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寒旱区杨树种、品种(无性系)对杨二尾舟蛾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寒旱区克拉玛依市的51个杨树种、品种(无性系)的杨二尾舟蛾危害指数和相对抗性指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除准噶尔3号属低抗水平外,其余50个种、品种(无性系)均属于中感和高感水平;不同杂交组合的相对抗性指数差异显著;同一杂交组合的不同种(或品种)间抗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室内外接种及自然感病的方法,对银中杨抗烂皮病进行测定,采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银中杨为感病最轻品种,聚在第一类,并对鉴定林中 16个品系的病情指数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间感病指数有极度显著差异。同时对银中杨及对照品种的虫害按五级分类标准进行调查并计算受害指数,结果表明银中杨是抗杨干象、白杨透翅蛾等虫害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3.
在陕西吴起县引种研究了秦白杨5号、新疆杨3号、河北杨5号等3个杨树无性系扦插苗高年生长动态并比较抗病性,结果表明:3个杨树无性系扦插苗高生长规律与"S"型生长曲线一致,年生长规律可用Logistic方程表达,相关系数值0.98以上。扦插苗年生长分为:苗木生长前期、苗木速生期和苗木生长后期,并且3个时期在时间长短以及高生长量上有很大差别。秦白杨无性系苗的速生期时间为40d,日平均生长量达1.374cm,累积生长量达到54.97cm,占到整个生长的57.50%,不到1/4的时间内完成全年一半以上的生长量。3个杨树无性系对黑斑病和叶枯病的抗性表现出差异,秦白杨的黑斑病发病率小于新疆杨和河北杨,感病指数介于新疆杨和河北杨之间;秦白杨叶枯病感病指数最低,秦白杨对黑斑病和叶枯病有很好的抗性。3个杨树无性系叶部病害抗性综合评价结果为:河北杨秦白杨新疆杨。秦白杨高生长和抗病性都表现优良,适宜在吴起县栽植。  相似文献   

4.
对参试的品种杨88个品种(系)苗期和幼龄期的抗虫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白杨透翅蛾的品种(系)为白城5号杨、白林3号杨、白林2号杨,是品种杨杂交育种较理想的抗白杨透翅蛾亲本;抗青杨天牛的品种(系)为白林2号杨、白城41号杨、迎春5号杨、格尔里杨、107号杨、中黑防2号杨、88-04杨、吉林加拿大杨、白城1号杨、晚花杨、加雌杨、健杨、白城2号杨、88-13杨、摩里柏林杨、81-10杨、白林3号杨、5号杨、小×钻杨,是品种杨杂交育种较理想的抗青杨天牛亲本。  相似文献   

5.
31个杂交杨无性系对青杨叶锈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对从北美新引种的31个杂交杨无性系对青杨叶锈病的抗性进行调查和评价的结果表明:所引进无性系对杨树叶锈病的抗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从高度抗病到高度感病均有,但没有免疫的无性系。HE-2,XMH-10,XMH-9,HE-1,XMH-1,XMH-11,XMH-12,XMH-2,MH-8,XMH-7这10个无性系表现出高度抗病性,MH-9,DMH-3,MH-10,MH-4,MH-1,MH-6,MH-7,MH-2这8个无性系表现为高度感病。DN、NE杂交的大多数无性系有较高的抗病性,而TD、TN杂交的绝大多数无性系为感病或高度感病。同一杂交组合的不同无性系间,其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有高抗,也有高感。  相似文献   

6.
在杂交杨苗圃,采用平行抽样的方法对白杨透翅蛾幼虫在杨苗上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经频数分布比较法和聚集度指标测定法分析得知白杨透翅蛾在杨苗上的分布为聚集型,其中以奈曼分布和泊松二项分布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调查分析,了解到不同杨树派别、河北杨的不同种源、二白杨的不同无性系对杨潜叶甲抗性有明显差异。杨树的派别、同一树种不同种源都是影响抗虫性的因素。胡杨派表现为免疫型,白杨派抗性较强,青杨派和黑杨派抗性较差;河北杨的抗性因种源不同而有差异,以永靖、榆林的种源表现较好,二白杨无性系的35号、37号、24号等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白杨透翅蛾别名杨小透翅蛾、杨暗透翅蛾、串皮虫,鳞翅目,透翅蛾科。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陕西等地。寄主主要为杨柳科、蔷薇科植物。  相似文献   

9.
18个杨树品系湖区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各地的杨树良种在洞庭湖区蜂拥而至的情况下,选择6个南方型黑杨、7个北方型黑杨、3个三倍体毛白杨以及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培育的2个湘林美洲黑杨新无性系,在洞庭湖垸内进行不同杨树品系的对比试验。根据5年生杨树的生长量分析,初步显示湘林-77、湘林-90两个新无性系最具生长优势,可在湖区推广应用;南林-1388、南林-895、转抗杨、南林-351、鲁山杨(辽宁杨)、南林-95杨6个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可作一般性生产用种在湖区应用;欧美杨108等7个黑杨派北方型无性系、白杨派3个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5年生的材积仅为南林-95杨的54.7%-12.9%,不宜在湖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调查分析,了解到不同杨树派别、河北杨的不同种源、二白杨的不同无性系对杨潜叶甲抗性有明显差异。杨树的派别、同一树种不同种源都是影响抗虫性的因素。胡杨派表现为免疫型,白杨派抗性较强,青杨派和黑杨派抗性较差;河北杨的抗性因种源不同而有差异,以永靖、榆林的种源表现较好;二白杨无性的35号、37号、24号等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山杏新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杏新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从而为其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甜丰’、‘山杏1号’、‘山杏2号’、‘山杏3号’4个山杏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光合仪,分别在2014年的6、7月对其主要光合参数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山杏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趋势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月份间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各时间段的测定值明显高于18:00时的测定值;4个山杏新品种7月的Pn值变化曲线均为明显的双峰曲线,说明均存在"光午休"现象,4个品种的Pn月均值均高于CK,表明其均有较强的光合生产潜力,其中‘山杏1号’、‘山杏2号’不同月份的Pn月均值均较稳定;不同品种的Tr与Pn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6月总体均呈"升—降"的变化趋势,7月总体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且6月明显高于7月;4个新品种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趋势,6月均呈双峰曲线,7月均呈"W"曲线,7月明显高于6月,且4个新品种WUE的变化较CK表现得更稳定,说明其均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甜丰’、‘山杏3号’的耐旱性均较强;不同品种光能利用效率(RUE)的月均值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甜丰’的光能利用效率较其他品种高。  相似文献   

12.
在龙江县、富裕县、讷河市等地,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进和当地选育的杨树品种(品系)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和测定,利用造林综合评价技术,筛选出适合齐齐哈尔地区生长的中短轮伐期杨树纤维用材林良种青山杨(Populus pseudo-cathayana×P.deltoides)、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和黑青杨(Populus eu-ramericana‘N3016’×P.ussuriensis)等,综合评价指数在2.75~3.00之间,为Ⅰ级,这些品种速生、材性好、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综合指标均好于对照品种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梨树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对晚霜抗性差异的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对晚霜抗性有显著差异,老树抗性强于幼树,无防护林果园不同高度的树冠受冻率差异显著,有防护林果园不同高度的树冠受冻率差异不显著,采用立木式和棚架式2种栽培方式的梨树受冻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棚栽台湾青枣品种抗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台湾青枣各品种在北京地区进行大棚栽植的的抗冷性,本研究对引种到北京地区的11个台湾青枣品种进行了连续6个月的生理指标测定,其中包括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片电导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台湾青枣在北京地区进行设施栽培能够正常越冬,综合5个生理指标,9号的抗冷性在11个品种中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为给春季核桃种质抗寒性的鉴定及核桃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甘肃省成县栽培的普通核桃(香玲、中林1号、辽核4号、陇南755、陇南15、强特勒、土莱尔、清香)、美国黑核桃及美国长山核桃等核桃种质展叶期的叶片为材料,将其叶片分别置于4、0、-4、-6、-8℃的低温冷藏柜中进行胁迫处理,以大田自然生长的叶片为对照,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LT5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核桃种质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核桃种质的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与核桃种质的抗寒性却均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核桃种质抗寒性影响最大的指标是相对电导率,其次分别是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最小;根据综合抗寒指标排序,供试核桃种质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美国长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强特勒>辽核4号>清香>陇南755>土莱尔>中林1号>陇南15>香玲,这与其半致死温度(LT50)的高低顺序基本一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核桃种质可聚为3类:美国长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强特勒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强的种质;辽核4号、陇南755、土莱尔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较强的种质;中林1号、清香、陇南15、香玲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较差的种质。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丰富和创新成县核桃育种材料,改良现有核桃品质,以当地品种陇南15为母本,陇南755、香玲、薄丰、辽核2号、辽核3号等品种为父本,开展核桃杂交育种试验,对F1代的开花与结果习性、果实表型性状等指标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同时对不同核桃杂交种F1代果实性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早实性和雄先型的核桃为父本与陇南15杂交,可以获得结实期提前和雌花开花期推迟的杂交种;不同杂交组合,所得杂种后代果实表型性状差异显著(P<0.05),各杂种果实果壳表面特征整体表现较好;不同杂交组合所得杂种F1代果实性状存在多样性,变异最大的是果壳厚度,其次是出仁率和单果重,果实大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12个桃品种的花芽休眠需冷量和开花需热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浙西南地区研究12个桃品种花芽休眠需冷量和开花需热量生态指标.犹他模型测定结果显示:12个桃品种中,花芽休眠需冷量低的品种为春蜜、超红、中油11号、中油7号、中油4号,约为550~650 cu;其次是丽油5号、仓方早生、燕红、丽油3号、早凤凰,约为650~ 800 cu;需冷量高的品种为新川中岛和赤月,约为900~ 950cu.同一地区不同品种需热量差异较大,同一品种年际间差异相对较小.以生长度天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开花需热量低的品种为赤月和丽油3号,大约400 ~ 500 d·℃;其次是新川中岛,大约500~600 d·℃;春蜜、丽油5号、早凤凰、中油4号、中油7号、仓方早生和燕红大约600 ~ 700 d·℃;需热量较高的是中油11号和超红,约为700~800 d·℃.12个桃品种花芽休眠需冷量与开花需热量之间呈乘幂函数曲线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美国山核桃无性系叶绿素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2个不同品种美国山核桃无性系嫁接苗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 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 II潜在活性(Fv/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光合量子产额(Y ield)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未达显著差异.初步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无性系嫁接苗中的所有西部品种和国内优系金华1号具有较好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19.
用4个转基因杨树品种和6个非转基因杨树品种室内喂饲美国白蛾幼虫,观察不同杨树品种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幼虫的体重、发育历期、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以及存活率与所取食的杨树品种有明显的相关性。与CK相比,美洲黑杨T66、欧美杨L102、美洲黑杨323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转基因杨Pb11、Pb12、Pb17、Pb29和欧关杨W141、美洲黑杨中荷1号、美洲黑杨L35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