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入冬以来,池塘养殖刺参出现了几年来较为严重的病害,部分刺参肿嘴、吐脏、表皮局部溃烂,严重的整个躯体溃烂而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经监测,发生疾病的病原仍以弧菌为主,并发现有霉菌与寄生虫。现就发病的原因和应急处理措施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刺参苗室内越冬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广泛兴起,但伴随着规模的扩大,越冬期间的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2005年春山东省越冬刺参发病率高达80%,死亡率约为30%,给刺参越冬保苗业户造成了严重损失。现对刺参苗室内越冬期间的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一、刺参苗室内越冬期的常见病害及病因分析1.溃烂病是参苗越冬期间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发病初期附着力减弱,活力差、摄食减少,继而是疣足尖端和身体局部溃烂,围口部肿胀、不能自由收缩与闭合,失去摄食能力,随着病情加重,病灶扩大,体表大面积溃烂,常见肠管等内脏组织从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刺参育苗面积和养殖面积急增。但由于刺参养殖技术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了刺参的室内保苗和池塘养殖病害发生严重,尤其是2002-2004年刺参病害给育苗和养殖业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刺参发病的主要症状为:摇头频繁,萎缩,翻吻,肿嘴(鼓嘴),腹部鼓胀(鼓肚),破肚,排脏(吐肠),继而部分或全身发白、发蓝,溃烂(化皮),最后溶化死亡。当发现某个池子中的个别刺参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个池子的其它刺参也将会出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4.
李鲁晶 《齐鲁渔业》2004,21(7):30-31
去年3月以来,我省池塘养殖刺参的主要地区——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等地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刺参病害。发病率10%~30%不等.死亡率最高达10%。主要症状是:口器溃烂、吐脏、身体萎缩直至烂皮死亡。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是,排脏主要是物理刺激引起刺参的应急反应,是机体可以控制的;烂皮病则是刺参机体无法抵御的化学刺激引起的,是不受机体控制的,是一种病态。  相似文献   

5.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张春云 《水产学报》2006,30(1):118-123
2003年春季,山东省青岛地区刺参养殖场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一“腐皮综合征”,该病引起的死亡造成约30%的损失。养殖刺参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从患病个体溃疡部位分离得到一种优势细菌KL-1,KL-1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对健康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海参的症状相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的分类鉴定表明,导致养成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是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本文首次揭示了该地区“腐皮综合征”导致养成刺参大规模死亡的致病原因,对刺参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的2种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抗原,分别制备兔抗血清。以载玻片为介质,建立了2种病原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交叉反应、阻断试验和吸收试验结果均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强。对人工感染实验中的养殖水体及发病刺参溃烂组织检测,可以检出水体和患病刺参溃烂组织中的相应病原菌,病原菌被染成明亮的黄绿色,检测灵敏度2.4×104cell/mL。冰冻切片检测结果显示,在刺参肿胀嘴部与溃烂肌肉处有大量染成黄绿色的细菌颗粒。结果表明:采用IFAT可以对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致病菌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该方法的建立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仿刺参对盐度的耐受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不同的盐度梯度(10~45),根据仿刺参的存活、溃烂、着壁状态、活力、排便和疣刺伸展情况,进行仿刺参的耐盐范围和耐盐能力分析.结果表明,仿刺参适宜生长的盐度为20~35,最适生长盐度为25~30.研究发现,仿刺参在盐度为15和40下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步适应其所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21世纪以来,刺参养殖在我国蓬勃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养殖品种之一。但随着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病害频繁发生[1]。刺参养殖主要的病害有腐皮综合征、化板症、烂胃病、盾纤毛虫病等,其中腐皮综合征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大。腐皮综合征又称“溃烂病”“烂皮病”“化皮病”,多发生在1—4月,其中2—3月为发病高峰。幼参到成参均可发病,幼参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福建海区网箱养殖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辉  何丽斌  林琪  方旅平  周宸 《福建水产》2012,34(2):105-110
2011年冬季,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海区网箱养殖刺参发生"腐皮综合症",并伴有死亡现象出现。刺参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厌食、排脏、身体萎缩、体表局部溃烂乃至大面积溃烂。从患病刺参病灶处分离得到两种优势细菌CS1和CS2。经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明两种菌对健康刺参都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刺参的症状相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分别与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相似。菌株CS1与灿烂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9%,菌株CS2与假交替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5%。菌株CS1可鉴定为灿烂弧菌,菌株CS2可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另外,在患病刺参呼吸树膜和腔体内发现大量后口虫(Boveria sp.)。所以导致本次刺参"腐皮综合症"的原因可能是致病性细菌和寄生虫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首次揭示了该地区"腐皮综合症"导致养成刺参大规模死亡的致病原因,对刺参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振兴 《齐鲁渔业》2004,21(3):49-49
刺参是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在我国已报道的20多种食用海参中,刺参的营养价值最高。据测定,每100克鲜刺参含蛋白质21.5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克,灰分1.1克;刺参体内还含有钙、铁、碘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刺参含有粘多糖、硫酸软骨素、海参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细胞衰老、抗肿瘤等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刺参,被列为“八珍”之一,在海参中最为名贵,营养价值极高。2010年我国底播刺参产量超过3000t.主要集中在山东省长岛县和辽宁省长海县。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年消费刺参约达万t.供求缺口巨大,而我国刺参市场缺口主要依靠进口来弥补,但这很难满足我国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增殖是指在选定海区内,通过改善海区条件、投放种参和种苗等技术措施,增加或改善资源补充量,增加刺参资源,提高产量的活动。由于刺参营养价值高、移动性差、食物链短、适应性强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增殖品种。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春季,福建漳州地区池塘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感染不明病原而患病。病参表现出排脏、身体萎缩、体表溃烂等症状,俗称为"腐皮综合征"。为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从患病刺参病灶部位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FJY001,经回接感染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细菌为刺参的病原菌。经形态、生理生化、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等多项指标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塔式弧菌(Vibrio tubiashii)。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龙口市水产技术站与乡城镇渔业公司协作,于1998年通过省科委立课题,进行围堰刺参养殖技术开发试验,经过3年的科学养殖,精心管理,完成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课题试验获得成功,现将围堰刺参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一、海区条件根据剌参生活习性,我们把实验海区选择在龙口市桑岛以东近海。此海区水深为3~4米,常年水温变化在3~28℃,海区底质以泥沙为主,伴有星罗棋布的礁石。海区还自然生有石花菜和鼠尾藻等藻类,饵料丰富,是刺参栖息生存的良好场所。二、围堰海区实验养殖海区以投石围堰组礁方式营造320亩…  相似文献   

15.
多糖和益生菌对暗纹东方纯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华雪铭 《水产学报》2006,30(3):377-382
2003年春以来,山东、辽宁等地区养殖的仿刺参出现急性口围肿胀症,其症状是口围肿胀,体表溃烂,排脏,管足附着力下降,脱落沉至池底,死亡率较高。从病参口围、体表及体壁分离出优势菌10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菌株KW21、KW22、KW23、NB13和NB14是引起仿刺参出现急性口围肿胀症的病原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KW21为Mahnomonas dokdonens/s;菌株KW22和菌株NB13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两者均与Vibrio splendidus有较高的相似性(99%,98%);菌株KW23为Vibrio tapetis;菌株NB14为Vibrio sp.。5株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电镜下观察菌株KW21棒杆状;菌株KW22、KW23、NB13和NB14分别为杆状、弧状、卵圆形和卵圆形,且都具有单极生鞭毛。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红霉素对5株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Vibrio tapetis,Vibrio splendidus和Marinomonas dokdonensi作为仿刺参的病原菌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刺参染色体的初步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刺参的染色体进行了初步研究。材料分别采用原肠后期幼虫,耳状幼虫,成体呼吸树组织等,用秋水仙素处理,氯化钾低渗液低渗,而后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采用热滴片法制片,吉姆萨染色后,显微镜镜检和摄影。结果表明采用刺参的原肠后期幼虫制片效果最佳。刺参染色体数目为2n=40。由于某些染以体的着丝点位置较难确定,故没有按常用的A.K.Leven分类标准进行,而是近形态特点将其分为A.B.C3类。本文对刺参的  相似文献   

17.
仿刺参幼体烂胃病及其致病原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山东、辽宁两省在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培育期间的5-7月,耳状幼体易发生一种以胃壁增厚、萎缩、溃烂为主要特征的“烂胃病”。从患烂胃病的耳状幼体中分离到1株细菌LW-1,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通过API半自动化鉴定和常规的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表明,LW-1具有弧菌属的特征,其表型特征与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相似。对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菌株LW-1与灿烂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9.8%。菌株LW-1可鉴定为灿烂弧菌,并视为耳状幼体烂胃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对多起仿刺参苗期烂胃病的调查研究表明,烂胃病病原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与投喂老化腐败的单胞藻饵料有关。  相似文献   

18.
3刺参增殖途径和技术 3.1刺参增殖区的选择 刺参增殖区的选择,必须依据刺参的生物学特性,满足刺参繁殖、生长发育、栖息和摄食等的需求,达到刺参生长快、成活率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使用体外标记技术可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进行种群和个体尺度上的时空行为学研究、种群动态研究、良种繁育、高效采捕方法的研究。由于仿刺参体壁柔软, 排异能力较强, 使得传统的侵入式标记方法留存率较低; 且传统标记对体壁的破坏会导致伤口溃烂, 影响仿刺参的正常生活。为研发非侵入性的仿刺参识别技术, 本研究利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对仿刺参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该特征能够表征个体独特的体表纹理模式。对 50 d 内连续拍摄的仿刺参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训练分类器后, 发现分类器在测试集上最高可达到 0.996±0.011 的精度; 而传统的侵入式标记方法最高只能达到约 0.75 的精度。对实验仿刺参个体进行个体识别跟踪, 使用前 25 d 的仿刺参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训练模型, 对后 25 d 的图像进行预测, 可达到 0.946±0.058 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 ResNet50 卷积神经网络可有效地对仿刺参进行预测, 并在时间追踪任务中取得优于传统标记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由于夏季高温、闷热,池塘养殖刺参大面积死亡,严重的减产超过70%,刺参养殖遭受严重损失。从热带区域引进适宜高温生长的大型藻类——真江蓠,通过在刺参养殖池塘移植栽培,改善刺参养殖环境,降低池塘温度,使刺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