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园苗圃多有苔藓生长,苔藓的主要危害在于与扦插苗争夺水、肥资源,吸取土壤养分。苔藓的危害以往较少引起重视,笔者近年来观察表明,苗圃苔藓生长可以降低茶苗生长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影响茶苗质量,降低出圃率。因此,研究推广苔藓的控制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茶园苗圃多有苔藓生长,苔藓的主要危害在于与扦插苗争夺水、肥资源,吸取土壤养分。苔藓的危害以往较少引起重视,笔者近年来观察表明,苗圃苔藓生长可以降低茶苗生长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影响茶苗质量,降低出圃率..因此,研究推广苔藓的控制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正>提高和保证移栽茶苗成活率,是新建茶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在发展新建茶园项目中,将茶苗用红泥或黄泥浆根后植苗,茶苗的抗旱性能、成活率、生长能力等方面比不浆根的茶苗强、高、好,得到了广大新建茶园茶业主们的认可。一、事例1.2009年12月份,黎平县已连续遭遇近3个月的持续干旱,当时该县有一位新建茶园业主率先大胆调植茶苗,采用二次红黄泥浆根法。第一次是从当地茶苗圃当天调运  相似文献   

4.
引言随着茶树良种的逐步推广,良种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而目前茶树良种的繁育方法,普遍采用苗圃畦式短穗扦插。在生产上短穗扦插苗移栽建园后,往往由于起苗时伤根较多,加之难于带土,移栽当年出现较长时期的生长停滞现象,如果水肥管理不善,影响茶苗成活率和  相似文献   

5.
缪泽群 《茶叶科学》1987,7(2):50-51
许多高等植物能分泌抗生物质或自毒性物质,茶树是否能分泌自毒性物质,目前尚无报道。但从成龄茶园中每年落于土中的大量茶籽却不能成苗、茶园换种改植时新植茶苗的成活率及生长势都比新垦地的差、扦插苗圃轮作比不轮作的茶苗易成活且生长好等现象观察,茶树有可能分泌自毒性物质,因此有必要通过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姚学坤  喻盛甫 《茶叶》1993,19(4):20-22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滇南茶区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严重影响苗圃及茶园的建设与发展,经我场的土壤分析,每100克病土中2龄根结线虫含量有时高达3000条以上,为害最重的地块,茶苗发病率100%,死亡率90%以上,在旱季甚至全部死亡。思茅是茶苗根结线虫病为害较重的地区,过去每年都有茶苗受害而死亡,以致茶园投产推迟,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为此,我们从1985年以来,对此病作一些调查与试验,并取得了初步结果。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7.
扦插苗圃,茶苗密度很大,消耗水肥特多,合理施肥,能促进茶苗生长,若施肥不当,往往烧坏茶苗,造成严重损失。苗圃施肥,必须贯彻『少吃多餐』的原则。根据育苗实践,在茶苗生长季节每隔十天,施肥一次比较理想。在  相似文献   

8.
茶苗出圃移栽后,在一、二年内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时期。若培管不善,往往死亡率高,造成茶园缺株,茶树生长参差不齐,不仅增加今后补苗的工作量,同时,直接影响茶园长相和单位面积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无性系品种的茶树,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是用短穗扦插苗圃培育的。苗圃中的幼苗,经过起苗、选苗、包装、运输等环节,成裸根茶苗,容易造成机械损伤,严重影响根系生长和茶苗移栽的成活率。如何促进早发  相似文献   

10.
黎平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是贵州省重点产茶大县。近年来,随着黎平县新建茶园的快速发展,幼龄茶园规模也快速增加。除杂草是幼龄茶园管理中一项重要措施,在一些幼龄茶园,常发现一些勤劳的茶园主勤除草,除尽草,想茶苗快速生长,但茶苗长势反而不理想,甚至增加死苗率;而一些茶园采取"懒人"法,留杂草秋后除,茶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势反而好。  相似文献   

11.
1.幼龄茶树修剪的目的:幼龄茶树修剪的目的是在使用最少的劳动力和费用,尽可能的使茶苗迅速成为最适宜于生长的大小和形态的茶业。这种最适宜于生长的大小和形态能给茶业以最大以活力和产量,并尽可能的长期保持产量。2.在苗圃里的修剪:一年生的苗圃,准备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2009,(4):43-43
在广西桂林市、百色市、南宁市和柳州市选择连片栽培、管护正常的4个茶园作为定点观察茶园,对茶园中桂绿1号栽培特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桂绿1号发芽期比对照品种福云6号早10-12天;其茶苗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成园快的特点;连续3年的产量对比试验中,  相似文献   

13.
陈尧荣 《福建茶叶》2015,37(1):27-29
本文从采穗园的选择与培植、扦插苗圃园的建立、扦插的时间与方法、苗圃管理、扦插发根的影响因素和茶苗移栽等方面阐述了茶树扦插繁育、茶苗移栽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为提高茶树扦插成活率和种植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和孝昌县,1990年春播茶籽2500亩,当年6月份茶苗出土整齐,但到年底成园不足500亩;1992年两区县又春播茶籽2000亩,当年6月份茶苗出土也较整齐,但到10月底成园不足400亩。导致新建茶园成园率低的原因,据分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新建茶园一般都在岗地和低山区,灌溉条件差,新出土的幼嫩茶苗在旱季里很容易旱死;二是新茶园行间套种作物幅度过大,一般新建茶园都为宽窄行双条植方式,宽行距115cm,窄行距35cm,有的地方在新建茶园宽行间套种黄豆、花生等作物,幅度达90cm,这些作物长成后基本上把茶苗掩没了,严重地与茶苗争水争肥,恶化了茶苗的生长环境;三是当地每年7月中旬以后易出现夏旱连秋旱,土壤水分蒸发快,火热的太阳把茶苗晒伤萎蔫致死;四是茶园锄草不当直接损坏一些茶苗,同时在旱热季节锄草也会使新出土的幼嫩茶苗直接暴露在烈日之下容易灼伤晒死。针对新建茶园存在的问题,为探讨锄草对新建茶园齐苗的影响,笔者于1992年和1993年先后在孝昌县白沙镇王山茶场和孝南区杨店镇沪川茶场,对当年春播的新建茶园进行了锄草与不锄草的比较试验。锄草茶园是按当地常规的锄草管理,每次锄草,行内行间都进行。不锄草是指茶行内包括小行间不锄草,即使需要除草,也只用刀作离地15cm割草,大行间也尽量少锄  相似文献   

15.
舒菊香  王建林 《茶叶》2007,33(1):42-42
无性系良种扦插茶苗,无明显主根、侧根呈横向生长,一遇不适宜的气候环境,及粗放的栽植和管理就会出现大批死苗,降低成活率,影响茶园园相及茶叶高产稳产。为了探索提高无性系茶苗移植成活率和促进茶树生长,笔者于2004年冬进行了茶苗移植的根系处理应用试验。供试茶苗为1年生的迎  相似文献   

16.
VA菌根对茶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茶区主要分布于南方红、黄壤地区.由于生长环境条件的影响,茶苗生长缓慢,茶园投产周期长,收效慢.国内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VA菌根能促进植物养分,特别是磷素养分的吸收,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然而,在茶树方面,虽然对VA菌根形态作过较深入的研究,但有关VA菌根对茶树的生理效应方面研究得较少.本文采用盆栽方法,研究VA菌根对茶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茶园覆草、遮阴等方面研究了北方茶园种植无性系茶苗各项技术对茶园用水、茶苗长势和成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茶苗根腐病     
在茶园苗圃中,经常见到由于茶苗根部腐烂而死苗的现象。发生死苗的原因:一种是因腐霉菌的侵染而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土壤积水过多,茶苗根部因长期浸水而窒息腐烂。两种根腐病以前者发生较多。现将两种茶苗根腐病所表现的症状、病原、发病过程、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福安市当地从事茶苗生产茶农的多年实践经验,介绍了茶苗的扦插地选择和整理、扦插技术、扦插苗圃的管理、无性系优质茶苗标准的主要指标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园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坡地带,有的甚至种植在坡度大于20°的山坡上。因此,在老茶园的换种改植中,采用生态保护型的嫁接换种技术,对茶园水土保持和维护茶园土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老茶园改植换种,常采用先挖去老茶树,再重新种上新茶苗,或在老茶园中先种新茶苗,待茶苗长成茶树后再将老茶树挖去的方法。对于前者,虽然改造简便,但是,重新种植的头三四年中茶园无收获;幼苗期茶园裸露面积大,水土冲刷严重;如间作其他农作物又会因争夺养分和水分而影响茶苗生长。对于后者,虽然不致于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