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从原精液品质、稀释液特性、保存温度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影响猪常温精液保存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猪常温精液保存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猪精子对于冷休克的应激反应较为敏感,使得猪精液的常温液态保存比冷冻保存得到了较快得发展。本文就猪常温精液的定义及外界影响因素、稀释液中的添加物质以及稀释粉(液)配方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影响猪常温精液保存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探讨了猪常温精液保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影响猪精液液态常温保存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生猪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现代快递业的飞速发展和猪同期发情技术的成熟,液态保存的精液可以在全球范围实施人工授精。与冷冻保存相比,常温保存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提高良种公猪遗传资源的利用率与猪精液的常温保存技术密不可分。从温度、季节、稀释液添加物质等方面对猪精液液态常温保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猪常温精液保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阐述猪常温精液的定义及操作,并从稀释的操作、外界影响因素、稀释液中的添加物质以及稀释粉(液)配方的设计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影响猪常温精液保存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探讨猪常温精液保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影响猪精液保存时间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人工授精是各种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程序中最简单的,但猪的精液不能长时间保存成为制约猪人工授精广泛开展的主要因素。猪精子的生理特点,使猪的精液在保存方法上受到限制,即只能采用常温保存。另外,还有许多因素,会使猪的精子的保存时间受到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影响猪精液保存时间的因素,以便为从事猪人工授精的人员参考.1保存温度1.1低温保存猪的精子大约在12~13℃为低温极限温度,所以无法在更低的温度下保存。牛羊精液在以糖类和卵黄作低温保护剂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在2~5℃的温度下保存。笔者曾研究过,猪的精液除加…  相似文献   

6.
目前,猪人工授精的精液还以液态常温保存为主,但保存时间短、质量差的问题亟需解决。本试验通过在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酰胺,检测不同保存时间的精液质量参数,来衡量谷氨酰胺对液态常温保猪存精液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使用改良后的Modena稀释液,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酰胺(0 mmol/L、20 mmol/L、40 mmol/L、60 mmol/L、80 mmol/L)。试验结果表明,添加40 mmol/L谷氨酰胺的精液稀释液可以有效提高猪精液的质量并延长精子保存时间。试验结果为猪精液常温保存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猪的人工授精是各种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程序中最简单的,但猪的精液不能长时间保存成为制约猪人工授精广泛开展的主要因素。猪精子的生理特点,使猪的精液在保存方法上受到限制,即只能采用常温保存。另外,还有许多因素,会使猪的精子的保存时间受  相似文献   

8.
精液保存问题是人工授精技术的核心。4℃保存时间比常温保存时间长,与冷冻保存相比费用低、窝产仔数高、受胎率高。本文将从物理因素和稀释液添加物质等方面探讨4℃猪精液保存对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弄清猪精液保存过程中精子被氧化的机理以及几种常见的抗氧化物对猪精液保存的作用效果,从而为猪精液的常温保存提供技术支持,本实验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站的猪原精,通过稀释后添加不同类型的半胱氨酸,测定精子运动学指标和质膜完整性。结果表明,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的猪精液保存中各项指标较好、保存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和种猪联合育种工作的需要,猪人工授精的迅速普及。为了延长猪精液的常温保存时间,充分发挥良种公猪的优良性能,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各地便开始研究长效稀释液配方等延长精液常温保存的方法。大量试验证明,猪精液的常温保存更适合于猪精子的自身特性,因此精液保存时间、精液保存效果是人工授精应用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猪精液稀释保存配方种类很多,大多存在应用效果不一、成本过高的缺点,给生产场和基层品种改良站及专业户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开发出保存时间长、保存效果良好、成本显著低于现有商品化的精液…  相似文献   

11.
猪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人工授精(A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但精液来源基本是17℃保存的新鲜猪精液,不利于精液长期保存和猪种资源保存。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是猪精液长期保存最有效的方法,冷冻精液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优良种猪精液间的交流,从而大大提高猪种资源的利用率,但冷冻解冻后的精液质量较差,受胎率、窝产仔数远低于鲜精,极大地限制了猪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猪精液冷冻保存研究概况、猪精液冷冻损伤机理和猪精液冷冻保存影响因素,以期为猪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利娟  常枨 《猪业科学》2020,37(6):102-104
在世界上主要的猪肉生产国中,猪人工授精(AI)技术的应用率在90%以上。尽管猪冷冻精液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由于其效率不高,在猪场实际生产中并不多见使用。在猪人工授精技术中,液态精液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精液,与传统的牛冷冻精液不同,其独特的精子微胶囊保护膜技术,可以对猪精子进行更加完善的液态保存,因此液态精液是目前猪人工授精使用的主要方式。文章综述了猪精液保存技术在人工授精中的应用,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为人工授精技术助力恢复生猪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猪精液常温保存的效果,研究不同温度和稀释液pH对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精子活力分别为50%和30%时,配方Ⅰ与Ⅱ稀释液保存的精液,在温度为15~20 ℃条件下的精子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21~25 ℃(P<0.05);在pH为6.5~6.9条件下的精子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6.0~6.4(P<0.05);(2)精子顶体染色结果表明,适宜温度与pH条件下,精液保存48 h后,顶体完整率达到9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猪精液常温保存适宜温度为15~20 ℃,适宜PH为6.5~6.9。  相似文献   

14.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20,37(6):40-42
猪精液冷冻技术具有类似于牛冷冻精液的巨大的优越性,因而受到全球养猪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也为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鉴于猪冻精输配的母猪繁殖成绩不理想,导致猪冻精的使用仍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继续进行猪冻精制作的深入研究与实践,猪精液冷冻工艺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所能取得的进展都可为今后猪冷冻精液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文章简要介绍了猪精液冷冻技术操作工艺流程、关键技术环节研究与应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不同营养成分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猪优良精液的产生与必要的营养供给是密不可分的。为探讨鸡蛋、豆粕、胡萝卜三种营养物质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评价精液采集量、精子密度、活力及畸形率等指标,来判定其对猪精液的影响。试验表明,公猪日粮中饲喂豆粕和鸡蛋对公猪精液的采集量,活力均有显著的提高;饲喂胡萝卜对公猪精液的采集量,活力无明显差异。为公猪饲养过程中提供一些实际的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16.
原花青素对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常温保存稀释液中添加原花青素(OPC)对猪精液保存效果的影响,本实验在经典猪精液稀释液BTS中添加0、10、20、30、40、50、60、70μg/mL OPC,检测17℃保存过程中猪精子活率、质膜和顶体完整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精液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经典猪精液稀释液BTS中添加OPC,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大,其对精子的保护作用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添加浓度达50μg/mL时,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常温保存过程中猪精子活率、质膜和顶体完整率(P0.05);当保存至第5天时,精子活率仍为61.63%、质膜完整率为41.88%、顶体完整率为75.88%、T-AOC浓度为1.43 U/mL、MDA含量为2.37 nmol/mL。因此,在经典猪精液稀释液BTS中添加50μg/mLOPC能够提高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延长精液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猪精液冷冻保存技术可延长精液的保存时间,适应精液远距离运输,与猪人工授精技术配合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公猪的饲养数量和引种成本。文章通过综述猪冷冻精液的生产及应用现状,分析影响猪精液冷冻保存和解冻复苏等重要环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犬精液常温保存技术是实现犬人工授精的重要环节,对大力推广犬人工授精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报道,选择了4种常温保存稀释液配方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精子有效存活时间、总存活时间、存活指数等项目测定,分析它们对公犬精液品质的影响。筛选出C号、D号稀释液配方,14~18℃恒温下精子O级和5级保存时间分别达105.O±17.0h和114.0±12.0h、总存活时间为132.O±14.0h和l50.0±16.0h、生存指数为71.2±l0.4h和74.6±l4.0h,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9.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被广泛用于我国生猪养殖业。用于人工授精的公猪精液质量直接关系到人工授精后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猪精子质膜中胆固醇/磷脂比值低致使其对冷应激十分敏感,这决定了常温保存(16~18℃)成为目前最常用的猪精液保存方法。猪精液常温保存过程会累积活性氧自由基,而猪精子质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使精子极易受到氧化应激伤害。稀释液中添加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精子质量的各项指标。抗氧化剂主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类抗氧化剂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非酶类抗氧化剂。本文综述了猪精子的生物学特征和常温保存过程中猪精液累积活性氧的原因,并总结了猪精液常温保存中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猪精液的保存及人工授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曹婷婷  邓亮  朱琳  赵云翔 《猪业科学》2020,37(7):110-113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及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公猪繁殖性能已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准确评定公猪的繁殖能力,保证人工授精效果,进而保证母猪的繁殖性能的发挥,是养猪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是通过显微镜对猪精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科研人员也在一直研究影响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将精液的检测从细胞水平上升至分子水平,再用分子标记手段将公猪繁殖性能由检测提前至预测,最大限度地保证公猪的繁殖性能,保证优良公猪的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文章从精液品质、人工授精效果、分子水平检测、标记物等几个方面介绍公猪繁殖性能评价时需要衡量的指标,为公猪繁殖性能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