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立祥  邱冠男  吴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24-15826
[目的]研究控失肥在棉区的施用技术,验证控失肥的“控失”效果及其经济效益。[方法]以当地主要推广的抗虫棉品种为供试作物,通过在安徽省沿江棉田进行施肥试验研究了控失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棉花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与一次基施全部控失肥相比,将控失肥分3次施用使棉花产量增加了240kg/hm2,棉农的净收入增加了156元/hm2;将控失肥基施,后期追施速效化肥使棉花产量增加了7.04%,棉农的净收入增加了833.4元/hm2。施用减氮2(1%的控失肥的棉花的现蕾期提前了6d,开花期提前了7d,吐絮期提前了8d,生育期短了8d。与施用普通氮肥的棉花相比,施用控失氮肥的棉花的秋桃增加幅度为22.29%~36.31%,皮棉产量增加了27.78%。[结论]该研究为在安徽沿江棉区推广应用控失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控失肥一次基施区的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好,后期健壮不早衰,比分次施用等养分普通肥区增加产量,增产幅度在4.14%-45.6%。相对普通复合肥区,施用控失肥区可以降低人工成本1/3以上,籽棉生产成本每kg减少0.0735元,试验净收入增加幅度在38.8-347.33元,示范净收入增加141.4元左右,增加了棉花种植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简要分析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生产方式的现状和现有种植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棉花育种的方向,指出要培育三系雄性不育杂种,尽快开展株型育种和高光效育种,培育高光效株型品种,为实现棉花生产机械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安徽沿江棉区棉花区域大配方效果验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项研究以安徽省沿江棉区的棉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研究区域大配方、小调整和缓释配方的应用效果,为棉花简化、节本、高效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从产量上来比较,望江县以大配方处理最优,略优于小调整,东至县则以小调整优于大配方;从效益上分析,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处理最高,小调整次之,随后是大配方处理。因此,大配方小调整更高产,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更高效。  相似文献   

5.
范正旺 《农业科技通讯》2011,(12):146-147,164
简要分析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生产方式的现状和现有种植品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棉花育种的方向。指出要培育三系雄性不育杂种,尽快开展株型育种和高光效育种,培育高光效株型品种,为棉花生产机械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沿江棉区棉田高效套种模式,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提高棉田产出效益,进行3个早熟甜瓜品种与棉花套种的大田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的棉田套种甜瓜品种。结果表明,日本甜宝、贝香甜2个品种与棉花套种,市场销路好,综合效益高,纯收益分别为16 950、16 800元/hm~2,高于单植棉的6 465元/hm~2,值得在当地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内质微网控失型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进行多点对比试验,以提高棉田肥料的利用率。结果表明:内质微网控失型复合肥具有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且棉株前期不旺长,后期不早衰。  相似文献   

8.
在棉花上开展新型控失肥的肥效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分次施肥较一次施肥棉花产量有所增加,其中控失化肥(352kg/667m^2)较等养分的普通复合肥(338kg/667m^2)和习惯施肥(316kg/667m^2)分别增产4.1%和11.4%;控失化肥一次性基施(336kg/667m^2)产量较等养分的普通复合肥相当,较习惯施肥增产6.3%。大田示范的趋势基本一致;用肥、用工和产值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显示,使用控失化肥较普通化肥经济效益有所增加。本试验为“控失肥”在沿江棉区棉花的应用和推广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控失性复合肥料是由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制的一种新型缓释肥料,它是在普通复合肥料配方中添加控制主要养分损失的控失剂而生产的,能减少肥料施用后挥发、径流和淋溶等损失,从而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验证小麦施用控失性复合肥料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笔者开展了2个田间肥效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为控制肥料养分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削减巢湖面源污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实验室经过7年的攻关发明了一种基于天然和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化肥控失剂,并利用此创新型成果研制出控失型复合肥料。此新型肥料也是巢湖富营养化治理领域的一大创新。为促进"控失型复合肥料生产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应用,加强巢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本着强强联合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掌握安徽沿江地区华阳河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引进的不同叶面肥在小麦不同时期喷施的效果,鉴定不同叶面肥对小麦生长及主要性状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同时鉴定不同叶面肥在安徽沿江地区小麦生产的利用价值,以5种叶面肥为试材,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喷施,测定小麦产量、有效穗数、单穗粒数、单粒质量等。结果表明:叶面肥“新美洲星”和“津平1号”在安徽沿江地区小麦上喷施效果明显,能增加小麦单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且增产幅度较大,适宜在安徽沿江地区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将农作物的秸秆纤维化后配合一定比例化学肥料和微生物菌剂充分搅拌混合而成称为秸混肥。 将秸混肥用作麦田基肥,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置用量(1500kg/hm2,1920kg/hm2)对比和施用时期(耕前,耕后)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用秸混肥作基肥处理对麦种的发芽没有影响,其全生育期比无机复合肥料作基肥长3.0d,表现单位面积有效穗增多;秸混肥在安徽沿江麦区作基肥宜在耕后施用,使秸混肥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施用量宜采用1920kg/hm2并适当增加用量;指出用秸混肥作冬小麦基肥时,宜适当提早追肥时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研究秸混肥在安徽沿江麦区作基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秸混肥作基肥对小麦发芽无明显影响,全生育期较无机复合肥料对照适当延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多;秸混肥在安徽沿江麦区作基肥宜在耕后施用,使秸混肥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施用量可采用1 920 kg/hm2;秸混肥作冬小麦基肥时,宜适当提早追肥时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13年池州市贵池区沿江丘陵晚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理论。三元二次方程得出最佳施肥量为纯N9.56kg/667m2、P2O52.67kg/667m2、K2O 13.87kg/667m2。一元二次方程最佳施肥量为纯N10.42kg/667m2、P2O5 3.44kg/667m2、K2O 10.14kg/667m2。建议用纯N10kg/667m2、P2O5 3kg/667m2、K2O12kg/667m2。  相似文献   

15.
近日,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4号公告,公布了由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共同起草编制的安徽省《控失性复混(合)肥料》地方标准通过评审,并将于6月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综合各项指标,评价施肥效益,得出控失型复合肥在棉花上使用可以省时省力,且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2012年客户培训会暨玉米新品种观摩会在河南省济源市举行。作为一家种子生产、科研、销售一体化的经营企业,安徽隆平高科在此次会议中特地邀请了来自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记者在会议上获悉,这两家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推广"良种+良肥+良法"生产模式。今年,在玉米的种植上,安徽隆平高科主推隆平206品种,同时配套施用由安徽红四方提供的"和加欢"控失肥,再加上"种肥同播"技术,为我国的玉米高产再添力量。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11,(8)
最近,由北京农业大学、山东省垦利县农业局共同承担的“东土稻皇”品种水稻实验项目,在山东省垦利县获得成功。2011年,垦利县种植该品种水稻面积将扩大到500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据了解,“东土稻皇”以东北五常香米为原种,采用非转基因CEB生物技术种植,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和化肥,  相似文献   

19.
黄才文1984年大学毕业,原来学的是化工专业,2000年前一直在合肥四方磷复肥公司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2010年随合肥四方磷复肥公司进入中盐安徽红四方。转行从事销售工作10多年的黄才文目前是红四方农化五公司副经理,主要负责五公司新产品销售工作,同时还兼着漯河、许昌、平顶山大区经理。这三个地区正处于中原腹地,肩负着开拓新产品市场、布局中原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杂交油菜"秦油2号"1985年就引入我省.先后四年由北向南试验示范近10万亩,平均亩产149.1公斤,比常规甘蓝型品种平均增产41.3%.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性状优良、对肥料利用率高、增产潜力大等优点.计划用三年时间,利用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推广杂交油菜.预计可增产菜籽2.2~2.4亿公斤,增值3.52~3.84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