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孙少山小说中逆造了许多女性形象,一类是道德伦理规范下的女性,另一类道德伦理失范下的女性。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对生命状态的认识和立场,以及对理想人生范式的确认。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乔伊斯与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意识流文学大师的杰出代表,他们成功塑造了莫莉、拉姆齐夫人、达洛维等一系列经典女性形象。然而在表现和刻画女性形象时,二者的小说在语言运用、作家性别、女性意识和小说选材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其中两人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对其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两位作家透过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整个女性群体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边城》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具备了小品文和抒情文的优点,将民俗和自然风情描绘的淋漓尽致,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十分立体和形象的湘西风情,在《边城》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塑造独具特点,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充满生命力。为了更好的了解沈从文的《边城》,也为了深入的剖析小说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特点,本文就对沈从文的《边城》中的人物的形象进行论述。旨在通过本文章的论述,来提高我们对《边城》这部文学小说作品的解读水平,并提升我们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杨彦 《河南农业》2012,(2):62+64
沈从文是中国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清新、朴实、自然.特别是关于湘西乡村风情的小说,以表现人性为中心,传递出作者原始古朴的人生审美理想.对善良淳朴的民风民情等人性美的讴歌、对美的刻意追求和作品中展现出的浪漫色彩是沈从文乡土小说中重点表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论文主要研究沈从文笔下湘西边城的自然与生命、人情与人性的美好。论文认为生命之静美和人性之温柔在《边城》里得到了极致的阐释。《边城》是沈从文的巅峰之作,是一个颂扬爱与美、和谐的故事,虽是悲剧,但作者无意挖掘其悲剧内涵,而是旨在创造出一曲审美理想化的田园牧歌。用诗意横溢的文字为读者勾画出奇妙独特的湘西边城,他将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朴的湘西风情有机的结合,描绘了边城茶峒中的自然美、民俗美和人性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沈从文小说人性描写的认识上,采用一种“关系说”的标准,在“人性在美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美与健全人性的关系中”、“人性在美与合理的关系中”三种关系框架中具体考察沈从文小说的人性描写。沈从文的人性描写是其艺术审美追求特有的表现形式,在探讨人性形式的可能性和生命存在的合理性中,在艺术世界中活现了人类原先拥有现在却正在失落的永恒价值,但在艺术化过程中,题材的社会历史内涵限制了他对人类无法规避的思想与精神课题的艺术表达,对人性的纵向开掘变成了对“湘西人性”的横向铺展,对人性健全合理的理念表达变成了对人性本来不健全的创作对象中美的因素的情感癖好。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沈从文与现代性线性时间观念迥异的时间意识,以及这种时间意识对小说叙事的影响。在“常”与“变”的执着思索中,沈从文超越了现代作家普遍存在的进化论的时间观念,拆解了“新”“旧”之间的对立模式。在普遍“新”胜于“旧”的价值期许和对未来乐观表达的现代叙事中,沈从文小说中的时间诗学构成了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水许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其中的女性要么是软弱可欺,要么淫荡无耻,正面女性人物却带有明显的男畦化色彩,这种女性形象塑造不能认为是作家对女性的淡薄与贬斥,也不是女性人物人性的异化。小说文本体现出来的女性观,和我国古代以来经过儒家道德影响形成的男尊女卑的公众心理和对女性的偏见有:言切关系;也和水浒故事在市井社会丰富发展过程中注入了市民阶层的好恶与道德判断有密切关系。小说中有关具体的对女性的描写,是市民阶层的认知反映,表现出社会文化心理对世代累积性作品的道德影响,而非小说作者对女性独有的仇视。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创作与傩文化关系密切,在多方面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傩祭仪式和傩戏是沈从文创作表现的重要内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表现为塑造神巫形象、写信仰傩神的俗民、给人物取有“傩”字的姓名以及采用与傩相关的语汇写人物。沈从文创作的情节设置、神秘风格与小说的尚“三”特征也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文论中所提倡的直觉感悟的审美方式、静观人生与“和谐 - 节制”的美学趣味、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无不与禅宗的人生哲学相契合。解读他的文学思想、探寻他与禅宗文化之间的关系,意图是努力靠近沈从文的历史真貌,从另一思维路径去探讨其文艺思想的独特性,从而为更全面认识沈从文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小说之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具有一定的争议性,部分文学评论家认为海明威塑造的女性形象过于单薄,并且在文学作品中被严重的两极分化,但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分析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及特点。本文将简要论述海明威小说中女性形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表现形式,旨在深入挖掘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郭晓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76-277,95
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执著关怀与探求生命意义的一位,他用自己的创作构建着理想中的神性殿堂.本文试图从他的人生经历来关注作家文学思想形成的轨迹,勾画作家探索生命意义的不息身影.  相似文献   

13.
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男权制社会下的文学产物,因此,该部小说并没有能够摆脱当时的文化背景与男性为中心的创作视角,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以悲剧的命运结束,极少表现出自己的独立个性。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使小说风格厚重而沉郁,实际上体现了作家对于苦难生命的怜悯之心以及对于人类生存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伍尔夫是西方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充分展示女性意识。从其女性主义观点根源入手,结合其作品中塑造女性形象、提倡的男性与女性意识相融合的观点,分析其意识流小说创作表现出的伍尔夫式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丹·布朗撰写的惊悚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极具魅力。引人入胜的内容中有对女性形象的突出刻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手法,小说凸显女性形象和其符号所指。本文梳理了女性形象的符号所指和四位女性:索菲;索菲的祖母;修女桑德琳和图书管理员帕梅拉,并分析四位女性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从而揭示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与文学紧密相联却不能休戚与共,揭示了文明发展困境的存在。沈从文的都市小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引起研究者更多的关注和探讨,研究者对沈从文都市小说的认识有变化、有共识,也有争论。沈从文都市小说的创作和接受表明:文学与城市之间的张力和纠结关系,正是作家视野和研究者视野的交融区;人类在走向城市的进程中存在困惑,但又一直执著地追求和谐的文明。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关注文学中的生命表现,用生命来充实文学,推崇生命的神性,认为文学之美就在于表现生命,由此形成“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在文学中追求一种真、善、美合而为一的理想人生。这种文学理想的实现需要三个方面的合力:作家对生命的静观、用生命体验来阅读“社会”、用勤奋写作来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8.
彭家煌与沈从文两位作家在乡土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不同的美学倾向。彭家煌着力于丑的攀露,沈从文则侧重于美的挖掘。不同的美学倾向在他们作品中表现在对人性、乡土风俗、自然景物的描写上。他们的写作目的是改造社会和国家民族。  相似文献   

19.
郭社霞 《河南农业》2016,(36):57-58
从四类典型的女性形象入手进行分析,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简略的清代小说中女性形象图谱。同时,分析了这四类女性形象的时代特征以及所产生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描写了独特的湘西世界。上世纪20年代未期到30年代中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代表作为《边城》,作品着力表现的是湘西劳动人民身上人性的善和美的光辉,希望是把这种积极健康的生命活力输入到整个民族的道德文化建设中,促使民族生命力的觉醒。在他的作品里孜孜不倦地描写着人性的善和美,赞美着原始自然的生命活力,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独特而又美好的“湘西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