籽粒直收玉米新品种,为实现玉米机收和选育适机收品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试验征集到30个玉米新品种,随机区组排列,间比法设计,全程机械化管理,比较鉴定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差异。[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和育301’全生育期118天,收获时籽粒含水量17.2%,产量比对照增产5.7%,符合机收籽粒玉米审定标准,其他各参试品种尚未达到最理想的机收要求。玉米产量与生育期长短、籽粒含水量关系密切,如何平衡机收籽粒性能与生育期、籽粒含水量、产量的关系,筛选出适机收籽粒的玉米品种,还需要做多年多点的深入研究。[结论]适籽粒直收玉米品种的选育与筛选,需要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着重选育生育期适中、籽粒脱水快、抗倒伏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山西高寒冷凉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山西高寒冷凉区种植面积较大的30个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以永玉3号为对照)进行鲜产量、品质、抗性等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0个参试品种中鲜产量比永玉3号增产的有12个品种,其中达到显著水平的有2个品种。子粒产量比永玉3号增产的有14个品种,其中达到显著水平的有8个品种。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品种的总可消化养分量比永玉3号高(1.0%~3.0%),分别为豫青贮23、晋单65号、先玉508、文玉3号、大丰26号和金岭青贮10号。综合不同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在全株玉米干物质含量为30.0%~35.0%、子粒乳线百分比为40.00%~50.00%时为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14.
对5个冀中南宜机收玉米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收获后测产,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密度之间存在真实差异,先玉047、迪卡517产量表现均比对照郑单958、先玉335优异,可以进一步进行密度试验,以找出最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在燕山北部丘陵温热区的推广,于2017—2018年在赤峰市对53个参试品种进行了67个品次的适宜机械粒收筛选测试。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含水量随生育进程和收获时间的推迟总体呈下降趋势,收获时间从9月29日推迟到10月23日,平均籽粒含水量从24.58%下降到18.34%。籽粒破碎率、破损率和杂质率与籽粒含水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破损率和破碎率与籽粒含水量的关系最密切。按产量和籽粒含水量双向平均法作图分析,筛选出登海618、迪卡159、金科玉3308、利禾1和丰田101,可作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合陇东旱塬区耐密高产且宜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于2019-2021年在甘肃平凉泾川高平试验基地对引进不同生态区的玉米品种采用福田雷沃谷神收割机进行籽粒直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接近于吨粮田,2019、2020和2021年产量分别为14 424.0、14 295.0和14 737.5kg/hm2,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极差分别为3826.5、4992.0和3699.0kg/hm2。参试品种含水率变幅较大,最大相差7.2%、10.6%和5.2%。不同玉米品种延迟收获,籽粒含水率呈线性下降,以生理成熟后22.7d为适宜粒收期,且收获期含水率为25.0%、20.0%和13.9%时,籽粒破碎率依次为2.82%、1.68%和1.20%。品种MC703和先玉335破碎率3年平均分别为3.84%和2.99%,杂质率分别为0.49%和0.35%,迪卡519破碎率和杂质率2年平均为4.66%和0.12%,均符合国家粒收标准。因此,陇东旱塬适宜粒收的含水率为<25.0%。机械粒收相比机械收穗和人工收获分别节省成本1800和3600元/hm2。综合评价,推荐收获期含水率(<25.0%)低、耐破碎性能好和单产水平高的迪卡519、MC703和先玉335作为陇东旱塬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淮北地区稻麦两熟制水稻、小麦茬口矛盾,通过对14个新品种(系)进行新品种展示鉴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淮北地区,淮稻268、润稻118可作为机插秧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推广;南粳2728作为优良食味稻品种,建议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65cm、97.5cm和130cm的垄宽结合覆膜、育苗移栽以及覆膜+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设计,通过各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对比研究,寻求寒地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覆膜和育苗移栽均可延长玉米生长期,发挥晚熟品种增产潜力;育苗移栽130cm大垄通透种植比对照增产51.5%,且利于机械化种植,是寒地玉米高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吕梅  罗恒  余萍 《种子》2016,(7):95-96
为解决黔西南州低热河谷区域杂交玉米品种单一、老品种品性退化等原因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设置本试验,通过试验选择出适宜该区域种植、抗性、适应性及丰产性俱佳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利用BSA-seq发掘棉花适宜机采的果枝长度相关QT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群体分离分析法与下一代测序技术相结合,定位与棉花果枝长度关联的数量性状位点。【方法】以Ⅰ式果枝品系苏机棉125和Ⅱ式果枝品种泗抗1号为亲本,构建棉花F2分离群体。根据F2群体单株中部果枝节间平均长度,选择极端性状单株分为2组,构建DNA混池。再对2个混池进行重测序,分析2个混池之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插入缺失突变,并利用欧式距离法关联与果枝节间长度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结果】利用测序获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数据,在A3染色体上定位到1个与果枝节间长度关联的区域,区间范围为0.8Mbp;利用测序获得的缺失突变位点数据,也在A3染色体上定位到1个关联区域,区间范围为1.09Mbp;2个关联区域互相重合,重合区间为0.77Mbp。【结论】本研究中Ⅰ式果枝相关基因被定位在A3染色体上,说明棉花Ⅰ式果枝和〇式果枝的差异是因为遗传位点和模式的不同,而不是同一基因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