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保存温度和反复冻融次数对鸭疫里默氏杆菌DNA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保存温度和反复冻融次数对不同浓度梯度组鸭疫里默氏杆菌DNA样品浓度及荧光定量Ct值的影响。根据Omp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产物大小为112 bp,退火温度为56℃。荧光定量循环阈值Ct值随DNA浓度的下降而升高。常温保存的DNA样品7 d后出现明显降解,保存温度为4、-20、-80℃时则对荧光定量PCR检测效率影响不大。较高浓度的A、B组DNA样品Ct值未受冻融次数的影响,而浓度较低的C、D组则在冻融21次后Ct值明显升高。研究建立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荧光定量PCR鉴定方法,Ct值随DNA浓度的下降而升高,DNA样品应低于4℃保存,低浓度DNA应避免反复冻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保存温度和反复冻融次数对鸭疫里默氏杆菌DNA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保存温度和反复冻融次数对不同浓度梯度组鸭疫里默氏杆菌DNA样品浓度及荧光定量Ct值的影响.根据Omp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产物大小为112 bp,退火温度为56℃.荧光定量循环阈值Ct值随DNA浓度的下降而升高.常温保存的DNA样品7 d后出现明显降解,保存温度为4、-20、-80℃时则对荧光定量PCR检测效率影响不大.较高浓度的A、B组DNA样品Ct值未受冻融次数的影响,而浓度较低的C、D组则在冻融21次后Ct值明显升高.研究建立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荧光定量PCR鉴定方法,Ct值随DNA浓度的下降而升高,DNA样品应低于4℃保存,低浓度DNA应避免反复冻融.  相似文献   

3.
高滴度的抗原是制备优质疫苗的首要条件。对6株伪狂犬病病毒在仓鼠肾(baby hamster kidney,简称BHK)细胞和猪睾丸细胞(swine testicular,简称ST)细胞上的增殖效率进行了比较,同时测定不同保存温度和冻融条件对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几株伪狂犬病病毒在BHK细胞和ST细胞上增殖效率均很高,可达到生产要求。相较于ST细胞,各毒株在BHK细胞上出现病变时间更早。然而,所有毒株在ST细胞上的病毒滴度都高于同期在BHK细胞上的滴度。强毒株AH02LA株在2种细胞上滴度可达10~(8.0) TCID_(50)/0.1 mL以上,表现为发生病变早,病毒增殖快,峰值到来早的特性。通过强毒株AH02LA株获得的基因缺失株LA-A株和自然传代缺失致弱株LA2017株峰值均达10~(8.0) TCID_(50)/0.1 mL,展现出优良疫苗株的潜质。保存条件试验表明,PRV在-70℃保存30 d和4℃保存12 d内滴度相对稳定,而-20℃保存的病毒滴度下降明显。多次冻融后,滴度有所下降,相较于-70℃,-20℃条件下冻融病毒滴度下降更为显著,建议避免多次冻融。本试验结果可为PRV疫苗抗原在实际生产中制备与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三因素、三水平、双重复正交试验筛选出对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保护效果较好的4号保护剂配方,该保护剂保存的病毒在37 ℃静置40 h和50 h后毒价TCID50分别为4.5和2.0,而对照组病毒则分别降至1.5和0.通过方差分析4号保护剂保存病毒测得TCID50极显著的高于1、3、5、6、7、8号,显著高于2、9号.保护剂配方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加该保护剂的病毒,分别于-20 ℃和4 ℃下保存90 d、120 d、150 d,其㏒TCID50分别为6.0、6.0、5.8和5.3、5.0、4.5,而未加保护剂的对照病毒则为5.8、5.3、5.0和5.0、4.5、4.3;FMDV 146 s抗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于-20 ℃和4 ℃下保存150 d,37 ℃下保存40 h,测得结果分别为1.116 μg·mL-1、0.896 μg·mL-1、0.888 μg·mL-1,而未加保护剂的对照病毒则为0.846 μg·mL-1、0.802 μg·mL-1、0.307 μg·mL-1;反复冻融试验表明对照组冻融6次即为临界点, 病毒保护剂组达10次;通过对主要保护性抗原VP1基因,试验病毒株(O/NX/99/1)、对照病毒株(O/NX/99/2)测序比对,结果表明保护剂不会使病毒产生基因突变.试验结果说明该保护剂对FMDV有效抗原确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泡沫箱冰袋不同运输时长对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3个泡沫箱(内含冰袋),分别放入10份血样后置于4℃、25℃和37℃存放.在不同时间点测定泡沫箱内温度,并取出血样检测口蹄疫病毒抗体.结果显示,泡沫箱在4℃运输2 h后温度降至最低(1℃)并维持4 h后再缓慢上升;25℃运输4 h后温度降至最低(7.5℃),维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反复冻融法对枸杞多糖溶出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解冻温度、冻结时间、冻融次数、冻结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验证反复冻融法对枸杞多糖的提取效果影响。[结果]当温度低于45℃时,枸杞多糖的溶出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高于45℃时,枸杞多糖的溶出率却降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多,枸杞多糖的溶出率逐渐增大,但超过3次以后溶出率提升并不明显;随着冻结时间的增长,枸杞多糖的溶出率逐渐增大,当冻结时间超过3 h后,枸杞多糖溶出率趋于平稳,无明显变化;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枸杞多糖的融出率逐渐增大,当冻结温度低于-24℃后,枸杞多糖融出率趋于平稳,无明显变化。[结论]反复冻融法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解冻温度45℃,冻融次数4次,冻结时间3 h,冻结温度-28℃。  相似文献   

7.
为了证明洗毛工艺是否对黏附于羊绒上口蹄疫病毒具有杀伤作用,本研究模拟山羊绒洗涤工艺,进行了不同的洗涤水温及作用时间、不同洗涤剂浓度及作用时间、不同的烘干温度及作用时间对口蹄疫病毒灭活作用的检测.结果表明,水温在66℃处理45 min、75℃处理10 min、80℃处理5 min能灭活羊绒中的口蹄疫病毒;0.5%‰ ~1.5%‰浓度的洗涤膏、三聚磷酸钠、绒洗剂、昆明毛能净、毛能净、127洗涤液在9min内不能灭活羊绒中的口蹄疫病毒NM-zg99毒株;高温烘干对羊绒中口蹄疫病毒的灭活与温度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70℃处理约35 min、75℃处理约25min能灭活口蹄疫病毒,80℃~90℃处理20 min、95℃~105℃处理15 min、110℃处理10min能使口蹄疫病毒失活.  相似文献   

8.
将H9亚型禽流感病毒TJ株检验和基础种子批冻干毒存放于-70℃保存,并于保存当日和保存后3、6、9、12、18和24个月,随机抽样,分别进行病毒含量测定、血凝价测定、毒力测定和无菌检验;将检验和生产种子批湿毒于-20℃保存,并于保存当日和保存后3、6、9和12个月,随机抽样分别进行病毒含量测定、血凝价测定、毒力测定和无菌检验。结果表明,检验种子和基础种子冻干毒保存24个月病毒含量和血凝价与保存当日无显著差异,无细菌、霉菌污染;检验用冻干强毒对42和56日龄鸡的毒力与保存当日无明显变化,无细菌、霉菌污染。检验用强毒与生产种子批湿毒保存9个月,毒力和病毒含量、血凝价无明显变化,无细菌、霉菌污染。冻干毒种更长时间的保存期正在进行中,所以将H9亚型禽流感病毒TJ株冻干毒于-70℃保存的有效期暂定为21个月;将湿毒于-20℃保存的有效期定为6个月。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非生长季农田黑土氮素转化过程,采用室内冻融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不同冻融因子[冻融温度(冻结温度:-3、-6、-9、-12、-15℃;融化温度:2、5℃)、冻融循环次数(1、3、6、10、15;在-3℃冻结6 d、2℃融化1 d为1个冻融循环次数)、水分含量(10%、20%、30%)]对农田黑土可溶性氮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冻融温差(-15~-12℃/2~5℃)、适宜的冻融循环次数(1~3)和水分含量(20%~30%)是影响农田黑土可溶性氮组分含量的主要驱动因子。随着冻结温度降低,冻融土壤可溶性无机氮(DIN,NH_4~+-N+NO_3~--N)和可溶性全氮(DTN)含量均显著增加,以-15℃冻结时最大分别为89.84、101.99 mg/kg,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的变化行为受融化温度的协同影响。随着融化温度升高,冻融土壤DIN、DON和DTN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冻融土壤DIN含量显著降低,以循环次数15时最小(83.21 mg/kg),而DON和DTN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循环次数6和3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水分含量增加,冻融土壤DON和DTN含量均显著增加,以水分含量30%时最大,分别为20.57、107.62 mg/kg,而DIN含量无显著性变化。可见冻融作用显著促进非生长季农田黑土氮素转化,有利于土壤有效氮的累积。  相似文献   

10.
影响鸡新城疫弱毒疫苗血凝价因素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保存了三年多的鸡新城疫弱毒冻干疫苗(ND-C30)进行真空度检测,选择真空度符合要求和不符合要求的疫苗分别测定其病毒滴度(HA),结果,前者HA普遍比后者HA高.将ND-C30做不同倍稀释后,置于不同温度,间隔一定时间测其HA,发现10倍稀释比同条件下100倍稀释的毒价高,4 ℃冰箱保存的比16 ℃室温保存的毒价下降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多短发卡RNA(shRNA)串联沉默口蹄疫病毒RNA复制的可行性.【方法】针对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V)非结构蛋白基因3B和3D保守区域设计合成3个shRNA的串联片段,并分别用3个不同序列的启动子引导,成功构建了3shRNA串联的慢病毒RNAi载体.利用慢病毒3质粒包装系统共转于293T细胞包装成慢病毒颗粒.利用包装的慢病毒处理细胞及乳鼠,并接种FMDV,观察FMDV抑制情况.【结果和结论】结果显示,慢病毒处理BHK-21获得的转基因细胞中检测shRNA表达;通过O型FMDV接种发现转基因细胞对口蹄疫病毒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其中在接种后24 h病毒拷贝量仅为普通细胞的1/3;O型FMDV毒株接种于抗口蹄疫慢病毒载体预处理过的3~5日龄乳鼠,在5 LD50滴度下全部乳鼠均存活,在20 LD50滴度下存活率也提高50%.构建的慢病毒介导多shRNA串联表达抗口蹄疫载体能提高BHK-21细胞和乳鼠对口蹄疫病毒的抵抗力,有效地避免了5 LD50滴度内乳鼠的死亡现象,具有抵抗口蹄疫病毒毒性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2.
张智明  李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21-13422
[目的]为蓝舌病病毒的长期保存奠定基础。[方法]在70、-20、4和20℃下保存蓝舌病病毒1个月后,测定其毒价变化,研究不同温度对蓝舌病病毒毒价的影响。[结果]在室温和4℃下保存1个月后蓝舌病病毒毒价保持不变。在-70℃下保存1个月后蓝舌病病毒毒价从原来的5.5降至4.2。在-20℃下保存1个月蓝舌病病毒毒价变化最大,从原来的5.5降至2.8。[结论]长期保存时,应将蓝舌病病毒在-20℃下保存。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A、B、C 3个厂家O型口蹄疫合成肽苗的免疫效果,将80头苏太杂交仔猪随机分成4组,I组为空白对照,II~IV组按厂家推荐剂量分别肌肉注射3种不同的O型口蹄疫合成肽苗,每组编号为1~10的供试猪45日龄免疫一次,编号为11~20的供试猪45日龄和73日龄分别免疫一次。结果表明,3个厂家合成肽苗免疫副反应均较小;3种合成肽苗抗体合格率二免较一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B、C厂家合成肽苗可使机体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水平的抗体滴度,且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4.
以大兴安岭北坡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原状土柱、实验室内模拟降水年际变化(R80和R130:80 mm和130 mm降水处理)和春季土壤冻融循环过程(培养温度:-15~5、-10~10℃和-5~15℃),评估降水和冻融对该沼泽湿地冻融期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2O)交换及温室气体净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R80处理,R130处理减少CO_2排放(P0.05)、促进N2O(P0.05)和CH_4排放,冻融期生态系统总呼吸主导温室气体净收支,148 d培养期R80和R130处理温室气体净收支分别为2 955.8±258.9 kg CO_2-eq·hm~(-2)和1 951.1±317.3 kg CO_2-eq·hm~(-2),因此,丰沛降雨有利于减少冻融期该沼泽湿地对气候变化的正反馈效应。R80处理代表的常规降水条件下,冻融期CH_4和N2O交换对该沼泽湿地温室气体净收支的贡献可忽略不计;R130处理代表的丰沛降水条件下,土壤冻融会激发N2O排放,使该沼泽湿地在冻融期表现为强N2O排放特征。未来对沼泽湿地土壤冻融和综合温室效应评估应特别关注降水量年际变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鸡新城疫病毒V4株一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鸡新城疫病毒V4株的毒价,血凝稳定性和致病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DV V4株的毒价(EID)为10^- ̄10^10.1/0.1mL,25存放28d,37℃存放12d及反复冻融7次HA滴度不变,其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6周龄鸡静脉接种发病指数和鸡胚平均致死时间分别为:ICPI=0.00,IVPI=0.00,MDT〉150h。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红枫湖樱桃花粉的长期保存条件。结果显示,室温下干燥3 h的花粉-196℃保存萌芽率最高(85.71%),随后急剧下降,12 h时仅54.65%。而-196、-80、-20℃下保存时,4℃下干燥时间延长并未导致萌发率急剧下降,均在85%左右。-80℃及-20℃保存过程中将花粉取出进行干燥会引起萌发率急剧下降,-20℃下每周干燥6 h,4周后萌发率仅52.06%。活力检测采用离体萌发法和授粉法,-80℃及-20℃保存1年后的花粉授粉坐果率与新鲜花粉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将屠宰场采集的驴卵巢随机分别置于4℃,20~25℃,25~30℃三种不同温度的生理盐水中运回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由于三个屠宰场距离不同,选取最优的保存温度分别在1~2 h、3~4 h、6~8 h运回实验室,比较不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下卵母细胞成熟率、孤雌激活发育卵裂率.结果表明:在不同保存温度的卵巢中,温度为25~30℃时卵母细胞成熟率(48.91%)与20~25℃(42.31%)、4℃(38.75%)无显著差异(P>0.05),卵裂率25~30℃(44.44%)、20~25℃(38.64%)显著高于4℃(16.13%)(P<0.05);保存时间1~2 h的成熟率(48.91%)和卵裂率(44.44%)与3~4 h(40.54%)、(36.67%)差异不显著,但保存时间在6~8 h成熟率(24.53%)和卵裂率(15.38%)显著低于1~2 h组和3~4 h组.由此推断,驴卵巢最佳保存温度为25~30℃、保存时间4h以内较有利于卵母细胞成熟发育.  相似文献   

18.
猪细小病毒N株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察不同温度对猪细小病毒N株血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N株在37℃条件下十分稳定,作用28d血凝滴度变化不大,只下降1~3个滴度;在60℃恒温水浴下的血凝滴度变化缓慢,血凝滴度在前7d-直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血凝的稳定性迅速降低,短时间内即可失去血凝活性,在75℃1h、80℃10min、85℃5min,检测不出病毒血凝活性.由此证明,猪细小病毒N株在37、60℃时血凝活性十分稳定,对热有很强的抵抗力,为将该弱毒株开发成方便运输、保存和使用的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纯化的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毒素残留情况以及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稳定性,本研究利用鲎试剂、气相色谱和SDS-PAGE方法对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中的细菌内毒素、β-巯基乙醇的残留量及其蛋白质在不同温度、极端p H值和反复冻融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经过3次等电点沉淀洗涤后,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中细菌内毒素和β-巯基乙醇的残留量大幅减少。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的处理发现,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在4℃环境下较稳定,可以长期保存;但在37℃时,稳定性快速下降,随着温度上升而降解加速。通过极端p H值和反复冻融试验发现,重组猪抑制素蛋白质对极端p H值和反复冻融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国外的兽医工作者用血清学方法已经确定了在口蹄疫病毒的各正型之中存在着不同的亚型。例如在 O 型中已确定有三个亚型:O_1、O_2及 O_3;A 型中有七个亚型:A_1、A_2、A_3及 A_4等;C 型中有两个亚型:C_1及 C_2。许多研究者认为各种亚型的来源是由于口蹄疫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变异性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