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近几年我县试验推广麦垄点种芝麻,解决夏芝麻早种,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一般在25-50%之间.一、麦垄点种芝麻能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芝麻全生育期需要积温2500-3000℃,根据我县5-8月份平均气温芝麻必须适时早播,平舆公社新新大队试验,5月24日麦垄点种的芝麻,7月6日进入开花期,8月3日封顶,8月23日成熟,单产达208.7斤全生育期92天.符合苗期20~25℃、花期25~30℃,成熟期25~27℃的温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大兴公社金星大队广大干群,破常规,创新路,从1973年开始,大搞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夺得了粮棉双高产.粮食亩产1973年为1325斤,1974、1975年过双纲;皮棉亩产1973年为186.2斤,1974年为202.5斤,1975年达到232斤.三年的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三麦高产.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麦田不留空幅,全部种散播麦,每亩可增加30—40%的麦子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3.
<正> 1980年新乡县棉田春播单作面积7万亩,棉麦套作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合计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6,5斤,还收小麦170多斤.1980年全县向国家交售皮棉2867.4万斤,平均每个棉农贡献95.6斤,比1979年人均贡献45.3斤增加一倍多.棉花总产、亩产、人均贡献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获得大面积丰产的原因,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还狠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棉花行间条播麦子,即秋季在棉花大行间条播麦子,小行上点种冬绿肥.第二年埋青绿肥后种植棉花,实行棉花、麦子、绿肥套间作.这样,既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又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棉花成本.我县是个老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大,以前棉套麦播种粗放,管理不善,产量不高.因此,我们从1980年起,对棉套麦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棉花生长期长,北方特早熟棉区无霜期短,只有中下部内腔棉铃能正常成熟。多年实践证明,这是夺取棉花高产的突出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实行矮化栽培,“以密取胜”。解放以来,随着棉花品种的更新,我省的棉花生产大体经历了大垄稀植;缩垄增行、合理密植;大垄双行、矮化栽培等阶段。锦西县前两阶段棉花的单产水平分别是:30~40斤,60~80斤。从1977年开始,在总结防御低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提高麦垄点种花生的产量,我们进行了大量栽培试验,结果证明,麦垄点种花生要抓好以下几项栽培技术:1.选好地块,施足底肥,预留套种行。“花生喜生茬,换茬如上粪。”因此,在小麦播种前要慎选地块,最好是三年没有种过花生的生茬地。施足底肥,每亩施农家肥6吨,配合施入部分磷肥和氮素化肥。然后,深犁细耙,精细整地。  相似文献   

7.
小麦、油菜、棉花、花生间作套种是商丘市近几年推广应用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一般年亩产小麦 40 0kg ,油菜 80kg ,皮棉 80kg ,花生 2 0 0kg ,亩产值达 2 0 0 0元以上。现将该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1 栽培模式选用“九二”式配套模式 ;3m一带 ,1 0月中下旬播种 9行小麦 ,占地 1 .8m ,留 1 .2m预留行 ;1 0月底~ 1 1月上旬 ,在预留行内移栽 2行油菜 ,翌年 5月上中旬 ,待油菜收后 ,在油菜茬带内栽种 2行棉花 ;5月 2 0~ 2 5日在麦垄内点种 6行花生。如附图。2 品种小麦选用适宜晚播早熟 (能在 6月上旬收获 …  相似文献   

8.
<正> 夏花生麦垄点种是黄淮海平原地区花生种植的主要方式。由于花生与小麦有一段共生时期,形成花生苗期生长弱、中期生长快、开花结果集中、后期低温影响荚果膨大充实,加之麦垄点种难以保证密度,因此,单产多徘徊在200公斤左右。为使夏花生产量跨上一个新台阶,几年来,我们推行了“种、早、密、防、肥、清、耕、灌”八字系列技术,使花生单产稳定在400公斤左右。综合栽培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9.
我县在缩小一熟春棉、推广麦棉套种的同时,进行了棉花大苗(5~7张叶片)麦后移栽试验,收到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据三年试验,大苗麦后移栽棉平均亩产皮棉为165.5斤,麦子657斤,比一熟春棉虽亩减皮棉16.3斤,但年增收百元左右;比麦棉套作虽亩减皮棉8.5斤,但增收麦子275斤,年净增收45~50元;比麦后中棉所10号小苗移栽亩增皮棉27.2斤,增收35~40元,比麦后中棉所10号直播棉亩增皮棉50.6斤,增收70~75元。1985年全县推广面积达10500亩。实践表明,棉花大苗麦后移栽是夺取粮棉双高产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县夏芝麻麦垄套种始于1984年。1987年,全县麦垄套种芝麻面积达44765亩(占总播的8.9%),单产55.2公斤较麦茬抢种芝麻增产27.2%;平均亩收入增加17.79元,总增值79.66万元。并涌现出一批亩产超百公斤的高产典型,为全县夺取芝麻高产、稳产、低成本创出了经验。麦垄套种的具体作法是:1.适期早套我县常年5月中下旬的降  相似文献   

11.
<正> 豫早1109在国家区试、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示范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早熟性、抗病性。且产量高、纤维品质优。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一、棉花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比较据21点次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表1)麦垄点种和麦(油菜)后直播,豫早1109均表现为增产,平均亩产皮棉72.2kg,  相似文献   

12.
<正> 我省常年棉田面积900至1千万亩,约占全国棉田面积的八分之一,总产量占全国第三位.但总的来看,单产不高,与全国平均单产相比,有27年低于全国平均单产,一年持平,只有两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数2-3斤.各地单产也很不平衡,以1980年为例,高产地区单产140斤,低产地区29斤,相差一百多斤;高产县256斤,低产县15斤;公社间相差更为悬殊,高产公社276.5斤,低产公社只有10斤.这些都说明我省棉花的增产潜力很大.现就如何挖掘我省棉花增产潜力,迅速提高棉花产量,充分发挥我省棉花优势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1974年,我所开始探索沿江稻麦两熟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4年1.25亩扬麦1号丰产田,亩产683.2斤.1975年7.27亩小麦,平均亩产968.47斤,其中0.78亩扬麦1号,亩产达1008.1斤.1976年7.086亩小麦,平均亩产1007.6斤,其中1.23亩扬麦1号,亩产达1069斤.1978年6.89亩小麦,平均亩产954.5斤,其中1.9亩扬麦3号,亩产1007.3斤,0.9亩扬麦2号,亩产达1093斤(见表1).通过四年来的实践,我们对小麦高产栽培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香磨大队一九七六年在科学种田中,采取了谷子下山平播,改大垄为小垄栽培的措施,夺得了高产。七十亩谷子,总产四万七千九百五十斤,平均亩产谷子六百八十五斤,亩产谷草二千斤左右。措施是: 一、整地、施肥:秋翻秋耙,深浅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麦棉套作模式下提高棉花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发的措施,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棉花预留行起垄与平作2种种植模式,以单作春棉为对照,研究了棉行土壤温度、水分与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棉花的生长发育及品质情况。结果表明:起垄能提高棉行光照强度,出苗期、二叶期的日平均光照强度较平作分别增加26.4、40.6 klx,5 cm深层土壤温度分别提高1.3、1.2℃,且可以调节棉行土壤水分含量以适应棉苗生长需求;起垄促进棉花早发,不同生育时期棉花的株高、真叶数、果枝数、单株铃数均高于平作,伏桃比例提高9.8个百分点,霜前花率提高8.3个百分点,籽棉产量提高15.0%,皮棉产量提高14.7%;起垄种植提升了棉花纤维品质,对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纺纱均匀性指数、整齐度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对纤维长度影响不大。可见,起垄种植是提高麦棉套作棉花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发早熟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区常年植棉70万亩左右.回顾1968年以来的棉花生产情况,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68~1970年棉花采用直播,套种在以大元麦为主、麦幅占地35%左右的麦垅中,茬口好,亩产119.6斤.1971~1977年棉花前茬片麦面积大(50~60%),条播麦幅占地40~50%,腾茬季节迟,棉花产量下降,亩产为91.9斤.1978年以来棉花以育苗移栽为主,产量有所上升,亩产为102.4斤.为使棉花产量能持续增长,更好地发挥移栽棉增产优势,我们从棉花生产有关资料,分析了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套作方式的棉花品比及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麦垄移栽棉花以中熟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麦垄点播棉花则中早熟和早熟品种产量高。在品比试验的基础上,用中熟品种中棉19和中早熟品种陕198分别进行了不同密度试验,两种种植方式棉花产量都与密度成正相关,麦垄移栽密度应不小于5000株/666.7m^2,麦垄点播密度应不小于6000株/666.7m^2。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大队一九七四年,在百分之四十的高梁和玉米地里,隔台套种“门源”小油菜,折合纯面积837.7亩,共产油菜籽40100斤,平均亩产50.3斤。第二生产队有20亩套种的油菜平均亩产油菜籽120斤。主要做法是: (1) 抓“早”字。做到早整地,早播种、早定苗。1973年秋在搞好秋收的同时,对种油菜的地块进行深翻6寸。随后耙压打垄,垄距一尺五寸;三月十五日开始播种,二十五日播完,(耒不)耙开沟,葫芦头点种,播幅二寸;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烟叶技术是充分发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优势,在其垄间点种玉米,马铃薯收获后在其行带移栽烟叶的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混合产量达到600-800千克,产值达1200-1680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1981年,丹阳县吕城公社麦、豆、稻百亩连片中间试验结果,村农2号元麦101.2亩,单产400.5斤;大豆101.2亩,单产174.3斤;南粳35号水稻86.5亩,单产857.5斤,三季相加折粮食年亩产1606.6斤(大豆1斤折稻谷2斤计算),比麦、稻两熟制年亩增产粮食186.6斤,比麦、稻、稻三熟制年亩增产粮食56.6斤.现将豆后稻南粳35号的栽培特性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