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草地学报》2008,16(5)
青海大学草业科学学科创建于1980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青海省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之一,1997年被批准为青海省重点学科。草业科学学科现已形成以牧草栽培育种、饲草饲料开发利用、草地生态与环境保护、植被护坡、草地经营管理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高原地区乡土草种选育、饲草高产栽培技术、高寒草甸建群植物嵩草属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种子生理学、高寒草甸放牧退化演替研究、“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成因及恢复途径的研究、草原毒杂草的新型药物防除,以及草原毛虫种群生态学和冬虫夏草的生态学及人工培养技术方面,其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2.
《草地学报》2008,16(6)
青海大学草业科学学科创建于1980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青海省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之一,1997年被批准为青海省重点学科。草业科学学科现已形成以牧草栽培育种、饲草饲料开发利用、草地生态与环境保护、植被护坡、草地经营管理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高原地区乡土草种选育、饲草高产栽培技术、高寒草甸建群植物嵩草属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种子生理学、高寒草甸放牧退化演替研究、“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成因及恢复途径的研究、草原毒杂草的新型药物防除,以及草原毛虫种群生态学和冬虫夏草的生态学及人工培养技术方面,其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3.
《草地学报》2008,16(2):F0002
青海大学草业科学学科创建于1980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青海省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之一,1997年被批准为青海省重点学科。草业科学学科现已形成以牧草栽培育种、饲革饲料开发利用、草地生态与环境保护、植被护坡、草地经营管理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高原地区乡土草种选育、饲草高产栽培技术、高寒草甸建群植物嵩草属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种子生理学、高寒革甸放牧退化演替研究、“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成因及恢复途径的研究、草原毒杂草的新型药物防除。以及草原毛虫种群生态学和冬虫夏草的生态学及人工培养技术方面,其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4.
《草地学报》2008,16(3):F0002
青海大学草业科学学科创建于1980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青海省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之一,1997年被批准为青海省重点学科。草业科学学科现已形成以牧草栽培育种、饲草饲料开发利用、草地生态与环境保护、植被护坡、草地经营管理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高原地区乡土草种选育、饲草高产栽培技术、高寒草甸建群植物嵩草属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种子生理学、  相似文献   

5.
禁牧封育对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在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示范工程的青海省玉树县上拉秀乡进行了3年禁牧封育退化草地的观测,研究了禁牧封育对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的改良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禁牧封育对恢复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有明显的效果。禁牧封育后草地中植物的盖度,高度和产草量明显提高;牧草种类发生显著变化,莎草科、禾本科牧草的种类和产量增加,杂类草的种类和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禁牧封育措施改良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的效果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2003-2005年,通过对青海省玉树县上拉秀乡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进行为期3年的禁牧封育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禁牧封育措施对恢复高寒草甸、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有明显的效果,禁牧封育后草地中植物的盖度、高度和产草量明显提高;牧草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优良莎草科、禾本科牧草种类与产量增加,杂类草的种类、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海省9个天然草地类产草量、可食饲草量及其在时间、空间分布差异分析,表明青海草地的主体是高寒类组草地,面积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85.83%,草地总产草量和可食产草量也占全省草地总产草量和可食产草量的85.54%和83.99%;近40年来,高寒草原类、高寒草句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等3个草地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其中退化最为明显的是高寒草甸类,其次是温性荒漠草原类,居第三位的是高寒草原类.从分布区域看,全省牧区6个藏族自治州可食饲草总量为206.06×108kg,占全省可食饲草总量的91.67%,表明青海藏区六州是青海天然草地的主要分布区域,是高寒类草地的主产区,也是青海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8.
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中隶属10科的27种植物地上部分干质量热值进行测定,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植物热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常见植物地上部分平均热值为13.99~19.45 kJ·g-1,所测物种热值平均值为17.99 kJ·g-1,高于全球尺度上陆生植物平均热值;2)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增加,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物学属性特征,不同科属植物热值的响应规律不一,其中禾本科、菊科和龙胆科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植物的平均热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轻度退化水平下达到最高,莎草科植物平均热值则随草地退化程度增加逐渐增加,不同植物种热值对草地退化的响应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3)在群落水平上,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群落热值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在轻度退化水平下达到最高,为18.16 kJ·g-1,重度退化水平下最低,为16.29 kJ·g-1,不同退化草地中群落热值的差异是由物种组成的变化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施玉辉  汤滔 《中国草地》1994,(2):70-72,66
本文针对青海省草业科学和生产中的问题,提出了以草业为先行,大搞草地建设,建立三级饲草生产服务体系,建立草地管理的正常秩序,加速科技进行,培养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类型饲草饲料品质的质量,采用模糊概率综合质量比较法对海南州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饲草饲料,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温性草原类饲草饲料品质最好,其次是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低平地草甸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荒漠类饲草饲料,分别居第3、4、5、6位。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海西州天然草地资源现状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慧清  李世雄 《草业科学》2010,27(6):153-157
根据2005-2009年对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然草地资源的监测结果发现,目前该州天然草地可划分为高寒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甸、低地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6类;海西州可利用草地面积不断减少,与2007年相比,2008年和2009年全州可利用草地面积分别减少226.07和169.31万hm2;各类型草地鲜草总产量大幅度降低;草地连年超载过牧,且逐年加重,2005、2007和2009年全州草地分别超载13.97、26.56和33.94万羊单位;草地生态破坏,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现象。分析海西州天然草地资源现状,建议对现有天然草地实施封育保护,加强人工草地建植,调整畜群结构,严格控制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各类型饲草的质量,采用模糊概率综合质量比较法对海南州天然草地各类型饲草,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类型中温性草原类饲草品质最好,其次是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低平地草甸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荒漠类饲草分别居第3、4、5、6位。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以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原位培养法对健康与退化条件下2类型草地中土壤硝化速率、氨化速率以及氮素转化微生物、植物和土壤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退化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和草原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净氨化速率;2)草地退化降低了2类高寒草地土壤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数量,降低了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3)草地退化显著降低了NH4-N和NO3-N含量,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相关分析表明,高寒草地中土壤硝化速率和氨化速率与土壤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以及蛋白酶和脲酶密切相关。植物生物量、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含量通过影响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而成为影响土壤氮素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草地退化通过降低高寒草地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土壤酶活性而降低土壤氮素转化速率和土壤有效氮的供给。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各类型饲草的质量,采用模糊概率综合质量比较法对海南州天然草地各类型饲草,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类型中温性草原类饲草品质最好,其次是高寒草原类,高寒草句类、低平地草甸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荒漠类饲草分别居第3、4、5、6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草地退化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省玛多县是黄河源乃至整个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典型区域。本研究利用2008年玛多县TM影像数据结合相关辅助数据,以光能利用率模型为基础,反演研究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并以NPP减少的百分数D(由实际NPP和潜在NPP计算)作为指标,提取2008年玛多县草地退化信息。通过与玛多县1997年草地资源调查结果对比,至2008年玛多县重度退化草地面积减少了5 944 km2,且主要发生在北部。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草地退化与草地类型有关系,表现为高寒草原类草地退化最为严重,高寒草甸其次,沼泽类草地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海省门源县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分析得知:杂草入侵也是造成高寒草甸草原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样方分析来看,原草地的建群种及主要伴生种的优势度等均明显下降,一些杂类草、毒草的优势度增强,改变了群落外貌和结构,草地趋于退化。  相似文献   

17.
王跃东  和志林 《草业科学》2001,18(5):66-68,72
云南省草地学会组织怒江、楚雄、昆明、曲靖和思茅 5地、州 (市 )畜牧局、饲草饲料站负责人及科技人员 1 6名于 2 0 0 0年 9月 1 5日至 2 6日赴陕西、青海、甘肃、新疆 4省区进行了为期 1 2天的考察学习。考察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畜牧兽医总站、中科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青海省畜牧厅、青海省高寒草业区、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新疆草原总站、新疆草原研究所、新疆天山牧场、南山牧场等 1 1个推广站、研究所和教学部门。1 考察重点考察团以西部大开发加强草地建设与保护为主线 ,围绕吸收、借鉴西北地区草地…  相似文献   

18.
青海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寒草甸草地约占我省草地总面积的64%,其理论载畜量占全省天然草地理论载畜总量的80%。由于人为因素、啮齿动物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的影响,导致部分高寒草甸草地严重退化,目前退化草地约532万hm~2。提出治理青海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的对策,主要是建立完善的适应性利用制度,其次是对已退化草地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9.
筛选亚高山草甸退化评价因子的目的在于建立亚高山草甸退化评价指标体系,为基层草地工作者提供判断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简明指标。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测定和分析,筛选出了生物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和主要牧草植物优势度等对放牧退化有较好响应且表现出稳定的规律性的指标因子,作为亚高山草甸退化的评价因子,以期为川西北草地的持续利用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推进草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兰玉蓉 《青海草业》2004,13(1):27-30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有1620×104hm2,占全区退化草地面积的32.40%。退化草地生产力很低,水土流失严重。由于长期超载过牧、鼠类危害和气候变暖等影响,加快了高寒草甸的退化速度。因此,对退化的高寒草甸类草地进行综合治理的探讨势在必行,针对退化原因,提出了以草定畜、防治草原鼠害和建立人工草地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