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农民权利保障问题.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对农民权利意识、体系、内容及其实现都将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农民权利的完善和保障是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所在,对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和保证农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切实解决好农民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平等受教育权、土地财产权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现时农民权利的缺失和保障之难仍然制约着农民自身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发展。我们要以尊重保护农民权利为先导,尊重农民的意愿为指针,使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切实保障农民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农民生态道德意识水平的高低对建设低碳农村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农民生态道德意识的提升受到了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须从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实施生态道德的规范约束、重构农民的生态权利、培养农民生态消费观念、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等方面培育农民适应低碳农村需要的生态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4.
李红丽  乔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15-4316,4319
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山西农民的宪法契约意识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宪法知识及权利运用的相关分析,并针对山西农民宪法契约意识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权利运行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共图书馆在乡村开展知识帮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多年来的社会变革,还未彻底解决农民群众处于弱势群体的状态,他们的一些阅读权利也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如何为农民读者做好知识帮扶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社会建设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农民群众,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对于自身实际利益的追求也逐步增强,这就导致一些农村的党员和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逐渐淡化;街道和村级的干部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新环境和出现新问题,还不能从原有旧的思想中快速的转变出来;农民的权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但是社会道德水平仍然很低。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不仅影响农村的建设,同时影响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建成,因此,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当前农村社会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农民政治参与主体性影响着乡村振兴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解农民政治参与主体性的现实发挥情况,选取了X村作为个案进行分析。调查显现出农民权利意识觉醒、参与需求提升、政治参与能力增强的积极态势;但也存在政治参与认知不高、政治参与能力不足、能动性不够、自主性缺乏等问题。针对农民政治参与主体性发挥不够的现状,从文化、经济、政治和制度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1.认识问题包括人们对农民的认识和农民自身的认识两个方面.在对农民的认识上,人们往往认为农民受教育的程度较低,视野不开阔,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较大,小农意识严重,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淡薄,自强、自主的意识不强.从农民自身来看,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是村干部的事,干好了是他们的能力,干不好与我们关系也不大,农民"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1.认识问题包括人们对农民的认识和农民自身的认识两个方面.在对农民的认识上,人们往往认为农民受教育的程度较低,视野不开阔,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较大,小农意识严重,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淡薄,自强、自主的意识不强.从农民自身来看,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是村干部的事,干好了是他们的能力,干不好与我们关系也不大,农民"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在的必选路径。传统文化的积淀以及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其公民意识的发展。我们应在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制等基础之上借鉴西方公民教育的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意识教育模式———“权利零距离”,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民的土地也加入城市建设的行列当中。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农民维权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农民应有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基于此,本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农村土地确权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民发展现状与现代化建设要求不适应、农民发展与其他社会群体发展不同步、农民群体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农民发展环境和机会不平等、农民发展主体意识不强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要从消除传统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约束,提供给农民平等的发展权利、环境和机会,以及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方面,解决农民发展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的主力是农民。现实中农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处于一种分配不公的贫困状态是由于制度偏离了人的发展、人的价值追求、人性的需要和人的解放。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从有利于农民的发展角度,重新构建和保护农民权力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刘静  李国军 《吉林农业》2009,(10):11-11
1.认识问题包括人们对农民的认识和农民自身的认识两个方面。在对农民的认识上,人们往往认为农民受教育的程度较低,视野不开阔,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较大,小农意识严重,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淡薄,自强、自主的意识不强。从农民自身来看,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是村干部的事,干好了是他们的能力,干不好与我们关系也不大,农民“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饶小龙  左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37-11239
从权利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分析,并认为:权利和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新农村建设不能局限于农村社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宏观制度层面保障农民各项权利的实现,建立起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161-162
目前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处于缺失和低位的状态,严重阻碍了我国乡村建设。对赋权范式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及其在我国乡村的实践进行梳理和研究,发现它能够推动农民个体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培养乡村公共空间的形成,可以有效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周忠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89-5190,5523
阐述了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以及迁户并村给农民法律意识提高带来的契机,最后指明今后农民法律意识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存在着法律认知浅薄、权利意识不强、情优先于法、畏法等法律思想;迁户并村发展了经济、打破了地缘、改变了生活方式,为农民法律意识提高提供了机遇;农民在完善农村立法、改善司法环境和坚持普法的情况下提高了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8.
公民权视角下宅基地退出中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凯翔  胡银根  常帅  田甜 《湖北农业科学》2016,(5):1324-1328,1332
从公民权这一视角出发,运用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与实证研究法,探讨了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现状,在分析其受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农民权益的对策。结果表明,现行宅基地退出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退出过程中农民的私人权益、社会权益、政治权益受到侵犯,其原因主要是现行土地制度为政府侵犯农民权益留下空间、地方政府权力受约束不力以及农民自身权利意识淡薄。由此提出了保障农民权益需要重构宅基地制度、优化宅基地利用对策、规范地方政府权力运行以及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处分权是农村土地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所有者在事实上或依法律来决定怎样处分土地的权利。然而,在现实中作为农村土地承包者的农民的土地转让权利受法律限制,村委会成为事实上的处分权拥有者,并导致寻租行为泛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失败等后果,因而需要刚性化农民土地权利,以权利约束权力;通过提升服务意识来转变政府职能,以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为基础等途径来保障农民处分权,促进农地流转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衡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82-10185
农村土地处分权是农村土地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所有者在事实上或依法律来决定怎样处分土地的权利.然而,在现实中作为农村土地承包者的农民的土地转让权利受法律限制,村委会成为事实上的处分权拥有者,并导致寻租行为泛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失败等后果,因而需要刚性化农民土地权利,以权利约束权力;通过提升服务意识来转变政府职能,以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为基础等途径来保障农民处分权,促进农地流转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