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冰 《野生动物》2003,24(1):47-48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位于图们江下游的吉林省珲春市境内,地处中、俄、朝三国的边境。保护区成立于2001年10月22日,总面积为8891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49581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东北虎、远东豹及图们江下游的湿地。由于该区三国间东北虎、远东豹野生种群的迁移与联系,因而对虎豹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动物栖息地利用的时间特征是动物生存策略的重要体现,也一直是生态保护和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研究之一。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作为唯一生存于中国的豹亚种,是华北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探究华北豹栖息地内的活动时间特征对开展华北豹种群及栖息地恢复等保护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红外自动相机监测技术获取华北豹活动的时间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华北豹活动的时间特征进行可视化处理,以揭示华北豹对栖息地利用的时间规律。华北豹的活动时间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周期性利用时间最长为32 d,最短为5 d,随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揭示了华北豹栖息地利用时间尺度上的活动模式,对了解其生境利用和物种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今后华北豹种群恢复工作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目前唯一以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调查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羚牛206~224头,呈片段化分布在6个生境斑块内,以210国道为界,保护区内羚牛的分布格局为西多东少。虽然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但频繁的人为干扰,尤其是保护区内公路、铁路建设和由此导致的生境分割,仍威胁着保护区内羚牛种群的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4.
刘金  刘丙万  马国庆 《野生动物》2007,28(3):52-53,21
东北虎是世界上八个虎亚种中体型最大的。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东北虎的系统地位、生态、行为和生存状况研究很少。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科研人员对东北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除了东北虎的生态、行为、种群和栖息地现状以外,还对东北虎的生理生化指标、疾病和野化野放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实施东北虎的有效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虎(Panthera tigris)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保护伞物种,在维持健康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虎种群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生存对中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具有深远意义。我国现分布有印支虎(P.t.corbetti)、孟加拉虎(P.t.tigris)、华南虎(P.t.amoyensis)和东北虎(P.t.altaica)4个虎亚种,其中最有希望恢复野生种群的就是东北虎。虎的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虎种群数量和分布区的动态变化不清;适宜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退化、扩散通道受阻;缺乏针对虎生态景观系统保护的实施规划及国家财政建设资金的保障;人虎冲突严重;虎生态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薄弱等。鉴于此,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虎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对策。(1)在栖息地景观保护与恢复方面:推进虎保护区网络的建设,增大其栖息地的受保护面积,形成保护区群;同时构建廊道,使保护区群网络化;建立跨国生态廊道,实现景观水平的保护,并且加大虎猎物种群及其栖息地恢复力度。(2)在虎种群保护与恢复方面:启动虎种群专项调查与常态监测;推进虎的野化放归;设立"老虎生态保护特区";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和完善适应新时期新常态的虎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6.
浅谈野生虎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虎在生态系统中处在食物链的顶端,是自然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目前,虎的分布范围及数量已经明显减少,成为最受威胁的大型猫科动物之一。针对虎的这种濒危状况,虎的研究得到了极大关注,尤其是野生虎的生态学研究。本文综述了野生虎生态学的研究,从野生虎生态学的研究历史出发,作者认为野生虎的保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好现有虎栖息地,对现有虎种群实行异质种群管理;建立新的保护区,扩大虎的栖息地;设法扩大虎猎物种群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麋鹿自然保护区技术管理基本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是主要保护对象,应当优先保护。依照技术管理规程,有计划地对麋鹿种群实施有效管理,是建立麋鹿野生种群目的。对麋鹿种群实施有效技术管理,应当联系保护区自身实际,在充分认知资源的基础上,掌握其生物学特性,运用野生动物保护原理,满足麋鹿饮用水、食物2个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认真做好日常巡护和栖息地监测等工作,加强科学研究,积极防治疾病,密切注意种群动态,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与利用之路。  相似文献   

8.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一种大型濒危鸟类,现存数量不足4 000只,分成两个地理隔离的野生种群——大陆种群(2 000只)和岛屿种群(1 900只),生活于亚洲东北部。两个种群的遗传结构没有显著分化,但大陆种群比岛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更高。中国是大陆种群的主要栖息地,目前保护工作依然任务艰巨,对大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深入认识和保护迫在眉睫。本文回顾了过去40年对丹顶鹤实施全面保护以来,在丹顶鹤与其他鹤类的系统演化关系、丹顶鹤岛屿和大陆种群遗传多样性、亲子鉴定与亲族区域地理分布、线粒体基因组及全基因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陆种群内部遗传分化与交流、人工繁殖种群遗传谱系与基因信息库的建设等问题,以及新的基因组学技术在今后丹顶鹤保护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2年12月2至3日,经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提议,WCS中国项目、吉林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林业厅共同主持的“中国野生东北虎种群恢复工程建设进程国际研讨会”在珲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召开。国内外有关东北虎野外种群保护方面的专家和各级专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共33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重点讨论了建议跨省界、国界的东北虎保护区,东北虎栖息地的保护、生态走廊建设以及野生动物的损害补偿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会议决定成立中国野生东北虎保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特产的褐马鸡,目前仅分布于山西省吕梁山系和河北省西北部部分山地。种群数量也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人为干扰而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保护这一珍稀鸟类,国家已列入一类保护动物、并建立了庞泉沟和芦芽山两个自然保护区,还有河北省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也把褐马鸡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绿孔雀曾广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包括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及云南等省区,现仅分布于云南局部地区,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种群逐渐分散、衰退,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野生绿孔雀数量仅剩约235~280只,已被云南省列为极危(CR)物种。绿孔雀数量及分布区急剧缩减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的干扰和猎杀、栖息地侵占,破坏和斑块化等因素。科研人员及保护工作者在保护区的建设、绿孔雀人工繁育等方面保护绿孔雀野生种群,扩大人工种群。目前,涉及绿孔雀保护工作的保护区达十余个,已全面覆盖绿孔雀栖息地。本文概述了绿孔雀的形态、生态习性、繁殖行为、亚种分化及地理分布等生物学特征,分析绿孔雀濒危现状及致危因素,整合目前立法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等保护措施,为将来的保护及科研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成为影响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从采伐、放牧、挖药、公路修建、偷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人为干扰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以期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促进保护区大熊猫与人类和谐发展,更好地保护大熊猫栖息地。  相似文献   

13.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种群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1998年,我们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种群生态生物学习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特别是在1995年10月-1996年6月通过基本路线法对该区内褐马鸡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基本掌握了褐马鸡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分布。提出了今后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在褐马鸡保护方面要防止种群岛屿化现象出现,加强物种交流,建立生物廊道,人为控制天敌数量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重要的鹤类繁殖栖息地和候鸟的停歇地。它目前正面临着威胁。威胁主要来自于当地人为了从沼泽地中把资源弄走去换成钱的做法。乔治·阿其波博士(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WWF为表彰他的自然保护工作,授予他金牌)呼吁要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内妥善安排人类活动与鹤类的保护工作。同时他还希望,爱鸟旅游者能到扎龙去看看鹤类和其它150种鸟类,并对扎龙的保护计划给予财政上的支持。自1981年以来,我就开始在中国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进行鹤类研究。扎龙这块  相似文献   

15.
马来熊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其生物学信息缺乏,也缺乏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对策。本文通过回顾关于马来熊的研究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针对种群分布现状提出科学保护和管理对策。关于马来熊的研究主要见于野生种群现状、野外生态及圈养种群的饲养管理等,其中野外生态主要集中于生境选择利用、家域特征、行为节律、食性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个体生态学或种群生态学规律。针对马来熊的保护和研究现状,应采取加强立法、推行宣教、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建立保护区、缓冲区及森林廊道等以恢复其栖息地等措施来有效保护其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16.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种质基因库。提升此类保护区能力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从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对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建议从提升依法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理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做好本底调查和编制好总体规划、加大对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内部管理及资源监测和评估力度、努力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以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依法依规管护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从而全方位地提升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时坤 《草地学报》2007,15(5):491-499
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以及各种社会变化的影响,内蒙古北部草原传统的游牧方式逐步被定居放牧所取代。这种放牧体系的根本性变化的结果是,定居放牧村落周围的过度放牧现象日趋严重,植被严重毁坏;同时,由于放牧抗性较强的植物的侵入,许多原生植物已经被这些外来种所取代。这种植被退化和环境干扰造成了放牧草原和采草草原鸟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的减少以及群落结构的改变;自然鸟类群落只存在于未被利用的天然草原中,在该地区人口与牲畜数量快速增加的社会背景下,这类草原提供了良好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然而,这些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正随着草原私有化和人类活动区的不断扩大而逐渐消失。论文论述了该地区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以及促进生态旅游建设,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存的必要性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盐城越冬丹顶鹤栖息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士成 《野生动物》2009,30(1):37-39
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项鹤越冬数量已由建区前的230只增加到2000年春的1128只,但近几年分布数量呈下降趋势,2008年1月仅有640只。未来于本区越冬的丹顶鹤种群在核心区的栖息仍然保持稳定及增加趋势,另有部分群体继续向异地迁移的可能。各种类型的工农业开发项目导致栖息地大范围缩小,生境破碎化,是盐城越冬丹顶鹤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该地区滩涂自然规律,在保护区核心区外允许开发的区域规划和实施人工湿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实现栖息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红花尔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黑琴鸡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琴鸡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是其主要栖息地之一,但该区黑琴鸡种群数量统计的资料较少。2007年12月15~26日,在内蒙古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黑琴鸡越冬期种群密度进行了专项集中调查,结果表明:整个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黑琴鸡种群密度为(0.052±0.0188)只/ hm^2。与历史资料对比,该地区黑琴鸡种群密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可能与该地区天然火灾、人类活动日益加剧和偷捕偷猎活动有关。该研究对制定黑琴鸡的保护管理计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河麂(hydropotes inermis),俗称牙獐、獐子,属偶蹄目,为小型鹿科动物。河麂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大陆近水区域,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其栖息地遭到大范围破坏,导致野生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河麂的资源,河麂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苏大丰麂鹿国家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人工养殖扩大河麂基础种群,然后实施有计划地放归大自然的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自1996年以来,我们先后收养哺育了数十只野生幼麂,并闯过了饲养、繁殖和疾病防制关,现对河麂人工养殖的初步探讨和研究报告如下。1河麂的形态及生活习性根据长期观察、统计,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