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几种农药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陈永兵张纯胄(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325006)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美国杜邦公司);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美国氰胺公司);72.2%普力克水剂(艾格福有限公司);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瑞士汽巴一...  相似文献   

2.
用72%霉易克(霜脲、锰锌)可湿必发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每666.7m^2用133~167g进行喷雾,防效达89.72%~94.90%,优地百菌清,与大生的防效相当,是目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较好药剂,大田生产上建议在黄瓜霜霉商发病妆工经一次药,10天后施第二次,每次施药量为133~167g/666.7m^2。  相似文献   

3.
几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比较高振江马占山吕佩珂刘文珍(内蒙古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014013)克霜氰是天津东方农药厂与南开大学元素所联合开发的一种防治霜霉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尤其对甲霜灵产生抗药性的霜霉病...  相似文献   

4.
黄瓜霜霉病是为害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 ,如果防治不及时 ,常常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而生产上使用最多的甲霜灵及其混剂 ,由于长期使用 ,许多地方已产生了抗药性 ,造成防效降低。 72 %锰锌霜脲是由代森锰锌与霜脲氰混配而成 ,具有保护性、内吸性等特点 ,与甲霜灵具有负效互抗性。现将该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地在武汉市李家桥蔬菜基地 ,黄瓜品种为“津研 4”,密度约为 3 2 0 0株 /6 6 7m2 ,植株长势一致 ,按照常规管理 ,土壤肥力较高 ,施药时 ,霜霉病已开始发生。 72 %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 (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  相似文献   

5.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学俭 《植物医生》1997,10(1):19-20
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韩学俭(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712100)黄瓜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的主栽品种。但由于塑料大棚的特定封闭性,使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高,棚膜及作物结露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黄瓜霜霉病的大流行是造成大棚...  相似文献   

6.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主要病害之一 ,春夏季易流行发生 ,除危害黄瓜外 ,还可侵染西葫芦科蔬等其它菜作物。该病是一种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 ,侵染频繁 ,潜育期短 ,流行性很强的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 ,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生。病斑初现浅绿色水渍状斑点 ,扩大后受叶脉限制 ,呈多角形淡黄色至黄褐色水渍状斑块 ,湿度大时 ,病斑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干燥时病斑干枯易破碎。此病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蔓延 ,严重时叶部病斑连成片 ,可在短期内呈黄褐色 ,迅速枯死 ,使植株早衰 ,提早罢园 ,减产减收。此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孢子萌发侵染的适宜温度为…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普遍发生的一种真菌性叶部病害。多年生产实践证明 ,充分利用保护地环境的可控性 ,合理运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能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危害。1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主要发病因素1.1 品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 ,密刺型品种抗病性较差 ,津杂、津春等品种较抗病。1.2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黄瓜霜霉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棚、室内相对湿度在 83%以上、温度在 15~2 2℃ ,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在信阳市 ,当自然环境中日气温为 5~ 10℃时 ,棚、室内的日气温一般为 15~ 2 0℃ ,这一时期是霜霉病发生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35%福.烯酰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35%福·烯酰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好,用量200~240g/667m2为宜,在发病初期连续施药2~3次,间隔7~10d,对人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9.
黄瓜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蔓延迅速,容易暴发流行,影响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减产。为了验证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筛选最佳使用剂量.我们于2004年底对该药剂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张力  冯光春 《广西植保》2009,22(3):20-21
近年来,二化螟已成为为害钟山县水稻主要的钻蛀性螟虫.该县用于防治二化螟的主要农药有三唑磷、毒死蜱和杀虫单等,已使用多年,防效已明显下降.据何月平等人报道:在桂林地区,二化螟对三唑磷已经达到了高水平抗性,对杀虫单和毒死蜱已经达到了中等水平抗性[1].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2%春雷霉素WP对水稻稻穗瘟有较好的防效,防效达73.95%~83.56%,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安全无害,可以大田推广应用,生产上推荐用量为100~120g/667m2。  相似文献   

13.
5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羽 《广西植保》2007,20(2):15-16
稻纵卷叶螟是为害燕塘镇早稻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由于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防治用药复杂,防效不理想。为筛选出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得到理想的杀虫剂,提高防治效果,于2006年,在早稻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高峰期,选用五保等5种农药进行防治试验。现将防治效果整理如下。1  相似文献   

14.
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艳 《江西植保》2007,30(1):29-30
对大棚黄瓜设计了地膜覆盖双垄,膜下垄间浇水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防治措施可使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在晴天时控制在85%以下,比膜外浇水显著降低了棚内的湿度,使感病和抗病品种的病情指数均控制在6.0以内,相对防效可达90%以上.与通常的明沟浇水相比,可提早上市1周,推迟拉秧30天,折合每亩增产3107.8kg,增收9323.4元.  相似文献   

15.
供试的几种杀虫剂以金好年、莫比朗、阿克泰、科克及蚜虱立克对烟粉虱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d防效可达89.81%~99.25%。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国内研制的新型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系统在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预测预报上的应用,在田间自然发病情况下,通过对捕捉孢子的形态进行识别,优化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系统主要工作参数如有/无空气切割头、空气采集口高度和空气采集时间;通过病害及孢子的动态监测分析大棚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与孢子捕捉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不加装空气切割头、空气采集口高度为70 cm、孢子捕捉时间在10:00—10:30时段有利于孢子的捕捉。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与连续7 d孢子捕捉总量具有强正相关性。连续多日监测到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且数量快速增加是黄瓜霜霉病发生或快速上升的一个预测指标。黄瓜白粉病发病之前没有监测到黄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且在病害盛发期分生孢子捕捉量仍较少。研究表明,一体化智能孢子捕捉系统适用于黄瓜霜霉病的预测,但在黄瓜白粉病的预测上尚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7.
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香  吴艳 《江西植保》2007,30(1):28-28,27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最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我市的黄瓜霜霉病日趋严重,已成为黄瓜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为了更有效地防治黄瓜霜霉病,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BTH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引起的病害是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利用化学药剂是当前我国菜农的主要防病措施。而频繁使用化学杀菌剂,不仅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且影响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为病原菌时空流行动态监测及病害预测模型构建提供病原菌快速计数方法,以卵菌中代表——葫芦科霜霉病病原菌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为例,研究了孢子囊悬浮液的荧光染色方法和基于流式细胞术计数方法。研究表明EDTA和SYBR Green Ⅰ 的联合作用能够对孢子囊进行荧光标记。对SYBR Green Ⅰ 染色剂的最佳染色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时间相同时,荧光染色剂浓度越高,染色效果越好;同一浓度荧光染色剂,随着染色时间的增加,孢子囊染色率增加。使用流式细胞术对荧光染色的孢子囊进行计数,并与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流式细胞仪计数结果与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计数结果得到的孢子囊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1),对两种方法获得的孢子囊浓度取对数后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流式细胞仪测定的孢子囊浓度与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计数得到的孢子囊浓度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 0.993 4,表明流式细胞术可以应用于古巴假霜霉菌孢子囊的计数。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Between 1998 and 1999, control failure of powdery mildew (Podosphaera fusca) and downy mildew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y the strobilurin fungicides azoxystrobin and kresoxim-methyl was observed in cucumber-growing areas of Japan. Results from inoculation tests carried out on intact cucumber plants and leaf disks clearly showed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 isolates highly resistant to azoxystrobin and kresoximmethyl. Fragments of the fungicide-targeted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gene wer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ed from total pathogen DNA and their sequences analyzed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A single point mutation (GGT to GCT) in the cytochrome b gene, resulting in substitution of glycine by alanine at position 143, was found in resistant isolates of downy mildew. This substitution in cytochrome b seemed to result in high resistance to strobilurins in this pathogen. The same mutation was found in some but not all resistant isolates of powdery mildew.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a mutation at position 143 in the target-encoding gene, resulting in an amino acid substitution, was probably a major 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strobilurin resistance in these two pathog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