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取武夷岩茶中的肉桂、金毛猴、铁罗汉、奇丹、雀舌和矮脚乌龙6个品种的茶籽,利用"神舟八号"航天搭载进行空间诱变实验。观测武夷岩茶幼苗的株高、节数、节间长度、茎干直径、叶片数量、叶片长宽、叶片面积和叶绿素荧光a参数FT和QY值。结果表明:经过"神舟八号"航天搭载诱变后,武夷岩茶幼苗叶片均呈浓绿色,叶面积显著增加;金毛猴、铁罗汉和雀舌幼苗出现株高下降、节间缩短、茎干增粗的变化,而矮脚乌龙则表现为幼苗株高增加、茎干变细的特点:矮脚乌龙和铁罗汉的FT和QY值经过航天搭载诱变后呈增加的变化趋势,而雀舌和金毛猴的FT和QY值则呈现下降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遮阴处理后不同光照强度对谷子和花生某些光合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有所降低;在弱光下,净光合速率和光—光合曲线的最初斜率增大;尤其是相对光合速率的增高更为显著。同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含水量增多,叶片厚度变薄,光合生产量下降。另一方面,它们的光饱和光合速率对遮阴的反应却显然不同,谷子减低,花生几乎没有变化。由此可见,谷子  相似文献   

3.
武夷岩茶氨基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大红袍、水仙、肉桂、雀舌、金毛猴和矮脚乌龙等6个品种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6个品种武夷岩茶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武夷岩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5.82~107.12 mg/g;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亮氨酸。武夷岩茶的氨基酸中含有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均衡;必需氨基酸总量占30.47%~40.46%,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61.29%~63.90%;呈鲜味的氨基酸含量也占氨基酸总量的23.80%~28.63%,因此,武夷岩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适宜温度(28.5 0.5)℃,相对湿度(75 5)%和正常大气CO2浓度条件下,采用活体测定方法,在不同物候期,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砧木和接穗第1蓬叶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籽苗芽接苗砧木和接穗第1蓬叶的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从变色期、淡绿期、稳定期,到衰老期,其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PSLI)和叶绿素含量(CHL)等均随着物候期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趋势为先迅速升高,达到最高值后缓慢下降;光补偿点(LCP)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不同物候期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有较大的差异,光补偿点为12 ̄78μmol/(m2·s),光饱点为256 ̄1109μmol/(m2·s)。与砧木相比,接穗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和较低的光补偿点。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茶树叶片功能性状及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8个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茶树叶片的叶面积、叶形指数、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及其比值、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及光合特性,并分析了叶片功能性状和光合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茶树叶片叶形指数、干物质含量、气孔导度的变异系数低于10%,其余11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5.08%~43.22%,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水平;比叶面积与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叶形指数和叶面积与其他叶片功能指标均无显著相关;干物质含量与光合色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气孔导度与胞间CO_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茶叶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限制的影响;净光合速率与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光合色素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高的品种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能力;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相关性不显著。14号茶树品种比叶面积相对较低,同时具有较高的干物质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属于抗旱性较强、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可作为抗旱性强、高光效的茶树品种进一步选育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棱型大麦品种旗叶光合性能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棱型大麦品种的光舍差异,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分光光度计对10个大麦品种旗叶光合性能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棱型大麦旗叶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花后均呈下降趋势.且棱型与光合性能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二棱大麦旗叶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四棱大麦,且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在开花后下降缓慢.  相似文献   

7.
武夷岩茶生产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夷岩茶主要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目前有茶园面积13万亩左右,茶叶产量约7000吨,茶叶总产值10多亿元,茶叶企业(包括小作坊)有2000多家,茶叶是武夷山人民致富的第一产业。武夷岩茶产区除水仙、肉桂主栽品种外,现有名枞、单枞众多,如茶王大红袍就有拼配大红袍和纯种大红袍之分,拼配大红袍由水仙、肉桂及其他品种、甚至陈茶拼配而成,而纯种大红袍也有奇丹、北斗1号等不同观点。名枞如水金龟、铁罗汉、半天妖、白鸡冠,还有向天梅、胭脂柳、留兰香、玉麒麟、  相似文献   

8.
以3个叶色黄化茶树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绿色系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黄化茶树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变化,为叶色黄化茶树品种的种质评价及栽培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黄化茶树叶片叶绿素总量比对照茶树品种低71.7%~86.8%,类胡萝卜素总量维持在0.16~0.31 mg·g-1。(2)3个黄化茶树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等光合参数显著降低,光补偿点显著高于对照茶树品种。(3)黄化茶树叶片对光能的吸收、转化与利用等光合过程与对照茶树品种差异显著,其中金凤2号和中黄1号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中的L点和J点相对可变荧光显著升高;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MO、DIO/RC、φDO和φRO等显著增加,FV/FO、ETO/RC、φPO、φEO、ΨEO和PIabs  相似文献   

9.
适制乌龙茶品种茶树田间光合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赖明志 《茶叶科学》1997,17(2):189-192
采用cl-301CO2气体分析仪,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6个适制乌龙茶品种壮年茶树的单叶光合特性,进行田间不离体测定。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茶树平均净光合速率为7.66μmolm-2s-1;它与光饱和点1553.5μmolm-2s-1、光补偿点47.1μmolm-2s-1、胞间CO2浓度164.3×10-6均呈负相关。其中,三倍体良种——梅占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而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胞间CO2浓度最低,可选为高光效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0.
为给啤酒大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选用苏啤3和单2两个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江苏南京和盐城,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大麦光合、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25kg·ha-1施氮量范围内,两个大麦品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提高,施氮量再提高,上述参数又呈下降趋势.大麦籽粒产量亦呈现相同的趋势,最终以225 kg·ha-1施氮量处理的大麦籽粒产量最高.分析表明,光系统Ⅱ(PSII)较高的φPSII是适宜施氮量下提高大麦叶片Pn的重要生理基础,而适宜施氮量下较高的叶片Pn是本试验中啤酒大麦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浙江省白化品种白叶1号返白阶段和主栽品种龙井43的低温抗性。结果表明,常温(25℃)环境下,返白期白叶1号反映光合能力的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羧化反应效率Vcmax都只有龙井43的70%~80%,而APX、POD等抗氧化酶活力比龙井43高30%以上。低温(2℃)处理24 h后,白叶1号反映光合能力的各项参数反而高于龙井43,同时其APX、POD、SOD活性也比龙井43分别高38.9%、33.3%、23.3%。说明白叶1号可能由于白化现象的产生,导致其抗氧化系统修复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低温胁迫中,能够更为有效地清除叶片H2O2累积,缓解H2O2造成的氧化胁迫及光合抑制现象,具备比龙井43更好的低温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以茶树品种龙井43为材料,测定8月19日和9月23日不同时间点茶树冠层处光强、叶片温度、光合参数、品质成分含量及品质成分合成基因表达,初步明确光强、叶片温度对秋茶光合作用及三者对秋茶品质成分积累和相关合成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茶叶片温度以及叶肉细胞光合活性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关键原因,并且叶片温度可能通过调控儿茶素合成基因CsPALCsF35HCsANSCsUFGT及氨基酸合成基因CsGSCsGOGATCsTS1表达来影响秋茶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另外,秋茶冠层处光强和净光合速率与部分品质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铝胁迫对龙眼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苗龄7个月的乌龙岭龙眼品种实生苗为材料,研究铝胁迫下龙眼光合作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铝胁迫影响龙眼幼苗光合作用,导致光合效率降低,非气孔因子成为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铝胁迫下,龙眼幼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净光合速率(Pn)、CO2饱和点均下降,叶绿素a下降了1.79%~79.73%,叶绿素b下降了1.28%~77.98%,类胡萝卜素下降了3.43%~77.25%:暗呼吸速率(Dr)(PAR=0时的Pn),光补偿点(LCP)提高,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产量降低,CO2补偿点升高,羧化效率降低;光呼吸加强,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提高了7.52%~67.82%;光合磷酸化受到抑制,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性下降了24.46%~77.99%。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室内营养液培养的茶树品种,本研究以7个品种(系)为试材,通过室内人工气候条件培养,研究分析茶树叶片的光合特性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系)的光合特性和光能利用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铁观音和黄金芽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光化学效率,这2个品种表现出较高的适应室内人工气候条件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以10月龄扦插"瑞香"茶苗[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Ruixiang]为试验材料,通过沙培试验,设5个K浓度(0、100、200、600、2 000μmol/L),每周施肥3次,处理后24周,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缺钾时茶树叶片CO2同化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等都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缺钾条件下茶树生物量、叶片钾含量、叶绿素等都显著下降。当供钾浓度为0、100μmol/L时(叶片钾含量6.63 mg/g、6.85 mg/g),茶树出现缺钾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油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品种油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个品种中,博白大果油茶的PS II最大光化学效率、通过PS II 的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小饱和光强最大,而义安1号相对最小。由此可推测,在这3个品种中博白大果油茶生长较快,具有较高潜在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不同品种油茶光响应曲线以及对光强度响应的初始斜率进一步证实了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17.
以肉桂、水仙、白鸡冠、铁罗汉和水金龟5个武夷岩茶品种(名枞)为试验材料,将5种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喷施于茶树,一周后对鲜叶进行采摘,一部分烘干固样,另一部分按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加工成干茶。通过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分析鲜叶、成茶的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在13.02%~54.33%,甲氰菊酯的降解率在17.12%~100%,氯菊酯的降解率在17.57%~18.09%,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2.93%~87.23%,溴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7.33%~100%。不同菊酯类农药在不同品种的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水金龟的降解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以茶鲜叶不同部位为外植体,在不同消毒方法下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同时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组合对儿茶素合成的影响。通过试验优化,以茶树第二叶作为外植体,35%次氯酸钠,浸泡18min,可获得较好的诱导效率。在继代培养中,金牡丹愈伤组织中儿茶素含量最高。除黄玫瑰外,其它五种茶树品种使用B5培养基儿茶素含量均高于MS培养基。以金牡丹茶鲜叶为材料,使用B5培养基,2,4-D浓度为0.5mg/L,KT浓度为1.0mg/L时,茶树愈伤组织中儿茶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用于黄金芽叶色黄化分子机理研究的适宜材料,采用双层遮荫(平均光强约10βklx)、单层遮荫(平均光强约40βklx)和不遮荫3种光照强度处理黄金芽春梢,获得嫩绿色(H1W)、浅黄稍带绿色(H4W)、明黄色(Hs)3种新梢,同时以福鼎大白绿色新梢(CKf)为对照,选择芽下第二叶为材料,通过测定H2O2、O2-含量和组织化学定位、抗氧化物酶活性、光合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等叶片生理指标,观测叶绿体膜系统结构。结果表明,浅黄稍带绿叶片H4W的H2O2、O2-含量、Fv/Fm值和叶绿体膜系统情况与嫩绿色叶片H1W相近,处于未受逆境胁迫的生理状态;同时浅黄叶片H4W与明黄叶片Hs具有相似的黄化叶光合生理特性,两者在ΦPSⅡqP、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指标上差异不显著,光响应曲线特征相似。由于浅黄稍带绿叶片(H4W)所具有的上述生理特点,推测其是探究黄金芽茶树品种黄化分子机理必不可少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