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1 ~2012年,依照大熊猫的特殊习性和能力设计训练项目,采取食物鼓励的正强化训练方法,配以口令和手势等指令持续对广州动物园保育的2只圈养大熊猫进行医疗管理训练,相继完成了站、坐、趴、卧等基础动作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串笼、体尺体重测量、体温测量、肌肉注射、腕部采血、口腔及牙齿检查等训练项目.大熊猫的医疗管理训练的实施,减少了日常管理中动物对环境改变和人类干扰的应激反应,增加了人与动物的安全;以往需要麻醉动物才能进行的肌肉注射、采血、口腔及牙齿检查、体温测量等操作,现在可以引导动物在放松状态下主动完成,避免了麻醉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圈养野生动物医疗行为训练不同驯兽表演,是提高动物福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幼年大熊猫腹泻后继发霉菌感染,认为发病是因为服用抗生素和饲料不合理,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经对症治疗和调整饲料组成后痊愈. 相似文献
4.
野外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一只野外放归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其圈养双胞胎兄弟的肠道菌群进行了比较。从放归大熊猫粪便中分离出17种肠道菌,优势菌群为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与圈养大熊猫相比,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中优势菌群的种类未发生改变,但是肠球菌数量增加,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减少。研究发现放归大熊猫肠道菌群中的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有较大波动,乳杆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波动不大;而圈养大熊猫三种优势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波动都不大。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老年大熊猫的数量随着圈养时间的推移在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老年大熊猫饲养管理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因此,研究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以及探寻老年大熊猫医疗保健方法,对于提高老年大熊猫的福利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进行总结,阐述老年大熊猫的日常管理、医疗保健等饲养管理要点,通过个性化的饲料与饲喂方法,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定期修剪趾甲,防暑防寒,适当活动,避免应激等措施,提高了老年大熊猫的生活质量和体质,对保持大熊猫种群整体的健康水平极其重要,为逐步开展大熊猫养老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放归计划框架与操作程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IUCN/RSG关于物种放归的标准,借鉴麋鹿、普氏野马和扬子鳄等物种放归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大熊猫放归的基本内容和程序,即:足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适宜栖息地的选择;充足的释放动物种源;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有效的工作小组的分析和综合,从潜在的栖息地的评估和选择,到小规模的释放试验性项目,长期监测,发展到正式放归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9月,我们对卧龙自然保护区核桃坪基地野化培训大熊猫个体"祥祥"的夜宿地组成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471组夜宿地数据所涉及的7种结构因子(廊道、竹林、余竹堆、岩石、乔木、倒木、灌草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熊猫"祥祥"的夜宿地结构中,"廊道"、"竹林"和"乔木"是最主要的3个因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表明,在对地势的选择中,"祥祥"偏爱坡度5°~30°的缓坡竹林(P〈0.01);环境温度增加是造成"祥祥"选择在树上休息的主要原因(P〈0.05);在拐棍竹发笋期,随着活动的增加,夜宿地数量明显增多(P〈0.01)。观察结果反映出"祥祥"对自然环境的主动适应,对夜宿地的分析研究结果对今后的野化培训选址和培训方式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四川北部的岷山山系是中国野生大熊猫最主要的活动区域。调查表明,四川岷山山系12个县市有森林面积21659.6km^2,其中集体林面积10500km^2;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851824.0hm^2,建有22个保护区,共有528888hm^2的大熊猫栖息地和400只野生大熊猫在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保护;集体林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达190064.6hm^2,占大熊猫栖息地的22.3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了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难度。本文提出了要尽快制定《大熊猫保护法》;协调好跨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置换、赎买、移民搬迁等方式,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要落实相关政策,实施生态补偿;要发动社会力量采取建立保护小区、协议保护等参与大熊猫的保护;林下开发利用要避开大熊猫发情和孕育期,达到既有效保护大熊猫,又使林农生产生活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正交试验对大熊猫犬瘟热病毒(CDV-PA-1421株)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关键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大熊猫犬瘟热病毒悬浮培养最佳组合条件为:Vero细胞长成单层后,接种到生物反应器,细胞接种浓度为0.2×106/mL~0.4×106/mL,微载体浓度为8.0 g/L,加入MSVP培养基至工作体积。按0.01~0.1 感染复数(MOI)接种病毒,在37 ℃ pH7.2条件下培养96~120 h,细胞病变(CPE)达70%~80%时收获病毒上清液,即可获得高滴度病毒液。3批培养结果显示病毒培养工艺稳定,收获液病毒含量均在107.0~107.5 TCID50/0.1mL之间。 相似文献
16.
2003年7月~2004年9月,我们对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阶段的体重、粪便量、采食部位等数据进行了收集,通过消化率估算了采食量,用丢弃竹子重量估算了竹子利用率,并结合采食变化规律分析了"祥祥"的采食策略。结果表明,经过1a多时间的野化培训,"祥祥"的体重从最初的62.2kg增加到68.2kg。但由于对野外环境的不适应和精饲料供给量的减少,体重曾有所下降。相关分析表明,体重与粪便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R=0.186,P〉0.05)。通过方差分析表明,"祥祥"的采食量比放归前期有明显增加(P〈0.01),比同时期的圈养个体采食量也有明显增加(P〈0.01);对竹子不同部位的选择可以明显地分为秆期、叶期和笋期,这与野生大熊猫的采食策略相似。大熊猫"祥祥"初步具备了野外生存的基础,与之相关的饲养管理方式为今后的野化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