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歌赋给人的感受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景色上追求的多是综合性、多感官的体验。本文通过结合中国传统诗词歌赋对中国古典园林具体节点景观进行多感官体验的分析,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多感官体验的共通之处,站在多感官体验景观的角度上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并对当代景观设计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感官公园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加剧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城市绿地建设对人的关注重心也转向"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具有特殊功能的绿地景观不仅反映了对人的关怀,同时更是景观发挥其综合效益的关键.通过国外城市感官公园建设案例分析,研究如何充分调动各种能力人群的各类感觉器官,聆听、触摸和感受环境,探讨营造都市舒适康复场所的设计方法,以期对我国开展此方面的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景观体验有了更高的追求,以视觉体验为主的传统景观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人们愈加向往多感官体验的空间环境。五感景观营建不仅符合景观设计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能够满足公众对多感官体验的需求,对城市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五感及五感景观的概念、五感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详细阐述国内外五感景观研究现状,分析五感景观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多感官景观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充分根据人的视觉感官,以营造以人为本的舒适景观环境为设计的出发点,阐明了出色地发挥植物视觉特性,注重利用园林植物材料观赏特性中与人直观感受最相关的体量、质感、色彩等特性对营造不同园林景观空间的作用。文章提出了利用植物来组织空间构成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影响植物视觉特性的多种因素,从最直接的人的感受出发,了解植物对人视觉心理的影响,通过植物合理地配植,营造出最具动态艺术的园林景观空间,带给人们更丰富的园林空间感受,使人们在拥挤、枯燥的城市空间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享受到"回归自然"的心情,为城市营造一个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在体验经济时代下,人们希望在消费过程中找到一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商业景观环境设计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设计手法激起消费者的兴趣,为人们提供过程的体验和心灵的触动。笔者从体验经济角度出发,分析体验经济的内涵和特点,提出创造消费体验的景观设计手法,并以深圳欢乐海岸商业景观设计为例,从总体规划、主题设计、分区设计和景观设计要素等角度探讨新时期的商业景观环境设计,以满足消费者的感官性和娱乐性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唐山南湖公园的五感景观以更好的服务游人,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采用实地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从植物、水体、园路、广场等公园构成元素方面对唐山南湖公园的五感景观现状进行了满意度问卷调查,发现其存在视觉景观和听觉景观丰富、嗅觉景观和触觉景观稀少、味觉景观难以体现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游人的感官需求;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提出加强植物、水体等自然元素的营造,弱化人为因素影响的观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满足游人全方位的感官需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苔藓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在园林中的应用较少。唐诗中的苔藓植物景观意境和配置方式对现代园林中苔藓植物景观的营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与苔藓植物有关的400首唐诗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包括积极、中性、消极的3种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类型,并分析情境感受对意境产生的影响,然后对苔藓植物与建筑、其他植物、山石等6种景观配置及其与意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情境感受和景观元素意象的组合有利于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的生成和感知;苔藓植物和具有不同物性特点及隐喻特点的景观元素配置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意境氛围。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沉浸式体验景观作为一种新型的景观体验,为观众创造了精彩的感官体验。作为技术发展的产物,沉浸式体验景观依托网络技术和现代虚拟技术,结合已有的景观设计手法和创新性的审美理念,从美学角度出发,依托各种艺术元素为观众带来了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和感官体验。其将先进的技术和艺术创作紧密结合,寻找到了两者之间奇妙的平衡点,并不断对景观的细节进行改进和完善,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艺术冲击。以著名的新媒体艺术工作室Moment Factory新疆赛里木湖乳海项目为例,以其唯美新奇的交互式创意空间设计实例为案例,对沉浸式体验景观的设计原则、设计内涵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沉浸式体验景观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大学工学部主教广场及其周边环境的调查问卷为实际依据,以环境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问卷中使用者对环境的心理感受,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讨论了景观要素需求度与使用者心理感受之间的联系,并分析了景观要素对使用者心理感受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建设蓬勃兴起的现代社会,创造出满足现代城市景观建设需求的建筑屋面形式,对整体城市景观的构建尤为重要。从物质景观塑造、景观感受和俯视下的建筑屋面这3个方向,对城市景观中的建筑屋面设计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森林的景观色彩能够扩大审美视野,提高审美情趣,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审美和游憩需求。色彩要素是影响人体感官的第一要素,能够充分展示森林景观的视觉美,因而在现代森林景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森林景观色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未来森林景观色彩研究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森林景观色彩规划、经营管理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建设蓬勃兴起的现代社会,创造出满足现代城市景观建设需求的建筑屋面形式,对整体城市景观的构建尤为重要.从物质景观塑造、景观感受和俯视下的建筑屋面这3个方向,对城市景观中的建筑屋面设计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森林景观色彩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森林景观中,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森林景观的美主要是以视觉美的形式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色彩规划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文中在对国内外森林景观色彩研究现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森林景观色彩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景观植物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重论述了景观植物识别的重要性以及景观植物识别对其配置设计的制约及促进作用。对如何进行景观植物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探讨性论证。引导和要求学生在识别植物时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诸多感官方面入手,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加深对植物的识别记忆。得出有利于景观植物识别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景观植物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重论述了景观植物识别的重要性以及景观植物识别对其配置设计的制约及促进作用.对如何进行景观植物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探讨性论证.引导和要求学生在识别植物时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诸多感官方面入手,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加深对植物的识别记忆.得出有利于景观植物识别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戴娜 《林业建设》2014,(6):41-44
景观序列将各个景观节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园林景观的景观空间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不同的景观序列的展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景观秩序、不同的景观节奏、不同的景观韵律,使游人产生不同的视觉及心理感受。本文以景观序列的展开方式、景观序列的空间秩序、景观的时空序列变化、景观节点的构建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园林绿化设计中景观序列的展开与景观节点的构建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破损山体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了空间景观和区域整体形象,也给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修复破损山体,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和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提升景观层次,增强感官效果,对消除安全隐患、维护当地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问卷的形式对陵园内不同的游客进行了访问调查,研究了来访游客对该公园植物景观的喜好程度及景观空间的感受情况。对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施洋烈士陵园植被景观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紫金山早春野生花卉进行了踏查与归类,收集了早春野生花卉的信息资料,通过颜色进行了分类,从直观上的感官认识中归纳了早春野生花卉的生长习性和景观特色,分析了目前早春野生花卉在南京城市景观中的可行应用方式,为进一步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认知和感受,强调了道路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道路景观体系中的景观构成及绿地类型分类,并进一步探究了道路园林景观对于城市的生态意义、景观意义和文化意义。通过对新疆地区部分主要城市的道路景观现状分析和调研,指出了疆内道路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倡导道路景观的人性化、生态化、乡土化设计理念,并依据调研考察资料对疆内道路景观今后的设计、提升提出了可行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