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明糜子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同步提高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以晋黍9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种植密度为主区(M),施氮量为副区(N),设置4个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30万,60万,90万株/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糜子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与不施肥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发现,单株粒质量的变化趋势与产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说明单株粒质量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在不同种植密度下,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断降低;氮积累量在不同器官中达到最大值的时期不同,叶片氮积累量以开花期最大,茎氮积累量以抽穗期最大,穗氮积累量以成熟期最大;在密度为60万株/hm2和施氮量为150 kg/hm2互作下产量最高,为4 487.43 kg/hm2。说明可以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充分发挥其互作效应,从而提高糜子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水平施氮量〔不施氮(0)、适氮(75 kg/hm2)和高氮(150 kg/hm2)〕与栽培密度(450万粒/hm2、750万粒/hm2和1 050万粒/hm2)互作对胡麻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并筛选了胡麻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与密度组合。结果表明:不同的施氮水平和密度对胡麻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高氮和适氮处理的胡麻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和单株粒重均跃不施氮处理,同一施氮量条件下胡麻的株高、分枝数和单株蒴果数均随密度增大而逐渐降低;氮肥水平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中适氮与高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产量均显著跃不施氮处理,而密度以及氮肥伊密度对产量影响均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胡麻含油率降低,但亚麻酸含量升高。本研究条件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播种密度为1 050万粒/hm2时胡麻产量最高,达到了1 655.1 kg/hm2,但与该施氮量下密度为750万粒/hm2的处理以及施氮量75 kg/hm2下密度为450万和750万粒/hm2的处理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考虑种子和肥料的投入成本以及投入产出比,认为施氮量为75 kg/hm2、播种密度为450万粒/hm2时较为经济,该条件下胡麻产量可以达到1 523.4 kg/hm2。  相似文献   

3.
氮肥与密度互作对寒地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元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前期施氮量、穗肥用氮量、粒肥用氮量、调节肥施用时期及穴距5个因素对粳稻“垦鉴稻10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因素对产量既有单因子效应又存在互作效应;前期施氮量、穗肥用氮量和调节肥施用时期对产量作用显著,且前期施氮量和穗肥用氮量的互作对产量的作用仅次于前期施氮量对产量的单独作用;穴距对产量的作用不显著.适当增大前期施氮量可提高群体有效穗数,获得高产;也可以通过协调前、中期用氮量的关系对产量构成因素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增密后对带状套作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分别设置种植模式、密度、施氮量三因素裂区田间试验,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带状套作玉米(A1)和单作玉米(A2),副因素为种植密度:60 000(B1)和75 000株/hm2(B2),副副因素为施氮水平:0(C1)、225(C2)、300(C3)、375 kg/hm2(C4),连续2年的短期定位大田试验,测定并分析各生育时期2种种植模式下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密度从60 000增至75 000株/hm2,单作和带状套作玉米分别增产5.36%和5.87%,带状套作玉米增产幅度较单作玉米高8.69%;在2种密度条件下,带状套作玉米施氮量达到300和375 kg/hm2时,产量较不施氮处理增加15.94%和14.28%,单作玉米施氮量达到225和300 k...  相似文献   

5.
密度和氮肥互作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喜峰 《农学学报》2015,5(4):68-72
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氮密互作对烤烟主要生育时间、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探明‘辽烟17’适宜施氮量、密度。结果表明,氮用量一定时,随密度增加,脚叶、顶叶成熟期均呈向后推迟的趋势,且大田生育期逐渐延长。不同处理对叶面积影响较大,相同氮用量下(除中氮组),下部叶面积随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相同施氮量下,随密度增加,产量、均价、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均呈降低趋势;密度一定时,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升高,均价逐渐降低。综合分析,氮肥效应较大,密度次之,互作效应较小;氮肥用量在60.0~75.0 kg/hm2,密度在15000~17250株/hm2时,充分发挥氮密互作效应,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产质量总体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割苗和密度互作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割苗(割苗处理为A1,不割苗处理为A2)和密度(6.0万、7.0万、8.0万、9.0万、10.0万株/hm~2,分别用B1、B2、B3、B4、B5表示)互作对吉林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高密度栽培条件下提高春玉米产量提供新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生育进程推后,生育期延长1~7 d,株高、穗位高增加;茎粗、叶绿素含量、单株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均降低;穗部性状有变劣的趋势,除百粒质量外,割苗处理在B1、B2、B3条件下各性状差异总体上均不显著,且优于常规种植(A2B1)处理;产量、穗收获率总体上均呈降低趋势,籽粒含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相同种植密度下,割苗使春玉米生育进程推后,生育期延长2~3 d;株高、穗位高、茎节数、单株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秃尖长(A1B5处理除外)降低;叶绿素含量、根数、茎粗、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质量、穗粒数、籽粒含水量均增加;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根冠比增加;穗收获率提高;产量极显著提高,其中,A1B1、A1B2、A1B3处理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A2B1处理增产13.81%、24.13%、21.85%,其他处理均低于A2B1处理。综上,在种植密度6.0万~8.0万株/hm~2条件下,适时割苗能增加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
以晋油12号为材料,初步探讨氮肥和密度互作对晋北丘陵旱坡地芥菜型春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与密度互作对春油菜千粒质量有极显著影响;密度对油菜茎粗、分枝数、产量、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施氮量对油菜株高和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氮肥和种植密度适度增加能提高油菜产量,且种植密度为55.5万株/hm2,施氮肥150~225 kg/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水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人工模拟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探讨了水肥交互作用对玉米株高、茎基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植株的株高与氮肥、灌水量、磷肥用量都呈正相关,其中氮肥用量影响最大,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影响最小;但氮肥用量与灌水量的交互、氮肥和磷肥的交互与株高呈负相关。与氮肥用量和灌水量的平方项呈负相关,说明过量的氮肥或灌水量都对植株的株高呈负效应。同样,玉米的茎基宽与氮肥用量、灌水量、磷肥用量呈正相关。其中氮肥对茎基宽的影响最为明显,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的影响最小。在本试验中,氮肥用量与灌水量的交互、磷肥和灌水量的交互与茎基宽呈正相关。氮肥、磷肥和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均具有正效应,且符合报酬递减定律,过量施肥、灌水会引起明显的负效应,造成玉米减产。  相似文献   

9.
氮肥与植株密度互作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建立回归模型及对其进行解析、寻优和频数分析,所设各试验因素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X2)〉植株密度(X1)〉喷施PP333(X3)。施氮量、植株密度和喷施PP333三因素两两之间的互作效应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的作用均为协同效应;同时得出了三因素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的最优配比方案;植株密度429.4万株/hm^2~450万株/hm^2,施N量160kg/hm^2~164.9kg/hm^2,喷施PP333量0.197a.i.,kg/hm^2~0.233a.i.,kg/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和氮肥互作对新疆地区老芒麦种子产量和活力的影响,为新疆地区老芒麦种子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低密度(25.87×104株/hm2)和高密度(71.52×104株/hm2)2个密度处理,每个密度水平下设0、30、60、90和120 kg/hm25个施氮处理,收获后测定老芒麦种子...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开展大豆高产田间试验。以高蛋白品种黑河43(A1)和高油品种克山1号(A2)为试验品种,采用田间裂区设计,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B1,38万株/hm2;B2,43万株/hm2;B3,48万株/hm2)与施肥量C1(当地常规施肥量)、C2(较常规施肥量下调20%)、C3(较常规施肥量上调20%),共18个处理,研究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大豆产量存在显著的影响(P<0.05)。随种植密度的提高,黑河43的B2处理产量显著高于B1、B3处理12.31%~13.82%、5.52%~7.05%、10.26%~16.54%,克山1号的B1处理产量显著高于B2、B3处理2.71%~18.30%、7.61%~17.6%、2.89%~18.35%。在相同种植密度处理下,2个供试品种产量随施肥量的增长呈现出C3>C1>C2变化趋势,与其他处理相比产量分别增长5.05...  相似文献   

12.
13.
选用济麦20和鲁原301两个小麦品种,对秸杆还田和施氮量2因素进行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其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杆还田与传统耕作相比,对济麦20产量影响不大,但显著降低了鲁原301产量.秸杆还田对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有所影响,显著提高了济麦20的沉降值和面团稳定时间,降低了鲁原301的沉降值.两因素比较表明,作物产量和品质受氮素因子影响大,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强筋小麦济麦20对氮素缺乏较鲁原301敏感,其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缓释肥与地膜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玉米品种正大999、三宁复合肥、西洋复合肥及白色、黑色2种地膜为研究材料,设置6个处理,研究缓释肥与地膜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栽培使用地膜覆盖和施用缓释肥增产效果明显,在生产实际中应用何种地膜(白膜和黑膜)效果差异不明显;本试验中,黑膜+40%西洋复合肥(18-10-12)增产效果最明显,产量达到13 071.43 kg/hm~2。  相似文献   

15.
深松和密度互作对北方春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6,(4):27-31
本试验以伟科702、先玉335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深松与耕作密度互作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措施提高了玉米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的根冠比,有效改善了玉米营养器官干重的分布比例,提高了植株的抗倒伏性,降低玉米果穗秃尖程度,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其中伟科702经过深松处理后,种植密度在83 100株/hm~2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值13 140 kg/hm~2,较不深松处理产量最大值(11 975 kg/hm~2)增产9.73%;先玉335经过深松处理后,种植密度在74 200株/hm~2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值12 663 kg/hm~2,较不深松处理产量最大值(11 392 kg/hm~2)增产11.16%。  相似文献   

16.
以超级杂交稻全两优681为材料,探讨不同氮肥用量和密度对江汉平原地区机插超级杂交稻叶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互作对高效叶面积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影响显著,对胞间CO2浓度影响不显著。低氮、低密度有利于高效叶面积率的提高,高氮、低密度有利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提高。氮肥和密度互作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着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高氮(250 kg/hm2)+高密度(2.38×105株/hm2)处理产量最高,为9.26 t/hm2,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氮肥和密度互作主要影响了超级杂交稻的单株穗数、结实率。其中,单株穗数是机插杂交稻超高产的关键,建议江汉平原地区在适宜的氮肥水平下,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早熟棉区行距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及密度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棉花合理密植和株行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南疆阿克苏市温宿县早熟棉区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设3个处理,分别为66 cm(A1)、76 cm(A2)、86 cm(A3);副区为密度,设3个处理,分别为12×104株/hm2(B1)、15×104株/hm2(B2)、18×104株/hm2(B3)。【结果】在相同行距条件下,提高种植密度,棉花株高及节间长度增加,茎秆变细,单株结铃数减少。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增大行距株距变小,纵向竞争大于横向竞争,行距越大棉花向行间倾斜的角度越大。不同行距的棉花产量都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A2B3处理籽棉产量最高。【结论】同密度下,窄行距棉花封行早,营养枝多,叶面积指数高,下部通风透光性差,蕾铃脱落多;宽行距棉花株距小,在同等栽培措施下封行时间晚,叶面积指数低。提高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的铃数增加,单铃重减少。行距及密度对籽棉产量影响显著,中行距高密度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环境与氮肥互作对玉米气孔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种光照环境(自然光和近50%遮光)和2种供氮水平(260 kg/hm2和130 kg/hm2)对玉米气孔特征的影响。自然光下的气孔开度(SA)、气孔长度(SL)、气孔导度(GS)的均值均比遮光条件下的高,而气孔总长度(STL)、气孔频度(SF)无此变化规律。高氮供应下的SA,SF,GS比低氮供应的小,而SL则比低氮供应的大。经方差分析,光照环境、氮素供应2个因素均分别对SA,SL,SF,STL,GS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且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SA,SF,STL影响也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SL与SF呈显著负相关,SF与STL,SA与GS,SF与GS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晋黍9号为材料,探讨种植密度和氮肥互作对糜子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为糜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生育时期推进,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同一种植密度下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密度60万株·hm-2下,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显著差异,说明氮肥对糜子的影响效应在60万株·hm-2密度下效果最好。在施氮量为0、75、150和225kg·hm-2下,单株干物质积累均为30万株·hm-260万株·hm-290万株·hm-2,密度越大氮肥对单株干物质积累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施氮量和烯效唑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马铃薯生长,能够改善马铃薯株型结构,降低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提高块茎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同时可提高块茎数量、大中薯个数及小薯个数,增加单株块茎鲜重和单薯鲜重,最终增加马铃薯产量。过量氮肥和烯效唑在一定程度上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性状具有抑制作用。马铃薯产量以中氮(183.75 kg/hm2纯氮)和低浓度烯效唑(10 mg/kg纯量)处理组合最高。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影响程度为:茎根块茎叶,对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程度为:茎根叶块茎;对经济性状影响程度为:单株薯块鲜重单株大中薯个数单株小薯个数单株薯块数平均单薯鲜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