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在不同间作模式下的产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鲜食玉米品种和1个鲜食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4种不同的间作模式试验,结果表明,3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和6行大豆间作4行玉米表现最好,甜玉米区的土地当量比达113~115,糯玉米区的土地当量比为101~102,能够比单作种植获得更好的单位土地面积收益,这2种作物适合在浙中地区间作种植时选用。  相似文献   

2.
杭州萧山河庄新创村经济合作社种养总规模1979亩,主要生产的农产品种类有鲜食玉米、鲜食大豆、萝卜、胡瓜等。2010年,合作社承担了萧山区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小拱棚鲜食玉米—鲜食玉米—萝卜种植新模式示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1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 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遴选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气候条件下,夏播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在双穗率、空秆率等植株性状及千粒鲜重、出籽率、结实率等产量性状上差异明显,其中晶白甜糯、虞珑糯1612、苏玉糯5号、苏科糯1801、苏科糯1901等5个品种结实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能力;苏甜糯818、斯达糯41、扬甜糯104结实率较低,表现出较低的耐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8,(5):37-39
为筛选出适宜铜仁市鲜食玉米套种鲜食大豆的品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从辽宁开原市引进5个鲜食大豆品种(鲜豆3号、鲜豆5号、高杆青1号、大粒王6号和兰宝石),以中黄76(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为鲜食大豆对照品种,在铜仁科学院院坝黄基地进行了鲜食玉米(花糯518)套种鲜食大豆试验。结果表明:5个引进鲜食大豆品种均表现较好,鲜食玉米套种鲜食大豆模式可实现亩产值6 700元左右,其中大粒王6号和高杆青1号可在铜仁市低海拔地区试种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赤小豆"1年3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发现,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模式的种植方法简单,且操作易行,产投比约为185.6%,产值、经济效益分别为1年3熟模式的2.09,1.83倍,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此外,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复种指数达350%,l年种植1熟蚕豆和2熟大豆可使生物固氮量增加350-450kg/hm~2,折合尿素可达700 kg/hm~2以上,其生态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总结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十大豆-秋玉米/秋大豆"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明确与成都平原地区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田间配置方式。【方法】采用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设置3个带宽,分别为200 cm(A_1)、220 cm(A_2)、240 cm(A_3)和两个玉豆行比2∶2(B1)、2∶3(B2),2个鲜食玉米和鲜食大豆单作对照处理,共8个处理,研究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系统中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群体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随带宽和玉豆行比增加,鲜食玉米叶面积指数逐渐降低,光合产物的合成受到抑制,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茎秆转运率和贡献率亦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从而导致鲜食玉米产量降低,A_1处理玉米产量较A_2和A_3处理高16.97%和53.11%,B_1处理下产量较B2高10.72%。而鲜食大豆表现则相反,A_3处理大豆产量较A_1和A_2处理高31.10%和13.67%,B_2处理下产量较B_1高12.73%,协调两作物的群体产量在A_1B_1处理下最高,达15 482.74 kg/hm~2。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群体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最大值出现在A_1B_2处理为1.31,且最大经济效益也出现在A_1B_2处理。【结论】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带宽为200 cm,玉豆行比为2∶3的田间配置下有利于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系统中两作物产量潜力的发挥和群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鲜食蚕豆/鲜食春玉米、鲜食秋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如东县加强了以玉米为主体的间、套作多熟制种植模式地研究与推广,其中"鲜食蚕豆/鲜食春玉米—鲜食秋玉米"高效种植模式增收效益明显,笔者对该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地区大豆种植管理粗放,大豆产量低。鲜食大豆市场需求巨大,种植效益可观。高效的栽培技术是发展鲜食大豆产业的基础保障。文中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几方面总结介绍了鲜食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岳西县鲜食型甜糯玉米产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岳西县种植鲜食型甜糯玉米,较种植普通玉米、大豆、红豆、绿豆等作物增效显著,成为山区农民增收新亮点:岳西县发展鲜食型甜糯玉米生产还能科技避灾保收,效益显著。、岳西县有发展空间,有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1.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全年双季间作栽培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土地资源,而且达到种地养地相结合。介绍了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双季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施基肥起畦、品种选择、适期早播、及时间定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一年四熟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小豆”一年三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发现“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模式种植方法简单、操作易行,复种指数达300%,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分析了“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种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介绍了该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鲜食玉米秋播也成为重要的种植模式之一。秋播鲜食玉米主要供应冬季市场,延长上市期,价格高,不影响后茬种植。为更好的合理利用山地,增加山区农民种植收入,经多年试验和推广实践总结出一套秋播鲜食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为鲜食甜、糯玉米秋播种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鲜食玉米秋播也成为重要的种植模式之一。秋播鲜食玉米主要供应冬季市场,延长上市期,价格高,不影响后茬种植。为更好的合理利用山地,增加山区农民种植收入,经多年试验和推广实践总结出一套秋播鲜食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为鲜食甜、糯玉米秋播种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我镇主要的旱粮作物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着效益农业的发展,大豆种植逐渐步向鲜食型,种植鲜食大豆具有田间生育期短、操作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深受农户的喜爱。我镇种植鲜食大豆历史悠久,品种以矮脚毛豆为主。近年来由于主栽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为增加鲜食大豆的花色品种,筛选出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16.
蔡辉 《河南农业》2022,(11):23-24
鲜食玉米高性能、高效栽培技术,是对鲜食玉米种植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前处理、播种方式和植株密度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完整分析.为提高玉米种植效率和产量提供参考资料,如玉米种植防病、及时收割和储藏.  相似文献   

17.
鲜食大豆是我国南方城乡人民喜食的豆科作物.长期以来,我国鲜食大豆较多使用传统的油用加工品种,很少地区使用产量较低的鲜食品种,难以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进入国内外大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鲜食大豆专用品种,由于鲜食大豆食味鲜美、营养丰富、品质酥软、甜香、煮食方便,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随着浙江省效益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鲜食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豆效益明显.随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近几年来国外市场大量从我国沿海地区进口鲜食速冻大豆,在浙江省速冻大豆已成为出口农产品的拳头产品,年种植面积在3万hm2以上.为能够提高农户的种豆效益,种好鲜食大豆,现将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鲜食蚕豆-鲜食大豆-秋豌豆高效种植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鲜食蚕豆-鲜食大豆-秋豌豆高效种植模式要求,从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生产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档案等方面,制订高效种植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经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杭州市萧山区靖江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探索高效种植模式,近年来推广示范甘蓝(包心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一年三熟粮经轮作高效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还显著增加了种植大户收入。全年三季每亩总产值11 650元,减去总成本5 000元,净利6650元。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鲜食大豆近年来得到欧美市场的认可和支持,成为我国大豆产业重要黑马。文章以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鲜食大豆的科学栽培进行多角度、多内容、多路径的分析和探索,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鲜食大豆栽培种植领域的科研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和发展建议,助力相关从业人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