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铃薯黑胫病在各马铃薯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率一般为2%~50%严重的可达40%~50%。在田间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还可在温度高的薯窖内引起严重烂薯。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黑胫病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马铃薯产区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植株发病率轻者2%~5%,严重可达40%~50%,在田间经常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贮藏时若窖温偏高则易引起烂薯。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黑胫病是危害马铃薯的一种主要病害,在各马铃薯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率一般为2%~5%,严重的可达40%~50%。在马铃薯的生长期间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和块茎。在田间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还可在温度高的薯窖内引起严重烂薯。  相似文献   

4.
环腐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在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都能发生。播种后发病造成种薯和芽苗腐烂,使田间缺苗断垄。成株期发病使病株萎蔫死亡或矮小黄花,产量大减。在贮藏期块茎仍继续腐烂,严重时甚至造成烂窖。当前部分产区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5.
晚疫病是马铃薯最重要的病害,分布广泛,高湿、高雨、冷凉的地方发病特别严重,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40%~80%,流行年份全田毁灭。被晚疫病侵染的块茎,除在田间腐烂外,窖藏中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严重造成毁窖。用病薯做种薯,幼芽、幼苗腐烂致死造成缺苗断垄。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在气温回升较快时,拱棚放风降温不及时,小拱棚马铃薯就很容易发生黑胫病。马铃薯黑胫病一旦发病会在田间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若在储藏期发病还可在薯窖内引起严重烂薯。  相似文献   

7.
贵州中药材半夏块茎腐烂病田间发生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贵州中药材半夏块茎腐烂病的田间消长动态,为其防治提供参考,在大方县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半夏GAP示范基地,采用不同级别种茎播种处理,定时、定点作病情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半夏块茎腐烂发生从播种开始持续整个生长期,以4~5月为重;种茎质量是影响田间半夏块茎腐烂病发生轻重的主因子,2和3级种的块茎腐烂病发生率低,1和4级种的发生率高。结论:在生产中应注意加强种茎贮藏期的管理,选用2和3级种的优良种茎进行繁殖可有效防治半夏块茎腐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山药根腐线虫病的病原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间调查,形态鉴定和人工接种试验证明我国一种由咖啡短体线虫引起的中药材料新病害-山药根腐线虫病。该病在江苏沛县县普遍发生,侵染山药的根系和块茎,田间发病率为30%-100%,产量损失高达30%-50%。本文还对该病的症状和病原形态进行了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改善种茎留贮方式来提高半夏的抗(耐)病性能,为半夏块茎腐烂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产地观察与腐烂种茎的生长性培养,对田间留种区半夏块茎腐烂病发生动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种茎留贮方式对块茎腐烂病发生的影响很大,具体表现为,上年生产不采挖,第2年播种季节再采挖,留贮地里的种茎会出现大量腐烂;上年生产不采收,第2年让其保留于原地土壤中继续生长,地里种茎腐烂率可超过50%,损失严重;种茎留贮于原地土壤中越冬,腐烂病发生会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种茎生产最适采收期为10月中旬-下旬;种茎贮藏期若保管不要易出现腐烂.[结论]及时采收和防受“沤”腐烂是种茎留贮期管理的关照,也是提高半夏抗(耐)病性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1、黑胫病马铃薯植株的黑胫病和块茎的软腐病是分布很广的病害,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尤为有害。症状:当湿度过大时,黑胫病可以在植株任何发育阶段发生。黑色粘性病斑最通常是从发软的、腐烂的母薯沿茎杆向上扩展。新的薯块有时在顶部末端腐烂。幼小植株通常矮化和直立。可能出现叶片变黄和小叶向上卷曲,通常紧接着就是枯萎和死亡。当块茎表面潮湿时,软腐细菌可能感染皮孔,引起环形凹陷区,在茎运输和贮存时,腐烂可能迅速从这里传播开来。在田间或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可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病害,重度发生会造成田间茎叶连片出现枯斑或枯死,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的块茎腐烂。目前药剂防治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方法。本试验比较研究四种不同药剂对乐都区马铃薯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程度及产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疫病有早疫病和晚疫病两种,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且传播极快.该病除造成块茎腐烂外,还可引起植株干枯、萎蔫,块茎腐烂,对马铃薯危害极大.该病一旦发生,很难治理目前主要采用预防措施.现将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温州瑞安的温郁金基地中发生了一种严重的枯萎病害--温郁金枯萎病。该病害引起温郁金叶片枯黄,植株大量枯死,块茎腐烂,造成约20%~50% 的产量损失,严重的致使温郁金整株死亡。经研究发现,该病害是由茄科劳尔氏菌侵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正> 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川产主要药材品种之一。块茎供药用,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产于四川省都江堰、崇州、彭州、新都等地。明代已大最种植。栽培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2000余公顷。川芎块茎腐烂病俗称“水冬瓜”,引起块茎腐烂和死苗,发病率高,是产地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病害症状。川芎块茎腐烂病在川芎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以苗期最重。病害从8月中、下旬播种后开始发生,9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为发病盛期。出苗前表现为苓种腐烂;出苗后,发病初期心叶发黄,地下块茎(早期为苓种)内部局部变为褐色,  相似文献   

15.
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晚的一种,一般从莲作期到包心期开始发病,无论在田间、窖内都可受害。在田间,可造成大白菜成片无收;在窖内,可引起全窖腐烂,损失极大。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晚的一种,一般从莲作期到包心期开始发病,无论在田间、窖内都可受害.在田间,可造成大白菜成片无收;在窖内,可引起全窖腐烂,损失极大.  相似文献   

17.
一、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是是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马铃薯黑胫病是危害马铃薯的一种重要病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和块茎,在田间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该种病害的特点是发病早,发病快,死亡率高,防治困难。1、症状该病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植株茎基  相似文献   

18.
正一、病害对天麻产量影响较大的病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受到有害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病原性病害;另一类是生理性的块茎腐烂病。1.块茎软腐烂病的防治。(1)病状:发生软腐烂病的块茎,皮部萎黄、中心组织腐烂,掰开茎,内部变成异臭稀浆状,有的组织内部充满黄白色或棕红色的蜜环菌菌丝,严重时整窖腐烂。(2)发生原因:栽培场地选择不当,采用碱性土壤栽培导致。长期处于高温环境,种麻在贮运过程中受阳光直射,或在27℃以上的环境下时  相似文献   

19.
1993~1996年进行了陕西省关中大蒜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共发现14种病害。叶部病害以匐柄霉叶枯病和锈病分布广泛而严重,前者能引起复杂的症状,造成毁灭性损失,芽枝霉叶斑病、紫斑病、灰霉病仅局部地块有发生。蒜薹白斑腐烂病是首次报道的病害,贮藏蒜薹损失率高达50%~60%.蒜薹的灰霉腐烂也较普遍。田间危害鳞茎和根部的病害有白腐病和软腐病,贮蒜病害有曲霉病、黑斑病、灰霉病、红腐病和青霉病等。此外,大蒜花叶病毒和大蒜潜隐病毒发生普遍而严重,另有一种病原未明的黄(红)叶病,仅局部发生。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由链格孢属茄链格孢引起,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3~4mm。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植株成片枯黄。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该病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为害有的地区不亚于晚疫病。而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它蔓延快,多发生在开花后,故称"晚疫病"防治方法为利用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