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桐乡市为全国蚕茧重点产区 ,种桑养蚕作为一项传统主导产业 ,在农民增收、出口创汇、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中另星栽桑、单家独户养蚕的形式 ,已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一是这种形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 ,桑叶、蚕茧产量不稳定 ;二是经受不起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引起的茧丝绸行情的大幅波动 ,茧价下跌 ,影响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三是大部分桑园树龄老化 ,桑叶盛产期已过 ,使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日益下降 ,影响了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针对上述情况 ,在… 相似文献
2.
3.
蚕桑基地建设是一条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在我省经济发达的老蚕区建立蚕桑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的经验与体会,示范基地的建立可促进蚕桑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对今后新技术推广基地的建设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蚕桑基地建设,是整个蚕业生产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丝绸行业的转体改制,原国有丝绸公司都变为了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许多企业老总生产发展观念不强,认为茧丝绸市场风险大,生产、收购秩序较乱,担心一但投入后无回报,就干脆不投入或象征性的投入一点搞生产发展,任其自然;再加之前几年国家又取消了蚕桑生产发展扶持费,近年来整个蚕桑生产的发展和基地建设均稳步不前,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萎缩、毁灭的现象,叫人惋惜.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长此以往,势必对整个蚕丝绸行业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九五”期间,我县蚕桑生产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前期由于受国际茧丝绸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茧价始终在低价位运行,蚕农生产积极性受挫,出现了大面积毁桑弃养现象,蚕茧产量大幅下降.中后期一是由于县政府对蚕桑生产作了较大调整,加大了蚕桑生产扶持力度;二是充分发挥了一体化的茧丝绸总公司的积极作用,从而使蚕桑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增长.概括起来有以下成绩和问题.
1 主要成绩
1.1 蚕桑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到"九五”期末,全县拥有桑园总面积2466.7hm2,养蚕户2.25万户,年发种量6.4万张,产茧2480t,桑园面积增长466.7hm2,发种量增加了0. 9万张. 相似文献
8.
建立标准蚕桑园区促进蚕业稳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递铺镇垅坝村是安吉县的蚕桑重点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风险的多重影响,蚕桑生产仍保持一定的效益,以效益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意识支撑着垅坝村的蚕桑生产,并逐步集中成片形成了本县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蚕桑生产集中产区.这些年来,随着市场行情的起伏不定,蚕桑生产面临的生产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农药微量污染,严重影响了蚕茧的产质量,阻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建立垅坝"千亩现代蚕业示范园区",对全县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本县的蚕业现代化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桐乡市蚕桑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记载迄今已有4700多年。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的驸马濮凤的子孙弃官归田,在今濮院经营蚕桑丝织生产,产品"濮绸",闻名全国,从此,掀起了桐乡发展蚕桑生产的一个高潮。此后,桐乡蚕桑几度变迁,1936年产茧曾达11600 t,但至1949年,由于战乱,蚕茧产量下降为2100 t。 相似文献
10.
<正> 毓秀苗族乡地处兴文县城西南73公里,幅员面积57.38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全乡辖10个行政村,1727户,6645人,有山地面积6634亩,经济作物以烤烟和粮食为主,年财政收入25.2万元。该乡是全县经济最落后的纯农业乡镇之一,不通班车,除逢场天外集市上连卖肉卖菜的都没有。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繁荣 相似文献
11.
12.
开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宜桑宜蚕,并且我县有很好的养蚕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项目,曾为开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过辉煌业绩,年发种最高达7.76万张,农民茧款收入高达1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铜梁县到目前为止,有桑村1.5亿株,农民人均有桑202株.全县有成片桑园8 000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3.1%,有投产桑树7 000万株,年产桑叶5 600万kg,全县年均养蚕在8~10万张左右,年产茧在200万kg以上,收入5 000万元,人均养蚕0.7张,收入25元以上.今年春夏两季养蚕51 237张,比去年同期增加10 820张,增长26.7%,是近7年养蚕最多的一年,创历史新高.养蚕业已成为铜梁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也是铜梁县农村的一项主导产业,连续11年获市政府的表彰奖励.最近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西南地区蚕业高新技术配套开发与示范项目基地.铜梁蚕桑生产能取得如此大的发展,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阳春市1974年起种桑2.19hm~2,生产蚕茧1.67t,总产值0.31万元。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全县仅有桑地面积23.8hm~2,产茧14.2t,总产值3.6万元。改革开放象春风吹绿了祖国大地,象春雨滋润了阳春桑园,改革开放给广大农村治贫致富奔康带来了好政策。阳春县委、县政府一贯注重发展蚕桑生产,1980年成立 相似文献
16.
湖州市南浔区蚕桑生产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蚕业生产现状 1.1 蚕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地位 南浔区是浙江省优质茧的主产区"辑里湖丝"的原产地,有着悠久的蚕文化历史.农民普遍具有较高的饲育水平,对新的蚕业技术有较强的认知和掌握运用的能力.90年代以前几乎是家家户户亦农亦蚕,本地流传着"吃饭靠种田,用钱靠养蚕"这样一种说法.1992年全区饲养50.7万张蚕种,产茧1.9万t,创历史最高,占全省的13.6%. 相似文献
17.
淳安县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县之一,是一个集库区、边区、山区、老区于一体的山区县,工业经济相对滞后,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蚕桑生产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目前有效解决农村中老年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门路.近几年来,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充分发挥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利用"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优势,大胆尝试蚕桑产业化建设模式,极力推行"公司 农产"、"合同蚕业"等生产经营模式,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推动蚕桑生产朝着"区域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在蚕桑产业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蚕茧产量年年增长,蚕茧质量连续6年名列浙江省前茅. 相似文献
18.
莲都区地处浙南山区瓯江中游,蚕桑生产历史较为悠久.南宋太守杨易曾有"桑麻万倾时氛散,丝竹千门户照移"的诗句;元和郡县志有"处州贡绵缉,自古宜蚕桑也"的记载;清光绪年间,知县彭润章、知府陈墒先后"购湖桑十余万株教民种桑".解放前夕由于战乱蚕桑生产几乎为零,解放后逐步发展到1985年有桑园417hm2,产茧273.8t.1986~1995年间蚕桑生产与柑桔竞争而徘徊不前,1996年后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大批桑园荒芜或改种,到1997年仅留桑园21hm2,产蚕茧8t. 相似文献
19.
栽桑养蚕,兼具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资源可以再生,产品丝绸有利于健康,是符合新世纪潮流的一项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尤其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具舒适性和保健功能特点的丝绸,将受到崇尚回归自然的人们的日益青睐,丝绸产品将成为国际消费主流之一,市场前景广阔.这对有着栽桑养蚕传统,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淮安市来说,蚕桑业不失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首选项目.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产是淳安县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有效解决农村中、老年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途径.全县30个乡镇都有蚕桑生产,共有2.36万户种桑养蚕农,约占全县总农户的1/5.拥有桑园4 520hm2,其中连片大田种桑面积2 800hm2,建成了唐村、浪川和梓桐3个千亩(66.7hm2)蚕业示范园区,2004年饲养蚕种12.16万张,生产蚕茧预计5 000t,蚕茧产值1亿元,蚕桑产值1.3亿元,蚕茧质量连续8年名列浙江省前茅,"千岛湖"品牌茧被浙江省技术监督局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