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最近,从放线菌制得一种新的抗寄生虫性抗生物质阿弗菌素,接着又研制出一种毒性更低的抗寄生虫性抗生物质艾弗菌素。试验证明艾弗菌素对驱除马的蛔虫、圆虫、蛲虫及马胃蝇幼虫等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今年五月间,我场种马场育成马进行了一次内寄生虫的驱除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茲介绍如下:一、驱虫前的调查研究该马场从58年建场至今从未进行过驱虫工作。今年二月间有一马匹突患败血症死亡,剖检后肠内有马副蛔虫200多条,并有马胃蝇蛆、蛲虫及圆形线虫等,从而意识到寄生虫病的严重性。这群育成马共56匹,其中公马32匹,母马24匹,最大月龄14个月,最小月龄7个月,平均为  相似文献   

3.
危害家畜的蝇蛆病是由马胃蝇、牛皮蝇、羊鼻蝇等幼虫引起的 ,在农村饲养的草食动物中感染率高 ,危害也非常普遍。因此 ,其防治受到普遍重视。1 发病情况经过对全区家畜寄生虫区系调查及在屠畜中采集的虫体分析 ,蝇蛆种类有马胃蝇蚴 4种、牛皮蝇蚴2种 ,羊鼻蝇蚴 1种 ,共 7种。即马肠胃蝇蚴、红尾胃蝇蚴、兽胃蝇蚴、烦扰胃蝇蚴 ,其第 2、3期蚴均寄生于马、骡、驴胃内 ,少数寄生于十二指肠 ,后两种幼虫在离开马体前在其直肠末端、肛门周围均寄生一段时间。牛皮蝇蚴 ,纹皮蝇蚴第 3期均寄生于牛体脊背两侧皮下。羊鼻蝇蚴寄生于羊鼻腔、鼻窦腔。…  相似文献   

4.
氧苯咪唑[5-苯亚砜-2-苯并咪唑—胺基甲酸甲酯]已证明是用于牛、绵羊和猪的一种有效的抗蠕虫药。按10mg/kg体重的剂量给马时,对艾氏毛圆线虫、马副蛔虫、马蛲虫和普通圆形线虫的成虫有100%驱除效力;对小型圆虫成虫的有效率大于99%,对小型圆虫幼虫的有效率为97.6%。  相似文献   

5.
<正>1驱虫精制敌百虫为有机磷酸酯类广谱驱虫药,除对多种消化道线虫有效外,对姜片吸虫、血吸虫也有效,还广泛用于杀灭外寄生虫。内服(1%~3%)治疗马、牛、羊、猪各种线虫病,猪姜片吸虫、猪蛔虫、肾虫、鸡蛔虫、马副蛔虫、蛲虫、圆形线虫等。内服量:每千  相似文献   

6.
马副蛔虫病是马属动物 (特别是幼驹 )常见的一种蠕虫病 ,病原体是马副蛔虫 ,主要寄生于小肠 ,有时可见胃内。移行中的马副蛔虫 ,对马体呈现机械性损伤 ,能引起肠炎、肠壁溃疡 ,甚至继发腹膜炎 ,还会引起肝细胞变性及蛔性肝炎、肺水肿 ,严重感染时能引起肠管堵塞 ,导致肠破裂、肠套叠 ,马副蛔虫分泌的毒素还会损害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 ,造成严重后果。 2 0 0 0年度新疆野马中心发生了 3例幼驹马副蛔虫感染病例 ,其中 1例死亡 ,2例治愈。现介绍有关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1 临床症状准噶尔 110号、准噶尔 116号分别为 4 5月龄和…  相似文献   

7.
普氏野马幼驹马副蛔虫病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副蛔虫病是马属动物 (特别是幼驹 )常见的一种蠕虫病 ,病原体是马副蛔虫 ,主要寄生于小肠 ,有时可见胃内。移行中的马副蛔虫 ,对马体呈现机械性损伤 ,能引起肠炎 ,肠壁溃疡 ,甚至继发腹膜炎 ,还会引起肝细胞变性及蛔性肝炎、肺水肿 ,严重感染时能引起肠管堵塞 ,导致肠破裂、肠套叠 ,马副蛔虫分泌的毒素还会损害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 ,造成严重后果。 2 0 0 0年度新疆野马中心发生了 3例幼驹马副蛔虫感染病例 ,其中一例死亡 ,两例治愈。现介绍有关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如下。1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3匹发病的幼驹分别是准噶尔 1…  相似文献   

8.
抗蠕敏也称丙硫苯咪唑,该药是目前治疗家畜寄生虫病,广谱、高效的驱虫药物。但是,对马骡胃蝇蛆没有驱除效果。为了驱除马骡胃蝇蛆,我们采取抗蠕敏、敌百虫混合一次给马骡胃投。其次,为进一步探讨丙硫苯咪唑和敌百虫同时内服,  相似文献   

9.
正马胃蝇蛆病,也叫马胃蝇蚴病,俗称瘦虫病,是由双翅目胃蝇科胃蝇属幼虫寄生在马、驴、骡等马属动物消化道内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马属动物一旦感染,表现为贫血、消瘦、使役力下降,严重时衰竭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1发病情况靖远县刘某饲养的1匹役用成年骡子,于2017年5月中旬开始咳嗽、食欲不振、渐进性消瘦、耕地时不上趟。电话请求出诊诊治,接诊后到圈舍现场,经临床检查,诊断为马胃蝇蛆病。立即  相似文献   

10.
马骡肠道线虫,尤其是幼驹的蛔虫和成马的圆虫对养马业危害较大。对马圆虫目前仍无特效驱虫药物。左旋咪唑是驱除牛、绵羊、猪以及家畜的主要线虫的一种理想药物,可采用投服、加到饮水或饲料内以及皮下、肌肉注射等方法给药。国外最近将左旋  相似文献   

11.
马胃线虫病是由旋尾科德拉希属的大口德拉希线虫和柔线属的蝇柔线虫、小口柔线虫所引起,成虫寄生在马属动物的胃内,其机械性刺激和有毒代谢产物可致家畜全身性慢性中毒、慢性胃肠炎、营养不良及贫血。幼虫侵入伤口可引起寄生性皮肤炎(夏季溃疡);移行到肺可引起肺炎。  相似文献   

12.
敌百虫是一种广谱驱虫药,临床上用于治疗牛、马、猪、羊各种线虫病,猪姜片吸虫,猪蛔虫、蛲虫病,马副蛔虫病等,外用治疗牛皮蝇蛆、羊鼻蝇蛆和体虱、疥螨等体外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3.
<正>马胃蝇蛆病,又叫马胃蝇蚴病,是由胃蝇科、胃蝇属的多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胃肠道内引起的疾病,辽宁省的马属动物普遍存在本病。可引起马消瘦、贫血、使役能力下降,本病又被称为马"瘦虫"病。现将本人经历的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2015年06月30日,普兰店市丰荣办事处鼓泡社区农户王某致电,饲养的5匹马,不爱拉车干活、且有贫血、多汗、消瘦症状。立即到王某家,检察5匹病马:发现可视粘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新疆昭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纯血马在不同月份的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纯血马的健康养殖以及科学驱虫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纯血马122匹,分为5组,哺乳马驹30匹,青年母马25匹,青年公马20匹,繁殖母马35匹,种公马12匹。采用马场分栏群体舍饲和单厩饲养模式,保证不同年龄段纯血马饲料和饮水充足,分别在5月和10月采集粪便样品。使用虫卵计数法检测马匹粪便中的寄生虫,计算不同年龄纯血马在不同时间段的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结果 5月纯血马马蛲虫以及马球虫感染率较高,除种公马外,感染率均在94.00%以上,其中,哺乳马驹马蛲虫的感染率高达98.89%,哺乳马驹马球虫的感染率高达98.33%。10月纯血马马副蛔虫以及马球虫的感染率均在93.00%以上,其中,繁殖母马马副蛔虫感染率高达99.52%,哺乳马驹马球虫感染率高达98.33%。5月哺乳马驹的马副蛔虫、毛圆线虫、盅口线虫与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纯血马;马蛲虫、马球虫和埃氏腹盘吸虫的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种公马,与其他阶段纯血马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0月哺乳马驹马副蛔虫、毛圆线虫、裸头绦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除繁殖母马以外的其他年龄段纯血马,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龄段纯血马,马球虫和埃氏腹盘吸虫的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种公马。种公马马副蛔虫与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低于其他阶段的纯血马。不同年龄段纯血马马蛲虫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纯血马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马蛲虫、马球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盅口线虫、马副蛔虫、裸头绦虫以及埃氏腹盘吸虫,不同年龄段、不同月份均有感染,且混合感染较为严重。哺乳马驹感染强度及感染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段纯血马。  相似文献   

15.
我省马匹普遍患马胃蝇幼虫病。当前驱除马胃蝇幼虫的最好药物仅有二硫化碳一种。为了克服二硫化碳的生产满足不了全面驱虫的需要和投药麻烦,毒性较大等问题,59年4月10~23日于依安县新兴公社进行了内服和皮下注射敌百虫的驱虫试验,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精制敌百虫对畜禽外寄生虫、卫生害虫具有杀灭作用。除以接触毒和胃毒方式作用于虫体外,还可通过内吸杀虫,可使昆虫食、吸应用过敌百虫的动植物组织而发生中毒或死亡。其杀虫谱较广,例如,对羊鼻蝇第1期蚴虫、牛皮蝇第3期蚴虫、马胃蝇蚴虫、疥螨、痒螨、体虱等均有良好杀灭作用。蝇、蚊、蚤、蜱、蟑螂等也较敏感,接触药物后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马胃蝇蛆病是由狂蝇科、马胃蝇属的各种马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胃肠道内引起的一种慢性消瘦和中毒性疾病。在我国常见的马胃蝇有四种,即肠胃蝇;红尾胃蝇;兽胃蝇,又称东方胃蝇等。其中,肠胃蝇在我国分布极广。为最常见的一种。破坏胃的消化、吸收、运动和分泌机能以及幼虫的毒素作用,致使马高度贫血、消瘦、严重感染可造成马死亡。2016年4月19日。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巴音松布尔嘎查牧户图门放牧的马发生了一种逐日消瘦、食欲不好的疾病。请求出诊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南疆地区规模化全舍饲养殖模式下驴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并评价目前规模化全舍饲驴养殖场所采用驱虫方案的效果,本试验采集阿克陶县和泽普县4个规模化全舍饲养驴场917头驴(n=917)的粪样共1 834份,运用虫卵形态观察法检测消化道寄生虫,对优势虫种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PCR方法鉴定体内排出的主要成虫;同时,根据养殖场现行驱虫方案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对驴群进行2次伊维菌素驱虫试验,连续观察5 d,记录排虫情况并计算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结果显示:镜检观察到6种消化道寄生虫;经PCR鉴定体内主要排出马副蛔虫。4个规模化养殖场中,马圆线虫、毛细线虫、马副蛔虫和细颈线虫为驴消化道优势虫种,其冬春(夏秋)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7.5%(79.6%)、52.9%(71.3%)、40.9%(45.3%)和14.5%(15.7%),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夏秋季节毛细线虫、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高于冬春季节(P<0.01);寄生虫感染率与驴年龄存在相关性,夏秋季节驴驹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均极显著高于成年驴(P<0.001),冬春季节驴驹马圆线虫、毛细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均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库车市某规模化场驴蠕虫感染情况,笔者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测该场171份驴新鲜粪便,检出3种蠕虫虫卵,总感染率为18.7%(32/171)。以马副蛔虫为优势感染虫种,感染率为14.6%(25/171);圆线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4.1%(7/171)和0.5%(1/171);仅发现1份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混合感染。小于6月龄,7~12月龄和大于1岁的驴蠕虫感染率分别为26.1%(6/23)、33.3%(14/42)和11.3%(12/106),均以马副蛔虫为主要感染虫种。调查结果表明,该场幼龄驴蠕虫感染率较高,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幼龄驴的饲养管理和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20.
马胃蝇蛆病是由胃蝇科,胃蝇属的胃蝇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胃肠道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马胃蝇的幼虫(蛆)除寄生于马、驴、骡等单蹄兽外,偶尔也寄生于兔、犬、猪和人胃内。患畜由于幼虫寄生,使胃的消化、吸收机能破坏,加之幼虫分泌的毒素作用,使宿主高度贫血、消痩、中毒,使役能力降低,严重感染时可使马匹衰竭死亡。此病对马危害较大,常给养马业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