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是一种线型工程,线路长,沿道水土流失类型复杂,施工区段多,不同地段采取的工艺不同,对水土流失影响也不同,采取的方法措施也不同.以"九五"国家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道工程(在建项目)水土保持为例分析得出石油天然气管道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占总水土流失量的69%,是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关键时期;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临时防治水土流失措施;主体工程之外的辅助工程和临时工程的水土流失不容忽视,伴行公路的水土流失量占总水土流失量的79%;建设过程中的弃土弃渣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80%,是防治的重点;水土流失预测中的侵蚀模数一定要结合施工工艺和是否采取临时水土保持措施的实际情况;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一定要对位配置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达到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道工程主体设计弃土、弃渣和水土保持外业勘测成果为依据,对管道工程和伴行公路土壤流失量进行了预测,并根据其侵蚀和流失规律,划分不同的类型区,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气东输管道陕西段工程建设中的土壤流失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西气东输管道陕西段工程建设穿越多种生态环境敏感的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建设施工过程中引发新的水土流失。将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风蚀防治区和水蚀防治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防治措施,实现管道工程建设与沿线生态环境同步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结合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沿线的热带雨林自然环境 ,通过分析公路建设的土壤流失特点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减少土壤流失的防治措施。据现场调查及雨季进行的土壤流失监测 ,所采取的防治措施能够较好地与周围的环境相匹配 ,能够有效地降低公路建设中的土壤流失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弃渣场的土壤流失特征,以昆明—石林高速公路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在弃渣场边坡上布设观测小区进行了定位监测,分析了渣体粒径、降雨、堆渣坡度对弃渣场土壤流失的影响以及渣体坡面土壤流失的特点。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影响渣体坡面侵蚀因素的情况下,弃渣场渣体的土壤颗粒粒径越大、砾石含量越高,土壤流失量就越大;降雨量越大,土壤流失量就越大;坡度越大,土壤流失量也越大;在渣体坡面侵蚀中,沟蚀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流失强度高达37656 t/km2,且以细沟、浅沟侵蚀为主,细沟、浅沟侵蚀量占沟蚀总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开发建设项目的发展,开发建设过程中引起的土壤流失问题已成为倍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作者以青藏高原平阿高速公路青沙山隧道南口的两个弃土场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弃土场坡面土壤流失量与降雨量、平均降雨强度和径流深的相关性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同植物配置坡面的土壤流失量预测方程。研究结论对该地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土壤流失量的预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布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类比法在高速公路建设土壤流失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分析高速公路建设造成土壤流失特点的基础上,以浙江甬(宁波)金(金华)高速公路绍兴段(新昌至嵊州)工程为例,详细论述了运用类比法进行高速公路土壤流失预测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等。文中的土壤流失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可为高速公路及其他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流失预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新增土壤流失预测时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增土壤流失预测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基础。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确定符合实际的预测时段,能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度,有利于防护措施的优化配置。探讨了高速公路建设新增土壤流失预测时段确定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土壤流失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弃渣场 45处 ,弃渣量 85 6万m3 ,工程建设期内可能增加土壤流失量 80万t。针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壤流失 ,采取拦渣坝、拦渣堤、挡渣墙、护坡、道路绿化和弃渣场、取土场整治等措施进行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10.
以金沙江干流金安桥水电站为例,研究了大型水电站工程建设期内不同施工部位土壤流失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汛期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92.9%以上,汛期是土壤流失发生的主要时段。受建设内容、施工时段、施工进度和降雨量的影响,各部位土壤流失量变化趋势不同:弃渣场松散堆积物流失量呈现"较小→增大→减小"的趋势,2005年施工开始,2006年达到峰值;施工道路土壤流失量逐年递减;料场土壤流失量年际变化呈现单峰型,2007年达到峰值;施工营地仅在前两年建设中有土壤流失,硬化、绿化后基本无土壤流失产生。河道泥沙含量具有"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平衡"的趋势。金安桥水电站建设7年,产生的土壤流失量达67 642.4 t,其中施工道路占50.9%、渣场占28.7%,施工道路和渣场是水土流失敏感部位和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电类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坡面水土流失特性,为黄土丘陵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13年降雨数据为依托,通过肖家河水电站二期工程径流小区对不同处理下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临洮县2013年降水量为580.2mm,定义为平雨年;(2)研究区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的乘积与土壤侵蚀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85);(3)不同植被类型对弃渣场水土流失有影响,其中油松与苜蓿混播能有效降低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4)表层土前期含水量对弃渣场土壤流失量有显著影响,下层土前期含水量对弃渣场土壤流失量无显著影响。[结论]水电类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土壤流失受降雨量和降雨时间乘积、植被类型和表层土前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建设土壤流失特点及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比较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开发项目建设中常用的土壤流失监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 ,介绍了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建设区域土壤流失的原因及其特点 ,提出了测钎法的观测原理及其测定步骤 ,并对该法在高速公路土壤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现有土壤流失控制值确定方法能否满足多元的现实需求,尝试提出可以维护多重生态服务功能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值确定方法,为进一步细化控制值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以北京市为例,选择易获取的容许土壤流失量和背景土壤侵蚀模数作为依据制定土壤流失控制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区域维护生态服务功能的优缺点,提出一个可以维护多重生态服务功能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值确定方法。[结果]基于容许土壤流失量确定的土壤流失控制值,在山区可以同时满足维护供给和文化服务功能的需求,但在平原和部分水土保持敏感区不能充分满足维护文化或调节服务的需求。基于背景土壤侵蚀模数确定的土壤流失控制值,在平原和部分水土保持敏感区能满足维护文化和调节服务功能的需求,但在山区不能满足维护供给服务功能的需求。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确定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值,能够同时满足维护山区和平原区供给和文化服务功能的需求。[结论]维护多重生态服务功能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值的确定方法弥补了单纯依据容许土壤流失量确定土壤流失控制值的不足,为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际上正式形成HSE管理体系理念的时间只有13 a,我国系统开展HSE工作起步较晚,经验较少。在榆林—济南输气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HSE要求,在设计上率先体现其基本思想,施工中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与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了HSE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5.
输气管道属线型工程,线路长,所经地形复杂,各项施工作业开挖扰动地表面积大,破坏植被多,势必会加剧水土流失。以岚县-太原输气管道工程为例,研究了不同防治分区的工程、植物和临时防护有效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布局体系,可为类似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自然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区坡面土壤磷素流失规律,分析坡面径流和侵蚀泥沙中各形态磷素的迁移流失过程,并着重探讨降雨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因素对磷素流失的影响。在重庆市中梁山龙凤槽谷区设置耕地、林地和果园地3个标准径流小区(20 m×5 m),对坡面径流及泥沙中的磷素流失开展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1)坡面土壤磷素流失强烈依赖于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槽谷区土壤磷素流失以径流流失为主,泥沙流失为辅;(2)总体来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总磷(TP)流失总负荷表现为耕地 > 果园地 > 林地,耕地TP流失总负荷为0.17 kg/hm2,约是果园地的1.76倍和林地的4.68倍;(3)径流中磷素浓度变化受降雨强度控制,雨季初期径流中磷素流失形态以水溶性总磷(TDP)为主,其余降雨事件则以颗粒态磷(PP)为主,ρ(PP)/ρ(TP)的比例为63.92%~96.97%;(4)泥沙中磷素浓度变化受降雨强度影响较小,泥沙磷素存在富集现象,且全磷富集比(ERSTP)与雨强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金安桥水电站重塑地貌2^#弃渣场和3^#弃渣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未受工程施工扰动的灌草丛、林地和农田的原地貌土壤作为对照,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①土壤容重为重塑地貌大于其原地貌;②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为原地貌高于其重塑地貌,非毛管孔隙度则相反;③重塑地貌2^#和3^#渣场的表层渣体粒径都较粗,〉5mm粒径的颗粒组成百分比就达到64.53%和65.11%,比例不合理,而原地貌农田的土壤粒径组成基本呈正态分布;④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为原地貌大于重塑地貌,而全磷、速效磷含量则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岩溶区小流域土壤流失状况,以桂林寨底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土地利用为基础,采用多元数据集成的方法,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相结合,估算岩溶区小流域土壤流失量。结果表明,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15.38 t/(km2.a),属于中度侵蚀,年均土壤流失总量为17 007.74 t,强烈及以上土壤流失面积仅占全流域总面积的10.05%,但土壤流失量却占流域土壤流失总量的79.75%。估算结果为岩溶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研究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典型地区陕西省吴起县境内,选取四面窑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RS和GIS监测退耕还林工程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面积,并提出考虑土地覆盖汇流影响的改进坡长因子,利用ArcGIS和RUSLE评估流域在退耕前后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机会成本法和替代价格法评估流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土壤保育价值。结果表明:1997-2004年,流域内实际开展退耕还林工程1895.8hm^2,其中,荒山造林369.99hm^2、退耕还林357.48hm^2、退耕还草901.72hm^2、人工封育266.61hm^2;退耕前(1997年)后(2004年)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减少了4644.04t/(km^2·a),侵蚀强度由极强度降低为中度;退耕还林工程每年产生土壤保育价值1324.3万元,其中,减少土壤侵蚀效益8.11万元、减少肥力流失效益1180.22万元、减少泥沙淤积效益124.45万元、培育土壤效益11.52万元。  相似文献   

20.
通过2003~2004年两年的径流小区试验,运用反推法和经验公式确定土壤可蚀性因子(K)的取值,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衡阳紫色页岩地区的土壤可蚀性因子(K)的取值范围在0.34~0.37之间,为正确认识当地土壤特性从而提出有效减小水土流失危害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